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實驗與測量知識回顧知識點1:常見實驗儀器的認識與運用1. 實驗室常用的儀器及使用方法:試管用途:盛放少量固體或液體;收集少量氣體或驗純;在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物質的反應容器;用作少量氣體的發生容器。使用方法:裝溶液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2;使用試管夾夾持,夾在試管中上部(約離試管口1/3處),加熱后不能驟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 試管架上;可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先均勻加熱,再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給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得超過試管容積的1/3;使用時試管應干燥,加熱液體時試管口不要朝著別人或自己,試管傾斜與桌面成45°角;加熱固體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酒精燈用途:用于加熱物質。 1使用方法和原因:使用方法原因①燈內酒精的量不可超過容積的2/3,不少于容積的1/4酒精過多,在加熱或轉移時易溢出,太少時易引起爆炸②燈芯松緊適宜,不能燒焦且應剪平保證更好地燃燒,火焰保持較高溫度③不準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④不準用嘴吹滅(用燈帽蓋滅)防止燈內酒精引燃失火⑤不可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防止引起火災⑥不用時必須蓋上燈帽防止酒精揮發和燈芯吸水而不易點燃⑦調節燈焰大小時應熄滅酒精燈防止引燃酒精蒸氣而失火⑧應用外焰加熱外焰溫度最高燒杯用途:用作常溫或加熱時較多量的液體物質的反應容器;溶解物質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加熱前外壁應擦干,不能用于固體加熱;加熱時要墊石棉網,液體體積不超過容積的2/3,進行反應時液體體積不得超過容積的1/3;配制溶液時,要用玻璃棒輕輕攪拌。玻璃棒用途:溶解時用于攪拌,作用是:加快溶解。蒸發時用于攪拌,作用是:使液體受熱均勻,防止液體飛濺。過濾時用于引流。 2特別提醒:攪拌時不要太用力,以免玻璃棒或容器(如燒杯等)破裂。攪拌不要碰撞容器壁、容器底,不要發出響聲。攪拌時要以一個方向攪拌(順時針、逆時針都可以)。試劑瓶分類:試劑瓶分為廣口、細口;磨口、無磨口等多種。用途:廣口瓶用于盛固體試劑,細口瓶盛液體試劑;棕色瓶保存避光的試劑,磨口塞瓶能防止試劑吸潮和濃度變化。使用方法: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倒放,防止污染藥品標簽正對手心,防止殘液流下腐蝕標簽。 3量筒用途:量取液體體積(精確到0.1mL,無零刻度)。使用方法:量筒要放平,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三點一線);不可加熱、不可量取熱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應容器;應根據所取液體量選取量程合適的量筒。 、若俯視則讀數偏高,讀數大于液體實際體積若仰視則讀數偏小,讀數小于液體實際體積典型例題1.規范的實驗操作是獲得實驗成功的重要保證。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 加熱液體 B. 傾倒液體C. 過濾 D. 讀取液體體積【考點分析】儀器的正確使用舉一反三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上下震蕩試管 B. 讀取液體體積C. 塞緊橡膠塞 D. 點燃酒精燈 4規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B.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C.用試管夾夾持試管給液體加熱時,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或旁人D.實驗結束后,剩余的試劑都應放回原試劑瓶試管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下列有關試管操作錯誤的是( )A.盛裝固體KClO3和MnO2的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加熱制氧氣B.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對著無人的方向C.為防止試管炸裂,加熱時試管底部要接觸酒精燈的燈芯D.膠頭滴管應豎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知識點2科學探究獲得科學知識的基本方式,它是一個不斷地發現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實施方案(收集證據)檢驗假設報告與交流控制變量法當多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驗結果的時候,如果研究其中一個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要保證其他的因素為不變量。如果收集的證據不支持假設,則需要重新提出假設并重新驗證。典型例題下列不屬于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的過程是( )A、根據問題提出假設 B、收集證據,檢驗假設是否正確C、根據收集的證據,得出結論 D、先找合適的工具【考點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舉一反三你感冒到醫院里看病時,通常醫生問你是否頭疼、咳嗽、鼻塞,然后給你測量體溫,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 )A、交流 B、獲取事實證據 C、制訂計劃 D、檢驗與評價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的花,現在卻開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此批盆栽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相符的,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設相符C、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設相符 D、實驗不成功,停止探究 5某同學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種下了大豆種子,并設計了如下實驗。從實驗可知:他在探究影響大豆發芽的因素是( )A陽光 B空氣 C溫度 D水分錢王祠每年秋天都會舉辦菊花展。影響菊花開花的因素是什么呢?某科學興趣小組對“菊花是否開花與日照長短的關系”進行了探究。取兩盆大小、長勢都差不多且未開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環境條件都適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一盆放在日照時間短的地方,另一盆放在日照時間長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菊花的開花情況。(1)該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2)該實驗的主要變量是: ;(3)該實驗的主要不足之處是: ;(4)改正不足后,如果他們的假設成立,觀察到的現象應是: 。知識點3:長度的測量測量的含義:測量是指將一個待測的量和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根據不同的測量要求﹑測量對象,選 用合適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長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單位符號是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單位換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納米長度的測量: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認識:零刻度線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量程:測量的最大范圍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緊貼被測物體。(刻度尺傾斜會造成讀數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讀數偏小)看正確: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的準確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零刻度線磨損的尺可以從尺的某一清晰刻線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讀數時減去起點長度。 6典型例題用最小刻度是cm的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下列數據記錄正確的是( )A. 7.8dm B. 78cm C. 78.0cm D. 0.78m【考點分析】 估計值的正確判舉一反三判斷下列測量數據: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 各自對應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小明同學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正確記錄結果為0.7698m。由此可知,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米用最小刻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下列記錄結果中正確的是( )A.238.0mm B.23.8cm C.238.90 mm D.2.38dm知識點4:體積的測量體積的單位:固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立方米(m3),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升(L)和毫升(mL)。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 ;1升=1分米3 ; 1毫升=1厘米3體積的測量:規則固體的體積,如:長方體的體積測量工具可用刻度尺,體積=長×寬×高。不規則固體的體積測量工具可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量筒——刻度均勻 量杯——刻度上密下疏量筒的使用:測量前,量筒應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中央最低處相平。 仰視讀數偏小,俯視讀數偏大 7排水法測小石塊體積的步驟:測出量筒中適量水的體積V1;用細線拴住小石塊緩緩加入量筒水中,并完全浸沒,測出水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塊的總體積)V2 ;V2 —V1即為石塊的體積。典型例題某同學在實驗室做實驗時,在量取酒精操作中,俯視時就讀數了,則讀數會( )A.偏大 B.偏小 C.正確 D.無法確定【考點分析】量筒的正確讀數舉一反三某同學在實驗室做實驗時,需要量取30ml的酒精。該同學操作時俯視讀數,則量取的酒精( )A.大于30ml B.小于30ml C.等于30ml D. 無法確定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溶液體積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無法確定范圍下列關于使用量筒測液體體積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時應看清量程和最小刻B.量筒必須放在水平桌面上C.讀數時,手拿起量筒.視線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D.液體體積記錄時要有數值和單位知識點5:溫度的測量溫度的概念及單位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用來對物體的冷熱程度作精確、定量的描述; 從微觀上看,溫度是物體內部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攝氏溫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把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1等分叫1攝氏度,用符號?C 來表示。注意:攝氏溫度不是溫度的國際單位。絕對零度(??273?C ):熱力學溫度中最低的溫度。三種常見溫度計(1)實驗用溫度計:用在實驗室測溫度,它刻度范圍一般是??20?C ~ 100?C,因為做實驗時需要測量的溫度變化范圍較大。它的最小刻度值為1?C 。(2)體溫計:用作測量體溫,它的刻度范圍是35?C ~ 42?C 之間,低于35?C 和高于42?C 時,人已無法存活。它的最小刻度是0.1?C 。(3)寒暑表:用來測氣溫,它的刻度范圍是??30?C ~ 50?C 。因為我國大部地區冬天室外溫度不低于 8??30?C ,夏天不高于50?C 。它的最小刻度是1?C 。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常用溫度計:玻璃外殼、玻璃泡、液體(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毛細管、刻度及單位符號。1?C的定義:把冰水混合物和標準大氣壓下沸水間的溫度差平均分成一百等份,每一等份記為1?C體溫計:它的玻璃泡容積更大,玻璃管內徑更細,對于微小的體溫變化能顯示出較長的水銀柱變化, 因此測量結果更精確。體溫計盛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細的縮口,測體溫時水銀膨脹 能通過縮口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讀體溫計時體溫計離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水銀柱來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縮口處斷開,仍指示原來的溫度,所以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而普通溫度計則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要使體溫計中已經升上去的水銀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著體溫計用力向 下甩。(液柱熱可以脹上去、冷縮不回來)溫度計的使用注意事項:1 估,選,放,讀,取(選、放、看、讀、記)測量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切勿超過它的量程。測量時,手握在溫度計的上方。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溫度 計的玻璃泡浸人被測液體后,不能立即讀數,待液柱穩定后再讀數。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取出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相平。記錄時,數據后面要寫上單位典型例題某溫度計示數是39?C ,而粗心護士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測量甲、乙兩病人的體溫,體溫計先后的示數是39?C 和39.5?C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體溫是39?C ,乙的體溫是39.5?CB、甲的體溫低于39?C ,乙的體溫是39.5?CC、甲的體溫不高于39?C ,乙的體溫是39.5?CD、因為體溫計沒甩,所以甲、乙兩人的體溫無法確定【考點分析】體溫計的正確使用及讀數判斷 9小明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刻度時在0℃時水銀柱長 5厘米;在 100℃時水銀柱長25 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水時,水銀柱長為12厘米。則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 )A.28℃ B.35℃ C.48℃ D.60℃【考點分析】不精確的溫度計的正確估測方法舉一反三體溫計水銀面指在37.5℃上,某同學在未甩的情況下,分別量出生病同學的體溫,測得的結果第一次為37.5℃,第二次為38.5℃,第三次為38.5℃,則A.只有第一、二次正確 B.第三次肯定正確,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確C.只有第一、三次正確 D.第二次肯定正確,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確在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的實驗中,試按溫度計的使用步驟把下面的敘述依次排列:( )A.取一只適當的溫度計 B.估計被測水的溫度 C.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水中D.認清溫度計的最小刻度值 E.觀察溫度計的量程F.讓溫度計玻璃泡在水中稍候一會兒,等示數穩定G.從水中取出溫度計 H.對溫度計進行讀數用體溫計測得小科的體溫為37.3℃,若沒有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就去測量小妍和小孫的體溫,如果小妍和小孫的實際體溫為37. 1℃和38. 4 0C,那么兩次測量結果應該是( )A. 37. 1 ℃和 37. 3 ℃ B. 37. 1℃和38. 4 ℃C. 37. 3℃ 和37. 3℃ D. 37. 3℃和38.4℃有一支刻度均勻,但讀數不準的溫度計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數為-2℃,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為96℃。用此溫度計測某杯液體的溫度是47℃,則這杯液體的實際溫度是多少?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在一標準大氣壓下,將它放入沸水中,示數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5℃,現把該溫度計掛在教室墻上,其示數為32℃,教室內的實際溫度為( )A.27℃ B.30℃ C.32℃ D.36℃有一支刻度模糊溫度計,插入冰水混合物是液柱高度為2.5厘米;插入沸騰水中時液柱高度為17.5厘米。那么這支溫度計液柱為5.5厘米是被測物體的溫度為? 10鞏固練習A組一、選擇題小明很喜歡《科學》課程,要進入科學的世界,下列說法和知識不正確的是( )A從探究身邊的問題著手 B留心觀察,認真思考C 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對的 D 學習前積累的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的最基本方法是 ( )A 閱讀,作筆記和練習 B 觀察 討論和交流 C 觀察 ,實驗和思考 D 閱讀 實踐和應用學會科學探究是為了( )A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當科學家C提高智商 D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績著名科學家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出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的發現最初來源于( )A調查 B實驗 C觀察 D閱讀在科學研究中借助儀器是為了( )A 擴大觀察范圍 B完成觀察任務 C得到觀察結果 D延長觀察過程下面四個測量數據,用最小刻是分米的刻度尺測量的是( )A.27.8分米 B.5.8厘米 C.217.80毫米 D.2.79厘米測量長度時,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主要取決于( )A 測量人的態度 B 測量的對象 C 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D 測量工具的量程判斷下列測量數據: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 各自對應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在運動會是鐵餅比賽中,裁判員用皮尺測量比賽成績,如果在測量時將皮尺拉得太緊,則測量值將( )A 偏大 B、偏小 C、不變 D、都有可能用皮尺測量長度是,如果皮尺沒有充分拉直來測量,那么測量結果將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響 D 不能確定木尺受潮后膨脹,用它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會(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響 D 難確定夏天氣溫高,用鋼尺測得一塊木塊長度的讀數比真實值( )A大 B小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下列單位換算中 ,正確的是( )A 0.2m=0.2m x 100cm=20cm B 0.2m=0.2 x 100cm=20cmC 0.2m=0.2 x 100 =20cm D 0.2m=0.2m x 100 =20cm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 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測量時,必須從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 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刻度尺 D 記錄時,必須在數字后面寫清單位。 11下圖是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是( )下列測量錐體高度的方法正確的是(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 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B 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C 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D 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一支量筒有50亳升水,當里面放入一木塊,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讀數是 56毫升,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A 6厘米3 B 0.6分米3 C 12分米3 D 12厘米3關于實驗室中常用的水銀溫度計和生活中使用的體溫計,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都可以測量人的體溫 B 都可以離開被測物讀數C 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D 刻度范圍一樣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溫度計,插入冰水混合物時液柱的高度為2.5厘米;插入沸騰的水中時液柱的高度為17.5厘米.那么這支溫度計液柱為 5.5厘米時被測物體的溫度為( )A .20℃ B .37℃ C .50℃ D.33℃有一支溫度計刻度數據不準確,將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時,讀數為2oC,放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讀數為102oC,現測得氣溫為20oC,那么室內實際的氣溫是( )A .18oC B. 20oC C .22oC D .24oC將右手放到一盆冷水中,左手放到一盆熱水中,過一會兒把雙手同時放到一盆溫水中,則兩手的感覺是 ( )A右手熱,左手冷 B右手熱,左手熱 C右手冷,左手熱 D右手,左手一樣熱測量液體的溫度,下列圖中正確的是( )二、填空題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1)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2)一杯溫開水的溫度是56 12(3)飲水機用的一桶水的體積大約是19 (4)某同學1000米成績為4.15(5)一枚硬幣厚度為2.1 (6)一位同學質量為50 000(7)某位病人體溫為39 (8)一個量筒測量范圍為500人體正常體溫約為_________°C,一般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_______°C到________°C。用一支準確完 好的體溫計在無任何操作下去測量正常人的體溫,發現讀數為 38.25°C,造成讀數不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把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行排序:①合作與交流 ②制訂計劃 ③建立猜測和假設 ④提出問題 ⑤檢驗與評價 ⑥獲取事實與證據。正確的步驟應該是: (用數字表示)測一盒大頭針數目。先測出一盒大頭針質量為M1克,再測出 的質量為M2克,則一盒大頭針數目為 。測得一本練習冊的除去封面的厚度是0.60厘米,共計160頁,則這本書中每張紙的厚度是以下是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實驗步驟:A.估計被測物液體的溫度; B.取出溫度計;C.觀察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及最小分度,選擇適當的溫度計;D.讓溫度計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E.讀出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則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校組織秋游時,小明買了一條金魚,為了不給生活老師發現(學校規定不能把小動物帶回學校飼養),偷偷地把金魚帶回寢室放在臉盆里。第二天早上,小明發現金魚不見了。為了知道金魚失蹤的原因,小明問寢室同學金魚是不是被殺掉了,同學說沒有;是不是被誰藏起來了, 同學也都說沒有;小明查看臉盆周圍的地面,也沒發現金魚跳出來的痕跡;同寢室同學小宇想起來,昨夜聽到生活老師進寢室查夜,小明到生活老師辦公室外面時,隱約地聽到生活老師辦公室內有講話聲,隱約聽到“不準學生把小動物帶回學校飼養”、“小明同學昨天把金魚帶回寢室”之類的話,小 明恍然大悟。根據上述材料回答:(1)寫出小明探究的問題 。(2)寫出小明對金魚失蹤原因的另外2種猜測如:①魚被同學殺掉了;② ;③ 。(3)寫出小明獲取對應的事實和證據:如:①小明同學說沒殺魚;② ;③ 。(4)寫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結論: 。 13B組一.選擇題:阿凡提的故事:一次國王故意為難阿凡提,讓他在眾臣面前說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樣大的話,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話,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這則故事說明了 ( )A.測量總是有誤差的 B.測量前應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C.測量的工具大小決定了物體的大小 D.測量的標準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下列研究屬于直接觀察的是( )A.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 B.用鼻子聞氣體的氣味C..用B超診斷病人的病情 D.用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景物用量筒測量熱水瓶軟木塞的體積時,某同學記錄了以下幾組數據:①用天平稱得軟木塞的質m;②量筒內盛水時的讀數V1;③把鐵塊放入量簡內水中時的讀效為V2;④ 把軟木塞和鐵塊捆在一起放入水中的量筒內讀數V3。上述步驟中多余的是( )A.① B.① ② C.① ③ D.① ② ③做某實驗需要量取48 mL的水,最好應選用下列儀器中的 ( )A. 100 mL的燒杯 B. 10 mL的量筒 C. 100 mL的燒杯和滴管 D. 50 mL的量筒和滴管用量筒量取溶液,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5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9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溶液體積(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無法確定范圍下面敘述的幾種測量圓柱體周長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紙條緊包在圓柱體上,在紙條重疊處用大頭針扎個孔,然后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量 出孔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B.在圓柱體上某點涂上顏色,使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紙上兩顏色處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C.用細絲線在圓柱體上繞上一圈,量出絲線的長度即可;D.用橡皮筋拉緊在圓柱體上繞一圈,量出繞過圓柱體橡皮筋的長度即是圓柱體的周長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A.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B.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最低點保持水平C.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D.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關于水銀體溫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銀體溫計可以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B.當水銀體溫計示數變大時,水銀的質量不變C.當水銀體溫計示數變小時,水銀的質量變小D.用水銀做體溫計的工作物質,是因為水銀的沸點低于42℃ 14用體溫計測得小科的體溫為37.3℃,若沒有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就去測量小妍和小孫的體溫,如果小妍和小孫的實際體溫為37. 1℃和38. 4 0C,那么兩次測量結果應該是( )A. 37. 1 ℃和 37. 3 ℃ B. 37. 1℃和38. 4 ℃C. 37. 3℃和37. 3℃ D. 37. 3℃和38.4℃有六位同學用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本《科學》課本的長度,測得數據分別為26.11厘米、26.19厘米、26.16厘米、26.15厘米和26.14厘米、31.38厘米。有一次測量結果是錯誤的,其中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26.16厘米 B.26.14厘米 C.26.15厘米 D.無法確定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小明采用俯視讀數法,讀出液體的體積為32毫升,則此液體的真實體積將( )A.大于32毫升 B.小于32毫升 C.等于32毫升 D.都有可能木尺受潮后膨脹,用它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會(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響 D.難確定兩支溫度計,它們玻璃泡內裝有同樣多的水銀,但玻璃管的內徑粗細不同,長度也不同.當它們放入同一杯熱水中時( )A.兩溫度計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數不同B.兩溫度計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數相同C.兩溫度計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數相同D、兩溫度計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數不同小明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 5厘米;在100℃時水銀柱長25 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水時,水銀柱長為12厘米。則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 ( )A.28℃ B.35℃ C.48℃ D.60℃小明很喜歡吃綠豆芽。可是綠豆芽是如何長出來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場里賣豆芽的老伯伯咨詢。老伯伯告訴他,要想得到又長又白的豆芽需要將綠豆種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內,上面再蓋一層布。要經常向桶內澆水,但又不能將綠豆泡在水中。不澆水時可將桶蓋好,放在溫暖且通風的地方,過不多久就會長出豆芽。由此看來,下列哪項不是種子萌發的必需條件( )A.水分 B.空氣 C.陽光 D.適宜溫度有下列幾種測量方法:①為了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測出 100張紙的厚度,然后算出1 張紙的厚度;②為了測量小石塊的體積,先用量筒測出適量水的體積,再測出水和小石塊的總體積;③為了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先用天平稱出 100枚大頭針的質量,然后算出1 枚大頭針的質量。則和方法①同類的有( )A.只有 ② B.只有 ③ C.② ③都是 D.都不是下面是四位同學作的單位換算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A.240秒=240秒×1/60=4分 B.2.8米=2.8×1000=2800毫米C.1.5千克=1.5千克×1000克=1500克 D.0.4升=0.4×1000毫升=400毫升人們對測量結果的精確程度有時要求很高,有時要求不高。當精確程度要求不高時,可以借助自然現象或身邊的物品進行估測:當精確程度要求較高時,則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下面對測量工具的選擇合適的是( )A.測量跳遠的成績選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B.測量1000粒稻種的質量選用托盤天平C.測量百米賽跑的時間選用普通手表D.測量室溫選用測量范圍是0~100℃的溫度計 15學校將在期中考試后舉行運動會。如果你參加了鉛球比賽,裁判員用皮尺測量你的比賽成績時,皮尺拉得太松,則測量值將會( )A.偏大 B.偏小 C.不變 D.都有可能小南用體溫計給一位生病的同學量體溫,結果讀數為38.7℃,小南在未甩的情況下,又用該溫度計依次給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學量體溫,測得結果:甲為38.7℃,乙為39.8℃,丙為39.8℃,則下列說法中,哪一個是正確的? ( )A.只有甲是正確 B.只有乙是正確C.只有丙是正確 D.乙肯定正確,甲和丙也可能正確二填空題體積的主單位(國際單位)是 ,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和 ,測量液體的工具是 。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 ,建立設和猜測, ,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 .圖中物體的長度是 cm。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測量—種易溶于水且形狀不規則的固體小顆粒物質的體積,測量的部分方法和結果如圖所示。因顆粒易溶于水,小組同學采用圖示的方法測量體積,所測量的顆粒體積是 cm3。在步驟C中,若搖動不夠充分,則測出的體積比實際體積值偏 。三.分析與實驗探究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觀察圖中兔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請你提出一個問題? 16小明想比較阻燃型保溫材料和普通保溫材料的保溫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兩種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兩只盒子,盒蓋上開有插溫度計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內放一燒杯,燒杯中倒入適量的熱水,蓋上蓋子,測得溫度如圖所示,并記錄溫度計示數下降10℃所用的時間t1.然后將燒杯移至普通保溫材料的盒內,蓋上蓋子,記錄溫度下降10℃所用的時間t2.上述實驗再重復做兩次.(1)圖示溫度計示數為 ℃.(2)下面是小明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格.材料實驗次數阻燃型普通溫 度 差T/℃A溫 度 差T/℃B110102101031010表格中A處填寫的科學量及其單位分別是 .℃9080(3)小明實驗方案中存在明顯問題,請你幫他指出來.答: .(4)小華針對小明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對方案進行修改.簡要寫出修改后正確的實驗方案.答: .閱讀短文,將問題答案的序號填寫到對應的橫線上。A.小華和小明中午赤腳在海邊玩耍,覺得沙子很燙。B.小華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涼很多。C.小華對小明說,為什么海水會比沙子涼很多?D.小明說,可能是海水的溫度比沙子低。E.傍晚她們又來到海邊,仔細測試沙子和海水的溫度,發現沙子比海水涼。F.小明說,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涼,傍晚沙子卻比海水涼?G.小華說,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熱的本領不一樣。H.小華和小明取同樣質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條件下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記下相同時間內海水和沙子分別升高的溫度值;移去酒精燈,再記下相同時間內降低的溫度值。I.小華和小明在筆記本上寫道:實驗數據表明,海水吸(放)熱的本領比沙子強。短文的敘述中屬于體驗的有 ___________ ;屬于提出問題的有 ___________ ;屬于假設的有 ________________ ;屬于描述實驗過程的有 ________________ ;屬于結論的有 __________ 。 17一天晚飯后,孫青同學在幫媽媽收拾桌上的碗筷時不小心將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卻很難將水擦干。媽媽見狀拿了另一塊干抹布擦,很快就將桌上的水擦干了。孫青感到有些奇怪,忙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只是告訴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孫青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并進行了如下的探究,請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種類有關;(3)設計實驗方案:孫青采用了“杯中原有的水減去所剩水量”的方法來說明吸水能力,研究與布料種類有關時采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4)所需的器材:三個形狀和大小相同的燒杯,各種規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滌綸布各一塊,足夠的水;(5)主要步驟:先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倒入 的水,再將三塊布分別放入各個燒杯中讓水浸透,一段時間后將三塊布分別取出;(6)孫青將現象記入右表,根椐實驗現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強的是 布料;(7)請你就“影響抹布吸水能力的因素”再提出一種合理的猜想或假設: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