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年級 七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掌握漢武帝鞏固大一統采取的措施及其影響和結果(重點)。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內涵及影響。認識到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3、回顧所學知識,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較的能力。(重點、難點)【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一、“推恩令”的實施——政治上1、原因:西漢初,諸侯王和地方上的豪強勢力強大,與官府分庭抗禮,導致__社會秩序___混亂。2、措施:漢武帝采納__主父偃___的“推恩”建議,①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__封地___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變小。②找各種借口__削藩___、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還建立__刺史___制度,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3、影響:___中央對地方__ 的控制大大加強。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上1、目的:在思想上,加強 控制 。2、措施:漢武帝接受董仲舒“ 罷黜百家 、 獨尊儒術 ”的建議。(1)把__儒家學說___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__忠君守禮___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2)在長安興辦__太學___,以儒家的《__詩經___》《__尚書___》《易經》《___禮記__》作為教材,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3、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影響深遠。三、鹽鐵專賣——經濟上1、背景:漢初,__鹽鐵___經營權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控制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2、目的:加強朝廷對 對社會經濟 的控制。3、措施:(1)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__五銖錢___。 (2)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__煮鹽、 冶鐵___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3)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__物價___。4、作用:使國家的__財政___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鞏固了__大一統___的局面。 四、北擊匈奴——軍事上1、原因:秦末漢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領 冒頓單于 的率領下,統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斷南下襲擾。2、時間:公元前 119 年,漢武帝派大將 衛青 、 霍去病 率精騎出擊匈奴。 3、影響: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 大一統 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 鼎盛 時期。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問題,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問題:漢武帝為促進和鞏固大一統局面,在政治、經濟、思想、軍事上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 任務三:【小組探究】閱讀課本內容,小組合作完成問題,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問題:試著從正反兩方面來評價漢武帝所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任務四:【小組探究】閱讀課本,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問題: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對西漢有何影響?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五:【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2018?定西)使儒學居于獨尊地位,成為此后整個漢代以至兩千年封建社會間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的歷史事件是(?B? ) A.秦始皇焚書坑儒 B.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隋唐創立科舉制 D.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 2、(2018?濟寧)鐵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至秦漢以后,中國學術大致歸宗于儒家,此非各家盡被排斥之謂,實是后起儒家能薈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義,將之盡行吸收,融會為一?!睂Υ死斫庹_的是(??A ) A.漢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異已遭到排斥 B.秦漢以后,儒學得到豐富和更新 C.漢初儒學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學在漢代成為官方哲學 3、(2018?天門)閱讀如圖“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判斷其反映的社會問題(??A )A.諸候國勢力強大威脅著中央王朝 B.王國數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西漢王朝四分五裂 4、(2018?福建)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如圖所示是小文同學的學習筆記,其中空格處的內容應是(??B ) A.統一文字 B.焚書坑儒 C.獨尊儒術 D.張騫通西域 5、(2018?郴州)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以“漢武帝大一統”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是(?D? ) ①頒布“推恩令”②修筑馳道,統一車軌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④北擊匈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8?蒙陰縣一模)“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巴贫髦睢保??B ) A.擴大了漢朝的疆域 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 C.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D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 7、(2018?海州區一模)“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興太學”后,“士”接受的教育是(?A?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8、漢武帝為實行“大一統”采取了許多措施,其中整頓財政的措施是( C )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統一貨幣、度量衡 C.國家統一鑄幣,鹽鐵官營 D.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部編版七年級上冊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學課件沁園春·雪 (片段)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秦始皇漢武帝為什么把“秦皇漢武”相提并論 ?比一比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我國歷史上的功勞誰的大 ?新知導入學習目標目標1:通讀教材,完成自學檢測,初步了解本課教材內容,并記錄疑惑點,培養自主學習及發現問題的能力。目標2:通過教師講解,知道“大一統”的含義;閱讀教材并結合材料,能夠理解漢武帝繼位初期政治、思想、經濟、軍事上面臨的問題,從而深刻理解漢武帝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方面采取的措施。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較的能力。(重點、難點)目標3:閱讀教材并結合材料,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漢武帝,認識到重要歷史人物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自主學習什么叫大一統? 中央加強在政治、思想、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進行統一的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這就是“大一統”。新知講解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西漢初年:郡國并行制 劉邦共封了七個異姓王和九個同姓王他們在王國內可以: 任免官吏, 自征租賦, 自鑄錢幣, 自集軍隊。 諸侯王擁兵自重在封國內各自為政,不聽天子的號令,時刻有謀反的企圖,你作為皇帝你將怎么辦?政治上面臨的問題1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地方上豪強地主發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 (豪強地主) “役財驕益,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 ——《史記·平準書》“推恩令”的實施措施、作用皇帝中央統轄的郡中央統轄的郡諸侯王諸侯王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主父偃(1)措施: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 作用: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措施、作用(2)措施:建立刺史制度。全國分為13個州郡,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督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作用:抑制豪強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強化監察制度中央司隸校尉督百官監皇族 地方刺史(十三州部)督地方官員抑地方豪富思想上面臨的問題2西漢初,朝廷對地方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許多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漢初諸子百家各派學說仍很活躍,諸侯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法家:嚴刑厲法道家:無為而治儒家:仁政,以德治國措施漢代畫像磚:漢代講經圖儒家經典(2)興辦太學,培養儒學人才,選拔儒士進入政府機構。漢代講學圖太 學 禮 堂 儒家經典《詩經》、《尚書》、 《易經》、《禮記》、《春秋》影響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 ——顧頡剛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始皇漢武帝目的目的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方式方式采用法家思想,對思想文化進行粗暴的破壞。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促進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合作探究探究:回顧所學知識,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 秦始皇 漢武帝 不同點 方式 結果 相同點 目的 實質 采用法家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進行極其粗暴野蠻的破壞。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推行儒學教育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鞏固了大一統局面加強中央集權文化專制主義的表現經濟上面臨的問題3中國古代富豪榜之西漢——如魯人曹邴氏,“以鐵冶起,富至巨萬”;蜀的卓氏、程鄭,南陽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鑄”,又“通商賈之利”,富至巨萬,腰纏萬貫。那時候,私人鑄幣還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也大都掌握在豪強手里,富商大賈控制國家經濟命脈。 漢武帝時期,私人鑄 幣,鹽鐵經營權被豪 強掌握,國家的經濟 命脈不被中央控制。漢武帝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新知講解經濟上措施1、把鑄幣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2、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和制鐵等經營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3、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影響: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軍事上4昭君出塞漢初時和親原因國力疲弱軍事上的措施1、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2、漠北戰役大敗匈奴匈奴受到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漢武帝大一統的歷史意義: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政治上:1、實行“推恩令”2、削爵除國3、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興辦太學經濟上:1、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2、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3、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軍事上:1、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課堂小結漢武帝為什么能實現大一統?1、客觀條件:“文景之治”為西漢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2、主觀條件: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善用賢才合作探究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br/> ——輪臺罪己詔如何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初年,為了鞏固統治,在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的推行對維護漢朝的大一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他在位的50多年里,西漢國力最為強盛。課堂總結板書設計課堂鞏固【1】漢武帝削弱諸侯國勢力的實質是( ) A.剝奪王國的封地 B.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 C.分割王國的封地 D.收回王國官吏的任免權 B【2】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A.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B 謝謝觀賞!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一、選擇題1.下圖印文佐證了漢武帝時期設立的某重要官職,其主要職責是( )A.處理政務 B.監察百官 C.統帥軍隊 D.管理經濟【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的“司隸校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司隸校尉是漢至魏晉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始置于漢武帝征和四年,司隸校尉是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故B符合題意,ACD與司隸校尉主要職責不符,故選B。2.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到漢武帝時,是如何對待諸子百家學說的( )A.百家爭鳴 B.八股取士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文字獄【答案】C【解析】聯系所學可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所以C符合題意;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思想上出現的局面,所以A不符合題意;八股取士和文字獄是明清時期的,所以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關鍵詞在于漢武帝時期,并且是關于漢武帝時期對諸子百家學說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可得答案。3. “漢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 ) A.“無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等信息可知,題干材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儒法并用,B符合題意;“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重用外戚、“以德化民”材料均沒有涉及,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4.董仲舒主張“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武帝采用其主張是為了( )A.促進藝術繁榮 B.推動教育發展 C.加強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躍【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董仲舒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因此漢武帝采用其主張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中國古代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高(如下表所示)。這表明( )A.孔子是春秋時影響最大的思想家 B.孔子對古代教育的發展貢獻巨大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D.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被廣泛接受【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題干給出的歷代王朝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高表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此后兩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6.觀察下圖。圖中出現甲、乙所示狀況分別與什么現象有關( )A.百家爭鳴;焚書坑儒 B.焚書坑儒;獨尊儒術C.百家爭鳴;獨尊儒術 D.焚書坑儒;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故圖中出現甲、乙所示狀況分別與焚書坑儒,獨尊儒術有關。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7.巨清華同學收集了以下資料,請你為她所收集的資料擬定一個正確主題( )①“秦王掃六合” ②“伐無道,誅暴秦” ③漢朝與匈奴的和戰 ④漢通西域A.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B.統一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經濟重心的轉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誅暴秦”反映的是秦朝的建立與滅亡,“漢朝與匈奴的和戰”、“漢通西域”反映的是西漢與匈奴的關系和西漢開拓西域的相關內容,秦朝和西漢都是大一統的王朝,所以題干主題可以擬定為統一國家的建立,“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反映的是夏商周時期,A項不符合題意;“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是指隋唐時期,C項不符合題意;“經濟重心的轉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是指宋元時期,D項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抓住題干“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誅暴秦”、漢朝與匈奴的和戰、漢通西域的信息,結合秦漢時期的社會特點解答問題,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能夠通過事件總結朝代的特點。8.如下圖是西漢初年郡國并行示意圖(局部).為消除圖中反映的威脅兵權的因素,漢武帝( ?。?br/>A.實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C.頒布“推恩令” D.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答案】C【解析】面對西漢初年郡國并行的局面,為消除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削藩”這是建文帝和明成祖采取的措施,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推行分封制這是西周時期推行的制度,所以答案是C。9.西漢初年,諸侯“連城數十,地方千里”輕則驕奢淫逸,重則聯手對抗中央。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所采取的措施是( ?。?br/>A.統一鑄造貨幣 B.實行推恩之策 C.推行儒學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諸侯”“對抗中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漢初分封的諸侯國,有相當的勢力,嚴重威脅中央集權。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B符合題意。故選B。10.漢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边@一時期刺史主要負責( )A.行政事務 B.軍事管理 C.監察事務 D.財政管理【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強化監察制度,漢武帝時期,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監察和檢舉京師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將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域,稱為“十三州部”,每個州設置一個刺史,負責監察地方官員,并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強。所以C項符合題意,故選C。11.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某位學者“罷黜百家”的建議,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這位學者是( )A.張騫 B.董仲舒 C.司馬遷 D.張仲景【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張騫是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人物;選項C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選項D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因此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12.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以“漢武帝大一統”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是( )①頒布“推恩令”②修筑馳道,統一車軌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④北擊匈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在政治上:漢武帝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在思想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軍事上: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所以,①③④項符合“漢武帝大一統”的主題;②項是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措施,不符合題意,需排除含②的ABC三項。故選D。點睛:解題的關鍵需熟悉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可用排除法?!靶拗Y道,統一車軌”是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排除干擾項,確定正確答案。13.漢武帝時,為了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下令廢半兩錢,改鑄( )A.半兩錢 B.五銖錢 C.蟻鼻錢 D.鏟形幣【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B項符合題意;A項是秦朝時全國通用的貨幣;CD兩項是戰國時期使用的貨幣。由此可知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4.他和衛青在漠北戰役中打敗匈奴,漢武帝為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他卻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由拒絕收下,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遠刻在了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里,這里的“他”是指( ?。?br/>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西漢和匈奴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西漢國力強盛,對匈奴展開了長達十年的軍事反攻,其中,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匈奴受到重創,再也不能與西漢抗衡。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擇C。15.張老師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出示了兩幅圖片(如下圖).對這兩幅圖片的解讀,正確的是( )A.太學是最早的私學B.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C.漢武帝首創殿試D.太學生通過鉆研八股,求取功名【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既愛情昂對人民的思想控制。所以答案選B 二、綜合題16.秦漢四百余年的孕育與熔鑄,為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奠定基礎。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設縣。這些郡縣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秦制以銅虎符發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領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調動軍隊。這是保證兵權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以秦律為基礎,參照六國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選自《秦漢史》材料二 秦漢在我國語言文字學發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這一時期漢字字體由小篆演變為隸書,確定了漢宇的基本形態。隸書把小篆的長方形變為扁方形,把均稱彎曲的線條變為方折平直的筆畫,徹底消滅漢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確定了此后漢字的方塊形狀、筆畫特點和字體結構,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選自《中國文化通史》材料三 材料四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設立太學,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備規章制度的學校。太學以儒家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為教材,教師則由儒學博士擔任。由于適應國家培養官吏的需要,太學生的人數不斷増加。儒生們開始大量進入政權體系,中國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逐步鞏固起來。——選自《劍橋插圖中國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表現?【答案】推行郡縣制、控制兵權、制定法律(秦律)【解析】根據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表現有推行郡縣制、控制兵權、制定法律(秦律)等。(2)根據材料二回答,秦漢時期的文字字體發生了怎祥的變化?【答案】由小篆到隸書;【解析】根據材料二“秦漢在我國語言文字學發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漢時期的文字字體發生的變化為由小篆到隸書。 (3)材料三反映了漢朝哪方面的情況?【答案】社會生活;【解析】根據材料三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漢朝社會生活方面的情況,婦女化妝,飲食上會烤肉等。 (4)根據材料四回答,漢武帝創辦太學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發展教育、推動儒家思想傳播、選拔官吏【解析】根據材料四“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中國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逐步鞏固起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創辦太學的目的是發展教育、推動儒家思想傳播、選拔官吏等。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br/>——李白《古風》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三 “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為其國,必稍自弱矣。”——《漢書》材料四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br/>——班固《漢書·董仲舒傳》請回答:(1)材料一中所說的“掃六合”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答案】秦滅六國,統一全國。【解析】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國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爭,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因此“掃六合”指的是秦滅六國,統一全國。(2)根據材料二回答,秦始皇為了鞏固政權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任舉一個說明。【答案】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統一文字。【解析】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為了鞏固政權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有統一貨幣,用圓形方孔錢;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等。(3)材料三是西漢時期大臣向漢武帝所提的什么建議?【答案】頒布推恩令。【解析】根據材料三“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漢武帝聽從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王國勢力。(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用八個字概括董仲舒的這個建議?此后,什么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答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解析】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用八個字概括董仲舒的這個建議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后,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點睛】解答第一問的關鍵是識記秦始皇統一六國。解答第二問的關鍵是識記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解答第三問需要識記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答第四問的關鍵是認識董仲舒對漢武帝的建議。18.從秦漢時期起,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大一統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的什么建議?這個建議產生了怎樣的作用?【答案】推恩令;有利于鞏固漢王朝的統治,解決諸侯王問題。【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議;推恩令有利于鞏固漢王朝的統治,解決諸侯王問題。(2)為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哪個大臣的建議?這個建議是什么?【答案】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3)漢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強統一,還在經濟上把哪兩個方面的經營權收歸中央,改善國家財政?【答案】鑄幣權;煮鹽、冶鐵。【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漢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強統一,還在經濟上把鑄幣權;煮鹽、冶鐵這兩個方面的經營權收歸中央,改善國家財政。(4)結合所學,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答案】漢武帝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就是:漢武帝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一、選擇題1.下圖印文佐證了漢武帝時期設立的某重要官職,其主要職責是( )A.處理政務 B.監察百官 C.統帥軍隊 D.管理經濟2.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到漢武帝時,是如何對待諸子百家學說的( )A.百家爭鳴 B.八股取士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文字獄3. “漢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 ) A.“無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4.董仲舒主張“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武帝采用其主張是為了( )A.促進藝術繁榮 B.推動教育發展 C.加強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躍5.中國古代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高(如下表所示)。這表明( )A.孔子是春秋時影響最大的思想家 B.孔子對古代教育的發展貢獻巨大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D.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被廣泛接受6.觀察下圖。圖中出現甲、乙所示狀況分別與什么現象有關( )A.百家爭鳴;焚書坑儒 B.焚書坑儒;獨尊儒術C.百家爭鳴;獨尊儒術 D.焚書坑儒;八股取士7.巨清華同學收集了以下資料,請你為她所收集的資料擬定一個正確主題( )①“秦王掃六合” ②“伐無道,誅暴秦” ③漢朝與匈奴的和戰 ④漢通西域A.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B.統一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經濟重心的轉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8.如下圖是西漢初年郡國并行示意圖(局部).為消除圖中反映的威脅兵權的因素,漢武帝( ?。?br/>A.實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C.頒布“推恩令” D.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9.西漢初年,諸侯“連城數十,地方千里”輕則驕奢淫逸,重則聯手對抗中央。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所采取的措施是( )A.統一鑄造貨幣 B.實行推恩之策 C.推行儒學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10.漢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边@一時期刺史主要負責( )A.行政事務 B.軍事管理 C.監察事務 D.財政管理11.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某位學者“罷黜百家”的建議,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這位學者是( )A.張騫 B.董仲舒 C.司馬遷 D.張仲景12.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以“漢武帝大一統”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是( )①頒布“推恩令”②修筑馳道,統一車軌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④北擊匈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漢武帝時,為了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下令廢半兩錢,改鑄( )A.半兩錢 B.五銖錢 C.蟻鼻錢 D.鏟形幣14.他和衛青在漠北戰役中打敗匈奴,漢武帝為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他卻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由拒絕收下,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遠刻在了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里,這里的“他”是指(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15.張老師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出示了兩幅圖片(如下圖).對這兩幅圖片的解讀,正確的是( )A.太學是最早的私學B.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C.漢武帝首創殿試D.太學生通過鉆研八股,求取功名 二、綜合題16.秦漢四百余年的孕育與熔鑄,為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奠定基礎。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設縣。這些郡縣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秦制以銅虎符發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領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調動軍隊。這是保證兵權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以秦律為基礎,參照六國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選自《秦漢史》材料二 秦漢在我國語言文字學發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這一時期漢字字體由小篆演變為隸書,確定了漢宇的基本形態。隸書把小篆的長方形變為扁方形,把均稱彎曲的線條變為方折平直的筆畫,徹底消滅漢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確定了此后漢字的方塊形狀、筆畫特點和字體結構,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選自《中國文化通史》材料三 材料四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設立太學,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備規章制度的學校。太學以儒家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為教材,教師則由儒學博士擔任。由于適應國家培養官吏的需要,太學生的人數不斷増加。儒生們開始大量進入政權體系,中國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逐步鞏固起來。——選自《劍橋插圖中國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回答,秦漢時期的文字字體發生了怎祥的變化?(3)材料三反映了漢朝哪方面的情況?(4)根據材料四回答,漢武帝創辦太學的目的是什么?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三 “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為其國,必稍自弱矣?!?br/>——《漢書》材料四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班固《漢書·董仲舒傳》請回答:(1)材料一中所說的“掃六合”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2)根據材料二回答,秦始皇為了鞏固政權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任舉一個說明。(3)材料三是西漢時期大臣向漢武帝所提的什么建議?(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用八個字概括董仲舒的這個建議?此后,什么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18.從秦漢時期起,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大一統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的什么建議?這個建議產生了怎樣的作用?(2)為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哪個大臣的建議?這個建議是什么?(3)漢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強統一,還在經濟上把哪兩個方面的經營權收歸中央,改善國家財政?(4)結合所學,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漢武大帝》片花.mp4 決戰漠北.mp4 大一統.mp4 漢武帝.mp4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導學案.doc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學課件.pptx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