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戰爭爆發的背景“大陸政策”的出臺(根本原因)東學黨起義(直接原因)積貧積弱,“避戰求和”(可乘之機)日本:中國:朝鮮: 大 陸 政 策日本中國臺灣朝鮮中國東北蒙古中國亞洲世界欲先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然后以朝鮮為跳板進而征服中國。希望日本成為其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助手利用日本牽制俄國在遠東發展勢力美國英國日 本支持支持乘機奪取新的權益侵略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準備尚未就緒法國德國俄國支持不干涉?島國。人多,地少,資源貧乏。?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強。日本國情1、戰爭爆發1894年7月,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并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1894年是農歷甲午年,這場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2、主要戰役時間:1894年9月愛國將領:左寶貴結果:平壤陷落(1)平壤戰役致遠艦部分官兵致遠艦直沖敵艦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鄧 世 昌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著名海軍將領,祖籍廣東番禺,黃海海戰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為國捐軀。(2)黃海大戰(3)旅順戰役大連守將不戰而逃,旅順守將大多庸懦畏敵,只有徐邦道孤軍迎敵,血戰四天,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敗黃海海戰豐島海戰遼東戰役威海衛戰役(4)威海衛戰役時間:1895年初愛國將領:丁汝昌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由于李鴻章消極避戰,致使北洋艦隊失去戰機。日軍奪黃海制海權。廣大愛國官兵雖誓死抵抗,但終難挽回敗局。其后,日軍攻陷旅順,屠殺居民。最后占領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895年《馬關條約》——戰爭的結果 李鴻章伊藤博文1895年中日談判,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二、《馬關條約》的簽訂伊藤博文李鴻章4、內容:5、嚴重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割遼東半島、臺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①割地:②賠款:③開埠:④設廠:二、《馬關條約》的簽訂三、“瓜分”中國狂潮主要表現:(1)搶奪利權;(2)強租海港;(3)劃分“勢力范圍”;(4)美國提出“門戶開放”;三、“瓜分”中國狂潮2、“瓜分”中國狂潮《時局圖》是近代愛國者謝纘泰所作,圖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對聯,生動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有人為此畫題詩曰: “沉沉酣睡我中華, 哪知愛國即愛家。 國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甲午中日戰爭日本增兵朝鮮,蓄意挑起中日戰爭。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00多年前的甲午風云這是一頁沉重的歷史記載著一個悲壯的故事鐵甲與熱血鑄造著民族錚骨大海和長夜激蕩著忠魂浩氣歷史不會忘記海戰風云中華民族將記住1894——189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共26張PPT).ppt 鄧世昌.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