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課:做一個生態瓶背景說明生態瓶是模擬了池塘生態系統。它主要研究外界環境中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生物和生物之間存在的食物關系,在這一課中,學生將通過簡單的方案設計來研究生態群落。策劃設計 現在一般的科學課堂是由學生實驗或師生交流組成。學生對于這種模型早已了如指掌,他們也在期待著課程中有新花樣的加入。而一段短視頻,一段貼近實際實驗的視頻能有效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微課將從三方面入手來讓學生了解制作生態瓶:生態瓶就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制作一個生態瓶、生態瓶的維護和作用。內容分析本微課選自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6課《做一個生態瓶》。學生將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給生物營造一個“家”。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家”可能適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這時“家”中的一些生物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的表現,最后可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群落的生存。讓學生體會到,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本微課的重點是設計方案如何制作一個生態瓶。難點是讓學生維護生態瓶,了解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適用對象教師教學、學生自學、家長學習類型選擇選擇的表現形式:演示式采用的技術手段:錄像、軟件生成式組織構思了解:生態瓶就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研究一個像池塘一樣的生態系統是比較不現實的,如何模擬池塘環境讓我們進行研究活動,產生需要制作一個生態瓶的需求。實踐操作:制作一個生態瓶【設計意圖】通過微視頻讓學生了解到制作生態瓶的方法和步驟。(包含了擺放生物和非生物的先后順序)拓展:生態瓶的維護和作用【設計意圖】通過生態瓶的制作了解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長時間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技術環境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corel screencap X8、 iPhone6 過程實錄第一部分:片頭(0分0秒~0分35秒,共長35秒)動態呈現微課課題“做一個生態瓶”,并配上片頭音樂,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2.第二部分:制作生態瓶(0分35秒~3分17秒,共162秒) 1、準備一個透明的玻璃瓶。2、準備淘洗干凈的沙子(洗干凈沙子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加水后保持瓶中的干凈度和清晰度)。3、在沙子中種上水草。4、放入小石塊。5、倒入五分之四的水量。6、放入小魚、螺螄、小龍蝦等生物。7、上面再覆蓋一層水草。3.第三部分:告知學生生態瓶的作用和維護工作(3分17秒~3分35秒,共18秒)。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關系,需要學生長時間的對生態瓶進行維護。應用建設本微課主要涉及的是生態瓶的制作,所以在上五上這一課時,建議使用本微課。另外,本微課也可作為家長幫助孩子教學的工具,和孩子一起體驗科學實踐活動帶來的樂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