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微課設計首頁授課題目一天垃圾的處理教學背景對學生來說,調查研究身邊的垃圾,是引導他們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最可行的方法。他們知道生活中的垃圾會被清潔工收集,但他們不知道收集起來的垃圾是怎樣處理的。本節微課將讓學生了解垃圾被填埋的整個過程,以及填埋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授課時長4分41秒教學目標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填埋是人們常用的垃圾處理方式。1.調查統計所在城市一天的垃圾數量和處理方法1.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會產生破壞2.培養關注環境的意識教學方法講授法、考查法教學總結通過本節微課的學習,學生通過訪問城市環衛處工作人員,了解了所在城市一天所產生的垃圾的數量,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通過實地考查,親歷了垃圾填埋處理的整個過程,知道了經過合理設計的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二、微課過程實錄:1.第一部分:提出生活垃圾的概念(時長:9秒)場景1:生活中各種垃圾成堆的照片。師: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垃圾。2.第二部分:調查城市一天的垃圾和垃圾的處理方法(時長:4分20秒)場景1:一袋家庭生活中的垃圾。師:這大約是一個家庭一天產生的垃圾,看起來并不多。師:那,一個城市在一天里會產生多少垃圾呢?這些垃圾又是怎樣處理的呢?場景2:城市生活解說:以人口為48萬的奉化市為例,平均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近600噸,如果用載重6噸的卡車,需要100輛才能運完。目前,全國每天產生的垃圾約2.5億噸左右。場景3:環衛工人收集生活垃圾現場解說:每天清晨,環衛工人會從各個小區收集城市的生活垃圾。場景4:垃圾中轉站工作現場解說:收集起來的垃圾首先會運到垃圾中轉站。垃圾會被壓縮成塊,壓縮好的垃圾由垃圾運送車將垃圾運送到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場景5:垃圾填埋場填埋作業現場解說1:運送到垃圾填埋場的垃圾,會經過推土機壓平,噴灑除蟲劑防止蟲蠅滋生,并蓋上覆膜。解說2:為防止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滲入到地下水中,垃圾填埋場在底部鋪設了50厘米碎石導流層、土工布、滲瀝液收集管、HDPE膜、GCL膨潤土塊、地基、地下水收集管,把垃圾堆積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統一收集起來,運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解說3:垃圾在填埋過程中會產生可燃燒的氣體,為防止可燃燒氣體在地下聚集,填埋場會通過專用管道收集可燃氣體,并利用火炬塔進行燃燒處理。解說4:經過這樣的處理,我們的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能降到最低。但是,填埋的生活垃圾還是會對填埋場所在的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后,就不能用來建筑房屋和種植莊稼了。解說5: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要用越來越多的土地來填埋垃圾。目前,中國600座城市已堆放和填埋的各類垃圾近80億噸。3.第三部分:提出城市生活垃圾面臨的問題(時長:12秒)師:同學們,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垃圾問題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你有好的辦法來處理它們嗎?和你的同伴一起討論討論,想出一條減少垃圾或科學處理垃圾的辦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