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第一課 1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學習目標】 1、商品及其基本屬性 2、貨幣的本質 3、貨幣的基本職能 4、紙幣發(fā)行量的確定 5、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重點難點】 貨幣的本質及基本職能、紙幣發(fā)行量的確定、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活動一:基礎梳理(讀一讀,寫一寫,劃一劃)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br/>(2)商品的基本屬性: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是商品的兩個基本 屬性。商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統(tǒng)一體。(3)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就是商品的 。(4)凝結在商品中的 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2.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 (1)概念:貨幣是從 ________中分離出來 ____ 充當___________的商品?! ?br/>(2)本質:________________?! ?br/>(3)基本職能: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貨幣的基本職能是 _______________ 的體現?! ?br/>(4)價值尺度:①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 _______________ 的職能叫價值 尺度②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________________?! ?br/>(5)流通手段:①貨幣充當___________的職能叫流通手段②以__________ 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 ___________。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商品 生產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夠賣出去,并賣出好價錢,就要為_________著想, 生產_____________的商品。 3、紙幣的流通規(guī)律 (1)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qū))發(fā)行并__________使用的?! ?br/>(2)紙幣發(fā)行規(guī)律:紙幣的發(fā)行量必須以_____________的貨幣量為限度。 (3)貨幣流通規(guī)律: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價格總額成 _______,與貨幣流通速度成____________。公式: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 =商品的價格水平*待售商品數量 貨幣的流通次數 貨幣的流通次數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活動二:合作探究(想一想,討論討論) 探究一:關于商品及其基本屬性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到農貿市場購買糧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購買 油、鹽、醬、醋,衣服、鞋帽、文化用品等。我們總是希望能夠買到“物美 價廉”的商品。 (1)這些需要購買的物品都是商品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2)媽媽親手為你織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為什么? ? (3)判斷下列物品哪些屬于商品? 超市里貨架上待售的物品 你正在使用的筆 雪山上待售的氧氣罐 全國人民為云南捐的救災物資 陽光、空氣 爺爺送給你的生日禮物 農民種的糧食,一部分自己留著吃,一部分拿到市場上去賣?! ?br/>(4))材料中的“物美價廉”分別指向商品屬性中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 ?br/>【教師點撥】:判斷商品的方法 ① 定義法: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于交換,二者缺一不可 ② 屬性法: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 ③ 領域法:雖為勞動產品,但離開流通領域就不再是商品探究二:關于貨幣的職能 材料一:即將開學的小李和同學準備到書店買一些參考資料,在選購的時候犯了難,光數學一個學科的參考資料就有十幾樣,價格也各有不同。有標價25元的,27元的,也有標價30元的,最終他們付了35元購買了心儀的參考資料?! ?br/>(1)材料中的25元表示的是什么?它體現了貨幣的哪種職能? ? (2)材料中付了35元又是貨幣哪種職能的體現? ? (3)在“商品——貨幣——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商品——貨幣”階段的變化既 重要又困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br/>①為什么說這個跳躍不成功,摔壞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 ? ②如果你是商品的生產者,你怎么辦? ? ? ? 材料二:?農民張三在春季耕地時意外挖到了一個陶罐,里面有大量的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銀元。但是他沒錢買種子化肥,就向鄰居李四借了點錢,張三到秋季收獲糧食后,拿去市場,糧食每公斤標價2元,賣得1000元,他將100元還了借李四的錢,又用500元錢買了種子、化肥及日常生活用品。請分析材料體現了貨幣的哪些職能?銀元: 2元:100元: 500元:【教師點撥】:關于貨幣的職能職能關鍵詞貨幣形態(tài)相關概念價值尺度標價、價格,例:電視標價2000元觀念價格:商品價值的大小,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流通手段購買、買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例:我花2000元買了一臺電視機現實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商品---貨幣---商品;商品流通區(qū)別于物物交換,物物交換無媒介,買賣同時進行,公式:商品---商品。貯藏手段當作社會財富保存起來現實支付手段賒購賒銷、償還債務、支付地租、利息、工資、稅款,例:我還了李四2000元。現實賒購賒銷:采購方A向銷售方B采購貨物,沒付款。這個業(yè)務,對于采購方A來說就是賒購,對于銷售方B來說就是賒銷。如:甲公司從乙公司賒購了5000元的原材料。償還債務:我還了李四2000元錢支付地租:我承包李四家的農田,租金一年2000元利息:我朝李四借了2000元,一個月后還2050元,還的50元稅款:我本月總收入5000元,其中50元用于繳納個人所得稅,這50元屬于支付手段。工資:本月工資收入4500元。(先工作、后拿工資)世界貨幣超出國內、購買外國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國與國之間轉移現實國際收支差額:國家有收入也有支出,當支出大于收入的時候,就要用一定數量的貨幣來彌補。如:收入50億,支出52億,有2億本國貨幣就要流出國門;同樣:收入52億,支出50億,就會有2億他國貨幣進入我國。2億即為貨幣執(zhí)行了世界貨幣的職能。探究三:關于紙幣的發(fā)行量假設某國今年的待售商品數量為10萬億,每件商品20元,貨幣流通次數為4次,那么,該國今年需要發(fā)行多少紙幣?變式訓練:假設某國去年的商品價格總額為20萬億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4萬億元。假如貨幣流通速度不變,今年商品的價格總額為30萬億元,不考慮其他因素,理論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 )A 5萬億 B 6萬億 C 7.5萬億 D 10萬億活動三:目標檢測 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進行交換,是因為所有商品(????? )A、都是具體勞動的結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價值C、都凝結著一般人類勞動???? D、都是腦力勞動的結果2、眼下,“彩鈴”已經成為一些人的消費時尚,“聽覺經濟”悄然而生。通過“彩鈴”提供悅耳音樂或問候語,讓溝通從美妙的音樂開始,讓熱愛生活的你有了表白心情的新方式。這表明“彩鈴”(??? )A、具有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B、是用于交換的但不是勞動產品C、有使用價值但沒有價值????????????D、有價值但不是商品貨幣是商品交換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據此回答3~4題3、《荷馬史詩》中提到,長發(fā)的希臘人賣酒,有的人用青銅去換,有的人用鐵去換,有的人用?;蚺FとQ,更有的人用奴隸去交換。但是,這種物物交換往往不能成功,因為賣酒的人并不需要所有對方的商品。因此,在物物交換的長期實踐中逐漸出現了(?????? )A、等價物???????? B、一般等價物?????????C、貨幣?????????? D、擴大的物物交換4、在貨幣出現以前,金銀? (???? )A、不能充當一般等價物???? B、不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C、沒有成為商品??????????D、只是有使用價值,沒有價值5、小王采用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購買了售價為30萬元的新房,他首付現金10萬元,然后他在20年內付清銀行貸款20萬元及利息16萬元。20萬元貸款及其16萬元利息、30萬元房價、10萬元首付現金分別體現了貨幣的 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職能 B.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職能 C.支付手段、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職能 D.支付手段、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職能6、近年來,關于500元或1000元大面額紙幣的發(fā)行問題已被炒作多次。近日,央行負責人再次證實,目前沒有發(fā)行大面額貨幣的計劃。關于紙幣的說法正確的有(????)①國家可隨意決定發(fā)行數量 ②國家有權決定紙幣的面額③國家增發(fā)紙幣必然引起通貨膨脹 ④國家不能決定紙幣的購買力?②③??B.?②④?????C.?①④???? D.?①③7、2013年7月8日 ,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600萬張面額為10元的北京奧運會紀念鈔,與現行流通人民幣具有相同職能。紀念鈔問世僅3天, 就已升值100倍。對奧運紀念鈔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紀念鈔可直接用于購買商品 ②紀念鈔的面值是由國家規(guī)定的 ③紀念鈔是法定貨幣,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④它只具有貯藏手段而不具有流通手段職能?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判斷社會經濟生活中是否出現通貨膨脹,主要是看 ①貨幣發(fā)行量是否過多 ②物價是否持續(xù)攀升 ③社會上是否出現搶購風 ④商品的價值量是否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歸納小結】 一、揭開貨幣神秘的面紗(一)商品含義:交換、勞動產品基本屬性:(1)使用價值 (2)價值 統(tǒng)一體(二)貨幣產生:商品交換、一定階段含義:本質:一般等價物職能:(1)基本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 (2)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三)紙幣1、優(yōu)點2、含義3、紙幣發(fā)行量的確定: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4、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總額(數量*價格)/貨幣流通速度5、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課后小結】梳理筆記、畫出本節(jié)課知識結構圖、整理錯題到錯題本、預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