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二會考復習資料:經濟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二會考復習資料:經濟生活

資源簡介

高二會考復習資料
經濟生活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職能:基本職能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紙幣:①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②無價值。③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區別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表現不同
物價上漲,紙幣貶值
物價低迷
成因不同
社會總需求>社會總供給;
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社會總需求<社會總供給;
貨幣發行量少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治理措施不同
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控制貨幣供應量;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
二者的聯系: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
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的電子支付卡) 、支票
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匯率變化的影響:外匯匯率跌落,外幣貶值;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
外匯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貶值,不利于進口,有利于出口。
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
①供求影響價格。 供不應求時—價格上升—賣方市場。供過于求時—價格下降—買方市場。
②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8、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商品生產者的意義 : 商品生產者使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贏利;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虧本。
意義:要想縮短個別勞動時間,就要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10、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11、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2、理解供求影響商品的價格
13、商品的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
A.對人們的生活影響:
1.一般來說,價格上漲,消費者減少購買;價格下降,消費者增加購買。
2.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的價格變動對消費者需求量的影響是不同的。
3.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變動對消費者需求量的影響。
B.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 2.提高勞動生產率 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
14、影響消費的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強調:根本因素——經濟發展水平
15、區分消費的不同類型
按產品類型:有型商品消費、勞務消費
按交易方式: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按消費目的: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16、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
國際上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
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17、不同的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18、樹立正確的消費觀:(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19、探討艱苦奮斗精神的時代意義:
①從歷史的角度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從現實國情的角度看,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臨資源和人口壓力, 需要戒奢從儉;
③從個人成長角度看,懂得艱苦奮斗,才能克服困難,成就事業;
④從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和合理消費的角度看,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說不要浪費。
第二單元:生產、勞動和經營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1)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2)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導向作用;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3、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4、我國法定的公司形式有兩種: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二者的區別在于是否發行股票。
5、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②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③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體現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上。)④要通過企業的兼并、破產和“強強聯合”,提高效益。⑤企業生產必須面向市場,遵循價值規律。
6、企業兼并或破產的意義:有利于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在破產的壓力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及時淘汰落后的企業,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7、正確的擇業觀:樹立自主擇業觀;樹立競爭擇業觀;樹立職業平等觀;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8、我國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9、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
10、理財方式:
①儲蓄存款——安全、風險低,存取靈活方便,是便捷的投資。
存款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②股票——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
股票投資的收入主要有股息(紅利)和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
③債券——穩健的投資(風險小、流通性高)。
④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
1、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實行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1)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是實施這種分配制度的最終原因;2)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是實施這種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2、按勞分配
(1)原因:A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B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C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意義: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3)按勞分配居主體地位是由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決定的。
3、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方式有:
①按勞分配;②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③按生產要素分配(包括勞動要素、資本要素、土地要素、技術信息要素、管理要素)
4、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5、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終達到共
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
③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在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降低過高收入,提高低收入,擴大中等收入水平,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6、財政是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本質:一種分配關系。
7、國家財政的作用:① 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②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8、財政收入來自稅、利、債、費。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占主導地位。
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性的)和分配政策。
9、財政支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10、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
財政收支平衡: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財政赤字: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財政盈余: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
11、稅收:
①含義: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稅收的基本特征:強制性、固定性、無償性。基本特征緊密相連,缺一不可,統一于稅法。
12、個人所得稅的作用: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13、偷稅、欠稅、騙稅(出口退稅)和抗稅是違反稅法的四種行為
14、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我國稅收的性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稅收。
15、發票是消費者的購物憑證,也是稅務部門進行稅務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消費者要發票關系到國家稅款是否足額入庫,間接地為國家稅收作出了貢獻;同時也是消費者維權的憑據。
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市場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對人、財、物實行配置。
3、市場交易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
4、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后果: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產生不正當的經濟行為;易引起收入差距的擴大,導致兩極分化。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基本標志;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6、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7、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9、科學發展觀的內容:第一要義——發展;核心——以人為本;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10、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
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③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④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⑤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11、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實質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
1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有利影響: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
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
不利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擴大;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13、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抓住機遇,趨利避害,防范 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14、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基本原則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
15、我國目前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16、新形勢下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17、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根本基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达拉特旗| 吉首市| 张家界市| 舟曲县| 秦皇岛市| 广安市| 米泉市| 平昌县| 梓潼县| 望城县| 旅游| 沐川县| 陇南市| 上林县| 新河县| 肃宁县| 克山县| 许昌市| 孟津县| 西平县| 建昌县| 原平市| 盐山县| 孟连| 古浪县| 西乌| 彭泽县| 舟曲县| 柳河县| 商水县| 卓资县| 泾川县| 泰和县| 金寨县| 盐源县| 东乌| 施甸县| 平果县| 池州市|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