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歐封建國家》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說明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知道教皇國的由來,以及對歐洲封建社會的影響。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資料和圖片,歸納出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與特點。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有關資料,描述歐洲封建莊園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農奴的地位,了解城市的興起、行會的出現和市民階級的形成概況。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產生過程????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教權和王權的結合三、教學方法啟發式學生學習;討論式學習方法四、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Powerpoint制作等。五、教學過程提問導入【提問】猜猜他是誰?(展示撲克牌紅桃K)預設:他是西歐封建國家國王查理大帝(Charlemagne)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敘述】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羅馬的廢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國家。封建時代的西歐大地,教堂與莊園星羅棋布,到處回響著教堂沉悶的鐘聲,到處可見基督教的十字架。除了教士之外,人們多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人們不禁要問:一個曾經充滿生機的西歐為什么會步入愚昧與黑暗的時代?【提問】西歐封建社會存在的時間?又稱為什么?5世紀后期至16世紀;又叫作“中世紀”。【背景敘述】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建立者丕平之子,在他執政的46年間(768—814),勵精圖治,使法蘭克王國達于鼎盛。公元800年,教皇為之加冕稱帝。在位時,他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對外武力擴張,建成龐大的查理曼帝國。(一)西歐封建制度的建立展示地圖《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的發展與分裂》【提問】(1)結合圖例來看,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發生了什么變化?(2)結合地圖和課文,說說查理曼帝國在什么時間分裂為哪幾個部分?分別發展為今天的什么國家?(3)在上圖中,你能找到現在英國的位置嗎?(學生思考)【提問】查理這位幾乎統治整個西歐的國王,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這一事件意味著什么?【敘述】一、查理對西歐的統治,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二、上帝對查理稱帝的認可,意味著查理負有傳播和捍衛基督教的義務,標志著教權與王權之間相互利用的關系及其聯盟的建立。【承轉】在法蘭克王國的強大發展中,一方面實現了教權與王權的結合,另一方面,逐步實現了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提問】為什么農民的身份變成了農奴身份?學生回答略。【提問】在西歐,上下級的關系怎樣呢?學生回答略。(老師說明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指出它是因層層分封而形成的)【提問】如何理解西歐封建社會流行的一條諺語“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于封建等級制度是因土地的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各級封君與封臣之間都互有義務。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領主為封主,而對自己封主的封主卻沒有臣屬關系。所以,中世紀的西歐出現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現象。請思考:當時的社會情況如何?這對歐洲以后的發展產生什么影響呢?【說明】老師說明三點:這一關系的確立,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使封建主之間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封建主之間不斷發生爭奪和混戰。造成整個歐洲統治格局混亂,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治局面。【討論】眾所周知,在西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民族無論在各個方面都遠遠落后于羅馬文化,但為什么落后的民族征服了先進文化后,反而使歐洲的社會得到了進步?(法國有位歷史學家說過:“蜜蜂采花,反而使花更繁盛。”落后的日耳曼民族在征服西羅馬帝國的過程中,對舊的西羅馬帝國時期不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制度與以徹底摧毀,有利于奴隸獲得土地,并向農奴轉變。日耳曼民族的將領們則在征服過程中逐漸向封建領主轉變,在確立領主與附庸關系中實現了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承轉】由于歐洲封建等級制度的特殊性和其繼承方式的特殊性,在查理曼帝國的后期,最終出現了國家的分裂,在歐洲出現了一些主要的封建國家。【提問】歐洲當時有哪些主要封建國家呢?它們又是怎樣出現的呢?學生回答略。[【承轉】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同共特征,就是每個國家都把基督教作為國教。那么,基督教又是怎樣的宗教呢?(二)基督教會在西歐的統治【提問】你能講多少關于基督教的故事?學生講故事略,老師可以進行適當補充。【展示】“教皇國的產生”“丕平獻土”“梵蒂岡”等資料【提問】什么是什一稅?什一稅給教會帶來的僅僅是經濟利益嗎?教會通過哪些手段控制人們的思想?教會的權勢(地位)經濟上:占有大量土地;政治上:凌駕于各國君主之上;思想文化上:控制西歐思想文化【補充】在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的地位非常高,教會不但控制大量的土地,而且不用交納稅收,反而向勞動人民征收“什一稅”,政治地位高于行政,并實行對文化的壟斷,不允許有與基督教教義相沖突的“異端”思想的產生,例如,設立宗教裁判所對“異端”思想進行裁決,最著名的是對著名科學家布魯諾的火刑判決。【承轉】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西歐的農村和城市生活是怎樣子的呢?(三)西歐的封建莊園經濟仔細閱讀《歐洲中世紀莊園圖》【提問】(1)莊園中有哪些建筑?住著哪些人?(2)莊園的布局有什么特點?3.歐洲中世紀的鄉村,莊園的主人稱作什么?依附于莊園主的是什么人、地位如何?他們的關系如何?生產、生活設施齊備;經濟上自給自足;體現出森嚴的等級界限。學生回答略。四、西歐城市的興起展示圖片【提問】知道這是哪兩個城市嗎?巴黎、倫敦【敘述】西歐在中古初期,由于戰亂和經濟衰敗,昔日繁榮的羅馬城市大多變為廢墟。11世紀前后,隨著生產力提高,手工業逐漸發展起來。一些有專門手藝的農奴逃離封建莊園,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開設作坊,成為手工業生產者,商人也隨之在這些地方聚集。為防御侵擾,他們在聚居地筑起柵欄或圍墻,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新的工商業城市。【提問】西歐城市興起于什么時候?請你分析城市興起原因?重要的城市有哪些?學生回答略。【展示】“巴黎一角”,說說巴黎街道上有哪些行業?上述情景說明了什么?裁縫店、理發店、皮貨店、雜貨店。說明當時巴黎商業、手工業、服務業繁榮興旺。【敘述】西歐行會制度:西歐城市手工業者按行業建立的同業團體組織,產生于11~12世紀。【提問】行會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猜一猜它們是哪些行會的徽章?學生回答略。【提問】城市出現的意義是什么?說說為什么“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 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從政治角度說,鄉村農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縛在土地上,與莊園主人有依附關系,而城市市民有較大自由。從經濟角度來說,鄉村的莊園生活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而城市商業發達,貿易繁榮,十分開放。【歸納】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由于在羅馬帝國時期不利于封建制度發展的因素在戰爭中消亡,日耳曼民族建立了很多國家,這些國家推選的各種政治制度,使整個歐洲實現了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并產生了與封建制度相適應的宗教統治形式和政治制度形式。封建莊園制度、封建農奴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影響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特點。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城市,出現行會,出現新的階層,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