資源簡介 第二課 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1教學目標 1、認識百家爭鳴出現的社會背景(條件),了解百家爭鳴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們的典型思想,理解和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2、通過具體事例, 讓學生自己感受、思考各家的思想主張。3、能夠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體會孔子、墨子、孟子、韓非子等重要思想。2學情分析 (1)學習對象分析:八年級學生學習自覺性增強,可以采用自學--指導的教學模式;所帶班級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意識強烈,為適度的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2)、課堂問題預測:以下問題可能成為學生思維的難點,如: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為什么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后來沒有能再出現類似的思想運動?老子的“無為”思想。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儒、法家思想及代表人物教學難點:各家思想對后世的影響4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導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原因、背景)文士階層的形成,為百家爭鳴提供了人才社會動蕩和變革,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士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思想,四處游說、講學,他們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主要學派及其代表人物1、儒家孔子:(1)治國思想:“仁”表現為①愛人,要求統治者關心和愛護百姓,②要克己復禮,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③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教育思想:①重視道德教育,特別是個人修養,強調關愛別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②廣開私學,主張“有教無類”,不論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③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④注重啟發式教育,強調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學思結合。影響: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孟子:主張:①實行“仁政”②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③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道家:老莊老子:主要觀點(主張)①辯證思想(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兩個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相互轉化)②主張“無為”(要求人們順應自然,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3、墨子:主要主張:“兼愛”,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友愛;“非攻”,反對戰爭,主張和平4、法家(韓非子)主張: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的刑罰鎮壓人們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5、兵家孫武(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避實擊虛”;“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孫臏:《孫臏兵法》主張“事備而后動”等三、拓展1、活動1:模擬辯論,設置情景:一個人因賦稅過重而偷盜了他人財物,學生分為儒、法、道、墨四家代表,討論該如何治理該竊賊?(或者他們都會說些什么?)2、活動2:如果你是當時的某國君主,你會采用哪家觀點來治理國家?為什么?3、哪一學派的影響最大?(當時、現在呢?)4、古為今用:講下面人物與當今思想觀點連線,并說出其思想主張的淵源5、討論: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6、有許多成語典故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有關,其中包含了很多生活的智慧和道理。守株待兔???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 邯鄲學步??? 濫竽充數?? 螳臂當車??? 鄭人買履??? 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 自相矛盾??? 后生可畏?? 視死如歸??? 東施效顰???無中生有?? 朝三暮四……?問: 諸子百家” ,知不知道它所依據的是哪個歷史時期?生:春秋戰國時期師簡要介紹師:正是由于當時代表不同階級和階層利益的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產生了不同思想流派,他們針對當時社會上和學術上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爭相發表不同的見解,形成了一種局面叫做——“百家爭鳴”。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春秋戰國時期,領略百家爭鳴的精彩活動2【講授】百家爭鳴的背景 問:為什么春秋戰國時期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呢? ?“大動蕩”:政治發展經歷了從統一走向分裂,又從分裂兼并歸于統一的過程,在這動蕩的社會,貴族降為平民,形成了一個擁有學識的的文士階層。?“大變革”:諸侯國為了爭霸需要,變法圖強,紛紛籠絡人才(士受到諸侯國的重視,知識分子),而文士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四處游說、講學,提出不同見解,從而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大發展”: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小農經濟發展,新興階級崛起,社會結構變化。活動3【活動】招賢納士 師:我是準備一統天下的秦王,現在你們就是諸子百家,請你們把自己學派的主張經過透徹學習后,拿來游說我,看看誰能獲得我的青睞,能在我秦國留任。【小組展示】+板書儒家:孔子思想——“仁”“禮”;教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文化——五經道家:老子——道、辯證、無為墨家:墨子——兼愛非攻節儉法家:韓非子——變革、法治、集權兵家: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活動4【活動】小試牛刀 ??????? 戰國時期,有一個少年因賦稅多重,家境平寒,偷盜了鄰居家的錢財。如何處置這一事件,當時的諸子百家意見各不相同,爭論紛紛。請你用不同的學派思想來評論這件事。法:嚴酷刑罰,以儆效尤。儒:因賦稅嚴苛而偷盜,說明當時君主苛政暴政逼著百姓犯罪,所以君主應該實行仁政,關愛百姓,另一方面沒錢就偷盜反映國家道德水平低下,必須要道德教育,意識到偷竊是不對的,從根本上抑制這種行為。道:順應自然,墨:愛一切人,偷鄰居家的錢,說明和鄰居家不和睦,鄰里應該要和睦相處,相互幫助,就不會偷盜兵:偷盜需要勇氣,可以讓這份勇氣運用到合適的地方,可以讓他去參軍,因為家境貧寒,可以根據他戰功大小給以賞賜。活動5【活動】古今鏈接 學派、主張、現今思想連線儒家:著重解決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希望通過這一學說可以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按照儒家學說處理身邊發生的事情,相信我們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道家:如果儒家是解決人與人的關系,那么道家注重解決什么?人與自然的關系。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學說可以讓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返璞歸真,相信我們如果能按照道家學說來順應自然,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一定能做到社會可持續發展。法家:同樣法家的思想在我們的今天也是非常實用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今天,我們也要學習法家的思想,怎么治國?依法治國,當然還有我們的觀念應該怎么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做到與時俱進。墨家:墨家思想在我們的今天也是非常有用的,主張愛一切人,互助友愛;愛好和平,反對戰爭;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兵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