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節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學案(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節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學案(無答案)

資源簡介

授課科目 科學 授課學生
授課時間 授課教師
授課內容 【習題課】 1.燒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氫氧化鈉溶液,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燒杯中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是( ) A. 紫色→紅色→藍色 B. 藍色→紫色→紅色 C. 藍色→紅色→紫色 D. 紫色→藍色→紅色 2.下列實際應用中,利用酸堿反應原理的是( ) ①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 ②用碳酸氫鈉治療胃酸過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處(分泌出蚊酸)止癢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3.如圖所示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據圖分析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是將NaOH溶液滴入稀鹽酸 B. 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 C. A點時,溶液的溶質為NaOH、NaCl D. B點表示稀鹽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一定相同 4.將36.5克10%的稀鹽酸和40克10%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則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可能等于7 C.一定大于7 D.一定小于7 5.某班甲、乙兩組同學分別做常見酸和堿與指示劑反應的實驗,使用的試劑有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實驗后廢液分別集中到各組的一個廢液缸中。研究小組對兩個小組的廢液進行檢測,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不考慮酚酞和水)( ) A.甲組廢液中一定含有稀鹽酸和稀硫酸 B.乙組廢液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鈉、硫酸鈉 C.直接將甲組的廢液排入鑄鐵管下水道,可能腐蝕鑄鐵水管 D.應將兩組的廢液處理后再排放,以防止污染 6.某NaOH固體樣品,可能含有固體KOH和不溶于酸的雜質A,取5.6克該樣品與100克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生成m克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樣品不含任何雜質,則m<1.8 B.若m=1.8,則樣品中一定含有雜質A,可能含有固體KOH C.若m=1.8,則樣品中至少含有雜質A或固體KOH的一種 D.若樣品中不含A,則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不小于7.3% 7.室溫下,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利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溫度隨加入鹽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由圖可知,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是 (填“吸熱”“放熱”或“無熱量變化”)反應 (2)在A處溶液中加入石蕊試液,溶液呈 色。 (3)B處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4)B到C的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減小”或“無變化”)。 (5)在C點溶液中加入碳酸鈣,現象為 ,化學方程式為 。 8.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時,常伴隨有明顯的現象,但有些化學反應卻觀察不到明顯的現象。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小明同學采用了pH試紙進行試驗,先用玻璃棒蘸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在干燥的試紙上,結果pH 7(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然后向氫氧化鈉中逐滴加入稀鹽酸,不斷振蕩,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簡述強調“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 ,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方案三: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 ,溶液顯藍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溶液變成 色,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9.透過現象看本質是科學課堂的精髓。借助科學實驗現象如溶液顏色變化、沉淀的生成與溶解、氣體逸出等,可能幫助我們確認化學反應是否發生 (1)稀鹽酸與氫氧化銅反應,可以直接觀察現象來確認。如圖甲,實驗中 的現象出現,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銅能發生化學反應。 (2)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沒有明顯現象,可借助酸堿指示劑使反應現象外顯可視。如圖乙,通過觀察 現象,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本實驗選用無色酚酞試液比選用紫色石蕊試液更合適的原因是酚酞變色時更容易觀察。 10.某同學想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進行下列實驗:取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30毫升,用溫度計測出其溫度為13 ℃,然后向其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再用溫度計測出溫度為22 ℃。由此,該同學得出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認為由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不科學的,理由是 。 (2)根據本實驗的目的,請你改進他的實驗操作: (3)小宏同學取反應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試液,發現酚酞試液不變色,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結論。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正確? ,理由是 。他應補做的實驗是: 。 11.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加入稀鹽酸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因此,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Ⅰ.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Ⅱ.探究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振蕩。 實驗現象: ,結論:猜想一不正確。 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 實驗現象: ,結論:猜想二不正確,猜想三正確。 【反思與拓展】 (1)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成分時,除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 。 (2)根據所學化學知識,驗證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物質中單獨使用也能完成該實驗的是 (填序號) a.pH試紙 b.銅 c.紫色石蕊試液 d.硝酸銀溶液 (3)燒杯中的溶液未經處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寫一條)。要處理燒杯內溶液,使其溶質只含有CaCl2,應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 。 12.用已知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可以測定未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實驗室有一瓶標簽模糊的稀鹽酸,某同學為了測定其溶質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一潔凈的錐形瓶稱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并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質量忽略不計),重新稱量。 ②往上述錐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氫氧化鈉溶液,邊滴加邊振蕩,當觀察到溶液由紅色恰好變為紫色時,停止滴加,再次稱量。數據如下表: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要氫氧化鈉固體 克。 (2)本次實驗中,實際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 克。 (3)請通過計算確定該瓶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4)另有同學做了同樣的實驗,卻得到了不同的結果。于是用精密pH試紙測得反應后錐形瓶內溶液的pH為8.2,則他測出的鹽酸溶質質量分數 (填“偏大”或“偏小”),造成這一偏差的原因是 。 13.為研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兩種溶液的化學性質,進行如下實驗。 ①A. D中酚酞均變________色,說明兩種溶液都呈堿性。 ②B中溶液的pH________7(選填“>”、“<”或“=”),寫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中沉淀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④四支試管內的物質在G中混合后得到無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 14.按照下列圖示實驗探究稀鹽酸的某些化學性質,回答問題。 (1)實驗一發生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2)寫出實驗二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對實驗中涉及到無色溶液、無色氣體、白色沉淀的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無色溶液D顯酸性 B. 氣體M、N都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C. 白色沉淀可用來鑒別硝酸鈉溶液和稀硝酸 D. 無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氯化鈉,可能含有氯化鈣和氯化鋅


1 / 1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通榆县| 财经| 丰镇市| 铁岭市| 莱阳市| 定安县| 丹阳市| 岳普湖县| 汾西县| 新乐市| 扎兰屯市| 牡丹江市| 电白县| 三江| 报价| 临潭县| 永嘉县| 农安县| 房产| 延庆县| 夏河县| 昌吉市| 天柱县| 上杭县| 安塞县| 南木林县| 彭阳县| 同德县| 湖州市| 黄龙县| 姜堰市| 馆陶县| 濮阳县| 六枝特区| 丰城市| 平阴县| 宣化县| 峡江县| 潞城市|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