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新文化運動》(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新文化運動》(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2課《新文化運動》 年級 八年級
【學習目標】
1、通過文字材料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重點)2、把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兩面大旗及主要內容 3、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會客觀評價新文化運動。(難點)
【課堂教學流程】
【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1:【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背景: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 政治混亂的局面 之中。 2.開始標志:___1915____年陳獨秀在____上海_____創辦《___青年雜志______》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 新文化運動 的號角。 3.代表人物:____陳獨秀_____、李大釗、_____胡適____、魯迅等。 4.口號(大旗)和陣地:以“ 民主” ”和 “科學”為口號,形象地稱為“ 德先生 ”和“ 賽先生 ”;以《新青年》雜志和 北京大學 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主要內容包括:抨擊__舊道德___和 舊文化 ;提倡__民主___與 科學 ;提倡___新文學_倡導白話文___。 2.魯迅的白話小說《____狂人日記_______》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3.1917年《新青年》先后發表了胡適的___《文學改良謅議》____和陳獨秀的____《文學革命論》_______。4.意義與不足: 意義:動搖了 封建道德禮教 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 一次民主與科學 的洗禮, 為隨后爆發的 五四運動 起了 思想宣傳和鋪墊 的作用。是一次偉大的 思想解放 運動。不足: 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2:【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56—57頁“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結合第3單元所學知識及自主任務單中材料,分析概括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政治、思想)? 問題2.觀看教學視頻:新文化運動,列舉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地點、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 任務3:【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57—58頁“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正文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列舉出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什么? 問題2.探討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產生的影響。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 背景: 開始標志: 興起 : 代表人物: 口號和陣地: 新 文 內容: 化 運 意義: 動 不足: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歷史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列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學的列舉結果,其中有一項不恰當,請你幫他選出來(? ?C ?) A.李大釗 B.陳獨秀 C.李鴻章 D.胡適 2.在學習《新文化運動》一課時,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當時的情況,下列刊物中你應該首選查閱的是(?D??)A.《萬國公報》 B.《中外紀聞》 C.《民報》 D.《新青年》 3.魯迅的《狂人日記》這樣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下列關于該書及這段文字的解讀,最恰當的是( ?D?? ) A.描繪了一個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歡看歷史書,并且看書比較仔細 C.估計成書于五四運動以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5.有一副對聯:“白話通神,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么東西。”這種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寫作的現象最早出現在( D )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6.民國時期有人說:“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上文中“灑水清道”的“他”是( D )A.林則徐 B.李鴻章 C.康有為 D.陳獨秀7.陳獨秀說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這表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B???)A.?反對尊孔和復古 B.?提倡民主與科學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學 D.?宣傳馬克思主義7.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在對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認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視為“救國之要道”。于是他們(?C??)A.開展維新變法運動 B.創辦《申報》 C.掀起新文化運動 D.掀起洋務運動8.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序,但都屬兔)“三只兔子”因高舉哪兩面大旗而聞名( D )A.自強與求富 B.維新與變法 C.自由與平等 D.民主與科學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共24張PPT)
部編版
八年級上冊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教學課件
20世紀初期,在北京大學的講壇上,有從海外歸來的、西裝革履的大力宣傳新思想的進步人士;也有拖著長辮子、身穿馬褂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遺老,他們相互抨擊對方的思想觀點,出現了激烈的思想沖突。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出現呢?下面我們通過學習第12課《新文化運動》,來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
新知導入
學習目標
目標1:①通讀教材,能夠獨立自主正確完成填空;②能夠發現疑點、難點,提出問題。
目標2:通過文字材料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目標3:把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口號及主要內容(重點)
目標4: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會客觀評價新文化運動。(難點)
目標5:通過回顧知識、動手建構知識體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
自主學習
【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背景1
辛亥革命后,帝制結束,民國初興,此時,政治勢力裂變紛爭,思潮言論喧囂撞擊,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日漸形成一種思潮,影響日益擴大,為廣大的知識分、尤其青年學生所接受。
辛亥革命后思想界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民主、平等、自由等觀念影響日益擴大。
新知講解
背景2
1912年,袁世凱下令尊祟倫常,要“全國人民格守禮法”;
1913年,他又頒發“尊崇孔圣”的通令,孔教會聯名上書眾、參兩院請定孔教為國教,開始把尊孔活動推向高潮;
1914年袁世凱下令全國恢復“祭孔”;
1915年又正式恢復學校的尊孔讀經,并親臨孔廟祭孔……
袁世凱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尊孔復古,復辟帝制。
背景3
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胡適
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民性。
閱讀下列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我們中國多數國民口里雖然是不反對共和,腦子里實在裝滿了帝制時代的舊思想。”“這篇舊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心鞏國共和國體,將這班反對共和的倫理文學等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凈凈不可。否則不但共和政治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招牌,也是掛不住的。”
——陳獨秀《舊思想與國體問題》
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認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實現,是因為中國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批判。
合作探究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地點、標志、主要陣地、口號、代表人物。
時間
地點
標志
主要陣地
《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
1915年
上海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新知講解
閱讀教材人物掃描:說說北京大學為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實質是讓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學得以傳播
思想自由
鼓勵新思想的倡導者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
兼容并包
口號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賽先生)
民主 科學
“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陳獨秀《新青年》
代表人物
先驅:陳獨秀
陳獨秀(1879—1942)
原名乾生,安徽懷寧人。
早年參加辛亥革命。
1915年自創辦的《青年雜志》。
1917年2月發表《文學革命論》。
在新文化運動的各階段都發揮巨大作用。
1921年7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1927年被撤銷總書記職務。
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釋放。1942年5月27日病逝。
新文化運動期間,發表《孔子與憲法》,指出孔子是“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揭露將孔教載入憲法是“專制復活之先聲。
李大釗
( 1889年-1927年)
胡適
(1891年-1962年)
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哲學家、文學史家、詩人。
1917年回國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運動,是該運動早期領導者之一。
魯迅(1881-1936)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內容1
01
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對舊禮教、舊道德攻擊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誰?
魯迅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魯迅《狂人日記》
內容2
02
提倡民主與科學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什么?
民主
德先生
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用以反對封建專制
科學
賽先生
包含自然科學和西方的社會科學理論,以及對事物看法的科學態度。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內容3
03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李商隱
葉葉復翻翻,斜橋對側門。
蘆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溫。
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
年年芳物盡,來別敗蘭蓀。 蝴蝶
胡適第一首白話詩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讀完這兩段材料,哪一個讀起來更順口、更通俗易懂?新文化運動要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種語言更容易普及到大眾之中?
文學革命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
魯迅的《狂人日記》
閱讀課本,結合下列材料,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材料一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中華民族終于迎來了瑰麗的精神日出。
材料二 他們對于現狀對于歷史,所謂壞的就是絕對的壞;所謂好的就是絕對的好。
——毛澤東
材料三 吾國之維新也,復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
——陳獨秀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新知講解
總結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特點 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 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事件
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開始
作用
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
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是新文化運動前期領導者是資產階級中先進的知識分子,他們輕視乃至忽視人民群眾,把運動只限制在少數知識分子的圈子里,所以新文化運動沒有普及到人民群眾中去,沒有和政治運動緊密結合,這就減弱了它的實際效果。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謝謝觀賞!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12課《新文化運動》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
一、選擇題
1.1915年,為了這個大夢想(新文化—一新國民——新國家),一批文化精英開始挽袖提筆吶喊。下列哪一人物是這一時期的精英?( )
A.李鴻章 B.魏源 C.孫中山 D.陳獨秀
【答案】D
【解析】通過“1915年”、“新文化——新國民——新國家”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指的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派發起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代表人物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李鴻章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代表,魏源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袖人物,都與新文化運動無關。因此,ABC均不正確,D正確,故選D。
【點睛】要求學生知道新文化運動的基本信息及其代表人物。
2.1919年,《新青年》刊載了 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此文對馬克思主義做了較為系統的介紹( )
A.李大釗 B.魯迅 C.胡適 D.陳獨秀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過五四運動,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1919年,《新青年》刊載了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做了較為系統的介紹。故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
3.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 )
A.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B.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C.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 D.李大釗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青年雜志》后來改名為《新青年》,故A符合題意。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李大釗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都出現在新文化運動興起之后。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4.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中指出:“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這里的“兩位先生”指的是( )
A.民主和法制 B.民族和民權 C.民主和科學 D.民權和民主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進步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德先生和賽先生”是對民主和科學的一個形象的稱呼,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期間的兩面旗幟。其中“德先生”(音譯)即“Democracy”,意為“民主”;“賽先生”(音譯)即“Science”,意為“科學”。故“兩位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學,故C符合題意。ABD表述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
5.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陳獨秀 ②李大釗 ③魯迅 ④胡適 ⑤梁啟超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反對舊文化、舊道德、舊傳統的新文化運動,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⑤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歷程的特點。
6.王老師布置了一項研究新文化運動的作業,小明應該參考哪一個舊刊物( )
A.《時務報》 B.《國聞報》 C.《新青年》 D.《民報》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時期創辦的報刊是《新青年》,C符合題意。AB項報刊是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不符合題意。《民報》是辛亥革命時期創辦的,D不符合題意。所以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7.“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下列歷史人物,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之一,十月革命后,他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頌揚十月革命,最先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C符合題意;章炳麟在辛亥革命時期,主張革命,沒有宣傳馬克思主義,A不符合題意;嚴復生活在戊戌變法運動時期,主張救亡圖存,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B不符合題意;胡適在新化運動前期,主要宣傳民主和科學,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D不符合題意。所以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8.小明想詳細了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下面可以作為參考資料的有(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依據材料中《青年雜志》可知是新文化運動創辦時期的雜志,③是陳獨秀;④是魯迅,都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領袖,①③④符合題意;《民報》是辛亥革時期宣傳三民主義思想的報刊,②不符合題意,A、B和D項錯誤。故選C。
9.“這場運動高舉‘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的大旗,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指( )
A.文藝復興 B.新文化運動 C.啟蒙運動 D.真理標準大討論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B符合題意。文藝復興是倡導人文主義的思想,A不符合題意。啟蒙運動主張理性主義思想,C不符合題意。真理標準大討論是文革結束后圍繞兩個凡是思想的討論,D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其中德先生是指民主。賽先生是科學。
10.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說明這一階段歷史發展的線索是( )

A.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
B.近代化由器物階段向政治和思想階段發展
C.中國人民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日益深入
D.文化教育與新聞媒體逐步與世界潮流接軌
【答案】A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導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口號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工人階級首次登上了歷史舞臺,在運動中起了主力軍的作用,保證了運動的勝利。從此中國的革命有了新的階級的領導,決定了中國的革命的指導思想和革命的方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運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革命政黨,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從而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和目標。選項A符合題意;近代化由器物階段向政治和思想階段發展,是指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1.下圖所示刊物創辦的地點是:( )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武漢
【答案】A
【解析】根據圖示刊物《青年雜志》結合所學知識,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成為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A符合題意;《青年雜志》創辦地點是上海,后來遷到北京,B不符合題意;《青年雜志》創辦地點是上海,和天津無關,C不符合題意;《青年雜志》創辦地點是上海,和武漢無關,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睛】題干中刊物是解題的關鍵,刊物是《青年雜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第二卷改為《新青年》),不久,陳獨秀出任北京大學教授,《新青年》雜志部遷到北京。
12.1919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第一次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李大釗 B.陳獨秀 C.毛澤東 D.董必武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第一次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A。
13.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
A.一次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 B.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活動
C.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D.民主科學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動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所以C項符合題意,ABD項與題意不符,故選C。



二、綜合題
14 .閱讀下列圖片:

請回答:
(1)圖一中的人物是誰?他領導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什么運動?
【答案】陳獨秀。新文化運動。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人物是陳獨秀。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來改名為《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故陳獨秀領導了新文化運動。


(2)圖二是《青年雜志》,該雜志從第二卷即改名為什么?它在這場運動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答案】《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是新思想傳播的重要平臺。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來從第二卷即改名為《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是新思想傳播的重要平臺。


(3)圖三中的人物給這場運動添加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色彩,他是誰?
【答案】李大釗。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熱情頌揚俄國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故圖三人物是李大釗。




(4)從整體來說,這場運動既是時代的產物,又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你認為主要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案】①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③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⑤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高舉 “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引導人們同封建專制和封建思想展開徹底的斗爭,打破了傳統的精神枷鎖,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故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影響是:①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③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⑤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憲,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乃絕對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
——陳獨秀
材料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陳獨秀
(1)結合材料一,請你判斷陳獨秀發表材料一的觀點時的社會背景。
【答案】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正在推行“尊孔復古”為實現獨裁專制做準備。
【解析】依據材料一的“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憲,勢必復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正在推行“尊孔復古”,為實現他的獨裁專制做準備。在這種背景下,陳獨秀發表了材料一的觀點。




(2)材料二中的“兩位先生”指的是誰?宣傳“這兩位先生”的主陣地是什么?
【答案】民主和科學。《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口號是民主科學,即“德先生”、“賽先生”。故材料的兩位先生是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故宣傳“這兩位先生”的主陣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3)材料二反映出陳獨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戰斗的主要戰友還有誰?
【答案】追求科學和民主,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愛國精神。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解析】分析材料二的“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出陳獨秀追求科學和民主,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愛國精神。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是和陳獨秀并肩戰斗的主要戰友。



(4)為了“擁護這兩位先生”,陳獨秀等人掀起的這場運動叫什么?它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它起到了怎樣的積極作用?
【答案】新文化運動。性質: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積極作用:它高舉的“民主”和“科學”大旗,引導人們同封建專制和封建思想展開徹底的斗爭,打破了傳統的精神枷鎖,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宣傳民主和科學,陳獨秀等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高舉 “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引導人們同封建專制和封建思想展開徹底的斗爭,打破了傳統的精神枷鎖,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12課《新文化運動》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
一、選擇題
1.1915年,為了這個大夢想(新文化—一新國民——新國家),一批文化精英開始挽袖提筆吶喊。下列哪一人物是這一時期的精英?( )
A.李鴻章 B.魏源 C.孫中山 D.陳獨秀
2.1919年,《新青年》刊載了 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此文對馬克思主義做了較為系統的介紹( )
A.李大釗 B.魯迅 C.胡適 D.陳獨秀
3.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 )
A.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B.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C.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 D.李大釗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4.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中指出:“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這里的“兩位先生”指的是( )
A.民主和法制 B.民族和民權 C.民主和科學 D.民權和民主
5.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陳獨秀 ②李大釗 ③魯迅 ④胡適 ⑤梁啟超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王老師布置了一項研究新文化運動的作業,小明應該參考哪一個舊刊物( )
A.《時務報》 B.《國聞報》 C.《新青年》 D.《民報》
7.“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下列歷史人物,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
A. B. C. D.
8.小明想詳細了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下面可以作為參考資料的有(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這場運動高舉‘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的大旗,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指( )
A.文藝復興 B.新文化運動 C.啟蒙運動 D.真理標準大討論
10.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說明這一階段歷史發展的線索是( )

A.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
B.近代化由器物階段向政治和思想階段發展
C.中國人民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日益深入
D.文化教育與新聞媒體逐步與世界潮流接軌
11.下圖所示刊物創辦的地點是:( )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武漢
12.1919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第一次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李大釗 B.陳獨秀 C.毛澤東 D.董必武
13.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
A.一次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 B.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活動
C.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D.民主科學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動

二、綜合題
14 .閱讀下列圖片:

請回答:
(1)圖一中的人物是誰?他領導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什么運動?



(2)圖二是《青年雜志》,該雜志從第二卷即改名為什么?它在這場運動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3)圖三中的人物給這場運動添加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色彩,他是誰?



從整體來說,這場運動既是時代的產物,又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你認為主要產生了什么影響?


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憲,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乃絕對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
——陳獨秀
材料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陳獨秀
(1)結合材料一,請你判斷陳獨秀發表材料一的觀點時的社會背景。





(2)材料二中的“兩位先生”指的是誰?宣傳“這兩位先生”的主陣地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陳獨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戰斗的主要戰友還有誰?






(4)為了“擁護這兩位先生”,陳獨秀等人掀起的這場運動叫什么?它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它起到了怎樣的積極作用?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安县| 射阳县| 黔江区| 大冶市| 尖扎县| 五寨县| 吕梁市| 合水县| 喀什市| 商城县| 广宗县| 桐柏县| 苗栗市| 利辛县| 德格县| 新营市| 武乡县| 涟水县| 江口县| 晋中市| 扬州市| 五原县| 岱山县| 桦川县| 团风县| 兰溪市| 辛集市| 木兰县| 阿克陶县| 桓仁| 双牌县| 河北省| 保靖县| 大厂| 乌拉特前旗| 砀山县| 北安市| 扎赉特旗| 苏尼特右旗| 萍乡市|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