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原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被告:五四傷人放火學生 原告曹陸章告五四放火學生故意損害個人財產及人身安全。五四運動目錄CONTENTS起因:民族復興黃粱夢經過:義憤填膺赤子心結果:五四之行理性審壹貳叁民族復興黃粱夢壹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組成的協約國,另一方是德國、奧匈帝國等組成的同盟國……一戰中約30萬中國勞工遠赴“協約國”貢獻“苦”與“力”。 1918 年 1 月 8 日,威爾遜在國會中 作了著名的“十四條”演說,倡導公開外交、民族自決、成立國際聯盟等新秩序和原則。美·威爾遜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民族復興黃粱夢壹 “自從德國打了敗仗,‘公理戰勝強權’這句話幾乎成了人人的口號。” “美國大總統威爾遜屢次的演說,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現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 ”——陳獨秀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政府也派代表參加了會議。①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②廢除“二十一條”③收回青島主權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正當要求: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陸征祥(中)、顧維鈞(右上)、王正廷(左上)、施肇基(右下)、魏宸組(左下)章宗祥:駐日公使陸宗輿:幣制局總裁,訂二十一條時任駐日公使曹汝霖:時任交通總長,訂二十一條時任外交次長民族復興黃粱夢壹北洋政府出動軍警逮捕學生學生罷課火燒趙家樓天安門集會游行請結合視頻和課本第60頁內容,按照事件的先后順序為左圖排序。義憤填膺赤子心貳 陳獨秀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 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斗爭,勇敢地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 面對中國人民正義抗爭,日本帝國主義在天津、上海、南京、漢口等地集結軍艦,脅迫北洋 政府取締學生的愛國運動。6月1日,北京政府下令取締學生的一切愛國行動。這進一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怒潮。陳獨秀散發傳單時被捕入獄義憤填膺赤子心貳義憤填膺赤子心貳 工人反應 君等四年以來之國恥紀念,至今仍有一線之良知、半腔熱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請交告其子,姊教其妹,師訓其徒,毋忘此國恥紀念日。 ——上海中華工業協會通告注:“國恥紀念日”即1915年簽訂“二十一條”之日。義憤填膺赤子心貳學生一日不釋;本店一日不開!齊心救國,豈貪區區之微利? 挽救學生,不釋萬萬不開門!為國家,今罷市,挽救學生; 實指望,除國賊,還我青島。罷課救國,罷市救國,我兩界挺身先起; 民心未死,民國未死,愿大家努力進行。 商人反應 義憤填膺赤子心貳乞丐反應 自罷市以來,路上乞丐,幾不見其蹤跡。聞天后宮中人云,乞丐之首領,六日曾有通告,不準在路行丐,以免妨礙國人救國之行動。其業扒手掏摸者,亦各有首領,與丐首下同一之通告,戒令罷市期內,不許行偷。故六日以來,市上絕無失竊之事。 ——《五四愛國運動》義憤填膺赤子心貳 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 ①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③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義憤填膺赤子心貳①外爭主權內除國賊②誓死力爭還我青島③廢除“二十一條” 、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直接目標得以實現鎮壓逮捕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北京上海學生工人罷課罷課罷工罷市義憤填膺赤子心貳階段 時間 中心 主力 口號 方式 結果第一階段(爆發) 第二階段(擴大) 材料一:“中國工人階級,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就開始以自覺的姿態,為中國的獨立、解放而斗爭。”——毛澤東材料二:“我熱心研究馬克思主義,設法去了解俄國革命,相信這里包含有救國救民的良方。”——張國燾·《我的回憶》材料三: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受挫“阻礙了中國尋求西方模式的國家認同”,在遭遇深重認同危機的情況下, 中國知識人隨之開始轉向以蘇俄為代表的社會主義路徑。——徐國琦·《中國與大戰:尋求新的國家認同與國際化》從上述三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五四運動后中國的革命出現什么變化?義憤填膺赤子心貳1840舊民主主義革命鴉片戰爭<1840>——五四運動<1919>1919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1919>——新中國成立<1949>指導思想:三民主義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方向:資本主義1949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領導階級:無產階級革命方向: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革命性質:不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義憤填膺赤子心貳 賣國賊!他們賣他們的國,與你們有什么相干?他們賣國又沒有賣掉你一根毛,于你有什么害處?要你管他做什么?——汪靜之:《新時代的男女》觀后感 你怎么看待劇中父親的觀點?你覺得五四時期的學生具有什么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示?義憤填膺赤子心貳五四之行理性審叁 此次會議,我與陸子興總長,殫精竭力,謀定后動。……日本所提之二十一條,議結者不滿十條,而第五項辱國條件,終于拒絕撤回。會議結束,雖不能自滿,然我與陸總長已盡最大的努力矣。……世人不察,混稱二十一條辱國條件,一若會議時以全部承認者,不知二十一條中之第五項各條,不但辱國,且有亡國可能,已堅拒撤回不議。——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從上述材料中,你發現了什么?原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被告:五四傷人放火學生五四之行理性審叁 原告“曹陸章” 告五四放火學生故意損害個人財產及人身安全,請雙方律師辯解。(各小組討論,并由小組代表總結發言,表明觀點)作業:如果你是一位學生代表,你會號召同學們通過什么途徑來向民眾揭露北洋政府和西方列強的陰謀,改變失去山東主權一現狀?請結合當時的社會條件設計你的方案(可從多角度列舉)。《五四運動》教學設計《五四運動》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課標依據: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圖片口述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并填寫五四運動的歷程表;能夠結合史料分析五四運動之后中國革命的新面貌,即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能夠結合歷史細節明辨歷史真相,辯證看待五四學生的愛國行為。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視頻和史料的呈現,學生能夠入情入境地感受五四運動的轟動以及學生的愛國情緒;通過歷史小劇場的表演,學生能夠感受家國情懷和民族擔當;通過歷史細節的呈現,學生能夠客觀評價五四學生的愛國行為和曹陸章的“賣國”之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五四運動的深入了解,使學生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提升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同時結合對五四學生愛國之行的客觀評價,培養學生的理性愛國情懷。【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知道五四運動從爆發到擴大的基本史實及其歷史意義。教學難點: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教學內容分析】從單元內容看,本課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單元主要闡述近代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與發展。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知識分子開始如饑似渴地全面汲取西方文化包括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的宣傳和鋪墊的作用,而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更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和思想的基礎。所以,五四運動作為革命面貌變化的開端,有助于學生了解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從本課教材內容看,本課在內容編排上分成三部分:一是五四運動的爆發。主要簡述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巴黎和會的失敗以及五四運動前期的概況;二是五四運動的擴大。主要講述了“六三”學生游行以及工人、商人的罷工罷市行為和五四運動的結果;三是簡述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從整體而言,教材側重對五四運動從爆發到擴大的描述,而對巴黎和會的背景以及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分析過于簡略,需要在教學中增添材料說明才能使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有全面的把握。【教學對象分析】“五四”青年節眾人皆知,大部分學生對于“五四運動”都有所耳聞。但是對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并不熟悉,尤其是對巴黎和會的背景比較生疏。所以在授課中要補充說明當時的國際背景,構建時空觀念。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抽象的概念較難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要進行新舊革命的對比,剖析“新”在何處。【教學策略】課型:新授課教學時間:1課時(40分鐘)教學方法:多媒體(圖片、視頻)展示法;表格歸納法;情景探究法;討論法。【課前準備】1.準備授課課件,視頻,劇本及導學案;2.落實分組,排練劇本;3.布置預習,完成導學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歷史法庭 (原告“曹陸章”告五四放火學生故意損害個人財產及人身安全。)【設計意圖】“法庭”形式新穎,引起學生好奇心——為何學生被告?為了解官司實情,引出課題。過渡:這場官司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呢?學生為何被告?最終是否有罪?讓我們一起走進五四運動的歷史現場。新課講授官司起因:民族復興黃粱夢巴黎和會的背景視頻1展示:中國勞工團對一戰勝利的巨大貢獻講解: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獲得了參加巴黎和平會議的資格。史料展示:“自從德國打了敗仗,‘公理戰勝強權’這句話幾乎成了人人的口號。” “美國大總統威爾遜屢次的演說,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現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 ”——陳獨秀講解:美國總統威爾遜倡導公開外交、民族自決、成立國際聯盟等新秩序和原則。給予當時國人民族復興的無限希望。“公理戰勝強權”風靡一時,成為人們堅信的真理。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知識點: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的要求:①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②廢除“二十一條”;③收回青島主權視頻2展示:日本以“二十一條”為理由企圖奪走中國山東主權圖片展示: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講解:“二十一條”的簽訂使中國代表的正當要求慘遭拒絕。“曹陸章”為簽訂“二十一條”的參與者,被國人譴責為賣國賊。【設計意圖】架構時空觀念,展現國際背景,通過對巴黎和會前國人堅信“公理戰勝強權”的社會氛圍和巴黎和會后中國外交失敗,國人民族復興之夢破碎兩者的對比,使學生置身歷史時代,感受國人的心理落差與憤怒之情,從而深切體會學生于當時為何會游行示威,強烈抗議。官司經過:義憤填膺赤子心學生愛國行徑(爆發階段):視頻3展示:學生五四行動的經過學生任務:請結合視頻和課本第60頁內容,按照事件的先后順序為左圖排序并口述五四經過。【設計意圖】以視頻方式直觀地將五四概況呈現給學生,增強學生情境代入感。同時明確觀影任務,提高課堂效率。以排序作為鞏固知識點的手段,使學生掌握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過渡: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支持者,陳獨秀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斗爭,勇敢地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6月1日,北京政府下令取締學生的一切愛國行動。這進一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怒潮。那么當時國人是怎樣看待學生的這一系列運動呢?我們來看看不同人的態度是怎樣的?工商積極配合(擴大階段):史料展示:工人反應 君等四年以來之國恥紀念,至今仍有一線之良知、半腔熱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請交告其子,姊教其妹,師訓其徒,毋忘此國恥紀念日。 ——上海中華工業協會通告(注:“國恥紀念日”即1915年簽訂“二十一條”之日。)商人反應學生一日不釋;本店一日不開!齊心救國,豈貪區區之微利? 挽救學生,不釋萬萬不開門!為國家,今罷市,挽救學生; 實指望,除國賊,還我青島。罷課救國,罷市救國,我兩界挺身先起; 民心未死,民國未死,愿大家努力進行。——《五四愛國運動》乞丐反應自罷市以來,路上乞丐,幾不見其蹤跡。聞天后宮中人云,乞丐之首領,六日曾有通告,不準在路行丐,以免妨礙國人救國之行動。其業扒手掏摸者,亦各有首領,與丐首下同一之通告,戒令罷市期內,不許行偷。故六日以來,市上絕無失竊之事。 ——《五四愛國運動》講解:在學生遭到逮捕之后,工人,商人也開始支援學生的愛國運動,紛紛罷工罷市。從上述史料可知,不只工商兩界,甚至連乞丐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對愛國運動付出自己的努力。所以在五四運動的學生背后,有著四萬萬的中國同胞在支持著他們。【設計意圖】結合史料展示歷史細節,使學生深刻理解五四運動的廣泛影響。過渡:五四運動的影響由學生群體擴大到工商界。北洋政府最后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呢?知識點:五四運動的結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③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知識總結:【設計意圖】學生校對導學案表格,檢測預習效果,鞏固知識點。過渡: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使國人喪失了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幻想,也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而俄國的十月革命使一些知識分子看到了救亡圖存的新途徑。五四運動的爆發更使他們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新曙光。五四運動之后,中國革命究竟出現了怎樣的新變化呢? 知識分子喜見希望(歷史意義)史料展示:材料一:“中國工人階級,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就開始以自覺的姿態,為中國的獨立、解放而斗爭。”——毛澤東材料二:“我熱心研究馬克思主義,設法去了解俄國革命,相信這里包含有救國救民的良方。”——張國燾·《我的回憶》材料三: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受挫“阻礙了中國尋求西方模式的國家認同”,在遭遇深重認同危機的情況下, 中國知識人隨之開始轉向以蘇俄為代表的社會主義路徑。——徐國琦·《中國與大戰:尋求新的國家認同與國際化》思考:從上述三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對比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后中國的革命出現什么變化?可從指導思想,領導階級和革命方向考慮。講解:結合史料及所學知識,我們可以發現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存在諸多不同,比如指導思想,領導階級和革命方向。從史料中我們也得知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思想進一步傳播。另外,由兩者對帝國列強和封建軍閥的態度可知,辛亥革命領導者呈妥協退讓態度,而工人階級則是堅決反抗,故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運動。這些變化都說明了五四運動是一個轉折性事件——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設計意圖】明確史料分析的方向,運用對比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進行歷史思維遷移。從對比中感受到五四運動后革命的新變化。從革命的新變化也讓學生理解人民力量對歷史的發展進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現歷史的唯物史觀。過渡:從上述我們可知,當時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對五四學生愛國運動是支持的態度。當然也存在一些反對五四學生游行的人,他們會有什么想法呢?請看下面的歷史情景劇。部分群眾持反對聲音(家國情懷)歷史劇場:《父子爭吵》史料展示: 賣國賊!他們賣他們的國,與你們有什么相干?他們賣國又沒有賣掉你一根毛,于你有什么害處?要你管他做什么?——汪靜之:《新時代的男女》思考:你怎么看待劇中父親的觀點?你覺得五四時期的學生具有什么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示?學生活動:邊看劇邊認真思考。劇中的父親只求個人利益無視民族危亡,和五四學生的赤子之心形成鮮明的對比。從中應啟示學生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希望能夠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設計意圖】選擇汪靜之《新時代的男女》中父子爭吵的片段改編成小劇本讓學生表演,一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二是使學生從兩種沖突的觀點中感受到五四學生的愛國熱情,更是為了啟示學生應該具有家國情懷和民族擔當。官司結果:五四之行理性審1.曹汝霖賣國? 史料展示: 此次會議,我與陸子興總長,殫精竭力,謀定后動。……日本所提之二十一條,議結者不滿十條,而第五項辱國條件,終于拒絕撤回。會議結束,雖不能自滿,然我與陸總長已盡最大的努力矣。……世人不察,混稱二十一條辱國條件,一若會議時以全部承認者,不知二十一條中之第五項各條,不但辱國,且有亡國可能,已堅拒撤回不議。——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憶》思考:從中你對曹汝霖等人的賣國行為有什么新認識?講解:弱國無外交,面對日本的脅迫,曹汝霖等人必須簽訂“二十一條”。但從史料中可知,曹汝霖在簽訂二十一條的時候也是竭盡全力維護國家利益,盡量減少國家損失。所以“二十一條”的簽訂不能全怪責于“曹陸章”,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國家過于落后。【設計意圖】通過史料提供的證據顛覆學生對曹汝霖“賣國賊”的固有印象。培養學生從史料中尋找可靠證據并且論述觀點的能力,體現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觀。2. 學生無罪?學生任務:結合所學知識及導學案所給材料,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為原告和被告辯解,討論被告罪名是否成立?【設計意圖】以歷史法庭的辯論結尾,與導入相呼應。該活動培養學生綜合閱讀史料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從史料中尋找支撐觀點的證據并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客觀評價“曹陸章”的賣國行徑和五四學生的愛國之行。體現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了五四運動從爆發到擴大的基本史實,同時也理解了五四運動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歷史意義。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客觀看待五四運動學生的愛國行徑。雖有愛國之心,但不可盲目沖動,應在法律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做到理性愛國。課后作業作業:如果你是一位五四學生代表,你會號召同學們通過什么途徑來向民眾揭露北洋政府和西方列強的陰謀,改變即將失去山東主權這一現狀?請結合當時的社會條件設計你的方案(可從多角度列舉)。【板書設計】【教學反思】8五四運動 導學案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時間:____年___月___日五四運動導學案學習目標: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重點:知道五四運動從爆發到擴大的基本史實及其歷史意義。難點: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一.請結合課本內容補充下面表格。五四愛國運動的過程二.請結合課堂所給史料將下圖補充完整。五四運動歷史意義:_______________的開端。三.請結合課堂所講知識及附錄內容,針對該官司說出你的觀點。歷史法庭 (原告曹陸章告五四放火學生故意損害個人財產及人身安全,請雙方律師辯解。(各小組討論,并由小組代表總結發言,表明觀點)) ——————————————————————————————————————————————————————————————————————————————————————— 附錄:五四學生無罪觀點:“他們打‘曹陸章’嘛,我覺得這個事情大家的感情都是責備‘曹陸章’啊,好像是私通日本、溝通日本,是這個意思。所以打‘曹陸章’啊,也都是反映了這個的。”——五四親歷者:梁簌溟口述 “在事實上講,試問這幾年來哪一件不是借著‘國民意思’四個大字,不受法律的制裁,才鬧到今天這個地步?”——梁簌溟五四學生有罪觀點:此次會議,我與陸子興總長,殫精竭力,謀定后動。……日本所提之二十一條,議結者不滿十條,而第五項辱國條件,終于拒絕撤回。會議結束,雖不能自滿,然我與陸總長已盡最大的努力矣。……世人不察,混稱二十一條辱國條件,一若會議時以全部承認者,不知二十一條中之第五項各條,不但辱國,且有亡國可能,已堅拒撤回不議。 “正在這時,忽有一石塊對我父飛擲過來,幸婢將身一擋,打中背脊,腫痛了好幾天,若中我病父,即不堪設想了,即扶我父進屋。”“打開櫥門見有燕窩銀耳之類,即取出了匣子摔了滿地。……后到汽車房,將乘用車搗毀,取了幾桶汽油,到客廳書房等處澆上汽油,放火燃燒。”“有一學生,將鐵桿向他(章宗祥)后腦打了一下,仲和(章宗祥)即倒地。……他夫人告我,若無中江,仲和之命休矣。”——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憶》李統領聞言亦即息怒低聲言曰:“汝們有愛國心,難道我們做官的就不愛國,就要把地方讓給別人么,不過總統之下還有我們各種機關,汝們如有意見,盡管由我轉達,若是汝們代表要見總統,我也可以替汝們帶領,反正總有辦法,不能這種野蠻的。”——《山東問題中之學生界行動》,《晨報》1919年5月5日,2版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3課五四運動【學案】.docx 第13課五四運動【教學設計】.docx 第13課五四運動【課件20張PPT】.ppt 視頻1:一戰華工貢獻.mp4 視頻2:巴黎和會.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