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第一章1.4科學測量(1)-長度測量-培優提高知識點詳解一、測量的意義: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先要規定長度的標準—長度單位,然后用合適的工具進行測量。二、長度的單位:長度的常用單位是米(m)。測量較大的距離時一般用千米(km);測量較小的距離時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觀世界時,還會用到微米(μm)和納米(nm)等單位。這些單位之間的關系是: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 , , , , 【補充】:(1)1古人采用自己的身體或其中某一部分(如身高、足長等)作為長度單位。(2)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3)1983年國際計量大會規定:米是在內, 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4)光年是長度單位, 用來表示天體之間的距離, 它等于光在1年中的行程, 1光年=三、長度的測量:1、測量工具: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認識刻度尺:測量長度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應該弄清楚刻度尺的以下幾個定義。零刻度線:測量范圍的起點;分度值(最小刻度):每一小格表示的量,決定了刻度尺的準確程度;最大刻度:就是刻度的總長;數字單位:就是該刻度尺標注的單位;量程:刻度尺的測量范圍。 ③刻度尺的使用:正確使用刻度尺,應該做到:選對、放對、看對、讀對、記對。 a、選對:根據不同的測量對象、測量的目的來選擇不同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例如要測量一支鋼筆的長度, 精確到mm, 則可選用分度值是lmm, 量程是150mm左右的刻度尺;而在體育課上要測量跳遠的長度, 則可選用分度值是1cm的皮卷尺。 b、放對: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較厚時,刻度線應緊靠被測物體;零刻度磨損的,應以未磨損的某一整刻度線為“零點”,讀數時要注意減去“零點”對應的數字。如圖c、看對: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尺,與尺面垂直,不要斜視。如圖d、讀對:讀數時,除準確讀出分度值的數字(即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字(即估計值)。例如某物體的長度為25.38厘米,其中25.3厘米是準確值,0.08厘米是估計值,同時我們也可以讀出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若某物體的長度為25.30厘米,則其中25.3厘米是準確值,0.00厘米是估計值)。估讀減小了誤差。e、記對:除了正確無誤地記下所讀出的數字外,還要注上單位,只寫了數字未標明單位的記錄是無意義的。長度數據書寫格式:準確值+估計值+單位。例如下圖中,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cm, 被測物體的長度為12.7cm, 其中, 12cm是由刻度尺上準確測得的為準確值;而0.7cm是估讀的為估計值.由于在準確值的下一位已經為估計數字, 是不準確的, 所以再往下一位估計便無意義了, 因此記錄結果只需一位估讀值。四、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平移法 當一個物體的長度無法直接測量時,我們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來測物體的長度。如測小球、圓柱、硬幣等物體的直徑的圖示。生活中測身高也是用同樣的方法。 化曲為直法 測量如圖所示曲線的長度時,可以小心地讓細線與曲線重合,再將細線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注意選取彈性較小的細繩,細繩拉直時不能過于用力,減小測量誤差。化直為曲法 用已知周長的滾輪在待測的較長的直線或曲線(如操場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滾動,幾下滾動的圈數,用滾輪的周長乘圈數得出被測線的長度。注意要在滾輪上做標記,以便記錄滾過的圈數。化整為零法 把被測物體(如一根細線、一段鐵絲等)分成若干等份,使每一份的長度在刻度尺的測量范圍之內,測一份長可算出全長。累積法 把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測量的微小量累積起來,將小量變大量的測量方法叫累積法,累積法不僅使測量過程變得容易,而且能提高測量的精讀。如把n段相同長度的物體疊合,使疊合后的總長度除以n,可以算出物體的長度。測紙張厚度(注意張和頁的區分!)、硬幣厚度、銅絲直徑等常用此法,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被測物體要緊密相連! 化暗為明法 有些待測物體,不是明顯地露在外面,而是隱含在物體的內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量,如玻璃管的內徑、工件的裂縫等,可以選擇大小合適的鋼針插入孔內,在管口處給鋼針做上記號,然后再測鋼針記號處的直徑即可。五、長度估測和特殊測量生活中也常用一些粗略的方法來測量長度。例如,知道自己的指距后,就可用它來估測書本、課桌的長度;知道自己的身高后,可以估測樓層的高度等。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測量時,人們還會用其他一些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例如,潛水艇在水下航行時常用聲吶來測量其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雷達用電磁波反射的原理測飛機與雷達站之間的距離,激光測距儀用激光測物體間的距離等。六、誤差與錯誤1、物體的真實長度叫真實值,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就叫誤差。錯誤是指由于實驗方法不正確或實驗時違反操作而造成的。2、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可以避免,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錯誤和誤差要區分開!3、誤差產生原因:有測量的人和測量工具兩方面因素, 因為產生的原因不同, 誤差可分為:系統誤差:由于實驗儀器本身不精確、實驗方法粗略、實驗原理不完善等產生的誤差.由于系統誤差, 出現測量的值比真實值若偏大, 每次都偏大;若偏小, 每次都偏小。 偶然誤差:由于各種因素對測量的人、測量儀器和測量物體影響而產生的誤差叫偶然誤差.由于偶然誤差, 測量值比真實值有時偏大、有時偏小。4、減小誤差的辦法: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 易知:對于系統誤差, 可通過選用精密的儀器, 改進實驗方法, 完善實驗的設計原理等辦法減小誤差;對于偶然誤差, 可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辦法減小誤差,這是我們做實驗時采用的主要方法。典例剖析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珠穆朗瑪峰海拔高8844.43米。那么,這一測量中,“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是( ) A.1米 B.8844.43米 C.珠穆朗瑪峰 D.平時我們使用的尺子2、以下常用長度單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 A.分米、厘米、毫米、米、微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3、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A. B.C. D.4、下列長度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2.2米=2.2米×100厘米=220厘米 B.2.2米=2.2米×100=220厘米C.2.2米=2.2×100=220厘米 D.2.2米=2.2×100厘米=220厘米5、下列數值中,單位應該是厘米的是( )A.課桌的高度約為0.8 B.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C.一張試卷的厚度約為70 D.高大威猛的小陳身高約為17.06、決定測量準確程度的因素是( ) A.測量技術的高低 B.被測物體的大小 C.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測量環境的優劣7、用皮卷尺測量時,如果將皮卷尺拉得過緊,測量值將會( ) A.偏大 B.偏小 C.不變 D.都有可能8、“PM2.5”是指大氣層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微粒。它的濃度直接影響到空氣的質量和能見度。其中2.5 μm相當于( ) A.2.5×10-2 m B.2.5×10-3 m C.2.5×10-6 m D.2.5×10-9m9、小明利用最小刻度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35 cm、2.36 cm、2.36 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10、為了檢驗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高長度是否有差異,選用下列哪種尺最合適( ) 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11、如圖,關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12、如圖所示用厚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 13、如圖是小萌測圓柱體直徑的四種操作,你認為其中方法正確的是( ) 14、關于長度的測量,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長度時, 若尺的零刻線已磨損, 可以從其他沒有磨損的刻線起測量B.測量長度時, 讀數的視線應與尺面平行.C.測量長度時, 必須從尺的零刻線起測量, 否則測量就是錯誤的.D.測量長度時, 刻度尺的刻度線與被測物之間允許有一些距離.15、完成下列單位的換算:(1)1m= mm; (2)10μm= nm; (3)160mm= dm; (4)25dm= km; (5)2×10-3km= cm; (6)1μm= m(用科學計數法表示).16、某同學以鉛筆長為單位長, 測得一桌子的長度為單位長的6.5倍, 則桌子的長應記作 , 其中準確值為 , 估計值為 。17、給下列長度補上合適的單位(用符號表示) (1)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0 ; (2)郵票的面積大小約1.5 ; (3)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 ; (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 ;(5)乒乓球的直徑約是40 ; (6)教室門的寬度是0.95 ;(7)教室黑板的水平長度約為3.5 .18、請給下列數據填上適當的單位。(1)一支鉛筆的直徑是7_______。 (2)科學課本的長度是25.8_______。(3)南京長江大橋長為1.576_______。 (4)小明的身高為167____________。19、如圖所示, 木塊的長度為 cm. 20、同一長度的五次測量記錄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 其中一次是明顯錯誤的, 它是 , 根據以上測量記錄, 這一物體長度應記做 。21、有兩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 在室溫下測同一長度時結果相同; 在40℃的室內測同一長度時分別為LA和LB, 但LA>LB .若將這兩支尺拿到-20℃的室外測同一長度, 結果分別為L′A和L′B, 則L′A L′B.(填“>”、“<”或“=”)22、在跳遠比賽中, 用皮卷尺測量比賽成績, 若在測量時將皮卷尺拉得太緊, 則測量值會(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都有可能23、如左下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 cm。24、如右下圖所示,某同學測量一片完整樹葉的長度,讀數為 mm。 25、某學生測得一物體長度為3.456 m,若他測量及記錄的數據都是準確的,那么,該測量數據的準確值是 ,估讀值為 。26、如圖所示,用兩種不同規格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圖甲中鉛筆的長度是 cm。圖乙中鉛筆的長度是 cm。 27、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如圖所示為H1N1病毒在30萬倍電子顯微鏡下成的像與刻度尺比對情況,該病毒的實際整體寬度約為___________m使用透氣孔徑為3.0×10-6 m的N95型口罩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擋甲型H1N1病毒。28、某同學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先將細銅絲在圓柱形鉛筆上緊密排繞50圈,然后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得銅線圈的總長度為70.5mm,則細銅絲的直徑為 mm。29、粗測一高度為的酒瓶的容積, 辦法是先測出瓶的直徑, 再倒入部分的水(大半瓶水, 正立時近彎處), 如圖所示, 測出水面高度, 然后堵住瓶口, 將瓶倒置, 測出水面高度, 則瓶的容積為 .30、(比例法) 小明想測一測操場上旗桿的高度, 由于太高了, 沒有辦法用尺子直接測量.于是他找來一根1米長的木桿, 立在旗桿的旁邊, 測量小桿的影子長度為0.4米, 又測量了一下旗桿的影子長度為2.4米, 請你幫小明計算一下旗桿的高度.31、某同學欲用密繞法測量一根長為L的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B.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銅絲繞成線圈的總長度L1;C.用銅絲的長度除以銅絲排繞在筆桿上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D.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圓鉛筆桿上;E.數出排繞在圓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線圈的圈數n;F.……(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______,錯誤的步驟是_______,還缺少的步驟F是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_________。(3)某同學在測量過程中,共測三次,而每次都將銅絲重新繞過,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讀數,結果三次讀數都不相同,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有( )A.每次排繞的松緊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C.銅絲本身粗細不均勻 D.讀數時由于粗心,小數點記錯位置32、用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以下哪個是產生誤差的原因( )A.刻度尺沒有跟課本的長邊平行 B.刻度尺沒有緊貼課本C.讀數時,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數值估計不準確 D.觀察刻度尺時,視線沒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33、下列關于長度測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實驗過程中,要認真細致地測量,讀數時要準確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在記錄測量結果時,小數點后的數字要多保留幾位才更精確C.實驗時選用的儀器越精密越好D.測量中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34、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再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圓柱體周長( )A.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大 B、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小C、因實驗方法錯誤,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讀數準確參考答案ADDDBCBCAADBAA (1)103 (2)104 (3)1.6 (4)0.0025 (5)200 (6)1×10-6 6.5鉛筆長;6鉛筆長;0.5鉛筆長 (1) cm (2) cm 2 (3)cm (4)mm (5)mm (6)m (7)m (1) mm (2) cm (3)km (4)cm1.85cm27.2mm,25.2mm L′A< L′B, 說明B尺受熱膨脹得多, 即B尺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在低溫環境中, B尺縮小得比A尺厲害, 測量結果偏大.B2.7027.03.45m,0.006m4.7;4.801.2×10-7? 不能??1.41毫米 L=6mA ;C;用線圈總長度L1除以線圈數n; DBEF或DEBF;ABCCD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