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背景說明提到溶解,學生首先會想到一些固體物質會溶解在水中。而在這一課,學生將制造幾種液體與水的混合物,觀察這幾種液體能否溶解在水中。這一課選用了生活中常見的膠水、洗發液、食用油、醋、醬油、碘酒等液體,讓學生觀察比較它們在水中的溶解情況。而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做”,而忽視了“觀察”,很多重要的細節可能被忽略。有些學生在做實驗中,往往會忽視“定量”這個原則。所以我制作了這個微課,讓學生能更細致更科學地觀察到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策劃設計 現在一般的科學課堂是由學生實驗或師生交流組成。學生對于這種模型早已了如指掌,他們也在期待著課程中有新花樣的加入。而一段短視頻,一段貼近實際實驗的視頻能有效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微課將從三方面入手來讓學生了解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回憶固體的溶解現象、幾種常見液體的溶解現象、生活中液體溶解的應用。內容分析本微課選自教科版《科學》四上第二單元第3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在這之前,學生對溶解已有一定的認識,本微課要引導學生進入到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中去,激發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溶解問題的興趣。本微課的重點是觀察描述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能判斷液體是否能溶解在水中。難點是讓學生解釋液體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適用對象教師教學、學生自學、家長學習類型選擇選擇的表現形式:演示式采用的技術手段:錄音式、軟件生成式組織構思回顧:固體在水中的溶解【設計意圖】讓學生溫故當物質均勻穩定地分散在水中時,這個過程稱為溶解。知新:幾種液體在水中的溶解【設計意圖】a、先展示膠水和洗發液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通過微課特有的放大鏡頭,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到這兩種物質的溶解情況。讓學生觀察膠水和洗發液是怎么樣進入水中的,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擴散的,攪拌之后它們溶解了嗎?使實驗過程有明確的觀察點。b、展示醬油、碘酒、醋、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在學生了解了液體之間的溶解之后,再多出示幾種液體,演示它們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強調操作方法:分別滴3滴這種液體到水中,觀察,再攪拌觀察,最后靜置觀察。判斷它們能否溶于水中。讓學生對于溶解實驗有個系統的了解。拓展:液體間的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設計意圖】通過“洗潔精洗臟盤子”這一生活現象,讓學生用“溶解”的知識去解釋。以此訓練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另外,讓學生意識到溶解現象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技術環境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corel screencap X8、 iPhone6 過程實錄第一部分:片頭(0分0秒~0分3秒,共長3秒)動態呈現微課課題“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并配上片頭音樂,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第二部分:回顧食鹽、高錳酸鉀這兩種固體在水中的溶解情況(0分4秒~0分36秒,共33秒)簡單操作食鹽、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況。說明:食鹽、高錳酸鉀等固體可以均勻、穩定地分散在水中,它們在水中溶解了。3.第三部分:展示生活中常見液體在水中的溶解情況(0分37秒~3分54秒,共197秒)。a、觀察膠水和洗發液在水中的溶解情況(0分37秒~2分00秒,共83秒)。讓學生帶著三個問題去觀察:它們剛進入水中時是上浮還是下沉的?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擴散的?靜置后,它們在水中溶解了嗎?演示膠水和洗發液在水中的溶解實驗。靜置之后發現,它們在水中可以形成穩定的水溶液,這說明它們可以溶解在水中。b、觀察醬油、碘酒、醋、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情況(2分01秒~3分54秒,共114秒)。分別滴三滴這樣的液體到水中。操作方法和膠水、洗發液的一樣。演示操作。滴入——觀察——攪拌——靜置——再從不容角度觀察。由于有些液體的顏色和水相近,我們不僅可以從側面觀察,而且可以從上面觀察。不同角度的觀察有利于發現細節。最后發現,其余三種液體可以溶于水中,而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中。/4.第四部分:拓展應用,洗潔精洗臟盤子(3分55秒~4分55秒,共60秒)。描述:生活中,我們吃完東西后常有油漬殘留在盤子中,我們常用洗潔精來幫忙。實驗室操作:在水中先倒入幾滴食用油,再滴入洗潔精。用玻璃棒攪拌,靜置。觀察現象。觀察發現,食用油可以溶解在水中。應用建設本微課主要涉及的是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所以在上四上這一課時,建議使用本微課。另外,本微課也可作為課外知識的拓展,給1~3年級的學生觀看,難度不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