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7張PPT)鎮沅者東鎮小學 雷進宏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實驗教學2017年11月14日科學五年級上冊陽光下影子的變化 在教室里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的位置變化,同時觀察影子的變化。竹篾實驗材料:手電筒、繩子、橡皮、鉛筆、呼啦圈等實驗過程:用手電筒代替太陽,把手電筒用細繩掛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現象:影子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由西向東轉動,影子發生不斷變化。實驗結論: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長,中午的影子最短。晝夜交替的成因做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嘗試找出答案。實驗名稱: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等實驗過程:用手電筒水平照射地球儀,逆時針轉動地球儀,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現象:會發現向著手電筒的一面變亮了,背著的一面沒有變亮;地球儀亮著和黑的一面不斷變換。實驗結論: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隨著地球的轉動,白晝和黑夜交替出現。認識光的傳播路徑你能用一只手電筒和三張小孔紙板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解釋嗎?實驗材料:手電筒、三張帶孔的紙板等實驗過程:把三張紙板平行放置讓三個小孔在一條直線上,用手電筒照,觀察光能否穿過三個小孔;讓三個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觀察光不能否通過小孔。實驗現象:三張紙板平行放置讓三個小孔在一條直線上,光能穿過三個小孔;三個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光不能通過小孔。實驗結論:光在空氣中是沿著直線行進的。1.在紙盒底部割出一個小窗。2.用鋁箔紙把小窗蓋上,并用釘子 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鉆一個孔。3.用透明紙蒙住紙盒的另一面。4.將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戶。移動紙盒,直至能在紙上看到清晰的影像為止。小孔成像的模擬實驗。不同透鏡的特點和作用透過不同的鏡片觀察物體,看發生了什么變化。凹透鏡有縮小作用凸透鏡有放大作用不同透鏡的特點和作用 讓陽光穿過凸透鏡,觀察聚焦情況:讓鏡面與光線垂直,調節鏡片與紙的距離,使光斑最小、最亮。試一試凹透鏡能否聚光。凸透鏡有聚光的作用。不同透鏡的特點和作用 把凸透鏡對著窗戶,調節凸透鏡和白紙的距離,使窗戶的影像最清晰。再用凹透鏡試試。凸透鏡可以使物體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鏡則不能。光的色散與合成讓我們來制造彩虹。1.將小鏡子傾斜著放入水盆,并設法將它固定。2.打開手電筒,讓光線照在水下部分的鏡面上。3.將白紙在手電筒的上方舉起來,移動電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光的色散與合成 在圓盤上涂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快速旋轉圓盤,你觀察到什么現象?濾光現象 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種彩色光,可以用這種顏色的玻璃紙把其他顏色的光過濾掉。1.將3支手電筒各罩上紅、藍、綠3種顏色的玻璃紙。2.桌上放一塊白布或一張白紙,也可以選用任何一個白色物體。3.分別用這3支手電筒照白色的物體,你有什么發現?連接簡單電路 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應分別接在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上,形成電流的通路,燈泡才會亮起來。所有用電器的電路連接方式都是這樣的。把開關加進簡單電路中 開關非常有用,有了它,你可以決定是否讓電流通過。做個簡單開關加進你的電路中。 在一塊木板上,用圖釘固定回形針的一端,另一端搭在另一只圖釘上,讓回形針可以轉動。電路斷開 電路接通連接簡單電路將小燈泡換成其他用電器會怎樣呢?認識導體和絕緣體 利用小燈泡、電線和電池,組合成一個檢驗器,檢驗連接在兩條導線間的物品能否使電流通過。水和人體的導電性檢驗不同液體(自來水、純凈水、鹽水)的導電性能。自來水純凈水鹽水設計暗盒設計一個簡單的電路暗盒讓同伴來檢測。檢測的時候不能打開暗盒。把每次檢測的結果記錄下來。(亮了就畫上“√”)接點小燈泡 A-B B-A A-C C-A 亮 滅 探究磁鐵的性質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用磁鐵的不同部位去吸鐵。磁鐵能吸鐵、磁性可以傳遞磁鐵上不同部位的磁力不同,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極。探究磁鐵的性質看磁極怎樣指示方向。把一塊磁鐵懸掛起來,或者浮在水面,觀察靜止的時候磁極指示的方向。 磁鐵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極,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極,用“S”表示。探究磁鐵的性質把兩塊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試一試這樣做,并解釋你看到的現象。探究磁鐵的性質把你觀察到的磁極作用結果記錄下來。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磁極靠近的方式 我的預測 實驗結果 制作指南針或磁鐵玩具研究磁化現象。 1.用磁鐵的一極在縫衣針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 2.把磁化后的縫衣針插在小塊塑料泡沫中央,放在水面上,觀察它的指向。做一個電磁鐵利用下面的材料做一個電磁鐵。電池座大鐵釘導線回形針1.把導線按照一個方向纏繞在大鐵釘上。2.接通電路后,用鐵釘去吸回形針。磁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問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假設:與繞線圈數有關,圈數多,磁力大;圈數少,磁力小。實驗設計: 不變的因素:鐵釘的粗細、電池節數、導線粗細…… 改變的因素:繞線圈數實驗結果: 圈數多,吸回形針 個。 圈數少,吸回形針 個。磁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問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假設:與電池節數有關,電池多,磁力大;電池少,磁力小。實驗設計: 不變的因素:鐵釘的粗細、導線粗細、繞線圈數…… 改變的因素:電池節數實驗結果: 電池多,吸回形針 個。 電池少,吸回形針 個。電磁鐵的兩極探究電磁鐵是否也有S極和N極。 比較一下,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電磁鐵的南北極是否相同,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再設計一個實驗進行驗證。運動后身體的變化測量自己在安靜狀態下1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次數。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呼吸(次/分鐘) 心跳(次/分鐘)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測量呼吸和心跳 分別測量自己在運動結束時和休息3分鐘后,1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次數,把測得的數據寫在活動記錄上。運動結束時1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次數運動結束后休息3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次數運動后呼吸的次數增加了,心跳的次數也增加了;休息一會兒,呼吸和心跳的次數都減少了。 呼吸(次/分鐘) 心跳(次/分鐘)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呼吸(次/分鐘) 心跳(次/分鐘)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比較呼吸的氣體用澄清石灰水比較我們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收集空氣倒入清石灰水搖晃一下,觀察變化收集呼出的氣體倒入清石灰水搖晃一下,觀察變化測一測肺活量 一次用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就是你的肺活量。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1.吸一口氣,然后盡你所能吹大一個氣球,氣球 的末端用線綁緊,使它不漏氣。2.請一位同學測量氣球最寬處的周長。3.周長越大表示呼出的氣體量就越多。方法一測一測肺活量 一次用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就是你的肺活量。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1.將塑料瓶裝滿水并做好刻度。2.插入彎頭吸管后,倒置在水槽里。3.吸一口氣后,盡你所能向水里吹氣。4.標出排出的水量。方法二心臟的跳動及血液循環 用手握住皮球,有節奏地反復擠壓與松開,或反復地把拳頭握緊與松開,連續做20次,模擬心臟的跳動,體會手上的感覺。 心跳就是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我們就會感覺到一次心跳。心臟的跳動及血液循環研究心臟的跳動和血液循環。在水中反復擠壓和放松塑料瓶,觀察發生的現象。心臟的跳動及血液循環觀察下面這幅圖,說說人體的血管是怎樣分布的。 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環時所經過的管狀構造,它遍布人的全身。血管分為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心臟的跳動及血液循環找一找,在身體的哪些地方能摸到動脈的跳動,然后再測量1分鐘的心跳與脈搏次數,看看能發現什么。頸動脈橈動脈解釋現象做彩色水點實驗,觀察發生的現象。1.用水筆在吸水紙上畫出不同顏色的圓點。2.固定紙條,使水能浸到紙條的底部,而不碰到彩色水點。3.當水慢慢地被吸上紙條后,圓點的顏色發生了什么變化?對上述現象,你能做出什么解釋?一些顏色并不是我們所看見的那樣,而是由不同顏色混合后組成的。杠桿的原理 杠桿到底是怎樣省力的呢?讓我們借助平衡尺來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吧!1.把方座支架(支點)放在平衡尺的中間刻度下方。2.在平衡尺兩端各放一個鉤碼,使平衡尺保持平衡。3.在平衡尺一端的一個鉤碼上再加一個,找出一種方法,在平衡尺的一端放兩個鉤碼而使平衡尺仍然保持平衡,并記錄實驗答案。4.在平衡尺兩端放不同數量鉤碼,尋找到多種使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實驗步驟杠桿的原理 觀察鉤碼的個數與支點的距離,你發現了什么?杠桿的原理省力杠桿費力杠桿既不省力也費力杠桿1.重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比動力點到支點的距 離短,杠桿就省力。2.重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比動力點到支點的距 離長,杠桿就費力。3.重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 于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既不省力也費力。探究斜面的作用實驗步驟用測力計豎直提小車,讀出示數。在長木板的一端墊一塊木塊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測力計拉小車,使其勻速運動,讀出示數,并記錄下來。在長木板的一端墊同樣的二、三、四塊木塊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測力計拉小車,使其勻速運動,讀出示數,并分別記錄下來。對比分析所得的數據。 斜面坡度大小是如何影響拉力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探究斜面的作用豎直提小車用的力最大;斜面的長度不變時,高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的高度不變時,長度越大,拉力越小。 比較全班同學的測量數據,你有什么發現?輪軸的作用 輪軸有什么作用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輪軸的作用 ⑴將輪軸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朴脧椈沙釉谳嗇S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菗Q更大的輪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葥Q鉤碼數量,測需要的力。實驗步驟你有什么發現? 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輪越大越省力。滑輪的作用10N10N10N10N10N5N向上向下向上實驗方法 鉤碼重量 彈簧測力計示數 拉力方向 有沒有既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的滑輪裝置呢?滑輪的作用我的發現:定滑輪 動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傳動裝置的特點探究鏈條傳動裝置和齒輪傳動裝置的特點制作一個鏈條傳動裝置:搖動大輪,觀察小輪轉動的情況;搖動小輪,觀察大輪轉動的情況。制作一個齒輪傳動裝置: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齒輪A,觀察發生的現象;同樣轉動齒輪B,看看又會發生什么現象。傳動裝置的特點齒輪傳動裝置鏈條傳動裝置研究物體的形狀與承受力的關系 小提示:用大小差不多的紙做成不同形狀的紙筒,粘好后豎直放,用書本做重物,比較它們的承受力。研究物體的形狀與承受力的關系把實際測量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 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疊或彎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疊或彎曲的形狀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紙筒形狀 承受力(承受書本的數量)三角形 正方形 五邊形 圓筒形 搭建平面支架 用細繩或大頭針將吸管或小棒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六邊形支架,然后用力往兩邊拉拽,研究哪種支架不易變形、最穩固。搭建平面支架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可以使易變形的支架變得穩定、牢固? 通常,結構由支架構成,三角形支架最穩固、結實,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穩定的結構,可以通過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結構,使它變得穩定。實驗要求:1.建梁橋時要用硬紙做橋面木塊做橋墩,橋墩間的距離要和紙的長度一致。2.建拱橋時,要把另一張硬紙做成拱形,放在平板橋下面,拱形的頂部與橋面挨住。研究三座橋的特點以及承受力有什么不同3.建吊橋時,要先把兩根等長的繩子系在筷子上,再把繩子分別系在硬紙中央。5.做好記錄。4.三種橋要選擇一樣的重物,以便比較各種橋的承重能力。 橋梁的承重力跟橋梁的形狀有關。拱橋最結實,斜拉橋比平板橋牢固,平板橋最不牢固,因為它的橋面沒有支撐結構。建造一座“瓜皮橋”小組合作,共建一座“瓜皮橋”。1.把西瓜(或其他瓜)縱向切成兩半,再橫向切開。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拱形),每塊按4-5厘米寬切下。建造一座“瓜皮橋”小組合作,共建一座“瓜皮橋”。3.在每兩個小塊之間夾一片紙巾,然后擺成拱形。4.在“瓜皮橋”上加重物,試一試它的承受能力。模擬變質巖的形成 1.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把它們搓成大小不同的圓球,堆在一起。2.把橡皮泥放在兩塊塑料墊板之間,不斷加壓。模擬變質巖的形成3.觀察不同壓力下橡皮泥的狀態。當地球表面的巖石被深埋于地下時,往往會在高溫和高壓下發生變化,形成變質巖。 測試大腦的記憶力和創造力 1.將七八個小物品在桌子上擺成一行,請小組內的一位同學觀察20秒后閉上眼睛。 2.將兩個物品的位置交換一下,請閉眼的同學睜開眼睛,說出是哪兩個物品交換了位置。記憶力測試 3.由一個同學打亂物品的順序,請小組其他同學觀察20秒后,不看東西而說出物品的順序。測試大腦的記憶力和創造力創造力測試 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多少種不同的圖形?把你用七巧板拼出的圖形畫在活動記錄上。測試神經分布的密度差異和反應速度差異 把眼睛閉起來,讓同學用兩支鉛筆的筆尖輕輕觸碰你身體的不同部位。體驗哪個部位可以感到有兩個筆尖,哪個部位感覺只有一個筆尖。測測皮膚里神經的敏感性測試神經分布的密度差異和反應速度差異 橡皮從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和腳背上時,你的反應快慢是否一樣?請用實驗驗證一下。研究身體不同部位反應的快慢測試神經分布的密度差異和反應速度差異 橡皮砸在手背上,刺激的信號通過手臂上的傳入神經送到脊髓傳入大腦;橡皮砸在腳背上,刺激的信號通過腿部的傳入神經送到脊髓傳入大腦,后者信號通過的“線路”長,所以反射需要的時間也長。因此,橡皮砸到腳背上的反應要比砸到手背上的反應慢一些。測試神經分布的密度差異和反應速度差異與你的同桌做打手游戲,看誰被打到的次數少。研究個體之間反應速度的差異個體之間大腦收到信息,做出判斷的能力是不同的。各種感覺的產生過程嗅覺和味覺的產生兩種實驗方法,得到的感覺一樣嗎? 甲同學蒙起眼睛,乙同學先給甲同學嘗一嘗各種液體,然后讓甲同學捏住鼻子再嘗一嘗??纯从眠@兩種方法分別能正確判斷出幾種液體。液體必須是可食用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