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政熱點】我國經濟特區走過了三十年【時事背景】2010年8月26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紀念日。在過去30年,特區尤其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建設者們,發揚敢闖敢冒敢試的創新精神,大膽開拓,積極進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提供了成功的示范,特區精神、特區經驗、特區速度、特區效應震驚世界。與30年前相比,今各方面的環境、條件和任務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怎樣在第二個30年繼續擔負起試驗田和探路者使命,為實現科學發展探路,確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2010年7月28日,“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高層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會上同時公布了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課題組完成的《廣東經濟特區30年改革發展調研報告》。報告指出,特區應繼續承擔試驗田和探路者的責任,并且其使命和任務應作戰略性調整,要在對外開放水平和質量、產業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主發展建設五個方面先行一步。 【創新試題】2010年7月28日,“廣東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高層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會上同時公布了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課題組完成的《廣東經濟特區30年改革發展調研報告》。據此回答1—3題:1.所謂經濟特區是1在一個國家內劃出一定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開放政策和采取靈活多樣措施的地區 2國際貿易發展的產物 3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 4帝國主義進行經濟掠奪的產物A.12 B.13 C.23 D.142.我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特殊的管理體制,它有這樣一些特點1經濟成分以“三資”企業為主 2產品以外銷為主 3經濟運行以市場調節為主4對外投資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A123 B234 C124 D1343.特區應繼續承擔試驗田和探路者的責任,并且其使命和任務應作戰略性調整。發展經濟特區的意義是1有利于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 2有利于沿海地區的穩定和長治久安 3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4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地區協調發展A.13 B.23 C.12 D.24 《廣東經濟特區30年改革發展調研報告》建議,特區要放眼東南亞,全面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創新國際區域合作機制,全面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完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據此回答4—6題:4.特區之所以要全面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這是因為A.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特區的發展離不開世界B.特區越是開放越有利于其政治獨立C.特區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D.只要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特區就能迅速發展起來 5.特區全面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必須A.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B.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C.立足于“引進來” D.主要依靠經濟全球化的推動6.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完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特區應該采取的措施是1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 2鼓勵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 3限制和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和部分資源性外資項目 4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A.12 B.123 C.234 D.12342010年8月26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紀念日。據此回答7—9題:7.在過去30年,經濟特區的建設者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提供了成功的示范。這體現的哲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B.意識的能動作用C.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D.從整體上把握現象之間的聯系8.特區精神、特區經驗、特區速度、特區效應震驚了世界。這說明A.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B.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C.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D.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9.與30年前相比,如今各方面的環境、條件和任務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怎樣在第二個30年繼續擔負起試驗田和探路者使命,為實現科學發展探路,是特區需要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這主要體現了A.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B.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C.與時俱進的發展觀 D.實踐對認識的決定性10.鄧小平理論是指導改革開放的思想、旗幟,鄧小平理論的主要思想都集中體現在經濟特區的實踐中,包括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發展是硬道理、摸著石頭過河、白貓黑貓論等等。這說明A.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意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反映 D.是否符合群眾的要求是判斷認識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11.經濟特區應該擔負起一種新的歷史使命:率先實現從外向型發展轉上創新型的發展,從而為經濟的整體轉型摸索方向和積累經驗。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1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2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3經濟的發展是無條件的 4辯證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A.12 B.34 C.23 D.1412.特區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注重經濟體制改革,同時也重視政治體制改革,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上的突破,沒有思想意識的轉變,沒有社會民主法治建設的同步進行,經濟特區是辦不成的。這啟示我們1把創新精神作為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2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 3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 4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A.1234 B.12 C.34 D.23413.在“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方式下,廣東經濟規模的擴大,主要靠投入使用的資源數量的增加而促成。在這種形態中,廣東經濟的不斷發展,則由出口作為主要的拉動力量和支撐條件。然而,從運行結果來說,又是一種在資源、環境和社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價的增長方式。因此,從長期來看,是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對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進行轉換,對時下的一些制度安排進行改革,對出口導向的經濟形態進行更新。而這種“轉換”、“改革”和“更新”說到底,就是創新。 (1)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分析重視創新的意義。(2)運用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有關知識,說明發展特區經濟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參考答案】1.A 2.C 3.C 4.A 5.A 6.D 7.A 8.D 9.C 10.B 11.A 12.D 13.(1)1提高創新能力是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增強創新能力,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3提高創新能力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4通過創新使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產權,有利于維護國家經濟安全。5提高創新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6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提高創新能力,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2).1矛盾是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2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也是特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3外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是發展特區經濟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4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缺一不可,改革開放是發展特區經濟和實現特區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必由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