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年級 八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掌握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起止時間、主要戰役及涌現出的英雄人物。(重點) 2.知道《馬關條約》的簽訂時間、主要內容、影響以及失敗原因,了解《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區別。(難點) 3.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表現。【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一、甲午中日戰爭:(1)背景 ①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實現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 ②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 ③清政府腐敗落后。 (2)時間:1894—1895年。 (3)重大戰事 ①平壤之戰:1894年9月,日軍圍攻平壤,中國守軍奮起反擊,清軍將領左寶貴犧牲,統帥葉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②黃海海戰:1894年9月,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海面展開激戰, 致遠艦管帶______與200余名將士壯烈殉國。 ③______:1894年11月,日軍登陸遼東半島,旅順守將徐邦道孤軍迎敵,旅順失陷。日軍連續進行了四天大屠殺,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 ④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往日本馬關議和,簽訂《馬關條約》。(5)下圖是《甲午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1894年9月,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______激戰,此次戰役中與同艦官兵壯烈殉國的致遠艦管帶是______。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1)簽訂:1895年春,在日本______簽訂。 (2)內容 具體內容 影響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刺激了列強______的野心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借巨額賠款控制中國財政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外國勢力侵入中國內地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_等 便于外國資本輸出 (3)影響 ①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激起中華民族的覺醒,展開救亡圖存的斗爭。三、瓜分中國狂潮(1)契機:______(《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2)表現:列強在中國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 國別 強租海灣及地區 “勢力范圍” 德國 膠州灣 山東 沙俄 旅順和大連 長城以北及新疆 法國 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 英國 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威海衛 長江流域 日本 —— 福建 (3)“門戶開放”政策 ①背景: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忙于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無暇東顧。 ②提出:1899年,美國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提出“______”的照會,得到各國同意。 ③內容: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______機會。 (4)下面的《時局圖》反映了______簽訂后,列強掀起______的狂潮,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局,民族危機空前嚴重。1899年,美國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提出______的照會,這一政策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小組探究】閱讀教材第24—26頁,并根據自己搜集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起止時間、主要戰役,涌現出的主要人物? 任務三:【小組探究】閱讀教材第26頁《馬關條約》的簽訂正文部分,回答:《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中方代表、地點、內容、影響? 任務四:【小組探究】閱讀教材26—27頁“瓜分中國狂潮”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列強瓜分狂潮的表現? 2.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時間、內容?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檢測提升】單項選擇題 1.1894年9月,日軍圍攻平壤。此次戰役中,中炮犧牲和棄城逃跑的清軍官員分別是( ) A.鄧世昌、葉志超B.左寶貴、葉志超C.鄧世昌、左寶貴D.葉志超、左寶貴 2.鄧世昌對部下說:“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了,但可以壯國家的聲威。”該歷史場景出現在( ) A.定海戰役B.黃海戰役C.遼東半島戰役D.威海衛戰役 3.北洋艦隊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導致這支艦隊覆滅的戰役是( )A.廊坊戰役B.黃海海戰C.遼東半島戰役D.威海衛戰役 4.下圖反映的中國局勢發生在哪次侵華戰爭后(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5.《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 ) A.割地B.開設工廠C.賠款D.劃使館界【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0張PPT)部編版八年級上冊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教學課件新知導入古代日本與中國的關系如何?鑒真東渡日本向中國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進入近代,日本與中國的關系如何呢?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學習目標目標1:①通讀教材,能夠獨立自主正確完成填空;②能夠發現疑點、難點,提出問題。目標2:掌握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起止時間、主要戰役及涌現出的英雄人物。(重點)目標3:知道《馬關條約》的簽訂時間、主要內容、影響以及失敗原因,了解《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區別。(難點)目標4: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表現。目標5: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自主學習【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甲午中日戰爭 戰爭爆發的背景 19世紀中期,日本同中國一樣受到歐美帝國主義國家的入侵,經過“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國力逐漸強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著濃厚的封建殘余勢力,國內市場狹小,因此人民起義不斷。日本統治集團急需從對外侵略擴張中尋求出路,于是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試圖通過掠奪中國資源和轉移人民視線來緩解國內矛盾。新知講解朝鮮滿蒙日本臺灣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日本為何把侵略矛頭對準中國?這一政策的制定說明了什么?中國近、中國弱、中國肥;蓄謀已久大陸政策小日本,大野心!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3、開始:(豐島海戰)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請求清政府“助剿”,日本借機挑起了中日沖突。1894年7月25日,日軍在朝鮮半島豐島海面襲擊中國運兵船,標志戰爭爆發。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黃海海戰豐島平壤旅順威海衛1894.11甲午戰爭:戰爭結果戰爭經過戰爭爆發的經過階 段 戰 場 主要戰役 戰 況 重要人物 開始 豐島海面 豐島海戰 中日兩國正式宣戰 第一階段(1894.7-9) 朝鮮半島黃海海域 平壤戰役 平壤失守 戰火至華 左寶貴 黃海戰役 喪失黃海制海權 鄧世昌 第二階段(1894.10-1895.初) 遼東地區山東半島 遼東戰役 占旅大 旅順大屠殺 威海衛戰役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戰役威海戰役遼東戰役戰爭爆發的標志平壤戰役 1894年9月,平壤戰役爆發;左寶貴犧牲,統帥葉志超逃跑,平壤陷落。黃海大戰時間:1894年9月17日作戰雙方:北洋艦隊—— 聯合艦隊中國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存結果:日本取得黃海海域制海權。民族英雄鄧世昌致遠艦遼東戰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軍除聶士成部外大部潰逃,日軍占 領九連城、大連、旅順。旅順全城兩萬余人,僅為日軍清理尸體的36人幸免。美國報紙評論說:『日本國為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威海戰役1895年初,日軍占領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馬關條約》的簽訂1、時間:2、地點:3、代表:李鴻章伊藤博文1895年4月日本馬關李鴻章、伊藤博文 《馬關條約》的內容與影響割三地——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二億——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設廠——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開四口——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更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巨額賠款使清朝喪失財政獨立,不得不大舉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外國資本的擠壓阻礙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列強由商品輸出,發展到資本輸出。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南京條約》與《馬關條約》的比較《南約》內容 《馬約》內容 影響的擴大 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南:破壞中國的領土主權馬:領土主權進一步喪失,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南:開始對中國賠款勒索馬:巨額賠款進一步加劇了勞動人民的負擔,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南:外國勢力侵入中國長江以南沿海馬: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南:便利外國商品輸出馬:便利了外國的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合作探究閱讀教材知識拓展,及下列材料,體會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氣節和斗爭精神。臺灣人民誓死捍衛臺灣的壯烈誓言 “朝廷無力以衛吾臺,能衛吾臺者,吾民耳?眾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原吾血隨吾臺俱盡,吾頭與吾臺俱碎,安知終不可有為耳? ——徐驤愿人人戰死而失臺 決不愿拱手而讓臺 ——《臺民布告》瓜分中國狂潮閱讀教材 “瓜分中國狂潮”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1.列強瓜分狂潮的表現?2.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時間、內容、影響?新知講解三國干涉還遼俄國法國德國企圖獨霸中國東北履行對俄結盟義務策劃干涉日 本支持干涉意欲在遠東擴大侵略勢力緩和與俄在歐洲的矛盾支持干涉還遼贖遼費3000萬兩白銀清政府小組合作探究: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教材,歸納出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慈禧:哪管國家興亡,生日非過不可。“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餓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飯,鼓動著他的臣民為戰艦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個銅板。合作探究主觀原因(內因) 客觀原因(外因) ?清政府的極端腐敗和無能(根本原因)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主要原因)清軍不少官兵臨陣脫逃清軍裝備落后日本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蓄謀已久,準備充分裝備先進甲午戰爭的史實,給予我們什么樣的教訓與啟迪?教訓:落后就要挨打 腐敗就要亡國啟迪:只有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什么說《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日軍占領臺灣,便利了日本對我國東南沿海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二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嚴重加劇了中國的財政危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經濟負擔;而日本利用賠款,迅速發展成為軍事帝國主義國家,加重威脅中國的安全。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國主義經濟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瓜分”中國的狂潮熊——沙俄太陽——日本蛇——德國虎——英國鷹——美國哈蟆——法國新知講解漫畫:列強瓜分中國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簡表國別 租借地 “勢力范圍” 德 俄 法 英 日 強租膠州灣山東強租旅順、大連長城以北和新疆強租廣州灣廣東、廣西和云南強租“新界”、威海衛長江流域臺灣福建 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具有歷史必然性,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之后開始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戰爭雖已過去,但留下了許多創設,讓我們銘記歷史,沿著英雄的足跡,為振興中華而奮勇向前。合作探究中日甲午戰爭主要原因:日本明治維新后,資本主義發展迅速,走上對外擴張道路時間:1894—1895年主要戰役黃海大戰時間:1894年9月經過:北洋艦隊執行護航任務返航時,遭到日本艦隊襲擊,在黃海海面展開激戰結果:日本取得黃海制海權威海衛戰役背景:黃海大戰后,清政府一味向敵人妥協,致使日軍肆意橫行,無所顧忌,侵占遼東半島,夾攻威海衛結果:日軍占領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性質:日本侵華戰爭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簽訂時間:1895年4月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板書設計謝謝觀賞!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同步訓練試卷(解析版)一、選擇題1.下面是李紅同學設計的某次戰爭進程示意圖。其中,序號②對應的戰役應該是( )A.平壤戰役 B.黃海海戰 C.遼東半島戰役 D.威海衛戰役【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鄧世昌怒撞‘吉野號’”可知,序號②對應的戰役應該是黃海海戰。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激戰中致遠艦多處中彈,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日艦躲避,同時施放魚雷擊中致遠艦,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B符合題意。平壤戰役對應的是①,A不符合題意。遼東半島戰役對應的是③,C不符合題意。威海衛戰役對應的是④,D不符合題意。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本題以甲午中日戰爭為背景,考查學生對黃海海戰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記憶黃海海戰中犧牲的民族英雄。另外向學生說明,北洋艦隊在威海衛戰役中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破產。2.“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我們的警世。在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與亞洲后起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C【解析】A項《南京條約》是鴉片戰爭失敗后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B項 《北京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同英法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C項《馬關條約》是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故選C;D項《辛丑條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3.“賠兩億、割三地、設工廠、開四地。”這句口訣反映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天津條約》【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賠兩億、割三地、設工廠、開四地。”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經過談判,雙方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始工廠等。C項符合題意;《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開放了五個通商口岸,賠款2100萬銀元,排除A項;《北京條約》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排除B項;《天津條約》沒有涉及到割地、設工廠等,排除D項;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擇C。【點睛】“賠兩億、割三地、設工廠、開四地。”是解題的關鍵,即條約內容,賠款兩億,割三地給對方,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開放四地為通商口岸。據所學,《馬關條約》符合要求。4.下圖所示漫畫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質 D.影響【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中國被迫割地、賠款、允許日本投資設廠及開放通商口岸,大大刺激了帝國主義野心,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圖示反映了列強瓜分中國,這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故D項正確。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5.當1895年初中國戰敗時,帝國主義列強就發出了“干凈利落地解決中國問題,由歐洲有關的幾個主要國家加以瓜分”的聲明。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主要方式是( )①搶奪利權 ②強租海港 ③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內政外交 ④劃分“勢力范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初中國戰敗時”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戰敗,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帝國主義以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方式,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①②④符合題意。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內政外交不是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主要方式,③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6.作為臺灣附屬島嶼之一的釣魚島,歷史上很早就屬于中國管轄,這一點可見之于中日史籍圖志,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近代日本是通過下列哪個不平等條約強行割占了釣魚島( )A.《南京條約》 B.《辛丑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895年,簽定《馬關條約》,日本強行割占了臺灣和附屬島嶼釣魚島等,故D符合題意。《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辛丑條約》賠款白銀四點五億兩,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等條約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臺灣和附屬島嶼釣魚島被日本強占的時間范圍是:1895年到1945年。7.下面的《時局圖》形象說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遭瓜分的內外局勢。德國(圖中如腸蟲狀物)劃分的“勢力范圍”是( )A.山東 B.長城以北 C.福建 D.長江流域【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時局圖》形象說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遭瓜分的內外局勢。德國劃分的“勢力范圍”是山東,故A符合題意;長城以北、福建、長江流域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8.有學者評價,“這場戰爭是一場最具關鍵性的海上戰役,孤臣無力回天,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它的勝負改寫了中國歷史”。這場戰爭是指( )A.中英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是關鍵詞語。結合所學知識,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到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鄧世昌壯烈殉國,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后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之后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這場戰爭以中國失敗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選項符合題意;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中,廣大愛國官兵和三元里人民進行了英勇戰斗。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協方針,終于導致戰爭的失敗。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主要戰役有廣州之戰、虎門之戰、鎮江之戰、吳淞之戰、浙東之戰等戰役。A選項不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主要戰役有廣州之戰、大沽之戰、北京外圍之戰等戰役。B選項不符合題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主要戰役有大沽口之役、天津保衛戰等戰役。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甲午中日戰爭的史實,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9.如下表是兩個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容,他們的共同點是(?? )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 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所屬各島、澎湖列 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設廠①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②開放了中國內陸的通商口岸③加重了中國百姓的負擔④允許外商在中國境內開工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均有割地,損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均有賠款,加重了中國百姓的負擔,故D符合題意。②④只符合《馬關條約》的內容,ABC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開放通商口岸是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之一。下圖是蘇州被開放為商埠的情況。與之相關的條約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開放蘇州、杭州為商埠;《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故C符合題意;《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A不合題意;1860年《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故B不合題意;《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蘇州被開放為商埠”是解題的關鍵,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開放蘇州、杭州為商埠;《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1.如下圖為近代某次列強侵華戰爭示意圖。這次戰爭失敗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C【解析】由圖片“威海衛、1894年”等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簽定《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2.為了繳付剛剛結束的戰爭巨額賠款,1895年到1898年,財政空虛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國舉借了附有政治條件的大借款。材料中的戰爭可能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關鍵詞“為了繳付剛剛結束的戰爭巨額賠款,1895年到1898年, 舉借了大借款”可知,1894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故1895年到1898年,財政空虛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國舉借了附有政治條件的大借款,故C符合題意;1840年---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題干無關,故AB不合題意;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題干描述事件之后,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1895年到1898年”是解題的關鍵,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故1895年到1898年,財政空虛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國舉借了附有政治條件的大借款。13.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欲望,從而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新通商口岸的開辟,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允許外國在華投資設廠,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在《馬關條約》的刺激下,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4.鴉片戰爭后,列強的侵略使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下圖是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通商口岸變化示意圖。通商口岸開放的變化,反映了( )A.中國開始由被動開放走向主動融入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系B.中國融入世界市場的步伐加快C.西方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腹地,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D.南方成為列強侵略的主要集中地【答案】C【解析】通過圖片中通商口岸的變化可以看出,鴉片戰爭后,《南京條約》開放的城市位于東南沿海,而《馬關條約》的開放城市已經深入到內地;說明外國侵略勢力從沿海深入到內地,故C項正確;BD材料未體現,排除;A與史實不符,排除,故選C。15.“那次戰爭所完全暴露的、在體制和軍事上已采取的現代化措施的不適宜性,表明了中國通商口岸時代,變成列強割據中國時期的可能性。”結合下圖判斷“戰爭”應當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在體制和軍事上已采取的現代化措施的不適宜性”“表明了中國通商口岸時代,變成列強割據中國時期的可能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內容跟甲午中日戰爭有關,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證明了只學習西方技術,不變革體制是行不通的,《馬關條約》的簽訂,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割據,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二、綜合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不計個人得失,上書皇帝,嚴禁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110多萬千克鴉片。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為他領導了什么歷史事件? 【答案】林則徐;虎門銷煙。【解析】根據材料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可知與林則徐有關。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領導這次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中致遠艦的指揮官是誰?他在哪一場戰爭中壯烈犧牲? 【答案】鄧世昌;黃海海戰。【解析】據材料二圖片“致遠艦”可知,材料二中的“公”是指鄧世昌。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激戰中,致遠艦多處中彈,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日艦躲避,同時施放魚雷,擊中致遠艦,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3)從以上歷史人物身上,我們應汲取到什么正能量?【答案】憂國憂民、愛國愛民、忠貞不渝、堅強不屈的愛國精神。【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他們身上的憂國憂民、愛國愛民、忠貞不渝、堅強不屈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和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內容。17.這場戰爭是日本長期以來推行對外擴張政策和蓄謀侵略中國的必然結果。1869年,明治天皇就頒布一道“御筆信”,直言“要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于四方”。此后,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特別制定《征討清國策》,提出與中國進行一場“國運相賭”的戰爭。(1)材料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什么戰爭? 【答案】甲午中日戰爭.【解析】據材料“這場戰爭是日本長期以來推行對外擴張政策和蓄謀侵略中國的必然結果.…此后,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特別制定《征討清國策》,提出與中國進行一場‘國運相賭’的戰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2)這場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了哪一不平等條約?【答案】《馬關條約》.【解析】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戰,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對華戰爭。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戰,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對華戰爭,這一年是農歷甲午年,歷史上稱為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4月,李鴻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該條約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答案】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解析】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4月,李鴻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8.活動與探究。日本歷史充滿了殘酷的鐵血。19世紀末它發動了一場對華戰爭,這場戰役至今讓中國人不斷反思。走進戰爭,反思戰爭。(激烈海戰)(1)19世紀末日本發動的對中國的戰爭是什么戰爭?地圖中描繪的是這次戰爭中的一次海戰,它是人類海洋戰爭史上的一次標志性戰役。根據所學知識,指出這場戰役的名稱及犧牲的中國著名將領。【答案】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鄧世昌【解析】第一問依據材料所給信息“日本歷史充滿了殘酷的鐵血。19世紀末它發動了一場對華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7月,日本發動蓄謀已久的對華戰爭,因這一年是農歷甲午年,故稱甲午中日戰爭。第二問依據圖片信息“黃海”、“大東溝等”關鍵詞可知,這是1894年9月的黃海海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領官兵英勇抗擊日軍,壯烈犧牲。(戰因分析)19世紀中葉,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建立起中央集權的近代天皇制國家。明治政府大力推進現代化,興辦工業企業,80年代中期開始工業革命。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建立了裝備精良的近代軍隊,確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企圖吞并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1887年,參謀本部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日本一面擴軍,一面派出大批間諜在中、朝活動,在甲午戰爭前繪成了包括朝鮮和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條道路和河流的詳圖。――(摘編自《日本大陸政策史》)(2)根據以上材料分析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走上了軍國主義對外擴張的道路“大陸政策”【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由于日本國內本身的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余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于是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恥辱之約)●中國割讓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3)根據以上內容判斷“恥辱之約”的具體名稱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答案】《馬關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解析】依據材料所給信息“中國割讓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輸入各種機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4)指出“恥辱之約”哪一條款最能反映帝國主義要求對華進行資本輸出?【答案】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最能反映帝國主義要求對華進行資本輸出,因為它導致中國近代消費品原料進口額增長,這就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敗因揭秘)服務于北洋艦隊的外籍人士肯寧威說:“中國人在鴨綠江上(指黃海海戰)是可以得勝的,假使他們的炮彈不是實著泥沙。這不是海軍提督的過錯,而是軍需局的壞蛋官吏的罪惡。”東北前線戰事緊迫,軍費告急,卻同各地一樣收到必須“報效”慈禧太后六十慶典銀兩的諭旨。將軍長順為討好慈禧,硬從遠不敷出的軍費中開銷一萬兩“報效”銀,迅速上交。 ――(摘編自《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5)根據以上材料,概括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主要原因?【答案】武器裝備出現問題,官場腐敗;經費不足,為慈禧祝壽,清政府的腐敗。【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的原因有:武器裝備出現問題,官場腐敗;經費不足,為慈禧祝壽,竟然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于不顧;清政府的腐敗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6)《馬關條約》簽訂后,部分日本人持這樣的觀點:《馬關條約》只是中國簽訂的眾多條約中比較普通的一個,所以不必大驚小怪。請你結合史實對這種觀點加以駁斥。【答案】從兩個條約內容舉例加以對比,得出《馬關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割地、賠款、口岸、開設工廠)【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比以往條約相比,割地更多,賠款更多,開放的通商口岸更深入內地,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所以《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所以部分日本人的觀點是錯誤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同步訓練試卷(原卷版)一、選擇題1.下面是李紅同學設計的某次戰爭進程示意圖。其中,序號②對應的戰役應該是( )A.平壤戰役 B.黃海海戰 C.遼東半島戰役 D.威海衛戰役2.“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我們的警世。在中國近代史上,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與亞洲后起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3.“賠兩億、割三地、設工廠、開四地。”這句口訣反映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天津條約》4.下圖所示漫畫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質 D.影響5.當1895年初中國戰敗時,帝國主義列強就發出了“干凈利落地解決中國問題,由歐洲有關的幾個主要國家加以瓜分”的聲明。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主要方式是( )①搶奪利權 ②強租海港 ③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內政外交 ④劃分“勢力范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作為臺灣附屬島嶼之一的釣魚島,歷史上很早就屬于中國管轄,這一點可見之于中日史籍圖志,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近代日本是通過下列哪個不平等條約強行割占了釣魚島( )A.《南京條約》 B.《辛丑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7.下面的《時局圖》形象說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遭瓜分的內外局勢。德國(圖中如腸蟲狀物)劃分的“勢力范圍”是( )A.山東 B.長城以北 C.福建 D.長江流域8.有學者評價,“這場戰爭是一場最具關鍵性的海上戰役,孤臣無力回天,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它的勝負改寫了中國歷史”。這場戰爭是指( )A.中英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9.如下表是兩個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容,他們的共同點是(?? )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 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所屬各島、澎湖列 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設廠①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②開放了中國內陸的通商口岸③加重了中國百姓的負擔④允許外商在中國境內開工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0.開放通商口岸是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之一。下圖是蘇州被開放為商埠的情況。與之相關的條約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1.如下圖為近代某次列強侵華戰爭示意圖。這次戰爭失敗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2.為了繳付剛剛結束的戰爭巨額賠款,1895年到1898年,財政空虛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國舉借了附有政治條件的大借款。材料中的戰爭可能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3.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欲望,從而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4.鴉片戰爭后,列強的侵略使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下圖是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通商口岸變化示意圖。通商口岸開放的變化,反映了( )A.中國開始由被動開放走向主動融入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系B.中國融入世界市場的步伐加快C.西方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腹地,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D.南方成為列強侵略的主要集中地15.“那次戰爭所完全暴露的、在體制和軍事上已采取的現代化措施的不適宜性,表明了中國通商口岸時代,變成列強割據中國時期的可能性。”結合下圖判斷“戰爭”應當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二、綜合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不計個人得失,上書皇帝,嚴禁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110多萬千克鴉片。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為他領導了什么歷史事件?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中致遠艦的指揮官是誰?他在哪一場戰爭中壯烈犧牲? (3)從以上歷史人物身上,我們應汲取到什么正能量?17.這場戰爭是日本長期以來推行對外擴張政策和蓄謀侵略中國的必然結果。1869年,明治天皇就頒布一道“御筆信”,直言“要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于四方”。此后,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特別制定《征討清國策》,提出與中國進行一場“國運相賭”的戰爭。(1)材料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什么戰爭? (2)這場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了哪一不平等條約?(3)該條約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18.活動與探究。日本歷史充滿了殘酷的鐵血。19世紀末它發動了一場對華戰爭,這場戰役至今讓中國人不斷反思。走進戰爭,反思戰爭。(激烈海戰)(1)19世紀末日本發動的對中國的戰爭是什么戰爭?地圖中描繪的是這次戰爭中的一次海戰,它是人類海洋戰爭史上的一次標志性戰役。根據所學知識,指出這場戰役的名稱及犧牲的中國著名將領。(戰因分析)19世紀中葉,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建立起中央集權的近代天皇制國家。明治政府大力推進現代化,興辦工業企業,80年代中期開始工業革命。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建立了裝備精良的近代軍隊,確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企圖吞并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1887年,參謀本部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日本一面擴軍,一面派出大批間諜在中、朝活動,在甲午戰爭前繪成了包括朝鮮和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條道路和河流的詳圖。――(摘編自《日本大陸政策史》)(2)根據以上材料分析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是什么?(恥辱之約)●中國割讓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3)根據以上內容判斷“恥辱之約”的具體名稱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4)指出“恥辱之約”哪一條款最能反映帝國主義要求對華進行資本輸出?(敗因揭秘)服務于北洋艦隊的外籍人士肯寧威說:“中國人在鴨綠江上(指黃海海戰)是可以得勝的,假使他們的炮彈不是實著泥沙。這不是海軍提督的過錯,而是軍需局的壞蛋官吏的罪惡。”東北前線戰事緊迫,軍費告急,卻同各地一樣收到必須“報效”慈禧太后六十慶典銀兩的諭旨。將軍長順為討好慈禧,硬從遠不敷出的軍費中開銷一萬兩“報效”銀,迅速上交。 ――(摘編自《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5)根據以上材料,概括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主要原因?(6)《馬關條約》簽訂后,部分日本人持這樣的觀點:《馬關條約》只是中國簽訂的眾多條約中比較普通的一個,所以不必大驚小怪。請你結合史實對這種觀點加以駁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視頻:甲午大海戰h264_720x576_800k.mp4 教學視頻:甲午戰爭全過程h264_720x576_800k.mp4 甲午海戰.swf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導學案.doc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