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秦末農(nóng)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xiàn);理解秦朝滅亡的原因。②了解陳勝、吳廣起義和楚漢之爭的概況。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對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原因的探究,培養(yǎng)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②學會歸納“文景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及表現(xiàn)。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秦的暴政是激起農(nóng)民起義的根本原因,認識楚漢之爭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秦朝暴政的表現(xiàn)、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推翻秦的統(tǒng)治。?教學難點: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教學方法:圖表教學法、以史導論法。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T: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一個什么樣的國家?S: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T:還記得秦始皇為什么把自己稱呼為“始皇帝”嗎?S:后代成為秦二世、秦三世直至秦萬世。T:秦的統(tǒng)治是否像秦始皇所想的那樣世世代代往下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秦始皇統(tǒng)治的狀況。P:年代尺T:年代尺上,秦朝存在了多長時間?S:BC221-BC206T:秦朝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滅亡了,并沒有達成他所想要的萬萬世世的統(tǒng)治。那你們知道秦朝是因為什么滅亡的嘛?S:農(nóng)民起義。T:對的,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次起義,叫做陳勝、吳廣起義。T:有人說,陳勝、吳廣之所以起義,是因為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遇雨誤期,按秦律當斬,才揭竿而起的。如果沒有遇到大雨,農(nóng)民戰(zhàn)爭就不會爆發(fā)了。你同意這個觀點嗎?S:不同意,就算沒有延誤,也會有其他情況發(fā)生的。T:對,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在于秦始皇的暴政。請同學們閱讀書本P52-53,找找當時秦始皇都做了哪些殘忍的統(tǒng)治。S:大興土木;徭役負擔沉重,賦稅沉重。T:當時人民生活狀況如何?S: 徭役負擔沉重,缺少勞動力,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受到嚴重影響,人民生活本來就很困苦,再加沉重的賦稅,很多人在服役中被折磨而死,更是苦不堪言了。T:當時人們?yōu)槭裁床惶颖茚嬉郏?br/>P:展示兩段材料,分析原因資料1 秦朝法律非常細密,處理罪犯的刑罰多達20余種,死刑就有近10種,還有很多殘害身體的肉刑,各種徒刑也沒有期限,一經(jīng)判定就終身為刑徒。資料2 秦朝法律中有一條規(guī)定:偷摘別人的桑葉,贓值不到一錢,要罰服徭役30天。S:刑法殘酷,逃跑了會更殘忍T:對,當時甚至有“族誅”和“連坐”這些刑罰。秦法名目繁多,而且殘忍。后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秦二世胡亥即位,統(tǒng)治更加殘暴,導致矛盾激化,人民起來反抗。第一個起來反抗的是誰?S:陳勝、吳廣T:那下面,請幾位同學表演小劇本,請其他同學從劇本內容中尋找,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信息。S:進行角色扮演: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你看這大雨一直下個不停,路也被沖壞了,看來我們不能按期到達漁陽了(嘆氣)! 吳廣:(焦慮地)是呀,我們不能按時到達漁陽,是要被處死的呀,這可怎么辦呀。陳勝:(神情堅毅地、語氣果斷地)我們延期到了漁陽也是死,反了也是死,不如我們反了吧。 吳廣:(有點猶豫地)光我們兩個肯定不行,鄉(xiāng)親們能聽我們的嗎?要不我們去問問鄉(xiāng)親們? 陳勝:好! 陳勝:鄉(xiāng)親們,因為大雨一直下個不停,我們已經(jīng)不能按時到達漁陽了,按照秦朝法律,延期是要被處死的。秦朝對我們百姓的統(tǒng)治也太殘暴了,……我們與其等死,還不如反了,或許還有條生路。難道那些作王侯將相的,都是天生的貴種嗎?我們沒有旗幟,可以揭桿為旗,我們沒有武器,可以斬木為兵。鄉(xiāng)親們,你們愿不愿意和我們一起反對秦朝的暴政?如果愿意,就請你們坦露右臂,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呼!同學們:齊聲附和“王侯將相,寧有種呼!”S:陳勝、吳廣起義 時間:公元前209年 地點:蘄縣大澤鄉(xiāng) 根本原因: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 結果:起義軍被鎮(zhèn)壓下來,陳勝、吳廣被殺害。起義失敗。 影響: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它揭開了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序幕。T:這位同學概括得真完整。陳勝、吳廣前期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引起了全國各地許多的農(nóng)民起義。這些起義當中,后期最為著名的是: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起義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zhàn),項羽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 ;劉邦率軍入咸陽,秦朝滅亡。T:秦朝滅亡了以后,戰(zhàn)爭卻沒有結束。現(xiàn)在誰是戰(zhàn)爭雙方了?S:劉邦、項羽T:那他們到底誰有更勝一籌呢?老師給你們提供一些資料,請你們分析一下P:資料一:進入咸陽的表現(xiàn)劉邦捷足先登,迫秦王投降,搶先占領了咸陽。不殺秦王。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項羽巨鹿之戰(zhàn)消滅秦軍主力后進入咸陽。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殺死秦王,縱兵燒殺,掠取財寶; 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制資料二:鴻門宴上的表現(xiàn)亡秦后,項羽擁軍四十余萬,劉邦則不足十萬。項羽有心以優(yōu)勢兵力,消滅劉邦。劉邦自知不敵,便一面拉攏項伯,請為調解,一面親赴鴻門表示誠意。項羽是個缺乏戰(zhàn)略頭腦的人,經(jīng)不住劉邦幾句好話,便改變了滅劉的打算。在宴會上,不管范增怎樣暗示,項羽始終下不了擒殺劉邦的決心。范增深知放虎歸山,后果嚴重,便又召來項莊,讓他借舞劍助興,刺殺劉邦。劉邦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資料三:劉邦的總結劉邦稱帝后在慶功宴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zhàn)沙場,百戰(zhàn)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fā)揮他們的才干,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于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后失敗的原因。”劉邦的總結確實說對了,戰(zhàn)爭的勝敗,人的因素總是最重要的。 T:看過材料,你們覺得誰會贏呢?為什么?S:劉邦,廢除秦朝的苛法,贏得了民心;善于用人,得到眾人的輔佐。而項羽,驕傲自大,聽不進意見,縱兵殺掠,大失民心。T:看來同學們很聰明,已經(jīng)得出啟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T:劉邦勝利了以后,建立了漢朝,在歷史上被稱作西漢。建立時間是202年,都城在長安。 你們如果是劉邦,要怎么治理國家呢?S:不暴政,要得民心T:對,你們都有帝王之才。劉邦以及西漢初年的幾個皇帝也都是這么做的,他們實行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S:閱讀書本P54,完成PPT上連連看:這些措施的主人是誰?T:這些措施采取以后,尤其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比較安定,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tǒng)治為“文景之治”。【小結】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過程中教學時間的把握不準確,速度偏快。可在幻燈片上在準備一些練習題,當堂進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點。課堂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并不活躍,只是部分學生不斷舉手,還是需要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