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1年高考政治最新時政熱點主觀題集錦2_新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1年高考政治最新時政熱點主觀題集錦2_新人教版

資源簡介

2011年高考最新時政熱點主觀題集錦2
二.解決收入分配公平、就業等民生問題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
材料一:1978年以來我國基尼系數變化情況
年??? 份
1978年
1990年
1994年
1996年
2005年
2009年
基尼系數
0.18
0.34
0.37
0.424
0.45
約0.46
注:基尼系數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基尼系數低于0.3為過分平均狀態,0.3—0.4屬于正常合理區間,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過大。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
材料二: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提出:要規范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從經濟生活角度談一談怎樣解決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國社會的公平問題。(12分)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④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2)、結合材料二,運用《政治生活》政黨的有關知識,分析黨中央關注民生、關注中國社會公平問題的原因。(9分)
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是黨的重要職責,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3分)
②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發展、改善民生。(3分)
③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K^S*5U.C#O
材料三: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組織力量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笆濉币巹澋娜Q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笆濉币巹澋钠鹬箷r間為2011-2015年。為更好地體現民意,集中民智,編制出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反映時代特點,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十二五”規劃,我們真誠地希望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踴躍提意見,談建議,為貫徹落實好中央《建議》精神、編制好“十二五”規劃出謀劃策。
?? (3)、請考生在A.B.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答題時請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上填涂作答的題號。
A.作為公民,你認為應如何有序地為“十二五”規劃的制定獻計獻策?(9分)
問題:①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遵循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積極行使言論自由等政治權利與自由,自覺履行義務;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自覺站在國家立場上獻計獻策,確保有序參與。(6分)? ②增強參與決策的熱情、信心和責任感,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聽證制度等途徑參與民主決策(3分)
B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談談在“十二五”規劃方面應如何履職?????????????????
答案一 :??? 人大代表(每1點3分)
答案二 ?:??? 政協委員(每1點3分)
①積極進行社會調研,廣泛聽取和反映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①積極進行社會調研,廣泛聽取和反映群的意見和建議
②通過行使提案權、審議相關議案意見,表決相關決定
②積極提交“十二五”規劃提案,建言獻策,參政議政
③就“十二五”規劃的具體實施對相關部門進行質詢監督
③就“十二五”規劃具體實施對相關部門進行民主監督
材料四: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挑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在2009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中國強調加強國家間的溝通,主張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堅定地與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維護共同利益,敦促發達國家切實履行承諾和義務,增強互信,力促會議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2009年12月7-18日,中國政府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參加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聲明:中國政府確定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是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
(4)、依據材料四回答: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做法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2分)
①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時代的潮流,我國做法是順應時代潮流而做出的選擇。
②國家利益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強調加強國家間的溝通,主張加強國際合作,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體現了國家合作的基礎是國家的共同利益。
③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團結發展中國家,敦促發達國家履行承諾和義務,增強互信,力促會議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體現了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
④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國本著負責態度,自主確定減排目標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⑤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我國政府的溫室氣體的排放目標是根據中國國情的自主行為,不附加任何條件,說明了我國處理國際問題自主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寫出4點即可給滿分 )其他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給分。
2、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份公報體現出三個重點,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對民生的重視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二五”規劃“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
(1)、試分析怎樣實現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義?(12分)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通過分配政策和稅收調節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
⑤正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要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于懸殊;
⑥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每點2分)
(2)、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談談對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十二五”規劃“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正確認識。(12分)
①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
②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要求;
④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使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⑤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發展生產力,使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⑥黨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每點2分)
(3)、請從《經濟生活》角度幫助找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間的內在聯系。(8分)
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2分)
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有利于促進人們生活消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促進社會就業的增加,生活環境的改善等;(4分)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進消費、提高勞動者素質等,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分)(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
3、2010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召開,全會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材料一:《建議》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我國就業形勢一方面就業難,另一方面用工難。這“兩難”是政府、企業和勞動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認知障礙,平衡利益矛盾,決定著政府、企業和勞動者能否和諧共“舞”。
(1)、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就“兩難”問題的解決,談談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如何和諧共“舞”。(6分)
①政府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②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環境;③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和素質。(6分)
材料二:會議提出,把“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作為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從“國強”到“民富”的轉變,成為公眾關注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最大亮點。
(2)、運用政黨有關知識,分析在中國經濟得到高速發展之時,“十二五”規劃將“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①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②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先鋒隊;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和民主執政;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④有利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于推進全面小康社會進程,構建和諧社會。(10分)
4、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五中全會集中討論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勾勒出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材料一: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通過“十二五”規劃建議之前,中共中央廣泛聽取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對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將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材料二:“十二五”規劃建議,第一次明確追求“民富國強”,而不是以往的“國富民強”。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解決民生問題有了物質基礎,此時將“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國富優先”向“民富優先”的轉變,使發展成果惠及所有社會成員,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材料三: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發布的《公報》來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這樣七個方面的“不變之變”值得關注:科學發展的主題不變,經濟發展的方式要轉變;經濟政策的思路不變,產業發展的體系要拓展;社會建設的重點不變,收入分配的關系要調整;文化前進的方向不變,文化產業的建設要提升;改革開放的國策不變,整體推進的力度要加強;加強黨建的主線不變,科學執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國方略的大政不變,社會發展的合力要增強。
⑴、結合材料一,分析“十二五”規劃的制定過程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知識。(8分)
①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分)。②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分)。③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2分)。③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務院是我國行政管理機關(2分)。
⑵、請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國如何實現“民富”?(8分)
①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2分);②優化分配格局,初次分配與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2分);③不斷提高對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財政支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2分);④著力擴大國內的消費需求(2分)。
⑶、請從運動和靜止的關系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不變之變”。(10分)
①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2分)。世情、國情不斷地變化發展著,因此,要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路線、方針、政策也需要調整與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2分)。②靜止是物質運動的特殊狀態,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2分)。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學發展的主題、經濟政策的思路等的不變。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保證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2分)。 ③運動和靜止是辯證統一關系,兩者相互依存,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做到“變”與“不變”的有機統一(2分)。
(4)、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注重“富民”的經濟意義?(10分)
①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體現,也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共同富裕這一根本目標;②有利于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的體現;③它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④有利于平衡不同群體利益關系,實現社會和諧;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促進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效率的積極性。
5、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 “十二五”規劃建議。
材料一:??? 2003年、2009年我國收入分配狀況
指標
2003年
2009年
年均增長速度
GDP
13.58萬億元
25.73萬億元
10.8%
財政收入
2.17萬億元
5.13萬億元
22.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二:? “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福”。追求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奉獻了《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兩部經典著作之后,他本人卻對《國富論》受到過度重視不喜反憂,因為他擔心政府過分關注“國富”忽視“民?!倍a生“不道德情操”。在今年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強調“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日前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要求“十二五”經濟增長的“主旋律”將圍繞包容性增長展開。這說明在“十二五”期間,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千方百計讓人民富裕起來,實現社會公平,成為中國政府的一個重要執政理念。
名詞解釋:包容性增長,是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與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相對立。使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進行;財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貧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傾斜,使所有人都從增長中獲益。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4分)
①材料一中的各項經濟指標都有增長,但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財政收入增速、GDP增速。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存在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4分)
(2)、結合材料二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促進社會公平?(4分)當前,國家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才能理順收入分配關系?(8分)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2分)②它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2分)
怎樣:①堅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③加強宏觀調控,整頓分配秩序,打破行業壟斷;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是在再次分配中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民收入。((每點2分,共8分)ks5u
材料三: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央領導紛紛下到一線進行摸底調查,特別是傾聽基層干部、群眾對社會經濟發展意見,A省省長發布了《致A省網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社會架構下的溝通壁壘,使網民和政府之間的直接對話、平等溝通成為可能,歡迎網友“拍磚”、“灌水”。
(3)、辨題:政府允許公民在網上建言獻策就能實現公民有序地參與政治。(12分)
①公民在網上建言獻策是公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的體現,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性質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所以“政府允許公民在網上建言獻策”的說法是不正確的。(4分)
②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政府要積極主動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的職能,主動聽取公民的意見和建議。(4分)
③公民在網上建言獻策是公民積極參與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表現,這是公民有序地參與政治的途徑之一。公民有序地參與政治:還要求在黨的領導下,遵循憲法和法律、規則、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4分)ks5u
材料四:?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4)、請你談談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今天,應如何發展我們的先進文化?(8分)
①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②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人民群眾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主體,只有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③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
④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⑤加強自身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
⑥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只要答對4點,即給8分)
6、 材料一:改革開放前,平均主義分配體制嚴重制約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針對這一狀況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針對貧富差距拉大的趨勢,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又適時提出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從而為促進公平制造條件;公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從而為提高效率奠定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該大力發展生產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縮小差距,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材料三:全會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1)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說明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①效率與公平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的。過分重視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響。效率與公平又是統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決可以為另一方的發展創造條件。不能離開效率談公平,也不能離開公平談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特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針對效率與公平在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
③要全面地看問題。既要重視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2)運用有關分配理論的知識說明如何做到“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①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提高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④要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格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監管辦法。⑤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3)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簡要說明黨和政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依據。
①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必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體現了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
③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體現了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要求。
④中國共產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黨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⑤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一切活動必須體現和維護人民的利益。
⑥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政府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承擔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協調人民內部利益關系的職能,著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⑦政府貫徹和落實發展觀要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基尼系數在0.3左右,90年代中期達0.42,但到了2010年,已經達到0.48。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斷擴大。收入分配問題不僅影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更事關社會穩定,已成為當前改革的焦點問題之一,整頓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北本煼洞髮W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說。
材料三: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已經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把加快調整國民收入結構列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八點意見”中的第一條;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進一步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1)、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應如何解決。(8分)
問題: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比例不合理,分配多向政府和企業傾斜,收入分配不公成為社會焦點問題。(2分)
措施:第一,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2分)第二,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2分)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應加強對收入分配的調節,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2分)
(2)、表中案例反 映了某地政府在理順收入分配,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認識和做法,體現了矛盾分析法,請根據示例對其進行概括。(3分)
案例
矛盾分析法
(示例)市場要講究效率,政府要強調公平,前者可以有效地創造財富,后者可以更好地實現穩定,推進公平正義要把公平與效率有機結合起來。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全面看待和處理矛盾雙方的關系,要防止片面性
和諧社會并不是沒有矛盾,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各種矛盾是客觀事實,也是合乎規律的現象。必須特別注重理順收入與分配的各種矛盾關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承認矛盾不回避矛盾
城鄉發展失衡,差距日趨擴大是存在的突出矛盾。政府必須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并著手解決戶口、農民工待遇等問題。
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要把握主要矛盾
針對城鄉差距問題,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8、材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開,討論未來五年的政策藍圖。
材料一:GDP增速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對比
材料二: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今后五年將更致力于全面均衡發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控制收入差距擴大,在“十二五”規劃中實現 “國富”到“民富”的轉變。翻開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報告,民生話題幾乎貫穿始終。無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方針,還是普通百姓關注的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隨處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論述。
材料三: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之前,中共中央廣泛聽取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對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將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
(1)、揭示材料一(圖表)反映的信息。(3分)
圖表信息:2001年—2009年我國的經濟增長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有較快的增長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不如GDP增幅,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 3分)
(2)、結合材料二,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國家怎樣才能實現“保持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7分)
①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②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讓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③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繼續完善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④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站合理的比重。⑤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調節過高收入,保障過低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拓寬投資渠道,依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公民的合法財產,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⑦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防止出現兩極分化。⑧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 7 分)(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
(3)、運用政黨的有關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富民、重民生?(6分)
①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2分)
②這是由黨的地位和性質、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分)
③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利于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于社會穩定、和諧。 (2分)
(4)、結合材料三,分析“十二五”規劃的制定過程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7分)
①由中共中央提出“十二五”規劃建議,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分)
②中共中央在通過“十二五”規劃前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表明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是我國的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堅持民主執政。(3分)
③《建議》將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既體現了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2分)
9、讀下表回答下列問題。
2010年中央預算財政支出(單位:億元)
項???? 目
金??? 額
預算數為上年執行數的 %
教育
2159.90
109%
醫療衛生
1389.18
108.8%
社會保障與就業
3582.25
108.7%
住房保障支出
992.58
101.4%
文化、體育與傳媒
314.49
98.1%
地震后恢復重建
780.01
80.4%
(1)、請揭示圖表蘊含的信息,并分析其政治生活依據及經濟意義。(16分)
①圖表表明:2010年我國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支體育與傳媒、地震后恢復重建的支出與上年相比,有很大提升,說明我國政府更加關注民生。②政治依據: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對人民負責是政府的基本原則。關注民生是由我國政府的性質決定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責,關注民生是政府依法履行職責的客觀要求。③經濟意義:財政加大對社會公共領域的支出,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體現,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內需;有利于實踐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請結合圖表,說明財政在經濟社 會發展中是怎樣發揮作用的。(10分)
①財政可以通過加大對社會公共領域的支出,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②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③財政通過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促進教育公平。④財政加大對社會保障與就業和醫療衛生的投入,可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⑤財政通過加大對住房保障、文化、體育與傳媒、地震后恢復重建的投入,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
材料二:2010年1~5月,我國的財政收入是 3.5萬億元人民幣,預計2010全年將會突破8萬億元,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這表明中國不僅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且在后危機時代取得了先發優勢。然而,8萬億讓國民為之驕傲的同時,民眾也希望帶來更多實惠。
(1)、試描述表一所反映的經濟信息并指出信息說明的經濟問題。(4分)
①十一五期間,我國GDP、國家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在08、09年增幅略有回落,但總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說明我國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2分,圖表信息的描述1分,形成的結論1分,允許學生答案有不同的合理表述,但前提是必須確保思路正確。)
②另一方面,財政收入增長大大高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的增長,說明國民收入分配中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關系不合理。(2分,圖表信息的描述1分,形成的結論1分,允許學生答案有不同的合理表述,但前提是必須確保思路正確。)
(2)、結合圖表和材料二,運用財政的有關知識說明如何讓8萬億元給民眾帶來更多實惠?(8分)
①合理調節財政支出方向。(1分)一是合理加大經濟建設支出,(1分)促進資源理配置,(1分)及時調整財政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1分)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為民眾獲得實惠奠定堅實經濟基礎。(1分)(說明:本要點共3分,答出一點即可得1分。)
二是合理加大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事業支出,(1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2分)從而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讓民眾獲得更多直接實惠。(1分)(說明:本要點共3分,答出一點即可得1分。)
②合理調節財政收入結構。(1分)國家應制定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政策,(1分)既保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又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1分)從當實際看可以適當減免稅收,讓利于民,實現藏富于民,國富民強。(1分)(說明:本要點共2分,答出一點即可得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习水县| 巨野县| 灌南县| 方正县| 盐城市| 遵义县| 黑河市| 酒泉市| 泸水县| 大厂| 建瓯市| 静宁县| 徐汇区| 松潘县| 梓潼县| 清新县| 乐陵市| 珲春市| 凌云县| 金乡县| 长治县| 汉源县| 富裕县| 广安市| 抚宁县| 胶州市| 雅江县| 朝阳区| 德惠市| 郑州市| 新邵县| 富宁县| 张北县| 洪洞县| 轮台县| 吉首市| 扬中市| 托里县| 衡东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