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背景說明《食物在體內的旅行》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我們的身體》單元內容。本單元學生要將自己的身體作為研究對象,了解人體結構以及一部分的功能。而通過本節課教學將引領學生探究食物吃下去后在體內發生的變化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人的生長會有什么影響等。 因此,通過本堂課的教學,將促使學生更多的關注自己的飲食健康,更多的關心、保護自己的消化系統。因此,從教材的內容、編排、教學最終目的等角度來看本節課是一堂典型的生命科學類課題,也是與人的個體生活、健康聯系最強的。二、策劃設計1.內容分析消化器官作為消化吸收食物中營養成分的重要器官,應該得到學生的重視。在對消化器官的學習中,應該將學生引導到認識各部分功能的道路上去。學生通過認識各部分消化器官的功能,可以初步明確,身體內部有一整套的器官來分解食物。不同的器官形態不同,作用也不同。食物進入人體以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學習目標:1.人體活動需要的能量來自于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2.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每個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體內會按順序進入這些器官,被消化吸收。重點:掌握本節課的科學概念 難點:繪制食物消化過程圖2.適用對象 教師教學、學生自學、3.類型選擇表現形式:視頻錄制式技術手段:錄屏式4.組織構思(1)知識點思維導圖(2)微課環節流程圖: 5.技術環境課件版本:Microsoft?PowerPoint?2013錄屏、錄音、視頻合成軟件:Camtasia?Studio?8三、過程實錄1.第一部分:片頭(0分0秒~0分12秒,共長12秒)動態呈現微課課題“食物在體內的旅行”,并配上片頭音樂,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第二部分 (0分12秒~1分45秒,共長73秒)(1)讓學生思考,你知道,食物在體內是怎樣旅行的嗎? (2)了解消化器官的名稱以及形狀。動態呈現。3.第三部分 (1分45秒~3分14秒,共長89秒)動態呈現。食物在每個消化器官的變化,體現消化器官的作用。食物進入口腔,牙齒磨碎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淀粉。舌頭幫助牙齒咀嚼并將食物送入食道。食物通過光滑的食道進入胃。胃不斷收縮蠕動,揉搓食物,食物在這里被分解與磨碎,同時胃分泌胃酸消化部分蛋白質并將食物分解成半流質狀的食糜。食糜進入小腸,在小腸的蠕動下,分泌腸液,把食物徹底消化吸收。它是人體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沒被吸收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大腸再吸收食物殘渣中的部分水分,最終形成糞便排出體外。3.第三部分 (3分14秒~3分24秒,共長10秒)提問:現在同學們,你們能繪制一幅食物旅行圖嗎?四、應用建議 該資源可以應用于平時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