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九一八”事變(1931)華北危機(事變)(1935)“七七”事變(1937)全民族的抗戰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成全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把侵略者驅逐出中國。蔣介石明確表示準備抗戰。2.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 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第一次?國共攜手,共赴國難! 1937年八一三事變(第二次上海事變)的發生,直接威脅國民黨統治,因而談判中表現出較多的合作愿望,被迫接受中共提出的條件。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按照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在陜甘寧邊區的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開赴華中抗日前線。改編軍隊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八路軍一二〇師師長賀龍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新四軍軍長葉挺1896.9.10~1946.4.8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人新四軍副軍長項英1898~1941.3.14湖北武昌人 湘、贛、閩、粵、浙、鄂、豫、皖等南方八省邊界的紅軍和游擊隊(除瓊崖紅軍游擊隊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抗日戰爭主要戰役抗日戰爭主要戰役戰役名稱 時間 地點 中國軍隊 意義 平型關大捷 臺兒莊戰役 百團大戰 1937年9月1938年春1940年8月山西太原附近山東臺兒莊華北八路軍第五戰區國民黨軍隊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敵的斗志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八路軍二、正面戰場的抗戰 平型關戰斗是八路軍第115師在山西省東北部平型關地區對日軍進行的伏擊戰,為太原會戰的組成部分。 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下,正確地運用伏擊戰術,以劣勢裝備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1 000余人及其大批軍用物資。 這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民心和士氣,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 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最輝煌的戰績是臺兒莊戰役,共殲敵兩萬余人,是抗戰開始后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 臺兒莊戰役后蔣介石想在徐州再來一次會戰,但日軍已經從四方形成合圍,李宗仁又一次顯示軍事才華,成功地將部隊撤離,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失利。后李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只憑臺兒莊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于抗日名將的稱號。解放后,李宗仁將軍在海外時刻關注祖國的發展變化,最后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定居,受到祖國人民的普遍歡迎和尊重。 目的:時間:指揮者:部隊:戰線:意義:為粉粹敵人“囚籠政策”1940年8月——1941年1月彭德懷華北兩千多千米戰線 百團大戰八路軍一百多個團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它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 項目 領導者 作用 聯系 正面戰場 敵后戰場 國民黨共產黨多次打退日軍的大規模進攻,有效地牽制了日軍的兵力在廣大群眾的支持下,通過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和開展游擊戰,鉗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 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全民族抗戰 1.原因:日軍的瘋狂入侵2.表現:①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奮起反抗侵略者。②廣大民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③華人華僑也以歸國參戰或捐款、捐物等各種形式,支援祖國的抗戰。④抗日軍隊英勇奮戰地雷戰破襲戰地道戰麻雀戰伏擊戰楊靖宇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冀中回民支隊加拿大僑胞捐款購置飛機兩架,支援祖國抗日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支援中國人民抗戰。海外華僑捐贈的救護車南洋華僑學生賣花籌款救國越南華僑獻金救國荷印華僑捐獻的救護車馬來西亞森美蘭華僑捐贈給八路軍的救護車美國華僑捐獻的兩輛血庫救護車南洋華僑捐獻的部分汽車紐約僑胞捐贈給八路軍的救護車荷印華僑為祖國抗戰捐獻的飛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