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十課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第一課時 全面小康的藍圖知識互動【解讀知識 夯實基礎】◆ 知識點(1)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2)“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承接現代化建設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經過20年的奮斗,我們如期實現這一目標后,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奮斗,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①什么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是億萬人民為之努力奮斗的新目標。這個奮斗目標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全面的綜合性目標。②全面小康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翻,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分類示例 提升能力】對于全面小康的藍圖主要以材料分析,選擇等形式考查學生對小康社會和小康社會目標的認識和理解。●例A市坐落在東海之濱,得益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短短二十幾年面貌煥然一新。邁入二十一世紀,為早日實現我國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A市制定了政府工作計劃。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堅持政務公開,執政為民。第三方面:堅持城鄉統籌兼顧,和諧發展。閱讀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什么?你認為A市政府工作計劃的第一方面最應該堅持的是什么?為什么?(2)作為A市未來合格的建設者,你現在應該怎么辦?【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認識。建設小康社會,首要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作為未來的建設者,關鍵是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把自己培養成為國家需要的有用人才。【答案】(1)目標: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最應該堅持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由: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極大地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才能不斷地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質文化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我國社會的全面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樹立崇高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肩負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正確選擇自己的成才目標,立志成才,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隨堂練習 及時矯正】1.我國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是( )A.超過發達國家B.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C.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D.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奮斗目標。我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實現了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目標;而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國在本世紀中葉要實現的目標;所以B.D選項不符合題意,而A選項明顯是錯誤的。C選項正是我國在本世紀頭20年要實現的目標。【答案】C【課后操作 遷移升華】一、選擇題1.對于小康生活的正確理解是( )①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實 ②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豐衣足食 ③小康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 ④小康就是安居樂業,生活舒適便利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小康社會認識和理解,①②③④ 說法都正確,故選A【答案】A2.在21世紀頭20年,黨領導全國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 )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 ②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 ③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④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④【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在21世紀頭20年,黨領導全國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答案】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應該立足于( )A.全國人民的心愿B.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C.中國的基本國情D.國家的基本國策【解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應該立足于中國的基本國情,我國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足點。【答案】C4.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在全省范圍內免征農業稅,這可為農民減輕負擔8.42億元。陜西省委、省政府這一舉措 ( )①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具體體現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③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④有利于消除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此題考察了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解【答案】B5. “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是( )A.人均GDP800——1000美元 B.2000美元C.2500美元 D.3000美元【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國現在小康水平的正確認識。【答案】A6. 以下關于小康社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承接現代化建設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B.全面小康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翻,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是億萬人民為之努力奮斗的新目標。這個奮斗目標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全面的綜合性目標D.我國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是超過發達國家【解析】我國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不是超過發達國家而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故選D。【答案】D7.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目標有( )A.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B.消滅非公有制,C.計劃經濟更發達 D.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解析】目標主要有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 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故選A【答案】A8.世紀之交,我國順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達到了( )A.溫飽水平 B.小康水平C.富裕水平 D.全面小康【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當前的生活水平,我國人民生活當前達到了小康水平,但不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答案】B二、非選擇題1.從孟子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到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從“愚公移山”精神到“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共同奮斗。(1)根據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理解:(2)列舉一位我國古代或近代史上體現偉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關史實,談談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3)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么樣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而努力奮斗?【解析】本題全面考查了學生小康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回答要聯系實際。【答案】(1)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0000億美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左右,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2)例如: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捍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3)我們要發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學習中要做到樂觀開朗、自強自信,遇到挫折不氣餒,不退縮,如考試失敗不能心灰意冷,要善于找到差距,彌補不足,爭取成功。我們應該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關注世界共同的問題,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2. 某市部分初三學生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問題進行了討論發言。同學甲:“中國的問題仍然是人口多,經濟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其他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同學乙:“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只要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就可以了。”同學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是全面,沒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言,因此,我們必須要平均使用力量去抓好各項工作,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并進。”針對三位同學的發言,并結合所學過的初三《思想政治》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請分別評析三位同學的發言。(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應該主要從哪些方面努力?【解析】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小康,建設全面小康要從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去努力,但也必須有工作重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此三位同學的觀點都是片面的。【答案】(1)①甲同學認識到中國社會存在的主要問題,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正確的。但忽視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因而是錯誤的。②乙同學看到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強調要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是正確的。但否認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而也是錯誤的。③丙同學認為建設小康社會要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齊頭并進,這是正確的。但沒有認識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因而也是錯誤的。(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努力:①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原則,按照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全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認真閱讀下面材料,談談你的體會中國如何全面建立小康社會 什么是小康社會?"小康水平"是中國的一個特有概念。在中國的典籍中,小康的含義是指在古代自然經濟條件下比較寬裕的、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鄧小平同志最先提出建立"小康社會"的構想。十六大報告提出的"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全面小康社會。全面小康有四個重要指標:一是人均收入指標,二是恩格爾系數,三是人類發展指標;四是貧困人口比例。過去20年,主要是以"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為發展的主題;今后20年,全面建立小康社會將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正如十六大報告所言:"更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以及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特別要使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和改善生活條件,使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溫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類關懷"與"共同富裕"的含義。所以說,下一步中國解決全面小康社會,主要的重點就應該轉向所謂中國的"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特別是"第四世界","第四世界"中少數地區在世界上的排位非常低了,比如說貴州人均GDP在世界上20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位第177位。下來就是甘肅157位,陜西也很低,155位,然后西藏154位,廣西155位。這幾個地區,我認為都是將來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今后主要是要解決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農村人群和少數民族人口以及弱勢群體的小康問題,這個要提到議事日程上。全面建立小康社會這個提法核心是共同富裕。這就包括要提高他們的人均收入,降低他們的恩格爾系數,要提高他們的人均人力資本。從總體上看,中國擺脫了絕對貧困狀況,經歷了溫飽階段,開始進入小康社會,但還不是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正如十六大報告所說,"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一判斷是實事求是的,符合中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我們還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繼續奮斗,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當 堂檢 測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