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5張PPT。新知導入黃沙漫漫,綠洲點點, 傳來聲聲駝鈴;三面環海,石油滾滾,無奈戰火硝煙。你知道描述的是哪一地理區域嗎?阿拉伯半島第二單元 中世紀的歐亞國家 第二課 阿拉伯帝國新知講解請從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方面來描述阿拉伯人的生活家園,并推測6世紀時阿拉伯部落的生產生活特點。一、阿拉伯半島的自然環境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上的部落為爭奪水源和牧場而相互仇殺,社會矛盾十分激烈地理位置:亞洲西部,三洲交界,地理位置優越,北回歸線橫穿而過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地形:西高東低,沙漠廣布,只有少數綠洲商業活動游牧活動各個階層都渴望統一二、阿拉伯半島的統一伊斯蘭教默罕默德對一神教的宣傳,有助于打破狹隘的部落界限,促進半島統一。穆罕默德610年麥加穆斯林《古蘭經》1.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默罕默德自稱是安拉的使者。2.號召人們放棄多神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3.主張賑濟貧民,善待奴隸,反對高利貸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P36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重大節日,即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歷九月為齋月,穆斯林只能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進食,白天不能吃飯喝水,稱為守齋。齋月結束的次日即行開齋,為開齋節,并舉行會禮和慶祝活動,也是中國回族、維吾爾族等10個民族的共同節日。開齋節那天,身著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做禮拜。人們走訪親友,互相饋贈禮品,互相祝福。 齋月開齋節622年,為了躲避麥加貴族的迫害,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麥地那,在那里得到了人們的支持。此后,穆罕默德領導軍隊取得了多次戰爭的勝利。到他去世之前,伊斯蘭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島基本實現統一。二、阿拉伯半島的統一伊斯蘭教的產生反映了阿拉伯半島各部落要求結束混亂局面,建立統一國家的愿望。2.伊斯蘭教宣傳一神崇拜,廢除了各部落的多神崇拜,灌輸了民族觀念,為建立統一國家奠定思想基礎。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半島統一的關系3.通過圣戰宣傳,增加了戰斗力。二、阿拉伯半島的統一東到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北接黑海與里海南包整個半島請你說出阿拉伯帝國8世紀版圖的四至點。在阿拉伯帝國之前,還有哪些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1.穆罕默德的繼承人哈里發為了爭奪商路和土地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7世紀中期,先后征服西亞、北非、西班牙和中亞等地。2.到8世紀中葉,阿拉伯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3.10世紀衰落,1258年被蒙古西征軍滅。三、阿拉伯帝國的興衰阿拉伯帝國的歷史年代尺62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63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權8世紀中葉阿拉伯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10世紀帝國逐漸衰落1258年帝國首都被蒙古軍攻克,帝國滅亡巴格達(今天伊拉克首都)閱讀書本37—38頁,說說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將古希臘、古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數字代數學之父:花拉子密拉齊斯——《醫學集成》,伊本·西那——《醫典》清真寺《一千零一夜》東西方文化的橋梁中國發明、印度糖、稻米、棉花傳入歐洲四、輝煌的阿拉伯文化現代“代數學”一詞,來自阿拉伯文11-12世紀,阿拉伯人地圖繪制達到很高的水平。阿拉伯人機械達到較高水平建筑風格:以圓頂寺廟為主體,坐落在正方或長方 形院子的中央,四周是帶有拱門的回廊。墻壁上裝飾有各種鑲嵌圖案 建筑清真寺世界三大伊斯蘭教清真寺阿拉伯文化的特點:融合性、包容性阿拉伯人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是橋梁與使者1.將許多古希臘、羅馬及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為日后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改造印度人發明的從0到9的計數法,并傳播到歐洲,產生了“阿拉伯數字”的名稱。3.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傳入歐洲信息一:尋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 ——穆罕默德 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 ——阿拉伯格言信息二:在一個曾經貧瘠、荒涼的干旱半島,古代阿拉伯人為什么能夠創造出如此光輝燦爛的文化呢?(1)阿拉伯民族是個善于學習、重視文化的民族。(2)獨特的地理位置便于阿拉伯人從東西方文化中吸取豐富的營養。(3)歷史原因:商業貿易和政治擴張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一: 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阿拉伯學者們認真研究它們,還把許多古代作品譯成阿拉伯文。西歐人后來是通過阿拉伯文譯本才又重新認識希臘、羅馬文化成就的。材料二: 阿拉伯人足跡遍亞、歐、非三大洲,他們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學成就和伊斯蘭教傳播到東方。保存文化——承前啟后傳播文化——連貫東西創造文化 —— 兼收并蓄,改進創造材料三: 阿拉伯文化是在長期發展中由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帝國境內眾多民族共同創造的,具有很強的融合性,阿拉伯人善于將其改造、加工,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一個人物一種宗教一個國家一種文化穆罕默德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用一段簡潔的話歸納出這四個一之間內在的聯系。課堂小結穆罕默德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8世紀中期地跨三大洲10世紀后衰落三大貢獻保存、傳播、創造感悟 通過對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學習,你認為對發展中華文化有什么借鑒意義? 世界文明是在不斷的碰撞與交融中發展的。歷史上文明之間的交流是各個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的同時,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要有寬容心態理解和尊重人類社會不同文明 。1世紀BC6世紀7世紀耶穌穆罕默德亞洲地區歐洲北美亞非地區經典《金剛經》《圣經》《古蘭經》喬達摩·悉達多世界三大宗教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