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科目 科學 授課學生 授課時間 授課教師 授課內容 復習NaOH、Ca(OH)2、NH4OH及不可溶性堿 寫出NaOH四種類型的1個反應(與上面不同): 寫出Ca(OH)2四種類型的1個反應(與上面不同): NaOH/Ca(OH)2鑒別 [提示:Ca(OH)2 可產生沉淀] 鑒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 【提出問題】 如何鑒別這兩種無色溶液? 【實驗方案】 小琪等幾位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C組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字母)。 (3)D組實驗中變渾濁的原溶液是 。 探究應用 題型一【堿的化學性質】 1.向一無色溶液中滴入數滴酚酞試液,溶液使酚酞變紅,說明該溶液肯定是( ) A.酸性溶液 B.堿性溶液 C.酸的水溶液 D.堿的水溶液 2.下列物質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 A.稀鹽酸 B.二氧化碳 C.氯化鈉溶液 D.碳酸鈉溶液 3.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鈣溶液與下列各物質恰好完全反應仍顯紅色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鎂溶液 C.碳酸鉀溶液 D.二氧化碳 4.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 ) A.都能與指示劑作用 B.都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 C.都能解離出金屬陽離子 D.都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5.向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銅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點表示的溶液pH=7 B.N點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 C.從M點到N點溶液質量增加20g D.P點表示的溶液比N點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 6.如圖所示,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經數小時實驗后,U形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 ) A.A處下降,B處上升 B.A、B兩處都下降 C.A處上升,B處下降 D.A、B兩處都不變 7.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將a中的NaOH濃溶液擠入盛滿CO2氣體的b中,打開止水夾.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 A.c中的水倒吸入導管中 B.導管處有氣泡冒出 C.氣球脹大 D.無明顯現象 8.固體氫氧化鈉必須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①氫氧化鈉有揮發性 ②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 ③氫氧化鈉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氫氧化鈉易被氧化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9.下列關于氫氧化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B.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藍 C.固體氫氧化鈉可用作二氧化碳氣體的干燥劑 D.如果不慎將氫氧化鈉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0.下面是某同學進行堿的化學性質實驗時記錄的實驗現象,其中與事實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明顯變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氣體,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幾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藍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題型二【探究氫氧化鈉變質】 11.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樣品變質情況,同學們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分析和結論不正確的是( ) A.該樣品已完全變質 B.液體丙呈紅色或無色 C.該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 D.白色固體甲可能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12.取實驗室中部分變質的NaOH樣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過量的稀鹽酸.能正確反映其中變化的圖象是( ) 13.某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記了蓋瓶塞.對于該溶液的探究,同學們的實驗設計合理的是( ) A.取樣,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則可證明該溶液已變質 B.取樣,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酚酞呈無色,則溶液已完全變質 C.取樣,在溶液中加入過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鋇溶液,如產生白色沉淀,且上層清液呈紅色,則溶液已經完全變質 D.取樣,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稀鹽酸,則可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產生的雜質 14.為了證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濃溶液已變質,某同學分別取2mL試樣于試管中,而后進行如下實驗,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通適量CO2氣體,觀察現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 C.加入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 D.加入足量鹽酸,觀察現象 15.露置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因與二氧化碳反應而部分變質,要除去氫氧化鈉中混有的雜質,應加入的適量物質是( ) A.HCl溶液 B.KOH溶液 C.Ca(OH)2溶液 D.NaCl溶液 題型三【探究堿的用途】 16.氫氧化鈣是一種重要的堿,也是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下列做法或說法錯誤的是( ) A.在農業生產中,常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B.在建筑業中,常用石灰將來抹墻,為使墻壁快點干燥,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 C.為使氫氧化鈣溶液底部的少量固體溶解,通常采用升溫的方法 D.在工業生產中,常用氫氧化鈣來中和酸性廢水,防止污染 17.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是常見的堿.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C.水溶液都能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D.水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氣體 18.下列有關熟石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石灰石經高溫煅燒可制得熟石灰 B.農業上常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D.實驗室可用熟石灰和純堿(Na2CO3)等物質作原料來制備少量氫氧化鈉 題型四【堿的通性】 19.從物質的組成角度解釋堿具有堿的通性的原因是( ) A.堿都能電離出OH- B.堿中都含有金屬元素 C.堿中都含有氫氧元素 D.堿都溶于水 20.下列物質中,能與澄清的石灰水發生反應,但反應過程如果不添加指示劑就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的是( ) A.硝酸鈉溶液 B.稀鹽酸 C.氯化鐵溶液 D.碳酸鈉溶液 21.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了兩瓶飽和溶液,一瓶是氫氧化鈉溶液,一瓶是澄清的石灰水.由于忘了貼標簽,下列方法或物質不能將二者區別開的是( ) A.通入二氧化碳 B.滴入碳酸鈉溶液 C.滴入無色酚酞溶液 D.升高溫度 22.小政同學在復習Ca(OH)2化學性質時,歸納出了Ca(OH)2與其它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如圖(圖中“--”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 (1)若X是與其它三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X可以是 。 (2)根據圖4所示的物質間關系,寫出其中兩個化學方程式: ① ; ② 。 題型五【綜合探究】 23.今年化學實驗操作考試中,有一題目是鑒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請你參與探究: 【提出問題】如何鑒別這兩種無色溶液? 【實驗方案】小琪等幾位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C組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填字母); (3)D組實驗中變渾濁的原溶液是 。 【繼續探究】實驗結束后,小琪同學將A、B、C、D四組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個干凈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得到無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對該溶液的成分又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該溶液中除水、酚酞外還含有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猜想與假設】Ⅰ. Ⅱ.NaCl、CaCl2、HCl Ⅲ.NaCl、CaCl2、NaOH 【反思與拓展】上述猜想與假設中只有一個不成立,它是 (填序號),理由是 。 24.小剛和小麗兩位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CO2與NaOH是否發生反應。 (1)小剛用A裝置未看到明顯的現象,他認為CO2與NaOH不發生反應. (2)小麗用B裝置進行實驗,看到氣球變鼓,認為CO2與NaOH發生反應. 老師指出:CO2與水接觸也能看到上述現象,因此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兩位同學經過認真思考,決定從分液漏斗再向B燒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又看到氣球變癟,從而確定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解釋氣球變鼓的原因 ,變癟的原因 。 (3)證明C中的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兩位同學認為利用該裝置做個對比實驗,補做的實驗是: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 拓展提升-物質的鑒別與推斷 1.某固體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實驗記錄如下: ①取該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 ②取適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的BaCl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過濾; ③向步驟②所得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產生氣泡; ④取步驟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蕩,沉淀不消失。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 B.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 C.只通過步驟①②就可以確定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 D.若步驟②改為滴加過量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現象均不變,則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有KCl 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銅、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檢驗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進行實驗: (1)根據實驗現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 (2)實驗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 圖中的A~H是初中科學常見的化合物,且分別是由H、O、S、Na、Ca、Cu中的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兩種元素質量之比為2∶3,C、F、H為相同類別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熱,G的溶液呈藍色,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1)G的化學式為 。 (2)寫出E和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G和H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4)寫出C→B發生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 某白色固體甲的主要成分為NaCl,可能含有M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雜質,為檢驗白色固體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雜質,進行如下實驗: (1)寫出生成白色固體丙的化學方程式: ; (2)向無色溶液D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的目的是 ; (3)分析上述實驗可知,白色固體甲中一定沒有的物質是 ; (4)若用上述實驗中的A、B、C、D四種溶液鑒別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別取樣后,按下圖所示操作進行實驗,能達到鑒別目的的是實驗 。 1 / 1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