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1年高考政治考綱解讀及預測(大綱版)一、2011年政治考綱保持穩定2011年高考政治學科考核目標和要求均未改變,其知識考試范圍基本穩定,只有個別字句作了調整。政治考點共167個,其中經濟學有57個,哲學有66個考點,政治學有44個。國內外重大時事時間限定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對政治學科167個考點,考生不能心存僥幸,所有知識點都要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實一定要復習到位。考生復習時,要緊緊扣住高中政治教材,打好基本功。另外,受政治學科特點的影響,考生復習時不能拘泥于教材。二、2011年高考命題趨勢預測1.考查比重保持穩定從近幾年的高考命題特點來看,2011年高考政治試題的考查重點沒有變化,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三部分的比重可能保持不變,依舊是35%、35%和30%。2.試題結構保持原樣選擇題共有12題,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的試題數量平均分配,并且絕大部分為規則類組合選擇題(四選二)。主觀題部分可能還是“3+2”或“4+2” 模式,即第38題綜合題會考查3個或4個問題,涉及經濟學知識、哲學知識和政治學知識;第39題仍考查2個問題。3.要重點關注計算題計算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題型,主要題型有:(一)關于商品價值量、勞動生產率的計算題 (二)關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或紙幣購買力的計算題 (三)關于分配方式的計算題(四)關于股票價格的計算題 (五)關于企業經濟效益和利潤的計算題 (六)關于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和GNP、GDP的計算題 (七)關于增值稅的計算題 (八)關于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 (九)關于儲蓄存款(債券)利息的計算題 (十)關于外匯匯率升降或貨幣升值(貶值)的計算題在平時的訓練當中要掌握每一種題型的計算方法,確保考試時不丟分。4.主觀題可能再現圖表題 圖表題的信息容量大,能夠最大限度地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一直是高考命題者喜歡命制的一種題型。但近三年全國I卷都沒有出現圖表題,因此在2011年高考復習過程中要加強這一題型的訓練。5.人文知識考查會延續 試卷仍會是板塊式,有明確化的設問,每一問題的學科指向非常清楚,不會給學生帶來審題的麻煩。人文知識考查會加強。弘揚人文精神,建設先進文化,是高考試題的特色功能。因此2011年高考中,社會生活中的具有價值導向的人物事跡或者具有人文內涵的名人名言、圖畫、史料等都有可能成為命題素材。而這就涉及高二哲學常識下冊的人生觀、價值觀知識,這一部分的內容在2010年高考中已經有所涉及,在2011年備考時要繼續予以關注。 6.新課程理念及課程改革思想在高考中可能有所滲透2009、2010年全國卷都有新課程的語言出現,如2009年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010年選擇題中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等。因此2011年高考仍會融入新課程理念。即使考,也會符合考生的思維規律,順應考生思維的暢通性,以保證考生思維的相對穩定,避免出現較大的思維跨度。7.在文綜大題上,切入點仍可能以歷史為主為什么文綜切入點以歷史學科為主?因為①歷史是社會經濟、政治的歷史;②歷史是一定時空條件下社會經濟、政治的狀況,所以它又有特定的空間地理特征;③歷史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客觀性,在相同的歷史觀下,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趨于一致,所以有利于維護考試的公正性;④歷史認同和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的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意義重大。8.直擊熱點,不回避熱點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是“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或現實、重大的社會問題為素材”。理論聯系實際是高考政治學科命題規律的要求,也是近年高考政治試題努力體現的原則。2011年高考政治命題仍會貼近時代、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在復習中要善于運用敏銳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當前國內外形勢發展的熱點信息,及時將熱點信息與課本知識點巧妙地結合起來。三、2011高考熱點預測1.“十二五”規劃2011年是我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都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主線。重點表現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推進發展現代農業,千方百計爭取農業好收成;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改革攻堅力度,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預測:“十二五”規劃的內容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在復習時要綜合運用所學經濟、哲學、政治方面知識,多角度進行分析。2.中央一號文件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發布。預測:市場配置資源與國家的宏觀調控、農業的基礎地位、財政的作用;相關哲學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規律的客觀性、聯系的普遍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等;政府職能、黨的領導。3.黨的建設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的發布。預測:這塊知識在教材中涉及黨的性質、地位、宗旨、領導方式、執政方式、黨的建設等方面,考生在復習時要牢牢記住這些知識點,并學會靈活運用。4.青海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北方特大旱災 自然災害一直是高考命題者經常采用的材料,這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黨和政府如何應對災害等問題。預測:經濟常識:國家的宏觀調控、財政的作用;哲學常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意識的能動作用、規律的客觀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等;政治常識: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對人民負責原則、黨的相關知識。5.教育工作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的召開、《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預測:財政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改革是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文化職能、公民的政治參與、綜合國力(文教力)6.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預測:涉及國家的宏觀調控、對外貿易方式、財政的作用、創新意識、價值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對外政策、民族精神、綜合國力。7.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涉及的熱點問題: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 、坎昆氣候大會。近幾年全國卷和地方卷都涉及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問題,這是一個持續性的熱點,每年都要考到。預測:經濟常識:涉及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第三課)、產業結構調整(第四課)、消費結構調整(第七課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外貿方式轉變(第八課);哲學常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聯系的客觀性和條件性等;政治常識:國家職能、國際組織、國家利益、對外政策等。8.郭明義精神預測:哲學角度——正確價值觀、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理想與現實、個人價值的實現。9.中美關系的發展 預測:哲學常識: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政治常識:國家對外職能、國家主席、主權、國家利益、時代主題、我國外交政策。10.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涉及的熱點問題:“網絡問政”,網上“曬”預算,群體性事件突發,“文明上網”行動,一系列法律的實施等。預測: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行使政治職能、公民意識的增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1.2011年“兩會”內容 針對“兩會”內容注意多角度分析。 此外,還要關注西部大開發、新疆工作會議、深圳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嫦娥二號”發射等重大熱點問題。四、復習建議以書為本,夯實基礎2011年高考政治命題仍會立足于考查基礎知識,強調對課本知識的運用。在備考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書為本,回歸教材,精心指導學生學會按考點進行知識整理,形成關于每個考點的知識體系,從微觀與宏觀的結合上把握每一個考點及其與其他考點之間的聯系。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高考堅持能力立意的原則不會改變,而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托于扎實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訓練。因此,在復習備考過程中,就需要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要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的方法、解答問題的思路、思考問題的線索。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實際,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和生命力所在,每一年的高考政治試題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如果學生平時不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沒有“活”的知識積累,想準確理解材料、組織答案是不可想象的。重視學習備考方式方法的轉變,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隨著新課程和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高考命題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要積極適應高考的變化趨勢,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學習,開闊視野見人之未能見,想人之未能想。激勵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究,自主歸納知識,自主設計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