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1、何謂書法 書法是以毛筆或鋼筆為書寫工具,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筆法、結構、章法為表現手法,以文字涵義和書者的思想情趣為表現內容,形成既有實用功能又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形式。 一、書法及其分類、要素古人論書曰:“書,心畫也。” “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 如其志,總之如其人也。”書法名稱沿革:書——書藝——書道(魏晉)—— 書法(唐以后)2、書法分類中國書法包括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兩個系列。毛筆:毛毫體圓鋒尖,剛柔相濟,富有彈性。寫出來的筆畫,或粗或細,或枯或潤,有點有線,有藏有露,變化無窮。硬筆:主要包括鋼筆、圓珠筆、粉筆、鉛筆等。硬筆書法主要指鋼筆。鋼筆作為書寫工具,以其特有的運用技法,使之書寫簡捷明快,產生藝術效果。3、書法構成要素章法,指一副書法作品的整體美的技能和方法。鄭板橋作品 “亂石鋪路”蘭亭序結構(間架、結字),指每一個字中筆畫與筆畫之間、偏旁與偏旁之間的距離遠近和長短筆畫相互配合的總和。左右結構類,指左右兩部分如人相背而立之態,但脈絡仍需貫通相融,成為一體。獨體字中,有以單數撐住整個字身的一類,則單豎必勁健可觀,給人以立鼎千斤之感。線條,指每一筆畫留在紙上的痕跡。在有形的線條中,能體現無形空靈的動感,粗的筆畫莊重凝厚,細的筆畫飄逸流暢,濃淡的筆畫如壯士之臂,枯竭的筆畫如千年枯藤,不同的線條給人以不同的藝術感受。顏真卿趙孟頫膽巴碑局部何紹基二、書法簡史 中國書法經歷了發展期、成熟期、繁榮期三個階段。 書法同漢字的形成和發展聯系在一起的。 中國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遵循由繁到簡、由不規范到規范的走向秩序。漢字的演進過程: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 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一)先秦書法 甲骨文是已經發現的最早的較成熟的漢文字(殷商時期)。結構多為篆形,體態長形居多,少數略扁;單字組織緊密,通常字體大小、長短、寬窄無一定則。由于鐫刻工具尖銳、刻字材料堅硬,字的線畫為單線,瘦挺,且鋒芒外露,筆畫轉折處以方折為主。1、甲骨文2、金文 金文(又稱鐘鼎文),出現在周朝。古代的銅器為鐘、鼎兩大類,故稱之。其代表作《毛公鼎》、《頌鼎》、《散氏墨》等。《毛公鼎》3、石鼓文 石鼓文(又稱籀文 ),石鼓文筆法圓勁挺拔,結構方正謹嚴、排列整齊、氣韻淳厚,既體現金文中繁復的痕跡,又帶有裝飾性,其書法上已具備了小篆的基本特征。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在春秋戰國時通行于各國的文字,統屬于大篆。郭沫若:有意識地把文字作為藝術的,或者使文字本身藝術化和裝飾化,是春秋時代末期開始的,這是文字向書法的發展,達到有意識的階段。(二)秦代書法1、小篆 秦統一后,定小篆為正體。秦小篆比大篆要簡化、工整、規范,點畫粗細均勻,結構均衡對稱,章法整齊劃一。代表作:《瑯琊臺刻石》、《泰山刻石》等。2、隸書 隸書產生是我國文字和書法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隸書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三)魏晉南北朝書法 篆、隸、草、楷、行五體并列,相互影響,各具風格。楷書的成就,標志中國漢字最終定型;行、草書的成就,標志著中國書法體種發展齊全。1、三國時期邯鄲淳(河南禹縣)韋 誕(陜西西安)179-253鐘 繇(河南長葛東)151-2302、晉朝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東臨沂人。代表作《黃庭經》、《樂毅論》、《蘭亭序》、《東方朔畫贊》《快雪時晴帖》、《喪亂帖》。其中以《蘭亭序》為最,世人稱“天下第一行書” 。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代表作《洛神賦十三行》、《中秋帖》、《保田磚志》、《援衣帖》等。 3、南北朝 南北朝楷書成就主要表現在碑刻方面。共同特點:筆畫方,有隸意,轉角和方筆都直折成角,結構講究借讓,書風粗狂豪放。代表性碑刻楷書作品有《龍門二十品》、《石門銘》、《刁遵墓志》等。但這些作品均不落書人姓名,書家生平不詳。《龍門二十品》(四)隋唐時期1、隋代 智永(王羲之七世孫)浙江紹興人。代表作《真草千字文》等。2、唐朝 唐朝是中國書法發展中的鼎盛時期。 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后以顏真卿、柳公權為最。出現了眾多書法藝術流派。(707-785)山東臨沂人。中唐書壇革新領袖,其楷書端正雄偉、勁力內含、氣魄宏大,行書遒勁剛健、奇偉秀拔,代表作《多寶塔碑》、《勤禮碑》等,《祭侄文》被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778-865)陜西耀縣人。其書點畫瘦勁,方圓并妙,結構嚴謹,以骨取勝。后人一直把“顏筋柳骨”奉為書法美的典范。代表作《玄秘塔碑》、《金剛經》《神策軍碑》等。柳公權(生卒年不詳)江蘇蘇州人。狂草大師。代表作《古詩四首》等。張旭(法名藏真)湖南長沙人。與張旭并稱“顛張醉素”,代表作《自敘帖》、《苦筍》等。懷素(五)宋元書法主要代表人物: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鮮于樞。(六)明代書法 主要代表人物: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董其昌書法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七)清代書法 主要代表人物:鄭燮(板橋),江蘇興化人。 鄧石如、金農等。鄭板橋書法三、書法工具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書法藝術創作的必備工具。筆、墨、紙、硯(又稱文房四寶),除此還有鎮紙、筆架、筆洗、筆氈等輔助工具。(一)毛筆◆從材料來論,有羊毫、狼毫(黃鼠狼)、紫毫(兔脊毫)、熊毫、鼠毫(鼠須)、雞毫、豬毫等。◆從性質來論,分為剛、柔、中三種。◆從筆鋒長短來論,有長鋒、短鋒之別。(二)墨◆墨在文房四寶中是唯一改變使用形態的材料。在現今社會使用墨汁已經成為普遍的方式。◆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煙、油煙。分松煙、油煙墨兩種。松煙墨宜作書,油煙墨宜作畫。◆現在一般選用“一得閣”、“中華”牌墨汁作書、作畫。(三)紙◆造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用于書畫的宣紙更是我國的專利。 郭沫若先生曾講:“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開了它,便無以表達藝術的妙味”。◆宣紙始產于安徽宣城,因而得名。宣紙宜書畫創作,墨干后,將紙浸入水中墨亦不化,裱糊后可長期保存。◆宣紙分生宣、熟宣兩種。幅面規格有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丈二宣等。色澤上分虎皮宣、泥金宣。◆初學者可用毛邊紙、元書紙,也可用新聞紙(舊報紙)。(四)硯◆硯為研磨的工具。到現代硯既是研磨工具,又可收藏。◆我國的名硯有:端硯(廣東肇慶端溪產)、歙硯(安徽歙縣產)、洮硯(甘肅臨潭縣產)、魯硯(山東青州臨朐產)、澄泯硯(山西絳縣產)、易硯(河北易縣產)。●除四種工具外,還有鎮紙、筆架、筆洗、筆氈等。四、執筆法◆五指執筆法 拇指、食指、無名指緊貼筆管,小指輔助無名指,“五指齊力”各司其職,指實、掌虛。◆四指執筆法 拇指在筆管內側獨當一面,食指、中指、無名指都在筆管外面把住筆管,小指自然略向內收。◆三指執筆法 拇指為一方,食指、中指為另一方,把住筆管,無名指和小指都自然貼于中指下方。書法界一般認為,三指法適合于寫篆書。◆提斗執筆法 拇指指尖向下從左后方把住筆管,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向下把住筆管的右方和前方,以上四指都是用指肚接觸筆管,小指則用指背抵住筆管的右后方,各指都是分散開來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提斗法適用書寫特大榜書時執楂筆。五、筆位及執管的位置(一)筆位的含義◆筆管的分段◆筆頭(筆毫)的分段◆執筆的高低直接影響書寫的表現力。執得過低,回旋余地小,無法隨意舒展,揮灑不自如,寫出來的字就會有失健逸、活潑,執得過高,不易自如駕馭筆鋒,難于將意念、氣脈注入毫端,貫透紙背寫出的字就會有失沉穩、遒勁。(二)執筆的位置 唐代書法大家虞世南認為執筆位置應:“真一行二草三”。(三)筆毫的分段◆一分筆中鋒聚集,彈性較好,由于它淺著書紙,字的筆畫纖勁、流溢;二分筆已是鋪毫字的筆畫盤勁骨強;三分筆字的筆畫豐腴有加,沉穩厚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