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11課 走向世界的中國課時1 在旋轉的世界舞臺上預 習 導 航『教師寄語』熱愛和平,反對戰爭1、[學習任務]樹立全球觀念,維護世界和平,了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2、快速閱讀教材125—130頁的內容,初步建立知識框架。3、研讀課文,分別劃出課本上的重點句子、關鍵詞,找出疑問點。4、[自學檢測]⑴ 與 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⑵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 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_______迅速增長, 不斷增強,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地區性大國。⑶世界要 、人民要 、國家要 、社會要___________,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⑷經濟 、世界格局 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是任何國家、任何個人都不可能改變的。課堂研討與展示(一)預習交流展示: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成果,探討不懂的問題,并收集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準備全班交流討論。(二)情景活動展示(交流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選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發言。)任務一: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1、觀察教材中的四幅照片反映了當今世界存在什么問題?2、為什么說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3、閱讀教材P126有關日本少女的故事討論回答后面的兩個問題。4、觀察閱讀P127漫畫及資料回答后面的問題。任務二:國際競爭中的中國1、教材P129材料,你認為誰說的有道理?說說你的看法。2、教材P129--130材料說明了什么?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中國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收獲平臺]鞏 固 提 高一、單項選擇題1.為應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中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作出了積極努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如確保國內金融體系穩定、增加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密切同其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和配合等。這表明①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②沒有中國的參與,世界經濟將陷入癱瘓 ③中國已成為發達國家 ④中國政府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我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抵達了亞丁灣以來,連續作戰,圓滿完成了批206艘商船的護航任務,并成功解救3艘外國商船, 有效維護了海上運輸線的安全。這表明( )①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②我國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③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④國際競爭日趨激烈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 漫畫《海盜的宿敵》表明( )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②打擊索馬里海盜是以強凌弱的非正義行為③世界各國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實現雙贏 ④建設和諧世界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共同心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目前我國海爾公司在美國、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廠。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實現了設計、生產和銷售本地化。以上材料可以說明( )?A.中國經濟呈現本土化發展趨勢 B.地區經濟呈現區域化發展趨勢C.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發展趨勢 D.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5.溫家寶總理在同第十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時指出,發展同東盟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鞏固與東盟的戰略伙伴關系,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外交政策。中國將繼續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永遠做東盟的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這說明( )A.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B.中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國家 C.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D.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6. 在金融危機蔓延的國際形勢下,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 ②我國已經是發達國家 ③我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大國 ④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在不斷下降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二、生活實踐7、,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青島會見了應邀前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1周年慶典活動的巴西等29國海軍代表團團長。胡錦濤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不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不搞軍事擴張和軍備競賽,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內的中國軍隊,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邀請多國海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慶典活動,為什么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好評?(2)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3)在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中,中國政府堅持了什么?反對了什么?(4)我們中學生應該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做些什么?小組評定:__________________ 老師評議: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