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教案時 間月 日執教人集體研討二次備課輔備人七年級 社會法治 備課組全體老師課 題3.1.1稻作文化的印記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閱讀位置圖說出湄公河平原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能根據數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和地形圖等圖表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環境的特點,通過照片和文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人們生產生活的特點。?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長江中下游平原引入,從家鄉的平原出發,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愛家鄉,以及資料實證意識的核心素養。?2、通過對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這個案例的剖析,學會綜合分析相關區域自然環境和人們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3、通過兩個平原的案例對比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發散思維素養,理解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4、通過拓展提升,比較其他平原,自動得出,因地制宜,保護自然,人地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一個地區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與當地自然環境的內在聯系,初步樹立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教學重點知道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產的自然條件、水稻生產的特點,理解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教學難點應用各種圖文資料分析問題的實踐能力,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與探究。、?2、理解湄公河平原自然與人文兩者的內在關系。?3、通過氣氛烘托,活動設計自然形成而不是灌輸“時空觀”,“發展觀”“人地觀”。?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為學生呈現案例,通過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方式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參與到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2.地圖教學法:運用多張地圖(小尺度,大范圍;大尺度,小范圍),逐步提高學生讀圖識圖,從地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科素養。?3.?比較法:通過地圖對比湄公河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美國中部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理解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4.?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展示手段,如視頻法、圖片展示法,為呈現案例、案例分析、問題創設提供情境條件。?教學準備課件、視頻教學過程導入講述?播放圖片配合講解?地球——區域文明?世界平原——中華文明(位置指出不展開)?觀看、傾聽?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的文明史觀,導引全單元,引起注意,進入課題?案例一:?長江中下游平原(略)?尋找胎記:?聊天?播放《河姆渡稻作文明胎記》問題:?1、說說身邊稻作文化的胎記?2、說說今天水稻種植的特點。?3、說說今天這里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方法:談話法聊聊說說?(PPT表格歸納信息)?觀看、思考、根據生活經驗回答。?1、分類描述?2、半機械化?3、生產生活走向現代化。?1、學習從身邊的生活經驗開始,符合認知規律,活躍課堂氣氛。?2、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時空意識”?3、關注社會生活的積極性?4、資料實證意識。?5工業城市化印記,稻作胎記?思維銜接:?下面,我們走進另一個平原——,教材給我們提供的案例“湄公河平原”,感受一下這里區域文化的特色吧?體會案例學習的意義。??案例二:湄公河平原(詳)?地理位置?1、呈現地圖?(世界和區域地圖)?2、方法指導??1、指圖講解方位?2、體會描述位置的基本方法?1、區域空間認知?2、利用地圖的實踐能力。?自然環境?——水稻生產?1、湄公河平原人們主要生產活動是——水稻生產。?2、從自然環境角度探究湄公河平原適合水稻生產的原因。?(小問題引導)?提供地圖(世界地形,氣候圖)?3、根據課本圖文分析——湄公河平原水稻生產的特點?(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對比)?(PPT表格歸納信息)?1、略讀課文,整體感知。?2、分析地圖,數據圖,圖片,文字自主探究。?3、(表格歸納信息)?1、應用各種圖文料分析問題的實踐能力(重點)?2、自主探究能力培養。?3、空間感知(區域認知、人地觀念)、社會實踐(圖表運用、資料實證)??感受生活,探究原因?1、分工合作四小組:感受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活特色并討論產生這些特色的原因。(從人口分布,物質生活,社會關系和精神生活角度)?2、PPT表格歸納信息?1、自主閱讀素材。?2、小組分工歸納整理?(表格歸納信息)?1、同上3點?2、歸納總結能力?3、記錄習慣的養成??提升拓展?1、比較兩地生產生活的相似和不同。?2、提升:可見,影響區域文化的因素還有?(綜合思維)——經濟發展水平等社會條件?拓展:其他平原是否適合水稻種植??4、及時總結?1、綜合探究:異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異同。?2、拓展討論?比較歸納“共性——個性”能力?探究結論:?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區域特色?提升:?1、自然環境——因地制宜?2、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業?搜集稻作地區照片,用一小段文字描述當地稻作文化的特色和發展程度,說明不同地區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作業設計板書設計教學反思課件26張PPT。浙江余姚第一站:家住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濱地區。河漫灘平原發育于河流中下游。洪積-沖積平原發育于山前。 工業化城市化印記城市外圍、(半)機器稻作米食、架空層、斜頂……團結互助,二十四節氣……感受生活:我來聊一聊案例1:長江中下游平原工商業為主要產業城市居民,現代化生活市場,競爭,效率,創新……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生產特點湄公河平原 結合地圖,介紹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提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經緯度位置,緯度帶、溫度帶; ②海陸相對位置 (包括大洲方位、大洋、河流、國家)。案例2:湄公河平原空間感知湄公河平原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圖學以致用:我來試一試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廣闊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排灌方便 在這里,( )是人們的主要生產活動?水稻生產案例2:湄公河平原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有利于水稻種植的條件特點:生產水平較低人工勞動精耕細作傳統稻作案例2:湄公河平原 在這里, 是人們的主要生產活動。水稻生產 自主閱讀課文說說 這里水稻生產的特點小組分工:我們來合作案例2:湄公河平原物質生活精神生活 在這里,精耕細作的傳統稻作是水稻生產的特點。 結合課本圖文說說湄公河生活的特色有哪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 特色?稻作生產影響人口分布人工為主的傳統稻作生產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稻作生產影響民居特色、聚落景觀稻作生產影響飲食日常飲食:不僅以米飯為主食,而且有各種米制食品。水稻為主要農作物稻作生產影響精神生活感恩,敬畏自然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案例2:湄公河平原水稻生產稻作文化的印記(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廣闊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排灌方便案例比較:找出兩個平原異同 及產生異同的原因。綜合思維:我們來探究稻作文化的印記文化印記水稻種植為主產業:傳統人工種植,經濟水平較低聚落,米食,高腳屋……團結互助,關愛弱者,“御耕節”,水上木偶戲歸納總結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生產特點長江中下游平原湄公河平原1、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共同影響區域文化。都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創造稻作文化經濟發展程度影響區域文化自然環境影響區域文化異同:認識:2、人類要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自然環境相似:都是溫暖濕潤的沖積平原。同:異:傳統農耕經濟——現代工業經濟西西伯利亞平原亞馬遜平原美國大平原世界上其他的平原是否適合種植水稻呢?拓展討論西西伯利亞平原北極圈附近,氣候寒冷,降水少,不適合種植水稻,重要木材產地和放牧區。半干旱的大陸性氣候,不適合水稻生長。 美國大平原保持生態平衡,不能種植水稻。亞馬遜平原熱帶雨林氣候如果亞馬孫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地球之肺啟示:自然環境人類文明因地制宜和諧共生(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1、湄公河平原位于 :( )A、印度半島 B、中南半島 C、阿拉伯半島 2、湄公河平原的氣候類型:(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3、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居住在:( )A、平原地區 B、山谷地區 C、高原地區 4、下列不是湄公河平原為水稻生產提供良好自然條件的是:( )A.高溫多雨 B 足夠的水分 C 眾多的人口5、湄公河平原的特色民居是:( )A .高腳屋 B.竹樓 C 木屋 BBAC小試牛刀BA7、如果我們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當地人舉辦“谷神”節 B 、大面積的麥田 C 、懸空木結構民居 D 、密集的水渠8. “御耕節”是反映哪個地方的習俗:( ) A .云南 B. 湄公河平原 C. 美洲大平原 9.下面不體現稻作文化印記的是:( )A.春耕節 B.拜祭”稻母” C 拜祭”媽祖” 10.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產是: ( )A 機械化生產 B 自動化生產 C 人工勞作 11、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的自然條件包括(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溫多雨 ③水網密布 ④勞動力充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CCBA請搜集稻作地區照片,描述當地稻作文化的特色和發展程度,說明不同地區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拓展作業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1稻作文化的印記 教學設計.doc 3.1.1稻作文化的印記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