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四單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復習學案班級 姓名一、復習目標1.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2.懂得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3.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4.了解一般違法和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自覺抵制不良誘惑。5.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能夠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二、要點精析1.法律的三個顯著特征是什么?答:⑴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⑵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⑶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有①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②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③依法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3.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加強自我防范?答:①自覺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的尊嚴,自覺依法自律。②重視道德修養,加強修養,踐行道德。③要從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4.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答: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的責任。但是,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兇惡的。我們青少年與其做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其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力求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比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5.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哪些?答: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兇惡、狡猾的。我們與其斗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面對歹徒行兇,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等,還可以采取“呼救法”以求得他人幫助;采用“周旋法”,設法穩定歹徒,尋找機會脫身。6.法律的作用有那些?答:①規范作用,具體表現在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②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7.道德水平的高低與違法犯罪有何關系?這種關系給我們什么啟示?▲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關系:道德水平道德水平高,法制觀念強,就會追求上進,不犯或少犯錯誤,就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難免違紀,發展下去就可能違法,甚至犯罪。遵守法律就是踐行道德的表現。▲啟示: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8.維護合法權益的途徑主要有哪些?答:非訴訟手段(包括:投訴、協商、調解、仲裁、申訴等,這是常用的有效手段);訴訟手段(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一種手段,是保護我們權益的最后屏障。)9.違法犯罪行為會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答:犯罪行為人的心理都是想獲得某種滿足,這些人自以為占了便宜,其實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我們要懂得:犯罪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違法犯罪行為會造成以下四個方面的危害:①對自己而言,他們會葬送了自己的未來,并且最終受到法律的懲罰。②對家人而言,他們辜負了父母的希望,可能使得家庭關系緊張,甚至造成家庭破裂等。③對他人而言,他們侵犯了別人的財產權和人身安全,對他人的財物和生命造成了危害。④對社會而言,他們擾亂了治安秩序,影響了社會的穩定。我們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那種認為我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10.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及為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區別:(1)對社會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行為的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不大。而犯罪的情節較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2)觸犯法律不同。一般違法行為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3)處罰的方法不同。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由行政機關給予行政制裁,而犯罪行為則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刑罰。▲聯系:一般違法和犯罪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違反了法律、法規,都應受到法律制裁。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啟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遠離各種不良誘惑,依法自律等。三、鞏固檢測(一)辯一辯(辨別下列觀點的正誤,正確的在括號內填“A”,錯誤的填“C”。)1.在我國行使刑罰處罰權的機關是人民法院。………………………………………( A )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有權修改憲法和制定法律。………………………………( C )3.規則和自由是一對矛盾,要多一些自由,就要少一些規則。……………………( C )4.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不惜任何代價維護國家、集體、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權益。………………………………………………………………… ( C )5.禁毒斗爭事關國家民族的興衰,消除毒害人人有責。……………………………( A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為了懲治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制定的。…( C )7.保護未成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是學校保護的一項主要內容。……………( A )8.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是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A )9.社會保護歸根到底是為了創造一種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A )10.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是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機關,以及全社會的共同職責。( A )(二)選一選1.下例選項,屬于國家法律的是………………………………………………………( C )①《中國共產黨黨章》②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⑤《民法通則》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⑦《治安管理處罰條例》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③⑤⑥⑦ D、②④⑤⑥2.“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歷史上“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示我們要重視對未成年人的………………………………………………………………………………( C )①家庭保護 ②社會保護 ③社會保護 ④司法保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案例:2007年2月28日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在藥品監管工作中,嚴重失職瀆職,利用審批權收受他人賄賂,袒護、縱容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違規違法,性質十分惡劣。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07年5月9日隊員國家食品越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玩忽職守罪判處鄭筱萸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全部個人財產。(根據材料回答3-6題)3.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法律的什么特征?……………………………………………( C )①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②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4.這類行為應當受的處罰是………………………………………………………………( C )A、行政制裁 B、民事責任 C、刑事處罰 D、治安處罰5.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最終判決中,屬于附加刑的是…………………( D )①死刑 ②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③沒收全部個人財產 ④罰金 ⑤無期徒刑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6.法院審理鄭筱萸一案屬于……………………………………………………………( C )A、民事訴訟 B、刑事訴訟 C、行政訴訟 D、非訴訟7.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為規范,是因為……………………………………………( C )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為規范 ②法律的實施不同于其他行為規范 ③法律的約束力不同于其他行為規范 ④法律對違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對其他公民則不起作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8.我國公安機關開展聲勢浩大的“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在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和人民群眾支持下,一批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被打掉。社會治安狀況進一步好轉。本材料鮮明的反映了………………………………………………………………………………( C )①“打黑除惡”維護了社會秩序②公安機關是我國的治安保衛機關③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④我國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9.中學生小強在踢足球是將自己的一個“隨身聽”放在球場邊上,踢完球忘記帶走,被同學小羅拾得。小強得知后去找小羅索還,但小羅卻以自己拾得為由拒絕返還。小羅的行為………………( D )①觸犯了我國刑法的規定,是犯罪行為②是違法行為,因為他拒絕履行我國民法規定的義務③是應受到行政處罰的行為④是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10.2006年10月,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沒錢上網玩游戲,短短九天時間持刀搶走他人錢物共計價值1萬多元。當地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了不公開審理,依據刑法判處四人有期徒刑。法院對此案未作公開審理,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D )A.學校保護 B.家庭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11.下列屬于維護我們合法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訴訟的有有………………………( B )①通過訴訟的方式來維護權益 ②通過有關部門調解、仲裁解決爭議③通過德高望重的人來調解④向政府部門尋求幫助以求解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12.《中國青年報》披露,北方某大城市的一項專題調查表明,在校學生中50%有過被校內外不法分子敲詐、勒索、搶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擾的經歷。這些學生遇到侵害時感到氣憤,但驚慌失措,緊張害怕,自認倒霉,很少報案或告訴家長、老師。假如你遇到類似情況,當你的人身權利受到侵害時,應該…………( B )①忍氣吞聲、自認倒霉②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③力求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或者借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④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⑤以牙還牙進行報復⑥向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⑤⑥13.黨和國家制定的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是…………………………( D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4.當我們需要通過打官司來討回公道,可又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時,我們可以尋求幫助的機構是( C )A.法律服務所 B.律師事務所 C.法律援助中心 D.公證處15.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為此我們應當銘記的格言是……………………………………………………………………………………( C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守法朝朝樂,違法日日愁C.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D.讀書萬卷,行萬里路(三)說一說1.學生丁某讀七年級時經常曠課逃學,在家玩電腦,屢教不改。升上八年級后,他仍沉迷于上網,為了去網吧上網,花完了零用錢就偷家里的錢,后來發展到偷別人的手機和學校的電腦零部件去賣,結果被處以行政拘留。九年級上學期他結識了一些網上損友,一起在社會上惹事生非。一天,為了網友的“哥們兒義氣”,他參與打群架,在斗毆中用利器把對手刺致重傷,丁某因此受到刑罰處罰。(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為屬于一般違法?哪些行為屬于犯罪?答:一般違法行為:偷別人的手機和零部件賣。犯罪行為:參與打群架,在斗毆中用利器把對手刺致重傷。(2)請你說說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答:區別:(1)對社會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行為的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不大。而犯罪的情節較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2)觸犯法律不同。一般違法行為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3)處罰的方法不同。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由行政機關給予行政制裁,而犯罪行為則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刑罰。聯系:一般違法和犯罪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違反了法律、法規,都應受到法律制裁。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3)丁某從違紀到一般違法發展到犯罪的過程,說明了什么?答:①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小丁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漠視法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受到法律的應有處罰。事實證明,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因此,一個人有了不良行為不可小視,如果任其發展,不良行為就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犯罪。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要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律觀念,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遠離各種不良誘惑,依法自律等。2.道德水平的高低與違法犯罪有何關系?這種關系給我們什么啟示?答: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關系:道德水平道德水平高,法制觀念強,就會追求上進,不犯或少犯錯誤,就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難免違紀,發展下去就可能違法,甚至犯罪。遵守法律就是踐行道德的表現。啟示: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3.2007年3月26日(星期一)是我國第十二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題為“強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諧校園”。教育部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強學校安全工作作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強化管理,狠抓落實,確保師生安全,為迎接黨的十七大的勝利召開創造良好的氛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為什么“把加強學校安全工作作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答: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不良行為的侵害;作為學生,青少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校園的安全狀況將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把加強學校安全工作作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2)當前校園中存在著哪些安全隱患?答:校園暴力、食品安全、學校設施質量差、學生意外傷害、校園周邊交通亂、校園周邊環境差,等等。(3)請你從社會、學校、自身談談如何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答:社會方面:社會應該創造條件確保校園安全,如:確保學校設施質量;整頓校園周邊不安全隱患;嚴厲打擊各種侵害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等。學校方面:學校應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和嚴格學校管理,如:開設安全教育課,消除校園安全隱患,建立和完善校園安全措施等。學生自身: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家長和學校的教育,積極運用法律武器同危害校園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識和方法等。(4)就創建“和諧校園”活動,你準備向學校領導提出哪些建議?答:①開展“和諧校園”大家談的主題班會,引導同學們改掉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②開展文明教育活動,如進行文明班級、文明學生、文明讀書、文明宿舍、文明餐飲等的評比活動;③開展“扶苗助學”獻愛心活動,大力提倡互助合作精神;④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學生集體觀念和榮譽觀念;⑤利用板報、宣傳欄等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道德紀律教育等。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