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一上學期政治導學案:必修1《經濟生活》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共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一上學期政治導學案:必修1《經濟生活》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共2份打包)

資源簡介

高一政治必修 1《經濟生活》導學案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第一框 《影響價格的因素》導學案
編寫者兼審核者: 使用班級:高一(8)班、高一(9)班
編寫日期:2019年9月10日 授課日期:2019年9月16日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歸納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知道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理解供求對價格的影響,價格與價值的關系;理解價值決定價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以及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2)通過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現象,提高分析、歸納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進而培養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和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本框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本框的內容,對生活現象進行初步分析,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合作探究,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2)
A.課前,觀察生活,自主分析。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搜集典型的價格變動現象、資料,嘗試分析原因,并提出困惑的問題。
B.課上,理解生活,合作探究。學生資料匯總、典例展示探究、教師總結提升,落實重點、難點。
C.課后,積極參與生活,學以致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勞動、熱愛勞動的精神,通過對生活中經濟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樹立起對黨和國家現行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并積極地觀察和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學習重點】供求影響價格,價值決定價格。
【學習難點】價值決定價格。
【導學提綱】
1、引起商品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是怎樣引起商品價格變動的?※
2、為什么供不應求時商品價格就高,供過于求時商品價格就低?
3、商品價格最終由什么決定?價格和價值之間有什么關系?※
4、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5、什么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什么商品生產者總是千方百計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
6、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7、商品價格為什么會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8、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分別是什么?※
【學習過程】
【自主預學】
2.1 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1)影響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
a.間接(具體)因素
引起商品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時間、 、生產條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對價格產生影響。
b.直接因素
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 來實現的。
①供給:在一定時期內,生產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
②需求:消費者在某一時間點上和某一價格下對某種商品或勞務愿意購買并能夠購買的數量。
(2)供求影響價格的兩種情形
A.供不應求,價格升高
當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給減少,導致商品短缺時,購買者爭相購買,銷售者趁機提價,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賣方市場,賣者起主導作用。)
B.供過于求,價格降低
當商品的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導致商品過剩時,銷售者競相出售,購買者持幣待購,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于是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買方市場,買者起主導作用。)
圖示理解供求是如何影響價格的?
【知識拓展】
a.供求影響價格的幾種情形
若需求不變
供給減少,導致商品短缺
價格上漲
供給增加,導致商品過剩
價格下跌
若供給不變
需求增多,導致商品短缺
價格上漲
需求減少,導致商品過剩
價格下跌
若供給、需求都變化
方向、幅度相同
價格不變
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導致商品短缺
價格上漲
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導致商品過剩
價格下跌
b.供求影響價格實質是通過競爭起作用
(1)當商品供不應求時,購買者之間的競爭增強,銷售者趁機提價,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求。
(2)當商品供過于求時,銷售者之間的競爭增強,購買者持幣待購,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
2.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A.價值是價格的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易混易錯】
注意區分“影響”和“決定”
a.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供求影響價格,一個是價值決定價格。
b.供求和價值都對價格的變動產生影響,但它們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價值對價格是決定作用,是基礎性的影響;供求對價格是影響作用,不是基礎性的影響。
【速記口訣】
價格出題是重點,決定影響莫記偏。
價值決定是中心,供求影響上下竄。
(2)商品的價值量
A.決定因素
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 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某種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愈大;反之價值量愈小。)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知識拓展】
全面把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內涵
(1)時間因素。“現有的”社會生產條件,既不是指過去的,也不是指將來的,而是指現在的。
(2)物的因素。“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某一生產部門里,生產絕大部分同類產品的條件。生產條件主要是指勞動工具。
(3)人的因素。“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某一生產部門里,絕大多數同類產品的生產者的勞動技能水平和勞動緊張程度。例如,生產同樣一匹布,有的用8個小時,有的用13個小時,而絕大多數勞動者用9個小時,一匹布的價值量就是9個小時的勞動量。
(4)“社會平均”只是理論上的抽象,并不是具體計算出來的,而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在商品生產者的競爭中自發形成的。
C.商品生產者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意義(注意: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處于有利的地位;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則處于不利的地位。這就促使商品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 ,提高勞動生產率。
【誤區警示】
個別勞動時間與商品價值量沒有任何關系
(1)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2)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不管個別勞動時間如何變化,只要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商品的價值量就不會變化。但由于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個別勞動時間對商品價值量也會產生影響。
(3)每個商品生產者都要通過努力降低個別勞動時間來獲得更多的利潤。大多數生產者個別勞動時間普遍縮短就意味著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引起商品價值量的下降。
D.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如果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導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使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 。
(根據勞動生產率的表示方法,勞動生產率越高,在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數量就越多,平均到單位產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比如:以前生產一件衣服要一小時,現在生產率提高了,一小時生產兩件衣服,也就是一件衣服只要0.5小時。可見,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成反比。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必要時間成正比,所以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的價值量成反比。)
【知識拓展】
用坐標圖理解影響價格的因素
項目
坐標圖
解釋
供給(x軸)與價格(y軸)
一般而言,商品供給越多,價格就越低
需求(x軸)與價格(y軸)
一般而言,商品需求越多,價格就越高
價值(x軸)與價格(y軸)
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商品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社會勞動生產率(x軸)與價格(y軸)
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價格越低
【誤區警示】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一定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增加
勞動生產率有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之分。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價值量減小,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變,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增加。
【特別提醒】
注意區分個別勞動生產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商品的價值量、價值總量與使用價值量
①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鍵詞通常為“某企業”“某生產者、經營者”。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鍵詞通常為“全社會”“某部門”“某行業”“某個國家”。
③商品的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價值總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所有商品的價值總和,使用價值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商品的價值總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商品數量)。
【知識拓展】
商品的價值量、使用價值量與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總結如下圖:
(3)價值規律
a.基本內容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 。
b.表現形式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 上下波動。
圖示理解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方法技巧】
從三方面理解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原因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不會無限漲落,其根本原因是價值決定價格,直接原因是價格與供求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
過程
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價格時漲時落,與價值不符。但從一段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與價值相符的
實質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誤區警示】
價值決定價格,價格的波動違背等價交換的原則
(1)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并沒有違背等價交換原則,而且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是唯一可能的表現形式。因為:第一,價格的上下波動總是圍繞著一個軸心——價值進行的,供求與價格的相互制約使其不會偏離價值太遠。第二,從長遠看,從平均數看,從整個商品交換發展過程看,價格高于價值的部分和價格低于價值的部分相互抵消,價格和價值相符合。
(2)從短期看,價格與價值不完全一致是經常的,完全一致則是偶然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并不是體現在每一次具體的買賣關系中,而是從一定時期、從社會總體來看,才體現出來的。可見等價交換的原則是在動態中實現的。
【知識拓展】
正確理解價值規律的作用
指揮棒作用
一般情況下,價格是影響生產者生產規模的直接指揮棒,生產者會根據價格變動調節生產
鞭子作用
商品生產者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使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價格競爭中獲得較大優勢
尺子作用
市場是一塊試金石,生產滿足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才能順利實現其價值
篩子作用
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課堂小結】
1個規律:價值規律。
1個原則:等價交換。
1個關系:價格和價值。
2個市場: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
3個區別: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商品的價值量、價值總量與使用價值量。
【合作探究】
導學探究一:
材料 某班在討論“春節期間的蘋果為什么比國慶期間的蘋果價格高”問題時,同學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
同學甲:國慶期間的蘋果剛摘下來,水分多,味道酸甜;到了春節,蘋果水分少了,味道甘甜,當然價格要貴。
同學乙:春節期間蘋果供應量比國慶期間減少,而人們走親訪友需求量增多,供不應求造成價格上漲。
同學丙:甲、乙的觀點我都不同意。從國慶到春節,蘋果經過幾個月的包裝、貯存,耗費了人們大量的勞動,價值量增大了,價格自然要貴。
請你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有關知識,評析甲、乙、丙三位同學的觀點。
導學探究二:
材料
近年來,國內汽車產能增長大于市場需求增長,單位生產成本降低,我國汽車特別是轎車市場競爭激烈,轎車價格每年的下降幅度約為15%左右,“降價潮”席卷全國。降價風潮并不局限于中低檔轎車,幾乎所有品牌的轎車都卷入“價格大戰”中,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1)請你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有關知識,分析我國汽車價格不斷下降的原因。
(2)簡要回答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達標檢測】
本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24分,第Ⅱ卷26分,共50分。測試時間15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24分)
本卷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通常情況下,7月份是南京的菜農和菜販最為頭疼的一個月。從往年的規律來看,到了7月份,梅雨和高溫聯手抬高菜價,地產蔬菜生長受到限制,采摘后需要加冰保鮮,運輸成本和損耗都有所增加。受此影響,7月份部分蔬菜品種價格波動較為頻繁,以葉類蔬菜價格變動最為明顯。這表明 ( )
①供給影響商品的價格 ②需求影響商品的價格
③價值決定商品的價格 ④氣候決定商品的價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科技進步使光伏產業的發電價不斷降低,預計到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將低于傳統發電上網電價。這表明 ( )
①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②科技發展是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降的重要原因 
③價格決定價值,光伏發電的成本低,價格就低
④光伏發電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在競爭中具備優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當前是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發展。假定某企業通過一種高新技術,轉變了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不考慮其他因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使該企業 ( )
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的地位
②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使用價值量增加
③生產的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要低于其他的企業
④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2017·文綜政治全國卷Ⅱ·12)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2016年,多數國際廠商出貨量同比下滑。中國某廠商依托技術創新和流程創新,自主開發芯片、電池等核心部件,生產出功能更強、性價比更高的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58.4%。該廠商的成功得益于 ( )
①依托自主開發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增加
②個別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獲得競爭優勢
③依托自主創新提高商品的使用價值,擴大了商品需求
④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價值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甲、乙、丙、丁四個廠都生產M商品,假如甲廠的勞動生產率比丁廠高,乙廠的個別勞動時間比丙廠長,丙廠的勞動生產率與丁廠接近。假定其他條件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①M商品在市場上,甲廠價格最低,乙廠價格最高
②在市場上賣同樣數量的M商品,甲廠獲利最多,乙廠獲利最少
③在市場上賣同樣數量的M商品,丙丁兩廠獲利最多,甲乙兩廠獲利最少
④甲廠生產的M商品的降價空間最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下列觀點對“等價交換”理解正確的是 ( )
①等價交換是指交換雙方的價值量要相等 
②等價交換指每一次交換都等價 
③貨幣產生后,等價交換表現為價格符合價值 
④真正的等價交換從來都不存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26分)
本卷共1小題,共26分。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針對每到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這天,康乃馨是最熱銷的花卉,其價格從平時的每枝1至2元漲到8至10元左右。據了解,隨著康乃馨價格的上漲,玫瑰花和百合花的銷量也隨之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康乃馨價格的上漲。
(1)同樣的康乃馨為什么在母親節期間的價格要比平時高得多?(8分)
(2)抑制康乃馨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3)同樣種植康乃馨,為什么各個花農所用的精力時間不同,但價格一般是一樣的?(8分)

【學后反思】
【教材探究活動詳解】
1、教材P11“探究問題1”:
(1)你還能舉出其他價格變化的例子嗎?
櫻桃剛上市時價格高,大量上市時價格低;羽絨服冬天價格高,夏天價格低;國家出臺優惠政策,新能源汽車價格下降;隨著科學技術的普遍應用,電子產品價格逐漸降低;情人節玫瑰花價格高,平時價格低;等等。
(2)是什么因素導致了價格的變動和差異?
導致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很多,從四個材料中歸納出:氣候、時間、地域、政策等。
2、教材P11“探究問題2”:
需求的變化對商品價格的漲跌有什么影響?
一般來說,需求量增加,商品價格上漲;反之,價格下降。
3、教材P12“探究問題1”:
供給的變化對商品價格的漲跌有什么影響?
一般來說,供給量增加,商品價格下降;反之,價格上漲。
4、教材P12“探究問題2”:
決定價格既不能無限上漲、也不能無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商品的價值量決定商品的價格既不能無限上漲,也不能無限下跌。
5、教材P14“探究問題”:
電解鋁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使鋁產品的價值量發生了什么變化?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生產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鋁的價值量降低,價格下跌。
【必背關鍵術語】
(1)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升高,供過于求,價格降低。
(2)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3)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北安三中高一政治必修 1《經濟生活》導學案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第一框 《影響價格的因素》導學案
參 考 答 案
【導學提綱】
1、引起商品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是怎樣引起商品價格變動的?※
(1)引起商品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對價格產生影響。
(2)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來實現的。
2、為什么供不應求時商品價格就高,供過于求時商品價格就低?
(1)當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給減少,導致商品短缺時,購買者爭相購買,銷售者趁機提價,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
(2)當商品的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導致商品過剩時,銷售者競相出售,購買者持幣待購,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于是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
3、商品價格最終由什么決定?價格和價值之間有什么關系?※
(1)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
(2)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4、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5、什么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什么商品生產者總是千方百計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
(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處于有利的地位;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則處于不利的地位。這就促使商品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6、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如果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導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使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7、商品價格為什么會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由于供求關系不斷變化,商品的價格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供不應求時,價格高于價值;供過于求時,價格低于價值。但是,價格既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而是以商品的價值為基礎,始終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8、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分別是什么?※
(1)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自主預學】
2.1 影響價格的因素
1.
(1)
a.地域
b.供求關系
2.
(1)
A.基礎
(2)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C.個別勞動時間
D.反比
(3)
a.等價交換
b.價值
【合作探究】
導學探究一:
請你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有關知識,評析甲、乙、丙三位同學的觀點。
(1)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影響。
(2)同學甲的說法實際上是指使用價值決定價格,是不科學的。
(3)同學乙正確地指出了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漲,但沒有指出商品自身價值的增加使價格上漲,因而是不全面的。
(4)同學丙指出經過再加工,商品的價值量增大,因此價格也應上漲,但沒有考慮到供求關系,因而也是不全面的。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甲同學的觀點貌似有理,其實把使用價值當成了決定價格的因素,是錯誤的;乙同學指出了供求關系影響價格,但是沒有看到價值決定價格;丙同學的觀點看到了價值決定價格,忽視了供求關系影響價格。
導學探究二:
(1)請你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有關知識,分析我國汽車價格不斷下降的原因。
A.價值決定價格。隨著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汽車的生產成本逐漸下降,因而價格降低。
B.供求影響價格。目前汽車市場供過于求,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汽車廠商降價以求更多的市場份額,使價格降低。
(2)簡要回答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a.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b.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達標檢測】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7月份因為梅雨等天氣原因造成了蔬菜減產,蔬菜供給減少,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說明供給影響價格,題肢①正確;材料體現供給變化影響價格,并未提到需求的變化,題肢②不符合題意,排除;因為天氣的原因,采摘以后需要冰凍保鮮,提高了生產成本,價值提高,價值決定價格,所以價格上漲,題肢③正確;氣候影響的是供求關系,供求影響價格,而不是決定價格,題肢④錯誤。故本題答案選B項。
2.【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等知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題肢①說法錯誤;科技的進步使光伏產業的發電價不斷降低,這表明科技發展是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降的決定性因素,題肢②正確;價值決定價格,不是價格決定價值,題肢③說法錯誤;科技進步促使了光伏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而使其價格降低,這表明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使光伏企業在競爭中具備優勢,題肢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D項。
3.【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某企業通過一種高新技術,轉變了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會導致其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增多,即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使用價值量增加。由于價格不變,因此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增加,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題肢①②符合題意,題肢④說法錯誤。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企業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其他企業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是一樣的,題肢③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A項。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個別企業的自主開發創新不會提高整個行業(社會)勞動生產率,更不會增加商品價值,題肢①錯誤;個別勞動時間不能影響商品價值,且材料中中國某廠商是個別勞動時間縮短了,不是增加,題肢④錯誤。材料中該廠商依靠科技增加了出貨量,也就是通過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來增加產量,題肢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C項。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等知識。根據題意,四個廠的勞動生產率從高到低的順序是甲廠、丙廠(丁廠)、乙廠,M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故四個廠家生產的M商品的價值量相等。甲廠的勞動生產率最高,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最少,生產成本最低;乙廠的勞動生產率最低,生產成本最高,題肢②④正確,③錯誤。商品的價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并受供求關系影響,題肢①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C項。
6.【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等價交換原則的理解。題肢①③分別從等價交換的含義、表現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是正確的。題肢②④走向了等價交換的兩個極端,是錯誤的。故本題答案選B項。
7.【答案】
(1)同樣的康乃馨為什么在母親節期間的價格要比平時高得多?(8分)
供求影響價格,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4分)母親節這天,人們對康乃馨的需求量增大,導致康乃馨供不應求,因此價格會上漲。(4分)
(2)抑制康乃馨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價值決定價格。(4分)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會上下波動,但是這個波動始終圍繞著價值進行,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6分)
(3)同樣種植康乃馨,為什么各個花農所用的精力時間不同,但價格一般是一樣的?(8分)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4分)因此,盡管種植康乃馨的個別勞動時間不同,但單位商品價值量是一樣的,因此價格一般是一樣的。(4分)
高一政治必修 1《經濟生活》導學案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第二框 《價格變動的影響》導學案
編寫者兼審核者: 使用班級:高一(8)班、高一(9)班
編寫日期:2019年9月18日 授課日期:2019年9月27日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商品價格變動影響需求量的一般規律;知道替代品和互補商品的含義。理解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和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的影響。運用價格變動影響生產經營的知識,就如何搞好企業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化建議。
(2)結合常見經濟現象,分析商品價格變化如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實際生活能力;能夠運用商品價格變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有關理論,分析相關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能夠初步根據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如何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能辯證看待商品供求與商品價格的關系,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高一學生的生活經歷使其具備了一定消費選擇能力,對價格的感性認知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而理性辯證的思考能力正在形成中。學生通過前一個框題的學習知道了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所以一上課就讓學生進行消費模擬,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通過課上問題的探究,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關注及學會分析經濟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分析經濟現象的意識和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2)
A.課前,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感受價格變動帶來的影響。通過認真閱讀教材、搜集現實生活中與價格變動相關的經濟現象和案例,再結合課本相關知識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思考。
B.課上,巧設情景。在“情景導入——情景分析——情景回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模擬角色,生生、師生探討交流,教師總結提升,以使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滿課堂。
C.課后,注重交流。通過教師郵箱,就課后作業所涉及的探究問題,充分與學生進行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競爭意識,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價格的變動,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自主性。
【學習重點】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學習難點】正確理解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導學提綱】
1、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有什么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產生哪些影響?※價格的變動為什么能調節產量?
【學習過程】
【自主預學】
2.2 價格變動的影響
1.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1)價格變動影響商品需求量的一般規律
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 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 對它的購買。
【特別提醒】
不能認為價格變動一定會引起人們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但價格變動對人們購買力的影響并不是絕對的,而是“一般說來”。影響人們購買行為的,除價格因素外,還有人們的消費心理對商品價格的預期判斷。對于生活必需品,由于為日常生活所需,需求量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仍會出現“買漲現象”。對于高檔耐用品,人們往往會因貶值太快而有“等等看”的想法,即“不買落”的現象。但是在“買漲不買落”的心理驅動下,某些耐用消費品價格的上升,也有可能引發消費高潮,曾經出現的“搶購風”就是例子。所以,凡是都不是絕對的,價格變動不一定會導致該商品的需求量發生相應變化。
用函數圖像理解價格變動影響需求的一般規律
價格變動影響商品需求量的一般規律:需求量的變化與價格呈反相關,即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如下圖所示: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糧食、食鹽等)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液晶電視、轎車等)需求量的影響 。
【知識拓展】
正確理解需求彈性
需求彈性是指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如果雞蛋的價格上漲10%,使得人們對雞蛋的需求量減少了5%,需求彈性就是5%除以10%,即0.5。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高檔耐用品需求彈性大。
用函數圖像理解需求彈性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彈性曲線如下圖所示:
生活必需品
(N曲線)
需求彈性小,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
高檔耐用品
(M曲線)
需求彈性大,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方法技巧】通過需求曲線判斷不同商品:
基本方法:需求曲線越平坦,需求彈性越大,是高檔耐用品;需求曲線越陡峭,需求彈性越小,是生活必需品。
(3)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影響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
A.互為替代品和互補商品的含義
a.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人們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為替代品。(如:火車和飛機;豬肉和雞肉;大米和小米等。)
b.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如:汽車與汽油;乒乓球與乒乓球拍;牙膏與牙刷等。)
B.影響
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轉而購買另一種商品,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 ;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 。
②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消費者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而且會 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隨之 。
【難點解讀】
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影響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
名稱
一種商品價格
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
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
最終會導致另一種商品的價格
結論
替代品
上升
減少
增加
上升
價格間呈正比關系,需求間呈反比關系
下降
增加
減少
下降
互補品
上升
減少
減少
下降
價格間呈反比關系,需求間呈正比關系
下降
增加
增加
上升
相關商品需求曲線
名稱
一種商品
另一種商品
結論
圖示
互為替代商品曲線
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
需求量增加
互為替代商品價格變動而引起的另一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化是同方向的
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減少
互補商品曲線
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
需求量減少
互補商品價格變動而引起的另一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化是反方向的
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速記口訣】
價格變動很敏感,影響生活分三點。一般說來很簡單,提價需求減減減。生活必需高檔品,需求彈性不一般。既定商品需求量,相關商品價相關。具體區分仔細看。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表現
A.調節產量
a.原因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過程
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這時生產者就會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生產者獲利增加,這時生產者就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
“價格、利潤、生產、供求”之間的相互關系圖和供給曲線圖:
B.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a.原因
商品交換要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
b.過程
①為了生產產品,生產者必須投入一定數量的人、財、物。
②當一些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生產者就會 這種生產要素的使用量;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生產者就會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量。
圖示理解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2)價格調節生產與價值規律的關系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是 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
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是通過供求與價格相互制約實現的,因此價格的調節作用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外在表現。
【誤區警示】
商品價格下降對消費者有利,對生產者不利
(1)商品價格的漲跌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商品及相關商品的需求。正常的商品價格下跌,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用同樣數量的貨幣購買更多的相關商品,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同時,還會促使企業不斷創新,生產出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2)通過市場競爭造成的商品價格下跌,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擴大市場占有率;可以促使企業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價格優勢與外國同類商品抗衡,發展民族工業。
【知識拓展】
(1)調節產量和生產要素的投入,這是從企業生產的角度講的。價格變動會促使生產者擴大或縮小商品生產規模,從而實現社會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合理配置。
(2)價格變動還會影響企業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注重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形象等。
【方法技巧】
價格、價值、供給量、需求量、勞動生產率等之間的關系,是近年高考的高頻考點,經常以坐標圖的形式考查。解答這類題的第一步是搞清標題、注解和橫縱坐標所指;其次是觀察數據變化的具體趨勢。讀題時特別要注意經濟類圖表坐標和數學坐標的讀法是不一樣的,經濟類一般要先讀縱坐標,然后讀橫坐標。
【課堂小結】


調節

【合作探究】
導學探究一:
材料
王老師家離學校十余千米,為方便上下班,王老師想買一種交通工具——摩托車或電動車。王老師面臨的情況是:
①汽油價格是6.8元/升,且還有上漲的趨勢;
②電的價格是0.56元/度;
③據計算,每一百千米摩托車耗油2.2升,電動車耗電6度。
(1)上述材料中,哪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有哪些?
(2)請你給王老師出出主意,看看買哪種交通工具比較劃算,并簡要說明理由。
導學探究二:
材料
2019年2月24日晚,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巴塞羅那發布了自家首款折疊屏手機MateX。這款手機不僅可以打開成為平板電腦,還支持有望今年開始商用的5G工程,引起業內熱議。華為MateX的定價極高,8GB+512GB配置的MateX定價為2299歐元,折合人民幣1.75萬元左右,遠遠超過其他品牌的折疊屏或5G手機。
雖然價格高昂,但外界對這款5G折疊屏手機顯然很感興趣。華為無線終端芯片業務部副總經理王孝斌表示,5G剛開始加上折疊屏導致機器價格比較高,這并不意味著未來5G手機整體價格都比較高,隨著規模擴大和技術成熟后,5G手機價格會慢慢降下來。
請你結合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簡要說明價格變動會帶來哪些影響?
【達標檢測】
本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24分,第Ⅱ卷26分,共50分。測試時間15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24分)
本卷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前提下,下列圖示中(y軸為價格,x軸為需求量)能體現價格對商品需求量影響情況的是 ( )
A. B. C. D.
2.下圖反映的是價格變動對A、B兩種商品需求量的影響。根據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可以推斷 ( )
①A商品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②B商品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③A商品價格上漲往往使A商品銷售者總收益增加
④B商品價格上漲往往使B商品銷售者總收益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6·文綜政治全國卷Ⅰ·12)互補品戰略是企業利用兩種商品之間的互補關系,優化產品組合,達到一定目標的經營戰略。下列做法屬于該戰略的是 ( )
①某快餐店與飲料商合作,提供漢堡包與飲料搭配的套餐 
②為降低碳排放,某運輸公司將動力燃料由汽油改為天然氣
③為促銷增利,某企業降低其噴墨打印機價格,提高墨盒價格 
④玉米價格上漲,某飼料廠在生產中減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麥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9·文綜政治全國卷Ⅱ·12)某國生產新聞紙所需要的紙漿以固廢紙為原料,消耗的固廢紙20%以上依賴進口。出于環保需要,2019年該國開始限制固廢紙進口。不考慮其他因素,正確反映短期內該國新聞紙價格變化的圖示是(圖中S表示供給,D表示需求) ( )

A. B. C. D.
5.(2019·齊齊哈爾市高三三模)為應對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壓力,某企業引進先進設備,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使單位產品人工成本不升反降。對這一材料的分析,正確的是 ( )
①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②勞動力價格上漲對企業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③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生產規模和產量
④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提高了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國家統計局2019年9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其中,豬肉價格上漲46.7%,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約1.08個百分點。對于豬肉價格上漲正確的理解是 ( )
①豬肉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生豬的勞動生產率提高 
②豬肉是生活必需品,其價格上漲違背價值規律
③豬肉價格上漲,牛肉的需求量一般會增加 
④豬肉價格上漲,養豬戶會擴大生產規模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26分)
本卷共1小題,共26分。
7.(2017·文綜政治全國卷Ⅱ·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收儲制度的改革,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場硬仗。
為保障玉米的生產和供給,我國長期實行以保護價(對農產品規定最低收購價)收購種植農戶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2012年以來,國際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國內玉米價格遠高于國際價格,造成了國內玉米庫存高企(“高企”一詞源出于廣東話,乃香港人創作,“企”等于“站”的意思。“高企”即是指價位持續停留在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詞。)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國家發改委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對我國玉米主產區東北三省一區的玉米收儲制度進行改革,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生產(種植)補貼”的新機制。2016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比上一年出現下跌。新機制運行扭轉了近些年玉米價格不斷提高、庫存不斷增多、補貼和虧損不斷增加的局面。
(1)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國內玉米價格下降對玉米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14分)
(2)玉米價格的下降,影響了一些玉米種植戶的收入。政府和種植戶可采取哪些應對措施?(12分)
【學后反思】
【教材探究活動詳解】
1、教材P15“探究問題”:
(1)你在現實生活中是否見到過類似的情形?
見到過。
某景點大幅度提高門票價格,導致游客數量大幅度減少,景點收入下降;某品牌汽車采取降價促銷措施,銷售量大大增加。
(2)為什么漲價后,企業的收入反而下降?
漲價后,消費者的需求量大大減少了,收入也就會下降。
2、教材P16“探究問題”:
(1)大蒜價格的漲落是怎樣影響蒜農生產活動的?
大蒜價格上漲時,蒜農擴大種植面積;大蒜價格下跌時,蒜農縮小種植面積。
(2)如果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蒜農應該怎么辦?
蒜農應面向市場進行生產、調整種植結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進行產品深加工等。
【必背關鍵術語】
(1)一般說來,商品價格上升,人們會減少購買,反之,則增加購買。
(2)價格變動會引起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生活必需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映程度小,高檔耐用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映程度大。
(3)價格變動會促使生產者調節產量,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北安三中高一政治必修 1《經濟生活》導學案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第二框 《價格變動的影響》導學案
參 考 答 案
【導學提綱】
1、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有什么影響?※
(1)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
A.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轉而購買另一種商品,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B.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消費者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而且會減少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隨之增加。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產生哪些影響?※價格的變動為什么能調節產量?
(1)調節產量;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2)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這時生產者就會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生產者獲利增加,這時生產者就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
【自主預學】
2.2 價格變動的影響
1.
(1)
減少 增加
(2)
比較大
(3)
B.
①增加 減少
②減少 增加
2.
(1)
B.
b.
②增加
(2)
價值規律
【合作探究】
導學探究一:
上述材料中,哪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有哪些?
摩托車和電動車互為替代品。摩托車和汽油、電動車和電是互補商品。
(2)請你給王老師出出主意,看看買哪種交通工具比較劃算,并簡要說明理由。
王老師家離學校十余千米,較近,因此王老師購買電動車比較劃算。
A.商品價格影響商品需求量。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減少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因此汽油價格上漲,使得摩托車的需求量受到影響。
B.在互為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電動車與摩托車互為替代品,由于汽油價格上漲、電的價格較低,人們將減少對摩托車的需求,而轉向消費電動車。
導學探究二:
請你結合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簡要說明價格變動會帶來哪些影響?
(1)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調節產量;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達標檢測】
1.【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價格變動影響需求量的相關知識。價格變動會使消費者增加或減少對商品的購買,從而影響消費水平。一般情況下,價格與需求量的變化呈反方向變動,即價格下跌,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價格上漲,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因此價格與需求呈反方向變化,B項符合題意。A項是價格對供給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D兩項不是需求曲線,排除。故本題答案選B項。
2.【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價格變動的影響等知識。從圖中可以看出,B商品的需求受價格變動影響比較大,因此B商品有可能是高檔耐用品,而A商品則有可能是生活必需品,題肢①符合題意,排除②;A商品的需求受價格變動影響比較小,當A商品的價格上漲時,往往會使A商品銷售者總收益增加,題肢③符合題意;題肢④說法錯誤,B商品的需求受價格變動影響比較大,當B商品價格上漲時,其需求大大減少,其總收益未必會增加,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項。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價格變動的影響,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人們的同一需要的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兩種商品是互補商品。在漢堡包與飲料搭配的套餐中,漢堡包與飲料是互補商品,搭配銷售可以增加銷量,題肢①符合題意;將動力燃料由汽油改為天然氣是因為汽油和天然氣互為替代品,排除題肢②;降低噴墨打印機價格,提高墨盒價格,是因為噴墨打印機和墨盒是互補商品,題肢③符合題意;在生產中減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麥用量,是因為玉米和小麥互為替代品,排除題肢④。故本題答案選B項。
4.【答案】B
【解析】本題以具體經濟政策對市場的影響為背景,主要考查供求關系變動對商品價格的影響,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不考慮其他因素,新聞紙生產的原料供給減少,會導致新聞紙的產量(供給)減少,供給減少會導致新聞紙的價格上漲。B項顯示新聞紙的需求不變,供給減少,價格上漲,符合題意。A項顯示新聞紙的需求不變,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不符合題意;C項顯示新聞紙的供給和需求同幅度減少,價格保持不變,與題意不符;D項顯示新聞紙的供給不變,需求增加,價格上漲,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本題答案選B項。
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價格變動的影響的相關知識。為應對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壓力,某企業引進先進設備,使單位產品人工成本不升反降。這表明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勞動力價格上漲對企業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題肢①②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而不是調節生產規模和產量,題肢③不符合題意,排除。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倒逼企業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題肢④錯誤,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項。
6.【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和價格變動的影響等知識。豬肉價格上漲會影響豬肉的需求量,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會相應增加;豬肉價格上漲,養豬有利可圖,養豬戶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因此,題肢③④符合題意。豬肉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養豬的成本增加,價值量增大,題肢①說法錯誤;豬肉是生活必需品,其價格上漲不會影響其需求量的大幅減少,不違背價值規律,題肢②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C項。
7.【答案】
(1)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國內玉米價格下降對玉米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14分)
玉米種植面積下降,供給減少;下游企業生產成本降低,需求擴張;消化庫存,促進玉米供需平衡;(4+4+4分)縮小國內外玉米價差,減輕玉米及替代產品的進口壓力。(2分)
(2)玉米價格的下降,影響了一些玉米種植戶的收入。政府和種植戶可采取哪些應對措施?(12分)
政府完善補貼政策;種植戶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種植結構;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降低生產成本。(4+4+4分)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貼近學生實際,容易引起學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熱烈,但在對學生個性差異的考慮上可能還不夠到位,有待提高。特別是在重難點部分,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多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富有個性的看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镇宁| 景泰县| 江门市| 上杭县| 长泰县| 华池县| 运城市| 寿阳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海林市| 怀来县| 扎鲁特旗| 建瓯市| 东辽县| 奉化市| 额敏县| 枣庄市| 广德县| 波密县| 澄迈县| 罗城| 宁都县| 澄迈县| 收藏| 抚远县| 长葛市| 眉山市| 佛坪县| 长子县| 晋中市| 姜堰市| 蛟河市| 绥中县| 赤峰市| 英山县| 崇文区| 洛宁县| 汪清县|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