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內部運動如何改變著地形地貌》微課實錄背景說明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兩個原因,一是地球內部的力量,另一個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內力是指地球的內能引起的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陽能和重力而產生的各種作用。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態及變化主要是內力作用的結果。本微課選自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的第二課《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如果要將《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這一課講透,使學生學的扎實,就需要對引起地形變化的本質原因,即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做深入的、具有兒童趣味性地探討,由此確立了本微課的主題。通過本微課的學習,希望學生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能使板塊間發生碰撞、分離和平移,而山脈、高原、裂谷、平原等地形正是由于板塊間的這些作用形成的。在這樣一個由本質到結果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崇敬與好奇心,增強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策劃設計 1、內容分析 本微課主要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板塊的運動”;第二部分是“板塊運動中的碰撞和擠壓、分離、平移會形成不同的地形”。通過一些有趣的模擬實驗,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重點: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地形的變化。難點:板塊間的碰撞、分離、平移分別會導致不同的地形地貌。 2、適用對象 教師教學、學生自學。 3、類型選擇 選擇的表現形式:演示式采用的技術手段:錄屏式 4、組織構思 5、技術實現整個微課運用iphone 6進行拍攝,期間用固定夾子固定,防止其抖動。后期利用Camtasia Studio軟件進行編輯。 6、制作環境 制作環境的要求較低,只需要采光良好,無噪音。為防止外界聲音干擾,用耳機錄音,期間要注意錄完一段聲音后要蓋住耳機口,防止呼吸聲的干擾。過程實錄 (一)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板塊運動——煮粥實驗 在用番茄醬染色的粥上放上由薄木片制成的六大板塊,給粥加熱,觀察板塊間的變化。由此得出地球內部運動能引起大陸板塊運動。(旁白:這些紅色的物質模擬的是地球內部的巖漿,上面漂浮著六大板塊。當地球內部運動時,會對板塊造成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我們可以看到板塊之間會相互碰撞、擠壓,相互分離,甚至平移。) (二)板塊間的碰撞和擠壓、分離、平移對地形地貌的影響 1、板塊間的碰撞和擠壓——擠壓橡皮泥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模擬不同巖層,在兩端用力向內擠壓,可以看到“巖層”彎曲了,說明板塊間的碰撞、擠壓會使地形發生變化。(旁白: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模擬不同的巖層,慢慢擠壓兩邊。我們會發現巖層彎曲了,世界第一高峰喜馬拉雅山就是兩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 2、板塊間的分離——拉張橡皮泥 板塊間的分離會使地層發生斷裂,也是形成不同地形的原因。(旁白:當巖層被拉張分離時,巖層會發生斷裂。東非大裂谷就是兩大板塊受拉張而形成的斷裂谷。) 3、板塊間的平移——平移泡沫塑料板板塊間的平移有上下平移和前后平移,不同的平移會形成不同的地形。(旁白:在板上圖上三種顏色模擬不同的巖層,然后用小刀小心的將板斜切開,兩個巖層會發生什么現象呢?是的,地形會發生上下平移。除了上下平移,地層還會發生前后平移。我國的廬山、泰山,汾河平原就是由于板塊的平移形成的。) 應用建議建議:通過這些模擬實驗,我們可以感受到地球內部運動的確會引起地形的變化,但是更具說服力的證據在大自然中,可以布置課外作業,在大自然中去尋找板塊碰撞、分離、平移形成的痕跡。學生通過觀察巖石層,以尋找證據的方式探索大自然,相信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會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此外,本微課弱化了由于板塊間的這些作用也會引起地震和火山噴發,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相互補充。注意事項:煮粥實驗中粥不能太稠,火盡量不要太大。用耳塞錄音時,在不發言期間用手封住話筒。為防止錄制視頻抖動,可以使用手機支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