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第一課《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歷史更替時序,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基本脈絡。2-2-2 列舉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評析這些人物和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2-2-3知道從秦代到清代中國歷史版圖的變化,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2-2-6列舉實例,展現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領域成就以及特點,知道古代中國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前列。2-4-6評述重要歷史人物,功過,恰當說明他們在歷史過程中作用。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秦朝統一的時間、疆域的四至點;掌握秦始皇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2.過程與方法:呈現地圖引導學生分析秦統一的策略,啟發學生思考秦統一的原因、意義;通過通過閱讀課文及史料,概括秦統一全國后所采取的鞏固措施,并分析其影響,運用史料評價秦始皇的功過。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先祖的治國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體會國家統一的意義;學會歷史地辯證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秦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及影響。難點:評價秦始皇,了解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出示圖片:“秦朝大將”“秦兵馬俑”“阿房宮”“長城”設問:這些圖片都與哪個朝代有關?而這個朝代的建立又與誰有關?【新課教授】環節一:大一統的前提和意義出示“秦始皇嬴政個人檔案”設問1:大家對秦始皇的個人檔案有沒有異議?設問2:從諸侯王到皇帝的這個過程,源于什么事件?設問3:為什么秦國能夠如此強大,從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最后統一?出示史料材料一:秦地處中國西北部的渭河流域,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獲得勝利,因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易守難攻。公元前318年,秦占領了四川的產糧大平原;這大大地擴大了秦的地盤、增強了秦的力量…… 加上秦的統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現實主義者,率先應用法家學說,將所有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上)材料二:(戰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 ,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 材料三: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 ---《論衡·書解》學生自主探究秦統一的原因。出示“秦統一六國順序圖”請同學們結合秦統一六國的順序思考秦王統一六國所采用的策略閱讀書本歸納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意義環節二: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措施過渡:俗話說:打江山易,坐江山難,那么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鞏固統治呢?帝王思考“西周分封制導致諸侯爭霸,我大秦帝國難道還采用分封制嗎,那該采用什么制度呢?”帝王議政出示“孟姜女哭長城”漫畫及“秦始皇議政圖”設問:由修筑長城這一具體事例引發了詔令不通的問題,那么秦始皇該如何做呢?帝王巡查事件1、路遇堵車討論:當時為什么會堵車?秦始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些措施產生了什么作用?事件2、民間糾紛設問:為什么民間糾紛這么多?秦始皇如何解決這些糾紛的?事件3、儒生批判秦始皇的統治續寫結尾:于是秦始皇一怒之下……討論:怎樣評價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一做法?過渡:通過秦始皇的開拓和經營,秦朝疆域遼闊。(知道秦朝疆域四至點)環節三:評價秦始皇的功過師: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沒有比秦始皇更富有爭議的皇帝了。有些學者視其為一個英雄,而另一些學者視其為一個罪人,那么你怎么認為呢?出示材料:西漢賈誼:《過秦論》:帝失誤、臣失語、不仁義、失民心。司馬遷: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唐代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明代李贄: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輕議。毛澤東:……惜秦王漢武,略輸文采……合作探究評價秦始皇。課堂小結:回顧總結,朗讀詩歌。板書設計 秦朝一統 建立 公元前221 鞏固統一條件 秦朝 統一措施 嬴政 評價七、【教學反思】1、問題設計不夠嚴謹,不夠靈活,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夠2、教師講太多,太快,導致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某些環節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問題,自己解答3、缺乏對書本知識的落實,特別是對標題的解讀不夠4、缺乏對課堂突發情況處理的靈活性政治經濟文化思想交通法律(邊疆治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