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二、學生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現有一個教學班,共有學生18人,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他們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系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但是該六年級的學生存在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好但實驗動手能力一般,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太陽、地球和月亮》、《生物與環境》、《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生物體的外部表象及內部結構、物體與物體的運動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征”之間建立聯系,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樹立問題的意識,《生物與環境》環境可以改變生物,生物與環境密不可分,從而保護環境。培養學生觀察與測量、采集與分析數據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總體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 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征和變化的相互聯系,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1、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中的一類。?????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了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觀察生活中運動靜止相對性的事例,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表示距離和實踐的關系,直到物體運動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3、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并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征和變化的相互聯系,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系,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物質的運動等。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大量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項目,如根據發霉饅頭的外部表象,推測產生變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系。?????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六、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欲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六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或在教學中采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上網查與資料,搜集圖片、報刊等。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并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教學進度(見附表) 周次 教學內容 教 學 目 的 1 \ 3 1 、病毒 (2課時) 2 、細菌 (1課時) 3 、饅頭發霉了(1課時) 4 、食用菌(1課時) 了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中的一類。4 \ 6 5 、蠟燭的變化(1課時) 6 、食鹽和水泥(1課時) 7 、鐵生銹(1課時) 8 、牛奶的變化 (1課時)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了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7 \ 9 9 、靜止和運動(2課時) 10 、距離和時間(2課時) 11 、改變物體運動狀態(2課時) 12 、物體的運動方式(1課時)13 、動物的運動(1課時) 觀察生活中運動靜止相對性的事例,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表示距離和實踐的關系,直到物體運動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10 \ 12 14 、白天與黑夜(1課時) 15 、晝夜與生物(1課時) 16 、四季更替(2課時) 17 、彎彎的月亮(1課時) 18 、日食和月食(1課時)19 、登上月球(1課時) 知道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特點及給人類或全部天然界帶來的影響。 知道日夜變更對動植物的行動產生影響。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每天每個月的活動模式和月相的構成啟事。 懂得日蝕和月蝕的構成啟事及相干常識。 懂得月球的概貌。13 \ 15 20 、蚯蚓找家(1課時) 21 、變色龍(1課時)22 、植物向哪里生長(1課時) 23 、泥鰍聯系的生物界(1課時) 24 、珍稀動植物(1課時) 25 、生物的啟示(1課時) 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假設性解釋。 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能根據現實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并作出假設,以實驗的形式驗證,并做實驗記錄。 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 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動植物的關系,對一些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16 \ 18 兒童常見疾病調查(2課時)觀察月相(2課時) 當地生物群落研究(2課時) 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并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19-20 復習 青島版科學六年級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教 學 計 劃范月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