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8張PPT)書法基礎開設這門課的目的是什么?提高書寫技能;提高書法審美眼光;《石臺孝經》《張遷碑》顏真卿《祭侄文稿》文徵明《西苑詩稿》第一章 概述一、何謂“書法”?書法的定義: 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漢字為載體),以毛筆、宣紙、墨為表現工具,遵循書寫法則而進行創作的一種抽象的線條造型藝術。書法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用簡練的線條造型可以表達出復雜的思想和情趣。二、漢字為什么會成為一門藝術?1、書法的對象是漢字,漢字的藝術性表現在三個方面。(1)、象形性,漢字的象形性質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可以充分展示想象和張揚個性的表現天地。宗白華先生認為:“中國的書法,在抽象的東西中帶有形象的成分,也就是成為藝術性的基礎。”(2)、字體、書體的豐富性。整個文字系統總想看有甲骨文、金文、篆書和楷書,一個字在各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寫法。橫向看,在同一時期,由于地域遼闊,有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書風”。(3)、點畫形式的多變性。隸書和楷書的點畫形式非常豐富。豎如懸針垂露,點若奔雷墜石,橫似千里陣云……漢字的基本筆畫在書法家的筆下,通過相互間的組合關系,用強弱、高低、節奏、旋律等有規則的變化,可以形象地表現世間萬物,也可以充分地表現作者的內心感情。破體書法蔣彝先生在《中國書法》中說:“我曾多次參觀大不列顛博物館的手稿和格蘭維爾圖書館,并仔細查看了從巴凱萊德到大憲章的古代手稿。在我看來,雖然每頁手稿的字母及單詞都排列得頗為雅致,但其整體卻缺少變化。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拼音文字的限制。二十六個字母完全有圓圈、曲線、直線和橫線的重復,用近似的動勢彼此相連。”另外:書法的書寫工具——毛筆、墨、宣紙,這些書寫工具也是使漢字成為一門藝術的重要原因。1、毛筆: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漢蔡邕)2、墨:可濃可淡,能表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3、紙:古人云:潤似春草,枯如秋藤。第二節 學習書法的意義有利于工作生活有利于提高素質有利于身心健康 “作書能養氣,也能助氣。” 這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調節和鍛煉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靈心煥發,無疾而壽。 古往今來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并非虛傳。如歷史上歐陽詢、顏真卿、大書法家平均壽命79.2歲,其中顏真卿76歲時遭殺害,不然壽命會更長。另據資料介紹,明清兩代著名書畫家(書畫相通)同高僧比較,28人中,書畫家比高僧長壽12.7歲,說明書畫活動可能比高僧修行還有利健康,己為世人共識。 ?? 第三節 怎樣學好書法1、端正心態,樹立信心明代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學書者,不可視之為易,不可視之為難;易則忽而怠心生,難則畏而止心起。”2、深悟博覽,豐富學養 黃庭堅說:“學書需要心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即使筆墨不減元常、遺少,只是俗人耳。”3、務實基礎,循序漸進(1)、先正楷,后行草 楷書典型筆法——提按、留駐、端部與折點的夸張等。容易形成單調、中怯等弊端.單調是楷書點畫高度規范化后的副產品,中怯是提按盛行、端部與折點夸張所難以避免的弊病。與之相對的是“中實”。清包世臣:“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中實之妙,武德(唐高祖年號)之后,遂難言之。”從這個角度講,從篆書入手,可避免此病。(2)、先大字,后小字(3)、先專一,后博學4、學習前人,繼承傳統文房四寶筆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 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筆。按筆毫的材料分為:1、羊毫。 山羊毛制成。 特點:較柔軟,吸墨量大,適于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 價格比較便宜。2、狼毫。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 特點:比羊毫筆力勁挺剛勁,宜書宜畫,但不耐用,價格較貴。 3、紫毫。兔毛制成。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 特點:挺拔尖銳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4、兼毫。用兩種剛柔不同的動物毛制成。常見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優點:兼具了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家常用。 郭店楚墓竹簡1993年冬,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竹簡七百多枚 。它的發現,引起海內外 學者的極大關注。 挑選選筆:以“尖、齊、圓、健”為原則 ,稱“毛筆四德”。 尖:筆毫聚攏時要尖; 齊:壓扁時要齊; 圓:書寫時四面都能鋪開,不扁不散為圓; 健:筆毫彈性好,久寫不退為健。 墨墨的歷史: 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 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墨的發明大約要晚于筆。 漢代,開始出現人工墨品。墨的分類: 松煙墨 : 用松樹枝燒煙,再配以膠料、香 料加工而成。 特點:墨色濃而無光,入水易化。 油煙墨 :用油燒煙(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或豬油等),再加入膠料、麝香、冰片等制成。 特點:墨色烏黑有光澤。 磨墨的方法:先洗凈硯中宿墨。 要有耐心 ,磨墨需用力,磨時要勻整不偏,輕重相等;?磨墨須濃淡適中;?當日磨,當日用;宣紙宣紙分類: 1、生宣 : 漬水滲化,宜書宜畫; 2、熟宣 : 經過膠礬浸染,不滲化,宜于工筆,小字; 3、半生熟宣 : 介乎生、熟宣之間初學可使用低廉的毛邊紙。硯臺?硯,是磨墨器,又稱硯臺、硯田、墨池、墨海、墨盤 。四大名硯: 廣東端州端硯 安徽歙縣歙硯 甘肅臨洮洮河硯 山西繹州澄泥硯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篆書篆書: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一、甲骨文刻在甲骨或獸骨上的契刻文字。 所謂“甲”指烏龜的背甲或腹甲,以腹甲為主;所謂“骨”是指牛、豬、鹿、人的骨頭,其中大量的是牛的肩胛骨。發現歷程:1899年,王懿榮首先發現甲骨 文的價值,并斷定為古代文字。(胡厚宣著《五十年甲骨文發現的總結》) 1903年,劉鶚《鐵云藏龜》,明確提出:甲骨片上所刻的文字是“殷代人的刀筆文字”。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至今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甲骨學。甲骨文甲骨文選字漁壺爲象龜甲骨文書法藝術郭沫若先生在《殷契萃編》中感嘆說:甲骨文書法“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千載后人神往……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絕不能為,技欲其精,則練之需熟,今世用筆墨者猶然,何況用刀骨耶?足知現存契文,實一代書法。而書之契刻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甲骨文創作陸維釗董作賓丁輔之二、金文金文為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書體由甲骨文演變而成(有待商榷),因多鑄或刻在鐘、鼎之類的器皿上,故稱金文,又稱鐘鼎文。分陰文和陽文,但陽文極少。甲骨文是當時的一種比較特殊的俗體字,而金文大體上可以看作當時的正體字。正體就是在比較鄭重的場合下使用的正規字體,俗體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較簡便的字體。思考:商代除了甲骨文、金文,之前還有更早的漢字嗎? 《尚書》:“惟殷先人,有典有冊。”青川木牘(戰國秦)郭店楚墓竹簡晚清四大國寶“晚清四大國寶”?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都是清代出土于陜西寶雞的西周青銅器。 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金文書法創作朱為弼臨金文黃賓虹吳大澂臨金文三、石鼓文“石刻之祖”,最早的石刻文字。呈鼓形,共十鼓,分別刻有四言詩一首,內容記述秦國君游獵,又稱“獵碣”。 相關評價:唐 竇 臮:籀之狀也,若生動而神憑,通自然而無涯。遠則虹紳結絡,邇則瓊樹離披。(《述書賦》) 清 康有為:鐘鼎及籀字,皆在方長之間,形體或正或斜,各盡物形,奇古生動。章法亦復落落,若星辰麗天,皆有奇致。(《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若石鼓文則金鈿落地,芝草團云,不煩整截,自有奇采。體稍方扁,統觀蟲籀,氣體相近。石鼓既為中國第一古物,亦當為書家第一法則也。(《廣藝舟雙楫》)吳昌碩臨石鼓文四、小篆以《泰山刻石》、《瑯琊刻石。、《嶧山刻石》最為著名。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字是逐漸演變為小篆的,小篆跟統一前的秦國文字并不是截然分明的界限。秦統一全國后,小篆并沒有真正實行下去(見下圖)。到了漢代,篆書被隸書取代。《青川木牘》到《天水放馬灘秦簡》到《云夢睡虎地秦簡》 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齊白石篆書橫幅齊白石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