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探究一 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感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形成和發展;敘述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人為救國進行的探索活動。(2)研讀史料,感受“驅除韃虜”“五族共和”口號產生的時代背景,對比分析口號轉變的原因及影響,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去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由材料中獲得信息和分析探究史料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中,關注中國民族的興衰,樹立民族憂患意識。教學重難點1.重點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形成和發展,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口號轉變的原因及影響。2.難點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口號轉變的原因及影響。培養學生由材料中獲得信息、分析探究史料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三、教學策略1.采用探究─研討的模式進行教學,貫穿講授法、討論法,指導學生開展閱讀、討論和分析。2.注意論由史出。以史料為證據,讓學生學會由史料中獲得信息、分析史料的方法,得出結論。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設疑激趣,導入主題1.我們前面學習了《20世紀初的世界和中國》,考考你:⑴“你還知道哪些代表中國的別稱?”?⑵“中國什么時候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名稱?”2.展示知識卡。就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評價。展示課題過渡:梁啟超首次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近代中國開始落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只有回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形成的歷程,才能理解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的轉變1.預計初三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能說出1個以上代表中國的名詞。能通過預習課文知道部分或全部問題答案2.閱讀知識卡,增強民族意識1.通過了解中國的別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民族意識,并為后面“多元一體”的學習進行鋪墊?2.加強學生對自己國家的了解?回顧歷史,感受“多元一體”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感受“多元一體”內容快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1.你在八年級學過哪些少數民族?能說說你對他們的了解嗎?師注意對學生回答的補充和評價。如西夏黨項族屬于羌族一支,匈奴部分西遷歐洲,部分為漢族同化,部分融入蒙古族等知識2.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圖示,提示學生并復習回顧已學知識。你知道鮮卑族后來的發展情況嗎?3.展示“女真族”圖示,知道該民族后來的發展情況嗎?4.感受“多元”: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和漢族類似嗎?生回答后師指出“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文化、社會也各具特點而區別于其他民族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估計學生可以或經過提示說出教材提示的匈奴、羌、鮮卑、女真族等少數民族的名稱,可能說出部分情況但不完整生回顧并鞏固歷史知識??生回顧知識,了解滿族的由來能感受不同少數民族各有特色通過問題和提示,引領學生復習回顧已學的歷史知識,感受民族的多元性???在回顧重要知識點的同時,加強學生對民族融合的認識增加女真族滿族的發展狀況與后面的教學相呼應幫助學生認識民族的多元性展示圖1-47民族交流、交往與交融,指導學生讀圖,思考:你從圖中得到什么信息?這些信息與“中華民族走向一體”有什么聯系?教師教學時注意學法指導。強調“一體”是指各民族的發展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相互依存,與整體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過渡:中華民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到清朝后期,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學習讀圖方法,讀圖思考,回答問題指導學生讀圖方法,培養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加強學生對“一體”的認識解讀史料,探究“驅除韃虜”1.展示20世紀初列強在中國邊疆地區的侵略擴張圖表,思考: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中華民族面臨著怎樣的危險?中國人應該怎樣才能避免國家被分裂的危機?2.展示“康有為、梁啟超”言論和“各國辛丑條約”圖片,問:(1)回顧所學,他們為救國做了些什么?結果如何?(2)清政府又做了些什么?有什么經驗教訓?3.展示“同盟會建立”視頻,說說你對同盟會的認識?(時間、領導人?革命綱領)讀表生容易得出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第二問可能有多種答案:“革命、富國強兵、團結一致”學生回顧維新變法相關知識。得出清政府靠不住,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結論學生觀看視頻,回顧孫中山、同盟會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理解當時時代背景:中華民族面臨著滅亡的威脅??通過維新變法的失敗教訓,學生認識到必須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進而理解“驅除韃虜”口號產生的時代背景視頻更直觀形象,方便回顧相關歷史知識1.呈現清末疆域和辛亥革命形勢圖,當時,有人將同盟會革命綱領中的“恢復中華”理解為在漢族聚居的18個省范圍內恢復建立漢族國家。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2.你認為這時強調“驅除韃虜”會帶來什么影響?承轉:辛亥革命后,革命者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學生通過讀圖對比,思考回答。應該可以認識到這種認識的狹隘性??思考“驅除韃虜”口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通過直觀疆域對比,理解這一觀點的狹隘性,不利于團結國內各民族共同奮斗奪取革命勝利。為后面“五族共和”鋪墊加強對時代背景的理解,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解讀史料,走向“五族共和”展示梁啟超和孫中山言論,思考:簡要歸納梁啟超和孫中山言論要點,有什么共同點?生閱讀歸納,對比分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學會歸納分析展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史料和孫中山言論,問:結合教材和史料,談談你對“五族共和”的認識?如果生難以回答,師可細化問題引導:“五族”指什么?就這五族嗎?“共和”指什么?在怎樣背景下產生的?提升:展示我國憲法規定,問:“五族共和”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響?解讀史料,提煉觀點,歸納整理并表達?和現在的民族政策進行聯系對比,樹立正確的民族觀通過史料分析解讀,理解“五族共和”的含義,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聯系當下民族政策,訓練思維方式,提升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同桌合作,探究變化展示資料1、2,請生觀察兩幅旗幟圖案,合作探究:⑴它們分別與什么歷史事件相關聯?⑵旗幟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從時代背景、目的、觀念變化、影響等角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見通過問題細化,引領學生思維,探究變化暢談變化,師生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形成和發展。發現了孫中山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發生很大變化,由排滿到五族共和,談談你的認識?(從時期、口號、革命要求、影響)教師在學生談認識的同時,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課堂小結學生通過思考歸納,在暢談變化的同時總結本課學習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自我小結的過程,培養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