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周練過關(一)1.關于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說法錯誤的是( )A.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B.平均分配勞動產品C.個體勞動,生產資料家庭私有D.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答案 C解析 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這是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C是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本題是逆向選擇題,答案選C。2.對原始社會不正確的認識是( )A.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發展階段B.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C.其社會組織經歷了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階段D.當時的人們沒有貴賤高低、貧富差距,是人類的理想社會答案 D解析 原始社會是人類產生之后所建立的第一個共同體,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A正確;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B正確;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開始是群居生活,后來形成了氏族社會,形成部落,逐漸發展壯大,C正確;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極其艱苦,甚至處于野蠻狀態,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所以原始社會不是人類的理想社會。所以答案選擇D。3.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的主要原因是( )A.生產力的發展 B.生產工具的改進C.改革的進行 D.革命的推動答案 A解析 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出現了剩余產品與私有制,國家開始產生,人類社會進入了奴隸制社會,故選A。4.下列關于國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B.國家是為社會謀利的工具C.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D.國家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答案 B解析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A、C、D均是對國家的正確認識,B抹殺了國家的階級性,符合題意。5.封建社會出現“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富者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B.貧者生產積極性不高C.國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D.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 D解析 在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故選D。6.在13世紀,西班牙的國家權力統一掌握在國王手中,在國王之下設立由國王召集,有貴族和僧侶代表參加的等級代表會議。等級代表會議是君主的立法咨詢機構,是君主、貴族的政治聯盟形式,是加強王權的工具。這說明建立在封建經濟基礎上的封建國家,其顯著特征是( )A.地主階級占有土地 B.君主專制、等級森嚴C.農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 D.地主階級是統治階級答案 B7.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 )A.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B.資本主義國家不能通過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D.資產階級的非人道性答案 A解析 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故選A。8.下列關于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背景,表述有誤的是( )A.工業革命的開展 B.歐洲工人運動興起C.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空想社會主義出現答案 C解析 社會主義制度是依據科學社會主義建立的,C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背景,故選C。9.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所闡述的理論,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這一理論是( )A.空想社會主義 B.人文主義C.科學社會主義 D.理性主義答案 C解析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10.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又從理論到實踐,分別對應的標志性事件是( )A.巴黎公社和俄國十月革命B.《共產黨宣言》發表和巴黎公社C.《共產黨宣言》發表和俄國十月革命D.《共產黨宣言》發表和蘇聯成立答案 C解析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指的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從理論到實踐”指的是俄國十月革命,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故選C。11.在原始社會,人們的勞動產品十分有限,只能夠維持人們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實行平均分配,就會有一部分人被餓死,這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就不可能繁衍生存下來。從生產關系看,原始社會勞動產品實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產力發展水平低B.人們建立了平等互助的關系C.生產資料共同占有D.生產工具極其簡陋答案 C解析 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如何、產品如何分配。其中,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故選C。A、D都是生產力方面的原因,均排除。12.下列關于奴隸生活描述不正確的是( )A.沒有人身自由B.可以同奴隸主居住在一起C.是會說話的工具D.奴隸主可以隨意殺死他們答案 B解析 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是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主可以隨意殺死他們,他們不可以同奴隸主居住在一起,故選B。13.“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边@首詩用簡單樸素的語言鮮明深刻地揭示出農夫和公子王孫不同的生活狀況,反映了封建社會不平等的社會現象。在封建社會中,地主和農民過著不同的生活,其原因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B.地主階級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C.農民毫無人身自由D.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只表現為農民起義答案 B解析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而不是全部,排除A;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排除C;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有抗租抗稅運動、農民起義、農民戰爭等,排除D。14.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有自由地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工人,要求建立廣闊的、統一的國內市場,而封建政權嚴重阻礙這些因素的發展。材料體現了( )①必須推翻封建政權,才能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③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發出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體現了封建政權對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因此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兩個基本條件,也沒有體現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故排除;材料也體現了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④符合題意。15.19世紀初,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批判了它的罪惡,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許多天才的設想,但存在著局限性,是一種不具現實性的社會主義理想。這是因為他們( )①不理解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②不懂得共產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③否定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④支持資產階級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 空想社會主義者注意到那個時代的社會矛盾,也察覺到階級對立的事實,但從根本上說,他們不了解階級和階級斗爭,不懂得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空想社會主義者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無法找到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可靠社會力量。①②③均為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內容,選A。④不是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內容,排除。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羅馬,奴隸主把生產工具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會說話的工具”,即奴隸;第二種是“有聲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類;第三種是“無聲的工具”,如大車等。在奴隸主眼里,奴隸和牲畜、工具一樣,是可以任意轉讓、出租、贈送、買賣甚至殺死的。 材料二 兩漢時期,租種豪強地主土地、繳納地租的佃農和被豪強地主雇傭耕作、以領取雇值為生的雇農數量有了明顯增加。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戰亂使更多的農民被豪強地主所控制,他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還要服勞役,任雜務,戰亂時則武裝為私兵部曲,不單立戶口,而附于主家戶籍,世代相襲,非自贖或主人放免不得脫籍。但他們又都有自己的財產,并且不像奴婢那樣可以被買賣。(1)結合材料,說說奴隸和農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2)結合材料,說明封建制生產關系對當時的生產力有什么促進作用。答案 (1)①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完全隸屬于主人,如同一件工具,任由奴隸主轉讓、買賣。奴隸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②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隸屬于地主,不能被地主買賣。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在封建制生產關系下,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逐漸由空想走向科學,由理論走向實踐,但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1)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什么?簡述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2)列舉科學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具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大事。(3)簡要說明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社會主義運動在曲折中發展的表現。答案 (1)①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②歷史意義: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社會主義運動)蓬勃開展起來。(2)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3)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中國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課時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課標要求 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理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及社會主要矛盾;理解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影響;掌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終究要被社會主義社會所取代。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1.原始社會(1)原始社會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原始社會長達二三百萬年,其中絕大部分時間處于舊石器時代。距今約一萬年前,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試判斷:新石器時代人們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為生。( )提示 ×。舊石器時代人們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為生。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2)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請思考:原始社會人們為什么要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提示 因為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們的勞動產品十分匱乏,不平均分配無法保證人們的生存。(3)原始社會的氏族制度①氏族的地位:在原始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②氏族制度的作用:在氏族制度下,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③氏族制度的發展:到了原始社會末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部落聯盟。試判斷:在氏族議事會上,只有氏族中的成年男性平等地行使表決權。( )提示 ×。在氏族議事會上,氏族中的全體成年人都可以平等地行使表決權。(4)私有制的確立①私有制確立的根本原因: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②私有制確立的標志: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③私有制確立的影響: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試判斷:生產工具和牲畜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提示 ×。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2.奴隸社會(1)奴隸制國家的產生①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產生: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出現了兩大地位不同的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前者處于剝削者的地位,后者處于被剝削者的地位。②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③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④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奴隸制國家產生了。試判斷: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是原始社會的國家。( )提示 ×。原始社會還沒有形成國家,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是奴隸制國家。(2)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請思考:使人類社會從蒙昧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社會從蒙昧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1.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1)生產力的含義和內容①含義:生產力是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②內容:生產力包括生產資料和勞動者。生產資料作為生產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人的因素,是生產工具的創造者和使用者,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圖示如下:(2)生產關系的含義和內容①含義:生產關系,即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②內容: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如何;產品如何分配。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圖示如下:(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①在生產方式的矛盾統一體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間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形式;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③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則促進生產力發展;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則阻礙生產力發展。圖示如下:2.原始社會并不是人類的理想社會(1)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由當時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只有共同勞動,才能滿足人們維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共同勞動必然要求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而且生產資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由于沒有私有現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完全是平等與合作的,沒有壓迫和奴役的現象。(2)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極其艱苦,維持生存非常困難,甚至處于野蠻狀態,在饑餓驅使下曾出現過人吃人的現象,在氏族或部落戰爭中,常常將戰俘殺掉或吃掉。所以說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原始社會并不是人類的理想社會。3.正確認識私有制的產生(1)原因: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代替共同勞動→生產資料私有。(2)影響人的角度產生貧富分化社會角度原始社會解體,奴隸社會產生(3)不能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①盡管私有制的產生,造成了貧富分化的加劇,原始社會人人平等的生產關系被瓦解,出現了人剝削人的現象,但不能說私有制是“萬惡之源”,私有制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②私有制的產生,激發了人們的競爭意識,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私有制的產生,促使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奴隸社會的產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例1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二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對這種相互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①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②生產力反作用于生產關系③生產關系的變革決定生產力的發展④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形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①正確,②錯誤;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形式,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③錯誤,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擇C。例2 對于私有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私有制是伴隨著人類社會同時出現的②私有制的產生加劇了貧富之間的分化③私有制產生了剝削,是“萬惡之源”④私有制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私有制是原始社會末期出現的,①“同時出現”說法錯誤。私有制的產生,雖然加劇了貧富之間的分化,但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不能說是“萬惡之源”,故②④說法正確,③說法錯誤。故答案選D。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1.封建社會(1)封建制生產關系①特點: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②影響: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試判斷:和奴隸相比,封建社會的土地絕大部分歸農民所有,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提示 ×。封建社會的土地絕大部分歸地主所有,農民只占有少量的土地。(2)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①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在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②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③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思想鉗制: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為了維護封建國家的統治,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3)封建社會的階級矛盾①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是兩個基本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②封建社會階級矛盾的表現: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斗爭,常常由分散的小規模的抗租抗稅運動,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試判斷: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提示 ×。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2.資本主義社會(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生: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試判斷: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并創造了剩余價值,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提示 ×。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創造了剩余價值,剩余價值被資本家所占有。(2)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①資本主義社會開始的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②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上的極大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試判斷: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 )提示 ×。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3)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①基本特征: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試判斷: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絕對過剩。( )提示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實質上是一種相對過剩,并不是絕對過剩。②主要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③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④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4)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①含義: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②表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資本家擁有生產資料并雇傭工人進行生產,為了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不斷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廣大工人沒有生產資料,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成為受苦最深的階級。③實質: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試判斷: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極大提高,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逐漸消失。( )提示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始終,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無法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消失。1.正確認識封建制生產關系(1)形成:封建制生產關系是適應當時鐵制工具在農業以及手工業上的應用而出現的,鐵制工具使得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生產能提供剩余產品,封建制生產關系成為最有效的勞動組織形式。因而,冶鐵業和鐵制工具的發展對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2)基本特點: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3)正確評價歷史進步性地主階級占有大部分生產資料,勞動者有一定人身自由和私有財產;勞動所得除以租金等形式上交給地主階級后仍有部分剩余,可以由勞動者自由分配,勞動者的積極性有明顯提高,生產力發展得到促進階級局限性農民們名義上有獨立的人身自由,但實際由于各種原因,農民根本沒有自由。農民為了生存,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地主階級通過土地對農民階級進行經濟剝削與政治壓迫,因此土地是農民人身依附的繩索,地主階級統治其他階級的根本即封建土地所有制(4)發展變化:當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時候,以生產資料的封建所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最終會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農民起義、資產階級革命都是旨在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階級斗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對原有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進程,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有能力掃清一切有悖于發展資本主義的因素,最終推翻封建社會,建立資本主義國家。2.全面認識經濟危機含義通常指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社會經濟的大混亂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基本特征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但這種過剩是相對過剩原因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實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例3 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下列說法符合封建制生產關系特點的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勞動工具B.地主可以隨意買賣、殺害農民C.農民沒有任何人身自由D.農民可以支配部分勞動成果答案 D解析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A表述錯誤;在封建社會中,農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可以隨意買賣、殺害農民,B、C表述錯誤;農民的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D表述正確,當選。例4 在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期,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牧場主將牛奶倒入大海,將奶牛大批殺掉;農場主將土豆翻入地下當作肥料,拿玉米當作燃料;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了大量工人失業,失去收入來源,只能靠領取救濟金存活下去。這種現象體現了( )①資本主義國家工人購買力降低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③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④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減弱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購買力并沒有下降,而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減弱,因此①錯誤,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而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因此③不符合題意,②符合題意。故選C。材料一 勞動工具的進步和實踐活動的深入使人類從只能獲取和增加天然產物發展到能加工天然產物,促使人類從蒙昧野蠻時代過渡到文明時代。恩格斯指出,文明時代是社會發展的這樣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上,分工、由分工而產生的個人之間的交換以及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的商品生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完全改變了先前的整個社會。(1)討論交流:人類社會從蒙昧野蠻時代過渡到文明時代的標志有哪些?材料二 在古羅馬時期,羅馬人一旦征服別的國家,就把當地的居民變成奴隸。奴隸被稱為“會說話的工具”,他們是主人的財產和商品,沒有任何權利,連子女也屬于主人。奴隸不受法律保護,奴隸主可以任意宰殺自己的奴隸。奴隸主總讓奴隸戴著腳鐐做各種苦役,把最強壯最驍勇的挑出來做角斗士,放在斗獸場里強迫他們同野獸打斗和互相攻殺,供自己娛樂。這種角斗極其野蠻殘忍,角斗的結果是角斗士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個人。(2)分析說明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并說明理由。材料三 所謂資本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革命勝利后建立的國家,是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的工具。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者實行政治統治的國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3)討論交流: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怎樣產生的?材料四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應對之策匱乏,未來走向撲朔迷離。近年來,資本主義國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的政策更是寥寥無幾。貨幣寬松造成通貨膨脹、維持社會福利增加債務危機、稅制改革激化社會矛盾、科技創新加劇結構性失衡等矛盾導致資本主義國家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根本性問題。(4)你怎樣看待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答案 (1)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是人類社會從蒙昧野蠻時代過渡到文明時代的標志。(2)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這是因為:①一種社會形態替代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志,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已經阻礙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一種新的生產關系來代替它。③在奴隸社會,奴隸主階級能夠集中大量的生產資料和奴隸,組織規模較大的生產協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3)①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③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4)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②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③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素養感悟?1?政治認同:認同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觀和社會主義終究要取代資本主義這一歷史趨勢。?2?科學精神:正確認識社會的發展及推動因素;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遵循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1.下列關于原始社會的敘述有誤的是( )A.原始社會共同勞動,人人平等,財產共有B.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是人類的理想社會C.原始社會集體勞動,平均分配勞動產品D.原始社會存在人吃人的現象答案 B解析 本題是逆向選擇題。在原始社會,沒有階級壓迫,財產共有,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分配所得。但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極其艱苦,維持生存非常困難,甚至處于野蠻狀態,存在人吃人的現象。B說法錯誤,其他三項說法正確。2.在原始社會的大部分時間內,整個社會呈現“天下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人們按血緣關系組成氏族B.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C.人們之間互相謙讓D.沒有戰爭,和睦相處答案 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原始人抵御大自然侵害的能力相當有限,他們必須聯合起來,過群居生活,這樣才能勉強維持生存,所以當時社會呈現“天下為公”的局面,故選B。3.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主要依據是( )A.奴隸社會比原始社會更有利于社會大多數成員實現自身的價值B.奴隸社會的社會成員之間更加平等、和諧C.原始社會末期大規模屠殺戰俘的現象基本消失,奴隸主階級富有人性D.運用國家權力保護私有財產更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答案 D解析 奴隸社會是私有制社會,奴隸社會能運用國家權力保護私有財產,這樣會更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是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的主要依據, D正確;奴隸社會不利于社會大多數成員實現自身的價值, A錯誤,排除;奴隸社會是不平等的社會,社會成員之間不會平等、和諧, B排除;奴隸主階級殘酷地剝削奴隸而不是富有人性, C排除。4.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B.農民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的矛盾C.農民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矛盾D.地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矛盾答案 A解析 封建社會的兩大對立階級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故選A。5.在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說道:“凡是能夠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毕铝袑儆诜饨ǖ刂麟A級為維護階級利益而采取的暴力措施有( )①建立軍隊、法庭等工具②宣傳封建迷信思想③改進勞動生產技術④鎮壓農民起義運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封建迷信思想用來鉗制人們的思想,從精神方面控制農民,雖是為了維護階級利益,但不是暴力措施,②排除;改進勞動生產技術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雖然也是為了維護階級利益,但不是暴力措施,③排除。6.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使“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這表明( )①資本主義制度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制度②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提高了效率③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④生產工具的改進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變革,機器生產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在短時間內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②符合題意;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的大規模應用是生產工具改進的表現,④符合題意。①“最優秀”表述錯誤;工業革命是生產工具的改進,與生產關系無關,③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7.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馬克思主義理論重新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高度關注,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仍然具有現實性、借鑒性和有效性。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 B.生產相對過剩C.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D.生產的社會化答案 C解析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C正確。8.馬克思說:“創造資本關系的過程,只能是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边@說明( )①土地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最主要的生產資料②農民因為失去自己的土地不得不受雇于資本家③資本原始積累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過程④資本家通過榨取剩余價值以獲得自己的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是指農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也就是生產者(農民)和生產資料(土地)出現了分離。農民沒有了土地,不得不受雇于資本家,農民轉變為工人,②③符合題意。在封建制生產關系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產資料,①表述錯誤;④與材料無關。故本題選C。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奴隸社會是奴隸主的天堂,廣大奴隸的地獄。奴隸的辛勤勞動為奴隸主貴族創造了大批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他們本身卻被剝奪了一切財富和權利,甚至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隸主不但強迫奴隸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進行各種繁重勞動,還把他們當作牲畜一樣任意屠殺。奴隸主死了,還要把奴隸殺死或活埋來陪葬,叫作“人殉”,妄想讓這些奴隸在“陰間世界”伺候他們,守衛他們。在封建社會中,農民不僅要從事農業生產,交納賦稅,還要承擔國家建設的義務,這就是服徭役。有時,由于貴族官僚、豪門大戶惡意圈占土地,廣大農民往往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不得不租種豪門大戶的土地而接受盤剝。因此,古代農民的幸福程度主要取決于賦稅的多少、徭役的多少、土地兼并程度的大小等因素。有人認為,雖然農民與奴隸同為社會中的被統治階級,但農民的“幸福指數”要大于奴隸的“幸福指數”。結合材料,運用生產關系的知識,說明農民的“幸福指數”要大于奴隸的“幸福指數”的理由。答案 (1)從生產資料占有上看,奴隸主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奴隸完全不占有生產資料并且被奴隸主所占有;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2)從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關系來看,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盡管農民依附于地主,但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3)從產品的分配來看,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農民的勞動成果除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4)綜上所述,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一定的生產積極性,農民的“幸福指數”要大于奴隸的“幸福指數”。課時2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課標要求 掌握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和理論基石;掌握《共產黨宣言》發表以及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意義;了解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理解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1.空想社會主義(1)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背景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一些先進分子紛紛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2)空想社會主義的積極作用: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3)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2.工人運動的興起(1)三大工人運動: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2)工人運動的歷史意義①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將斗爭的矛頭指向整個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②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試判斷: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標志著工人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提示 ×。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但并沒有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全面認識空想社會主義地位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基本觀點和主張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①廢除私有制和雇傭勞動,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②改變資本主義分配制度,實行共同勞動、合理分配;③消滅商品交換,有計劃地組織生產;④消滅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階級差別;⑤主張把國家變成純粹的生產管理機構,直至最后消亡;⑥婦女解放和婚姻自由問題評價積極貢獻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局限性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例1 恩格斯曾說:“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體系,是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還不發展的最初時期出現的,他們看不到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主動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边@表明( )①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②空想社會主義者看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③空想社會主義者看不到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④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中“空想社會主義者看不到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主動性”,表明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因此①正確,②錯誤;“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表明空想社會主義者看不到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因此③正確;材料未體現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④與材料不符。故選C。例2 三大工人運動的爆發對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影響在于( )①獨立的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②獨立的工人運動為科學理論的創立奠定了階級基礎③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④工人運動已經從經濟斗爭發展到獨立的政治斗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起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在歐洲的發達國家已經發展起來,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獨立開展政治斗爭的新階段。工人運動呼喚科學理論的指導。三大工人運動的爆發為科學理論的創立奠定了階級基礎。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③④為三大工人運動的歷史意義而不是對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影響,排除。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1.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1)唯物史觀①唯物史觀的創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唯物史觀。②唯物史觀的重要意義: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2)剩余價值學說①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②剩余價值學說的重要意義: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3)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的重要意義: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2.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誕生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2)《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試判斷:《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提示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全面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條件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的影響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到來之時,一些先進分子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紛紛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障肷鐣髁x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歷史前提工人運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剩余價值學說2.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1)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獲得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2)剩余價值理論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對工人認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階級覺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3 馬克思一生有兩個偉大發現,它們是( )①剩余價值學說 ②唯物史觀③勞動價值論 ④社會革命理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馬克思發現了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①正確;馬克思還發現了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②正確;③④不符合題意。本題選A。例4 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在于( )A.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B.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C.在商品流通中賤買貴賣D.采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答案 A解析 由工人勞動創造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一部分價值,叫作剩余價值。資本家就是靠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而發財致富的。由此可見,A符合題意,可以入選;B、C、D不符合題意,排除。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1.十月革命的勝利(1)十月革命的爆發: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2)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試判斷: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需分配。( )提示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不是按需分配。(3)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2.社會主義在曲折中發展(1)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2)社會主義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但是,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顯示了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試判斷: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所以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 )提示 ×。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但是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著各種困難和挫折。1.理解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2)十月革命為國際無產階級樹立了斗爭的現實榜樣,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實踐指導力量。(3)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勝利,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廣泛傳播起了重要作用。2.科學社會主義的三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空想社會主義變成科學社會主義第二次飛躍以十月革命后在蘇聯建成社會主義為標志形成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第三次飛躍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探索各具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當代的應用和發展,是當代化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展(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當代化的結晶,科學社會主義具有與時俱進、與世俱進的品格,它總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當代的應用和發展,是當代化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具有當代內涵和當代特征。(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現代文明優秀成分的積極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足中國國情,吸收其合理因素,賦予其中國特質和中國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當代性”,是它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例5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以下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表述錯誤的是( )①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社會生產資料②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需分配③沒有徹底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④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在共產主義社會是按需分配,因此②錯誤;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完全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因此③錯誤。例6 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而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這說明( )A.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B.資本主義制度比社會主義制度更具優越性C.社會主義道路只適合中國D.資本主義是人類的最終社會形態答案 A解析 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說明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A正確;B說法不符合事實;C的說法片面,世界上還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D的說法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規律。材料一 “無產階級受資產階級剝削,生活極端貧困,處于社會最下層,是最革命的階級;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無產階級最堅決、最先進的部分是共產黨,共產黨人的任務是領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摘自《共產黨宣言》(1)查閱本文獻內容,誦讀其中的名言名句,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想。材料二 “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歷史才能得到說明。從原始社會解體以來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個歷史包括一系列發展階段,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擺脫任何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資產階級的剝削統治下解放出來”。——摘自《共產黨宣言》(2)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一談《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3)2020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2周年,請你為學習《共產黨宣言》撰寫兩條宣傳標語。(要求:緊扣主題,每條字數不超過20字)答案 (1)在宣言中,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而且闡述了共產黨是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是無產階級中最有覺悟、最有戰斗力的先進部隊,是無產階級先鋒隊。(2)①《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3)示例:學習《共產黨宣言》,永葆共產黨人本色。樹立遠大理想,實現共產主義。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素養感悟?1?政治認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科學精神:正確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過程。?3?公共參與:參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學習和宣傳。1.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重大歷史前提。與傅立葉、歐文并稱為19世紀初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是( )A.凱恩斯 B.馬歇爾C.亞當·斯密 D.圣西門答案 D解析 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是19世紀初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D正確。2.空想社會主義的根本缺陷在于( )①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和階級對立②未能科學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的根源③未能提出取代資本主義的新的生產關系④未能找到通向未來社會的正確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空想社會主義者注意到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矛盾,也察覺到階級對立的事實,但從根本上說,他們不了解階級和階級斗爭,不懂得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障肷鐣髁x者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無法找到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可靠社會力量。②④為空想社會主義的根本缺陷,故選C。①③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缺陷,但不是根本的缺陷,排除。3.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理論來源中,源于德國的是( )A.古典哲學 B.人文主義C.古典政治經濟學 D.空想社會主義答案 A解析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理論來源包括: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故選A。4.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國的無產階級開展了獨立的政治運動,主要表現就是發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運動。這些運動( )A.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作用B.失敗結局說明無產階級革命不具有歷史必然性C.充分說明了空想社會主義的錯誤性D.表明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答案 D解析 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D符合題意;三大工人運動發生時,科學社會主義尚未誕生,A錯誤;當時出現無產階級革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B錯誤;空想社會主義有其合理性,C對空想社會主義的評價不夠客觀、公正、辯證。5.下圖所示歷史文獻的發表,標志著( )A.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出現B.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C.巴黎公社的成立D.工人運動的興起答案 B解析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B正確。6.《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價值在于( )A.提出人文主義思想B.揭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C.揭穿教會神創論D.闡述資本主義處于上升和發展時期答案 B解析 《共產黨宣言》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B符合題意。7.下列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的認識錯誤的是( )A.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B.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C.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D.社會主義在若干國家的嚴重挫折改變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答案 D解析 社會主義在若干國家的嚴重挫折表明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但這并不會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故D表述錯誤。8.“東歐各國因照搬蘇聯模式,導致最終劇變?!睎|歐劇變給我們帶來的主要教訓是( )A.社會主義建設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B.要實行改革開放,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C.警惕西方國家“和平演變”D.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答案 A解析 由題干中“照搬蘇聯模式而導致劇變”這一信息可知,A符合題意。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立志選擇最能為人類謀福利的職業,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您認為男人最好的品德?剛強。您認為女人最好的品德?溫柔。您的特點?對目標始終如一。您對幸福的理解?斗爭。您對不幸的理解?屈服。您喜歡做的事?啃書本。您喜愛的顏色?紅色。您喜愛的座右銘?懷疑一切……——《馬克思的自白》材料二 他是一位杰出的經濟學家,卻債務纏身,大半生窮困潦倒;他出身于中產階級上層,卻熱情捍衛工人的權益。他一生清苦,顛沛流離。從來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活著的時候受到各國政府——無論是專制政府還是共和政府的驅逐。他忍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貧困、疾病、喪子、亡妻、忌恨、誹謗的折磨。盡管如此,馬克思一生義無反顧地追求真理。——英國《焦點》月刊(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和理論基石。(2)閱讀材料,你能獲得怎樣的人生感悟? (寫出三個詞語即可)答案 (1)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②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③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石。(2)感悟示例:志存高遠;頑強意志;創新精神。課程小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熱點素材材料一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期,一個礦工的兒子對母親說:“天這樣冷,我們為什么不生火爐呢?”母親說:“因為我們沒有煤。你父親失業了,沒錢買煤?!眱鹤佑謫柕溃骸案赣H為什么失業呢?”母親說:“因為煤太多了?!雹?br/>材料二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股票持有者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經濟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②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銳減,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規??涨暗慕洕C終于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來臨了。這場危機持續時間較長,直到1933年,美國等國才陸續走出危機陰影。③此次危機的破壞特別大,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信息解讀信息點對接知識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征是生產過剩,但這種過剩是相對過剩②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③經濟危機的影響深重,不僅影響經濟危機的發生國,甚至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創新演練 1.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 )A.消除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B.促進了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C.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產過剩的問題D.緩解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答案 C解析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產過剩的問題,C正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并沒有消除,A不選;經濟危機對社會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B說法錯誤,不選;經濟危機并沒有緩解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D不選。2.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市場經濟無法消除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源,因而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爆發。經濟危機的這種周期性使資本主義再生產也表現出周期性,這種周期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以下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知識表述正確的是( )①生產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②生產絕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③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只是暫時的,繁榮包含了新的危機的先兆④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期,產品屬于相對過剩階段,而非絕對過剩階段,因此①正確,②錯誤;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周期包括四個階段,繁榮和蕭條都是暫時的,繁榮的同時包含著新的危機的先兆,因此③正確;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因此④錯誤。故選A。3.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后,曾多次發生局部性經濟危機,1825年爆發了第一次全國性經濟危機。此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每隔一定時間就會發生一次。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 )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②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③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①②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③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④是我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故本題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周練過關(一).docx 第一課 課時1.docx 第一課 課時2.docx 第一課 課程小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