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5張PPT。教學課件 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上冊 RJ第三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一):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綜合探究三 探尋絲綢之路羅馬廢墟中出土的漢代絹絲路何其遙遠絲路何以通暢絲路何處顯魅力重現:絲路何其遙遠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1、張騫從( )西行,最終到達( )。2、漢絲綢之路起點為( ),終點至( )。絲綢之路在張騫出使西域基礎上繼續向西延伸,直至歐洲,路途更加遙遠。長安 大月氏長安大秦探究一:絲路何其遙遠你發現: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長安——河西走廊——玉門關、陽關——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找一找,絲路經過的今境外部分現在大致屬于哪些國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羅馬尼亞、意大利結論:路途遙遠,地形惡劣,艱苦。找一找,絲路經過的高山峻嶺和戈壁沙漠?天山昆侖山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外交上: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公元前121年,漢朝擊敗匈奴,占領河西走廊。行政管理方面: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府,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設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探討:絲路何以通暢?史料一: “(漢朝)開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之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護新開的通中亞的大道,秦始皇的長城純粹是一種防御的性質……但是漢武帝的長城用意乃是作為大規模的前進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記》史料二: “自敦煌西至鹽澤(羅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邊境上的烽火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 ——《漢書?西域傳》 根據史料說說西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護絲綢之路?筑長城;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探究二:絲路何以通暢史料三:據《資治通鑒》記載,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單于派人驅牛馬萬余頭與漢朝商賈交易。北匈奴諸王大人前來,所在郡都設官邸接待。這則史料說明絲路得以通暢還有什么原因?鼓勵對外貿易,設官邸接待,少數民族(匈奴)與漢族交流頻繁,日益融合,共同保護絲綢之路。關系:絲綢之路的通暢推動了沿線區域的經貿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時也穩定了長城沿線地區的社會秩序。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驛使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郵票這些壁畫反映了絲路通暢后西域地區人民生產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 (提示: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 犁耕圖牧馬圖 揚場圖采桑圖西域生產方式受中原農耕文明影響。結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郵票從郵政的內容方面說,《驛使圖》反映了當時郵政的基本要素:如郵遞人員(驛使)、郵遞物品(尺牘文書)、郵遞工具(驛馬)等,它是我國古代郵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證。從郵政的意義來說,郵政保證和促進不同區域間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驛使圖》畫像磚正是出土于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絲綢之路上。驛使圖提取以上墓磚壁畫中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及對“絲路何以通暢”問題探討的成果,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絲路古鎮的魅力探究三 絲路何處顯魅力武威敦煌漢代長城樓蘭故地龜茲故城遺址敦煌是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 。龜茲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者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探究資料尋訪:漢代絲路古鎮敦煌龜茲樓蘭武威 龜茲為我國古代西域大國都城,東漢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護時曾遷西域都護府于龜茲。唐貞觀22年(公元648年)和唐顯慶2年(公元657年)曾兩度設安西都護府于龜茲,轄4鎮、16府、72州之地。 龜磁國,古西域國之一,居民擅長音樂。古城位于庫車縣城西約兩公里的皮朗村。我國漢唐時期,中央政府都以龜茲為政治中心,設立政權機構,管理西域地區。 敦煌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 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 消失的原因:人類活動的加劇水系的變化戰爭的破壞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沖。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城”“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產地”。 絲路古鎮——武威 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是五涼古都、西夏陪都,境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文物古跡眾多。人文自然景觀有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1、秦始皇鞏固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P49---51漢武帝鞏固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P56--571、政治上:4、經濟上:6、思想上:2、法律上:5、交通上:3、文化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統一文字(小篆)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和度量衡焚書坑儒大修馳道,統一車軌統一法律(田律、盜賊令) 自我測頻P72(1)推恩令(2)監察制度(設置刺史制度、設置司隸校尉)由中央統一鑄造貨幣,鹽鐵專營。(1)采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在地方設司隸校尉。1、政治上:2、經濟上:3、思想文化上:2、D3、不同:漢武帝以前,對匈奴實行退讓和親的政策,到漢武帝時期,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武力反擊。原因:與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有關,但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西漢國力的增強。4、作業本P41最后一題北方游牧民族地區受中原農耕文明的影響,已經有了農耕生活,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民族融合的狀況,北方少數民族開始接受和學習漢族文化。5、(1)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漢朝時,中國的絲織品、陶器等商品通過絲綢之路,到達了西方。(2)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6、《史記》由本紀、世家、表、書、列傳組成。“本紀”依照時間順序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世家”記載諸侯;“表”用來簡列時事;“書”則記述制度;“列傳”主要是人物傳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