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8課《百家爭鳴》 年級 七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通讀教材,完成自學檢測,初步了解教材知識。并記錄疑惑點,培養自主學習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2:觀看微課:老子及其主張,結合教材內容,小組合作整理老子的個人檔案,說出老子的個人基本信息及思想主張。 3:觀看微課:孔子及其學說,結合教材內容,小組合作整理孔子的個人信息及掌握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搜集整理學習孔子有關教育的言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結合教材內容,列表梳理出戰國時期主要流派及主張,小組合作討論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概括其對后世的影響,理解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提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教學重點: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文化成就教學難點: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張【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 老子 1.歷史地位:春秋后期楚國人, 道家學派 的創始人。2.思想主張: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 相互轉化 ;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主張“ 無為而治 ”。3.相關著作:《 道德經 》成為道家經典。孔子和儒家學說 1.歷史地位:春秋后期魯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 學派的創始人。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 仁 ”;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 以德治國 。3.教育成就:創辦私學,主張“ 有教無類 ”;在教學中,注重 道德教育 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一系列 教學原則 和方法。4.相關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論語 》一書。5.歷史影響:(1)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2)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百家爭鳴 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活躍,形成了“諸子百家”。2.學派:學派 代表 主要主張 墨家墨子 主張“ 兼愛 ”“ 非攻 ”,提出要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 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 仁政 ”,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荀子 主張實行“ 禮治 ”,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道家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 法家韓非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 依法治國 ,提出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3.影響: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 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務二:【小組探究】結合教材P38頁內容,小組合作整理老子的個人檔案。 任務三:【小組探究】結合教材P38—40頁內容,小組合作整理孔子的個人信息并掌握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搜集整理學習孔子有關教育的言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任務四:【小組探究】結合教材41——42頁內容,梳理出本課所要了解的幾位思想家、各自所屬學派及主要思想,小組合作討論總結當時的社會背景,概括總結他們的思想的影響,理解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 任務五:【動動手】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 1.(2016?資陽中考)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他曾說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屬于他思想的是( B ) A.“仁政” B.“無為” C.“兼愛” D.“法治” 2.(2016?興化顧莊質檢)孔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征,獲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選項是孔子的思想主張( D ) A.“兼愛”“非攻” B.法治、改革 C.無為而治 D.“仁”和“禮” 3.(2015?連云港中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屬于孔子的( B ) A.禮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4.(2016?泰興濟川中學期末)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局面。下列選項,體現了孟子思想的是( A ) A.“兼愛”“非攻” B.要求統治者用“仁政”,輕徭薄賦 C.“無為而治” D.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 5.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主張“兼愛”“非攻”的是( A ) A.墨子 B.莊子 C.荀子 D.韓非 6.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描述其一是“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請指出與該思想吻合的是哪一流派( B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出現于( D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戰國時期【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0張PPT)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8課 《百家爭鳴》教學課件新知導入2008年奧運會的特色之一就是“人文奧運”。其中五句迎賓語更展示了我們的文化精粹,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們出自哪本書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鄰禮之用,和為貴學習目標目標1:通讀教材,完成自學檢測,初步了解教材知識。并記錄疑惑點,培養自主學習及發現問題的能力。目標2:觀看微課:老子及其主張,結合教材內容,小組合作整理老子的個人檔案,說出老子的個人基本信息及思想主張。目標3:觀看微課:孔子及其學說,結合教材內容,小組合作整理孔子的個人信息及掌握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搜集整理學習孔子有關教育的言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目標4:結合教材內容,列表梳理出戰國時期主要流派及主張,小組合作討論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概括其對后世的影響,理解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提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重點)【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自主學習老子1 概況: 春秋時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2 思想: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老子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道家學派創始人一、老子新知講解《老子》書影1 人物簡介: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二、孔子核心思想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政治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孔子 —教育家1.創辦——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2.教學——注重德育與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孔子 —教育家孔子的教育言論“學而時習之一,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弟子整理·《論語》孔子故居曲阜孔廟孔子學院孔子的教育主張是什么?材料一 《論語》記載:“孔子對學生不分貧富貴賤,比較貧寒的學生只要交得起十條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材料二 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針對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請教父兄后再做。材料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材料四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合作探究(1)依據材料一, 孔子在擴大教育范圍方面是怎么做的?(2)材料二體現了孔子什么先進的教育理念?(3)材料三中孔子要求我們應該持什么學習態度?(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們應該掌握什么科學的學習方法?創辦私學,廣收門徒因材施教老老實實,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月考結束某同學考得不理想,很不開心。請你運用本節課內容如何對他進行勸說?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老子溫故而知新,學習和思考結合,學習上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等。孔子知識拓展百家爭鳴歷史背景生產力發展(牛耕和鐵制農具的使用)引發社會變革(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確立)為思想文化的活躍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諸子百家、百家爭鳴)合作探究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影響 道家 春秋 老子 戰國 莊子 儒家 春秋 孔子 戰國 孟子 戰國 荀子 墨家 戰國 墨子 法家 戰國 韓非子 “無為而治”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主張德政,反對苛政仁政、民貴君輕禮治兼愛、非攻以法治國、中央集權 ①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②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③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諸子百家孟子荀子墨子 韓非子法家墨家儒家道家莊子以史為鑒: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哪些積極的東西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和利用?儒家的仁政思想——以德治國,公平公正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因材施教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國,服務人民墨家的兼愛非攻——博愛平等,反對戰爭道家的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合作探究以史為鑒: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應傳承“百家爭鳴”的哪些精神?態度: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神:敢于獨立思考、自由討論、探索創新、勇于變革實踐。 課堂總結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導致戰國時期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引發學術思想領域異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產生了一批學者,如老子、孔子和諸子百家。他們各陳其說,展開辯論,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板書設計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墨子【1】老子的學說記錄在( )A.《道德經》B.《尚書》C.《論語》 D.《春秋》A課堂鞏固B【2】“苛政猛于虎也!”說這句話的是( )A.老子 B.孔子C.韓非子 D.莊子 【3】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我國戰國時期,提出“兼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的是( )A.墨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A 【4】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百家爭鳴”學術繁榮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個人生活的國家不一樣C.每個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會制度的變革D教學方法教學對象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教育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武老子韓非改革變法“愛人”“無為而治”“仁政”“非攻”“知己知彼” 樸素的辯證法謝謝觀賞!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8課《百家爭鳴》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一、選擇題1.教育現代化是國家教育整體的現代化,沒有教育公平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下列思想主張中最能體現“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 B.兼愛 C.有教無類 D.仁政【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最能體現教育公平”可知,有教無類是孔子的主張,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論貧富、貴賤等,充分體現了“教育公平”,故C符合題意;因材施教是針對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教育,不能體現教育公平,故A不合題意;兼愛是墨家學派的思想觀點,不屬于教育上的思想主張,故B不合題意;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張,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泰勒博士認為:“當今一個昌盛、成功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確立和闡述過的很多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是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屬于過去,也會鑒照今天和未來。”下面對這一觀點解讀正確的是( )①儒家思想適用于所有時代②孔子“仁”思想對實施以德治國、政府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等有借鑒作用③“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對今天實現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④先進的思想有利于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所給信息“孔子所確立和闡述過的很多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是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屬于過去,也會鑒照今天和未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中華文明的優秀遺產,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以民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礎,孔子的“仁者愛人”思想,它對當代構建世界和諧社會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打破教育的貴族化;他提倡啟發式教學,強調因材施教等方法,又為教師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我們現在對儒家思想乃至對孔子的重現,要以科學的態度,真正做到古為中用。所以,②③④項解讀正確,符合題意;①項說法太絕對,不符合史實,比如:在戰國時期,孔子的思想就行不通,需排除含①的AD兩項;B項解讀不全面。故選C。【點睛】解題的關鍵需熟悉儒家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及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需全面評價儒家思想,它作為我國古代的正統思想,不可否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它的一些思想,比如仁義、道德、忠孝,也還是我們現代人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但我們也要看到他的一些不足之處,對婦女的壓迫,對權威的絕對服從,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們對待儒家思想要取其精華,剔除槽粕,批判中繼承,繼承中發展。3.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是哪家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B【解析】題干的“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思想符合道家的思想無為而治,順其自然。A項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C項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愛非攻;D項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國。故選B。4.下列呈現的是先秦時期的經典書目,在戰國時期,你認為哪些書是最受當時統治者欣賞歡迎的 ( )①《論語》 ②《道德經》 ③《孫子兵法》 ④《離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論語》記載了孔子的言論;《道德經》記載了老子的言論,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無為而治”;《孫子兵法》是兵家的著作,戰國諸侯征戰,喜讀兵書;《離騷》是戰國時期屈原的詩歌集;在戰國時期,治國和兵書是最受當時統治者欣賞歡迎的。仔細審查①③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戰國時期、最受當時統治者欣賞”是解題的關鍵,在戰國時期,治國和兵書是最受當時統治者欣賞歡迎的。5.提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韓非 D.孫武【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為政以德”可知,這是孔子的思想主張。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愛人,孔子主張實行仁政。B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6.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諸子百家的觀點實質上代表( )A統治階級的利益?B不同階級階層的利益 C知識分子的不同認識?D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歷史事件的比較、分析和歸納能力。首先了解百家爭鳴的背景,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舊的奴隸主階級正在退出歷史舞臺,新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正在確立中,隨著奴隸制的解體,小生產者的隊伍不斷壯大,社會劇烈分化,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不同的主張。如墨家代表了小生產者的利益;法國則代表了新興地主的利益;道家是沒落奴隸主貴族利益的代言者。所以諸子百家的觀點,即不完全代表統治階級利益,也不完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它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利益。7.歷史學家錢穆認為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那時曾有位思想家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凈為天下正。”他最有可能是( )A.B.C.D.【答案】D【解析】材料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凈為天下正”體現了該思想家辯證地看待“直”與“屈”、“巧”與“拙”、“辯”與“訥”等概念,符合道家思想特征,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A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B是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C是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D是老子。故選D。8.下圖為某中學“魅力歷史”社團在研究性學習中制作的兩張學習卡片。據圖,你認為其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墨家思想 B.韓非學說 C.老子論道 D.先師孔子【答案】D【解析】根據兩個圖片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一反映的是以德治國的理念,圖片二反映的是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兩個主張都是來源于孔子的思想,故選D。9.中國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塞翁失馬”的故事,說明了人的禍福可以相互轉化,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老子 B.莊子 C.孔子 D.韓非子【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提出世間萬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思想的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題干中的禍福可以相互轉化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A項符合題意。莊子的思想是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B項排除;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C項排除;韓非的思想是強調依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樹立中央集權統治,D項排除。故選A。點睛:把握選項中人物的思想主張,與題干中的思想進行對比即可得之。10.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經常引經據典,展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的東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到:“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習近平主席引用的這一觀點出自于(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韓非【答案】C【解析】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即要求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侵略戰爭。材料“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體現的正是墨子的觀點。故選C。本題以習近平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講話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爭鳴的知識。本題以習近平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講話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句話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儒家思想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他主張“仁政”治國,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12.世界上有300多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孔子學院”.通過“孔子學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學說(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的任務是孔子。可是是儒家學說,這是由孔子創立,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所以答案選B13.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國的第一個憲法日,春秋戰國時主張“以法治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C.墨子 D.韓非【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諸子百家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張統治者實行“仁政”;老子是春秋時期道家創始人,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墨子是戰國時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張“兼愛” “非攻”;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的創始人,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所以春秋戰國時主張“以法治國”的思想家是韓非,故本題選D。14.列表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圖所示為小張同學的學習筆記。其中“ ”處應填寫的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C.墨子 D.韓非子【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由圖片中的內容推測,圖中的“ ”處應填寫的人物是孔子,因為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著有《詩經》《尚書》《春秋》等書。故答案選A。 二、綜合題15.2017年9月,為了紀念孔子誕辰2 568周年,某實驗中學同學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名人就在身邊圖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廣播站的小記者在活動中的剪影展示,請你參與。剪影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諧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儒家最終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因此,千百年來貫穿儒家文化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義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處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明人最終要順應自然規律。數千年來,這種和諧理念逐漸滲透于中國的社會生活,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剪影二:與孔子有關的圖片請回答:(1)剪影一中“仁”的含義是什么?儒家所強調的“和”指的是哪兩種“和諧”?【答案】一切美德。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解析】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儒家最終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因此,千百年來貫穿儒家文化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義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可知,“仁”的含義是一切美德;第二問依據材料信息可知,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2)結合剪影二中三幅關于孔子的圖片,請你談談獲得的歷史認識。【答案】孔子是思想家,四處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是教育家,推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展。(與圖片相關即可)【解析】依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孔子是思想家,四處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是教育家,推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展。(3)結合背景材料,請你談談儒家思想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會穩定、人際關系的改善、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解析】開放性題目,依據所學可知,有利于社會穩定、人際關系的改善、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16.“百家爭鳴”電視臺要招聘欄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員最后入圍,請你給他們安排最適合的主持欄目,并說出道理。《人與自然》:主持人 ,理由 ? 。?《法制時空》:主持人 ,理由 ? 。?《軍事天地》:主持人 ,理由 ? 。?《愛心世界》:主持人 ,理由 ? 。?《教育論壇》:主持人 ,理由 ? 。【答案】《人與自然》:莊子 他認為人不能戰勝自然,應順應自然,和諧發展《法制時空》:韓非 法家代表人物,主張以法治國《軍事天地》:孫武 著有《孫子兵法》,擁有豐富的軍事思想和戰略謀斷《愛心世界》: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或選孔子,他主張人們相互愛護,反對暴政) 《教育論壇》:孔子 偉大的教育家,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思想【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莊子認為人不能戰勝自然,應順應自然,和諧發展;韓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張以法治國;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擁有豐富的軍事思想和戰略謀斷;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思想。17.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現實主題。閱讀材料提示,探究問題。(道法自然的思想觀念)《老子》(即《道德經》)中寫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給《老子》作注時說:“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與自然無所違也。”(法:效法,學習)(1)上述言論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觀點。【答案】道家核心觀點:要效法自然(或向自然學習);要順應自然(或不違背自然規律)。【解析】依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道德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言論所反映的我國古代道家的思想。因為《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分析材料的“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與自然無所違也。”可以概括出材料中的核心觀點是:要效法自然,要順應自然。(巧奪天工的古代工程)為灌溉農田,變水害為水利,李冰總結前人治水經驗,因勢利導,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興修了以防洪為主兼具灌溉、運輸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個系統自流灌溉,配套嚴密,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于民。(2)都江堰修建體現了什么理念?再舉一例中國古代興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答案】理念:順應自然(地理),因勢利導。(緊扣下劃線關鍵詞評分)建筑工程:鄭國渠、靈渠、趙州橋、隋大運河、長城、明北京城(或故宮、紫禁 城)(答出其中之一即可)【解析】依據材料的“李冰總結前人治水經驗,因勢利導,就地取材”和“整個系統自流灌溉,配套嚴密,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于民”可以概括出李冰修建都江堰所體現的理念是:順應自然;因勢利導;就地取材。秦朝修建的靈渠,隋朝李春修筑的趙州橋,隋朝大運河,長城,故宮等都是中國古代興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一些作為歷史見證的文化印記卻悄然消逝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記憶里,而那當中有我們民族的血脈,有我們每個人的根。在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記里,有老方言、老職業、老服飾、老工藝、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鎮、老地名、老游戲、老美食、老童謠、老劇種、老用品、老年畫……(3)作為歷史見證的文化印記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兩方面?【答案】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文化保護意識不強(或保護措施不到位)。(緊扣下劃線關鍵詞評分,若答出其它具體合理的答案,則兩條給分。若寫多個答案,則僅評前兩條)【解析】據材料的“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一些作為歷史見證的文化印記卻悄然消逝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記憶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作為歷史見證的文化印記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有: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文化保護意識不強、保護措施不到位。(遺產保護的現實思考)面對日益消逝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印記,學校歷史學習小組準備組織一次“我身邊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印記”實踐調查,并要求組員完成調查后,撰寫調查報告,擇優刊登在校報上。(4)請你圍繞法治、和諧這兩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之一,為自己即將進行的調査和后續調査報告的撰寫設計一個標題。(要求:先寫出所選關鍵詞,再圍繞關鍵詞設計標題;標切合所選關鍵詞,主題鮮明,準確凝練)【答案】作答示例,以下二者選其一:圍繞法治關鍵詞:如“加強文化立法,保護歷史遺產” 圍繞和諧關鍵詞:如“發展經濟與保護文化統籌協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諧共享” 【解析】本題答案不唯一,設計標題應圍繞法治關鍵詞,如:加強文化立法,保護歷史遺產;法治經濟與保護文化統籌協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諧共享等標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8課《百家爭鳴》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一、選擇題1.教育現代化是國家教育整體的現代化,沒有教育公平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下列思想主張中最能體現“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 B.兼愛 C.有教無類 D.仁政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泰勒博士認為:“當今一個昌盛、成功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確立和闡述過的很多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是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屬于過去,也會鑒照今天和未來。”下面對這一觀點解讀正確的是( )①儒家思想適用于所有時代②孔子“仁”思想對實施以德治國、政府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提高人們的道德素養等有借鑒作用③“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對今天實現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④先進的思想有利于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是哪家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下列呈現的是先秦時期的經典書目,在戰國時期,你認為哪些書是最受當時統治者欣賞歡迎的 ( )①《論語》 ②《道德經》 ③《孫子兵法》 ④《離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5.提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韓非 D.孫武6.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諸子百家的觀點實質上代表( )A統治階級的利益?B不同階級階層的利益 C知識分子的不同認識?D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7.歷史學家錢穆認為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那時曾有位思想家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凈為天下正。”他最有可能是( )A.B.C.D.8.下圖為某中學“魅力歷史”社團在研究性學習中制作的兩張學習卡片。據圖,你認為其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墨家思想 B.韓非學說 C.老子論道 D.先師孔子9.中國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塞翁失馬”的故事,說明了人的禍福可以相互轉化,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老子 B.莊子 C.孔子 D.韓非子10.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經常引經據典,展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的東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到:“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習近平主席引用的這一觀點出自于(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韓非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句話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12.世界上有300多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孔子學院”.通過“孔子學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學說(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3.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國的第一個憲法日,春秋戰國時主張“以法治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C.墨子 D.韓非14.列表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圖所示為小張同學的學習筆記。其中“ ”處應填寫的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C.墨子 D.韓非子 二、綜合題15.2017年9月,為了紀念孔子誕辰2 568周年,某實驗中學同學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名人就在身邊圖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廣播站的小記者在活動中的剪影展示,請你參與。剪影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諧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儒家最終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因此,千百年來貫穿儒家文化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義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處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明人最終要順應自然規律。數千年來,這種和諧理念逐漸滲透于中國的社會生活,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剪影二:與孔子有關的圖片請回答:(1)剪影一中“仁”的含義是什么?儒家所強調的“和”指的是哪兩種“和諧”?(2)結合剪影二中三幅關于孔子的圖片,請你談談獲得的歷史認識。(3)結合背景材料,請你談談儒家思想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16.“百家爭鳴”電視臺要招聘欄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員最后入圍,請你給他們安排最適合的主持欄目,并說出道理。《人與自然》:主持人 ,理由 ? 。?《法制時空》:主持人 ,理由 ? 。?《軍事天地》:主持人 ,理由 ? 。?《愛心世界》:主持人 ,理由 ? 。?《教育論壇》:主持人 ,理由 ? 。17.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現實主題。閱讀材料提示,探究問題。(道法自然的思想觀念)《老子》(即《道德經》)中寫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給《老子》作注時說:“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與自然無所違也。”(法:效法,學習)(1)上述言論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觀點。(巧奪天工的古代工程)為灌溉農田,變水害為水利,李冰總結前人治水經驗,因勢利導,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興修了以防洪為主兼具灌溉、運輸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個系統自流灌溉,配套嚴密,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于民。(2)都江堰修建體現了什么理念?再舉一例中國古代興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一些作為歷史見證的文化印記卻悄然消逝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記憶里,而那當中有我們民族的血脈,有我們每個人的根。在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記里,有老方言、老職業、老服飾、老工藝、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鎮、老地名、老游戲、老美食、老童謠、老劇種、老用品、老年畫……(3)作為歷史見證的文化印記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兩方面?(遺產保護的現實思考)面對日益消逝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印記,學校歷史學習小組準備組織一次“我身邊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印記”實踐調查,并要求組員完成調查后,撰寫調查報告,擇優刊登在校報上。(4)請你圍繞法治、和諧這兩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之一,為自己即將進行的調査和后續調査報告的撰寫設計一個標題。(要求:先寫出所選關鍵詞,再圍繞關鍵詞設計標題;標切合所選關鍵詞,主題鮮明,準確凝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視頻:孔子h264_720x576_800k.mp4 第8課《百家爭鳴》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8課《百家爭鳴》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8課《百家爭鳴》導學案.doc 第8課《百家爭鳴》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