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語文部編版 八年級上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月在古詩里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亮來抒寫自己的情懷……調動你的語文積累,說出兩句吟詠月亮的詩句。蘇軾(1037-1101):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 ,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對王安石被貶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 本文作者是 ,字 ,號 ,他是我國 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父親 ,弟弟 合稱 ,也是 之一,本文選自 。 唐宋八大家 寫作背景: 元豐二年,蘇軾由于和當時主張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于是他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開荒種地,游樂于山水間,詠唱江山,感懷英雄,抒發郁悶心情。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初步體會作者的感情。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讀準下列句子的節奏再讀課文要求:參考注釋理解課文,掌握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能翻譯課文。解釋詞語,翻譯句子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正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動人游興),(于是)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愉快地,高興地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想,思考于是,就想到沒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臥,睡共同,一起徒步徐行庭院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第一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夜游的原因。水的澄澈交叉錯雜大概是,連詞第二段:描繪庭中月光的澄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一夜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連詞,只是,不過而已,罷了第三段:惋惜無人賞月。問題探究1.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②懷民亦未寢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賞趣味相同 ?③相與步于中庭。 理由:關系親密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運相同 2.請從文中摘錄描寫“庭院月色”的語句,細細品味,簡要說明景物特點。 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景物特點:月光空靈澄澈、竹柏倒影清麗淡雅3.體會這一句的妙處。 “積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 “藻荇交橫”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是作者的錯覺,寫竹柏之影參差錯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文中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說說句中的“閑人”的“閑”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這個“閑”字的含義有哪幾點? 以別人的不閑反襯兩人之閑,點明主旨。 ①反映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 ②反映了作者身為閑官的閑事。 ③慨嘆世人忙于名利而無暇顧及良辰美景 5.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 *“閑人”,既指二人的政治處境,即作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清閑無比,內心悲涼無可訴說;又指夜游時的心境,即空靈自在,優游自如,故能欣賞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齊治平,只好夤夜閑游賞月;又頗有自許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們兩個富有雅趣之人欣賞,豈不浪費?這又表現出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6.本文寫作時,蘇軾已被貶黃州。當時,他備受監視,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閑,被貶心情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作者雖屢遭貶謫,但仍樂觀豁達。 蘇軾當時的心境 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心情的寂寞;面對挫折逆境的豁達,面對孤獨人生的感慨……小結 文章通過對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極其生動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晉代陶淵明因不滿官場的黑暗腐敗,憤而辭官回鄉,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恬淡的生活。本文中,作者也以“閑人”自居,這悠閑與陶淵明的一致嗎?簡述你的理由。 例:作者自稱“閑人”,流露了拋卻官場煩惱,醉心于自然風物的恬淡閑適,其心境是安寧愉悅的,這與陶淵明是一致的,從“欣然起行”中即可看出。或者:作者自稱“閑人”,既流露了拋卻官場煩惱,醉心于自然風物的恬淡閑適,也有因不能為朝廷效力的感傷,其心情是極其復雜的,與陶淵明的心情有細微的差別。 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記承天寺夜游.ppt 記承天寺夜游.sw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