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古代日本 (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古代日本 (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1課《古代日本》 年級 九年級
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1、知道大和政權統一日本。2、識記大化改新的內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重點)3、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團的形成及幕府統治的概況。(難點)4、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培養綜合歸納的歷史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流程】
【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知識點一 6世紀前的日本 1.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的__大和__政權統一了日本。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__大王__”。 知識點二 大化改新 2.背景:__中國文化__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 3.時間及人物:從__646年__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__孝德天皇__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4.主要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__中央集權__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__賦稅__。 5.意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__中央集權制的封建__國家。 知識點三 武士和武士集團 6.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INCLUDEPICTURE \d "http://blog.sina.com.cn/s/" \* MERGEFORMATINET 事集團,成員稱為“__武士__”。 7.12世紀晚期,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__征夷大將軍__”稱號,設__幕府__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8.幕府統治時期,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__武士階層__手中。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__武士道__。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__國家__,而是他的__主公__。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5世紀初,大和統一了日本。說說大和政權是如何進行管理的。 探究二:  1.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2.說說大化改新的時間、人物及內容。 3.談談大化改新的意義。 4.談談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 探究三: ? 1.武士集團形成的INCLUDEPICTURE \d "http://blog.sina.com.cn/s/" \* MERGEFORMATINET 原因是什么? 2.幕府統治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3.幕府與天皇之間關系怎樣? 4.武士效忠的對象是誰?武士道的實質是什么?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2018廣西欽州期末)日本被稱為“日出之處的國家”。下列關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確的是(?C? )A.1—2世紀時,日本有100多個小國 B.5世紀初,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 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新羅進行改革 D.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日出處天子》以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為背景,以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圣德太子從少年到青年的經歷為藍本,講述了各種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和愛恨情仇的故事。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改革仿效的是(?C? ) A.希臘共和制度 B.中國明清制度 C.中國唐朝制度 D.羅馬元首制度 3、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它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內容是(?A? )A.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B.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 C.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D.統一賦稅 4、(2018重慶榮昌區期末)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詔書: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這表明大化改新廢除了(??C )①統一的賦稅制度 ②土地私有制 ③部民私有制 ④中央集權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8甘肅武威期末)唐朝后期,一位去過日本的中國人回來后向人們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見所聞,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D )A.遣唐使陸續回國,參加國家建設 B.人們在議論鑒真傳法C.大化改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D.日本各島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 6、(2018山西太原期末)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B )A.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 B.是日本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標志C.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公民 7、日本武士的形成是____的結果(?D? )A.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B.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C.天皇政府倡導習武 D.莊園經濟發展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共22張PPT)
部編版
九年級上冊
第9課
《古代日本》
教學課件
日本位于亞洲大陸東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月、 四國、九州四座大島及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日本各島上大多是山嶺。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中國史中學習的遣唐使嗎?他們在哪個朝代來中國的?目的是什么?對日本有什么影響?
新知導入

學習目標
目標1: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大和興起的時間,大和統治日本時的社會狀況,大化改新的時間、人物、內容,武士的概念等基本史實。
目標2:聯系中外歷史,歸納大化改新原因;列舉大化改新的內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重點、難點)
目標3:簡述武士和武士集團的形成,認識武士集團控制中央政權是幕府統治時期的政治特征;(重點、難點)
自主學習
【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識記大和興起的時間,大和統治日本時的社會狀況,大化改新的時間、內容,武士的概念等基本史實。
6世紀前的日本
興起
5世紀,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
1——2世紀時,日本有100多個小國
發展
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
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
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
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
新知講解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生于596年——654年11月24日,是日本第36代天皇。
背景
國際: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
國內: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官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
時間
從646年開始
改革者
孝德天皇
內因
外因
原因
遣唐使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回國后,要求改革
唐朝高度繁榮,制度先進
日本政局動蕩,皇權旁落,社會階級矛盾尖銳
內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經濟上 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
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影響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合作探究】1.閱讀材料,大化改新給日本帶來了什么變化?
“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國、對六歲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約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受田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獲得土地后每年按時按量繳納賦稅。在服徭役的期限內,如果不去服徭役的可以交納絹或者布來代替。
——日本大化改新時期的《田令》

材料一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設兩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等官職。官職的任免權在中央,廢除官職終身世襲制,實行中央集權。

材料二
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2.為什么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經濟
皇權旁落,豪強貴族權傾朝野。
貴族之間征戰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權
世襲大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者
土地國有,征收賦稅,發展迅速。
武士和武士集團
閱讀教材武士集團形成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源賴朝
(1147——1199)
背景
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局勢動蕩
形成
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
武士
武士集團
講授新知
武士道精神
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等。
實質
以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
知識拓展
合作探究:武士道精神有什么影響?
延伸為為理想而不屈奮斗等謹慎。
明治維新后,成為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工具,成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積極


影響
消極
合作探究
幕府統治是如何建立的?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人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幕府統治建立的影響有哪些?
①幕府首領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
②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
新知講解
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代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對日本歷史的發展起了極大地推動作用,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后來出現的幕府統治與天皇朝廷并存,由于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一套展現武士階層道德與行為規范的武士道。其實質是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二戰時期成為日軍的精神支柱。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1、 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統治者稱為( )
A.天皇
B.國王
C.大王
D.將軍
2、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的國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這一次日本學習的對象是( )
A.阿拉伯帝國 B.唐朝
C.法蘭克王國 D.拜占庭帝國
C
B
鞏固訓練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大化”。第二年,他發布了《改新之詔》,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制度改革。其內容之一是( )
A.實行貴族世襲制
B.把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
C.分封貴族為諸侯
D.沒收農民所擁有的耕地
B
4、日本發展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統一 B.幕府統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
5、下列關于幕府與天皇朝廷關系說法錯誤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領,掌握實權
B.天皇成為禮儀性的擺設
C.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
D.國家政權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
C
A
6、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貴族世襲制度
B.城市自治機構
C.中央集權國家
D.政教合一國家
C
謝謝觀賞!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11課《古代日本》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

一、選擇題
1.7世紀中葉,日本發生了一場以學習和模仿中國隋唐經濟和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它使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這場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維新 D.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故A符合題意;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維新、亞歷山大二世改革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
2.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 )
A.大化改新 B.農奴制改革 C.明治維新 D.卡德納斯改革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A選項符合題意;1861年,俄國實行廢除農奴制改革。B選項不符合題意;為了富國強兵,發展資本主義,擺脫民族危機。1868年,日本實行明治維新。C選項不符合題意;為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1934年,墨西哥實行卡德納斯改革。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大化改新的史實,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3.孫立祥在《日本三次社會轉型及其歷史啟示》中指出:日本通過三次“開國”,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日本完成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歷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建立法西斯專政 D.戰后社會改革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46年,日本為學習中國隋唐的制度,孝德天皇頒布詔書,實行改革,歷史上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的標志。故A符合題意;明治維新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建立法西斯專政和戰后社會改革沒有使日本轉型。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4.下列關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革 B.仿效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度
C.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 D.倡導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答案】A
【解析】依據學過的知識已知,日本曾經效仿隋唐進行過大化改新,通過這次改革,日本開始了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因此,日本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革。BCD和日本大化改新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A。
5.日本歷史上先后拜了兩位老師:中國的隋唐和歐洲。其中向中國的隋唐“拜師學藝”指的是( )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維新 D.工業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日本向中國的隋唐‘拜師學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照中國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故B符合題意。A與隋唐制度無關,是日本武士集團勢力發展的結果,C是日本向歐洲學習的改革,D是英國率先開展并完成,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6.公元7世紀,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進行的改革,史稱(  )
A.農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查理?馬特改革 D.大化改新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和查理馬特改革有關知識的識記。依據學過的知識已知,日本曾經效仿隋唐制度進行過大化改新,通過這次改革,日本開始了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ABC都不符合題意,故選D。
7.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貴族世襲制度 B.城市自治機構
C.中央集權國家 D.政教合一國家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天皇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
8.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標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統一 B.幕府統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日本歷史上有兩次改變社會性質的改革。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1868年的明治維新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故C項符合題意,AB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
9.從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國哪一時期的文化對它影響很大( )
A.秦漢時期 B.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東漢時期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646年,日本學習隋唐時期的文化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
10.人物對日本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主要是指他



A.完成了日本的首次統一 B.在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
C.建立起鐮倉幕府的統治 D.實現了日本社會近代化
【答案】C
【解析】據題干圖片人物及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土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選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11.646年,實行班田收授法,實行租庸調制度,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這場改革當時在位的統治者是( )
A.明治天皇 B.孝德天皇 C.圣德太子 D.德川慶喜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646年,實行班田收授法,實行租庸調制度,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可知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明治天皇在位時期,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開展明治維新,與題干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646年開始,日本孝德天皇時期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B符合題意。圣德太子(574年—622年)為日本飛鳥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故C不符合題意。德川慶喜(1837年-1913年)是江戶幕府及日本歷史上最后一位幕府將軍,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2.古代日本幕府政治中,武士集團的最高首領被稱為( )
A.御家人 B.征夷大將軍 C.“國司” D.領主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日本幕府政治中,武士集團的最高首領被稱為征夷大將軍。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13.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莊園”發展起來。地方豪強為保護自己的莊園,組織起軍事集團,他們效忠于自己的主公而不是國家。材料中的“他們”是指( )
A.武士 B.天皇 C.佃戶 D.領主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貴族、豪門、寺院大量購買、兼并土地,組成莊園。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4.“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內容 C.目的 D.作用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46年,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學習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內容主要有: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
15.古代日本幕府統治中,武士集團的最高首領被稱為( )
A.天皇 B.國司 C.將軍 D.鐮倉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所以幕府一詞原指出征時將軍的府署,后來日本武士的首領將軍控制中央政權,又把以將軍為首的政權稱為幕府。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C。



二、綜合題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見圖

材料二: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歸來的高向玄理等人,依照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實行了改革。之后,確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體系;以均田制為藍本的班田收授法…從而形成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
(1)材料一中圖片再現了中華文明對日本文化產生的重大影響,依據圖片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答案】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吸納其他民族先進文化的國家;日本的服飾、建筑和書法深受中國的影響;日本傳統文化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
【解析】觀察材料一圖片可知,材料一中涉及日本的服飾、建筑和書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國學習、吸納其它民族先進文化的國家;日本的服飾、建筑和書法深受中國的影響;日本傳統文化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等。

(2)材料二所說的“改革”的名稱是什么?
【答案】大化改新。
【解析】據材料二中“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歸來的高向玄理等人,依照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實行了改革。”可知,材料二中所說的“政治改革”是大化改新,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3)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措施分別有哪些?對日本社會有何標志性意義?
【答案】政治上:確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體系;經濟上:以均田制為藍本的班田收授法。標志性意義: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解析】據材料二中“確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體系;以均田制為藍本的班田收授法…從而形成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確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體系;經濟上以均田制為藍本的班田收授法。據材料二“從而形成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一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進行的大化改新,在日本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它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4)日本的發展經驗可以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哪些值得的借鑒?
【答案】我們要不斷學習先進文明成果,適時改革,改革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促進社會的進步、改革是強國之路來答,要不斷改革等。(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解析】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要不斷學習先進文明成果,適時改革,改革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促進社會的進步、改革是強國之路來答,要不斷改革等。


17. 詔書規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權,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于6歲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授相當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第二,關于租稅,效法唐朝租庸調制,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交地方土產(調)。第三……
請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哪一次改革?
【答案】大化改新。
【解析】依據材料“詔書規定:第一,效法……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權,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于6歲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分析可知,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這次改革日本學習的是中國的唐朝,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
(2)這次改革中的日本天皇叫什么名字?
【答案】孝德天皇。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所以日本天皇是孝德天皇。


(3)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影響?
【答案】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創縣制,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
——《漢書》
材料二: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
——教參
(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答案】材料一反映了商鞅變法,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大化改新。
【解析】據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創縣制,急耕戰之賞。”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商鞅變法。依據材料二“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


“改革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結合上述兩歷史事件,從土地政策和行政制度兩方面說明改革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
【答案】①商鞅變法:提出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大化改新:將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②商鞅變法: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提出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大化改新將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商鞅變法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大化改新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


(3)改革得以成功與杰出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密不可分。那么,我們能從上述兩位改革家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
【答案】順應歷史潮流,敢于創新,勇于改革,善于學習等。
【解析】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順應歷史潮流,敢于創新,勇于改革,善于學習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11課《古代日本》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

一、選擇題
1.7世紀中葉,日本發生了一場以學習和模仿中國隋唐經濟和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它使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這場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維新 D.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2.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 )
A.大化改新 B.農奴制改革 C.明治維新 D.卡德納斯改革
3.孫立祥在《日本三次社會轉型及其歷史啟示》中指出:日本通過三次“開國”,成功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日本完成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歷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建立法西斯專政 D.戰后社會改革
4.下列關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革 B.仿效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度
C.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 D.倡導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5.日本歷史上先后拜了兩位老師:中國的隋唐和歐洲。其中向中國的隋唐“拜師學藝”指的是( )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維新 D.工業革命
6.公元7世紀,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進行的改革,史稱(  )
A.農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查理?馬特改革 D.大化改新
7.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貴族世襲制度 B.城市自治機構
C.中央集權國家 D.政教合一國家
8.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標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統一 B.幕府統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
9.從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國哪一時期的文化對它影響很大( )
A.秦漢時期 B.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東漢時期
10.人物對日本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主要是指他( )



A.完成了日本的首次統一 B.在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
C.建立起鐮倉幕府的統治 D.實現了日本社會近代化
11.646年,實行班田收授法,實行租庸調制度,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這場改革當時在位的統治者是( )
A.明治天皇 B.孝德天皇 C.圣德太子 D.德川慶喜
12.古代日本幕府政治中,武士集團的最高首領被稱為( )
A.御家人 B.征夷大將軍 C.“國司” D.領主
13.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莊園”發展起來。地方豪強為保護自己的莊園,組織起軍事集團,他們效忠于自己的主公而不是國家。材料中的“他們”是指( )
A.武士 B.天皇 C.佃戶 D.領主
14.“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內容 C.目的 D.作用
15.古代日本幕府統治中,武士集團的最高首領被稱為( )
A.天皇 B.國司 C.將軍 D.鐮倉







二、綜合題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見圖

材料二: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歸來的高向玄理等人,依照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實行了改革。之后,確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體系;以均田制為藍本的班田收授法…從而形成了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
(1)材料一中圖片再現了中華文明對日本文化產生的重大影響,依據圖片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2)材料二所說的“改革”的名稱是什么?





(3)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措施分別有哪些?對日本社會有何標志性意義?





(4)日本的發展經驗可以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哪些值得的借鑒?


17. 詔書規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權,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于6歲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授相當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第二,關于租稅,效法唐朝租庸調制,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交地方土產(調)。第三……
請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哪一次改革?





(2)這次改革中的日本天皇叫什么名字?



(3)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影響?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創縣制,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
——《漢書》
材料二: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
——教參
(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改革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結合上述兩歷史事件,從土地政策和行政制度兩方面說明改革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



改革得以成功與杰出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密不可分。那么,我們能從上述兩位改革家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汉阴县| 大理市| 天水市| 宁蒗| 肇州县| 无为县| 马龙县| 广昌县| 孝感市| 温泉县| 扎囊县| 阿克| 肃南| 尼勒克县| 铜梁县| 资阳市| 年辖:市辖区| 绥滨县| 曲麻莱县| 五大连池市| 罗源县| 明光市| 马尔康县| 郓城县| 西充县| 论坛| 南宁市| 兴海县| 宁阳县| 桑植县| 迭部县| 巴彦淖尔市| 兴山县| 洱源县| 长顺县| 高淳县| 潮安县| 阿瓦提县| 黄冈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