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了解安史之亂發生的原因和后果,通過黃巢起義來認識藩鎮割據的危害,知道五代十國更迭和政權分立;提高運用歷史地圖和分析歷史文獻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 運用歷史地圖,通過研究唐代疆域的變化,來了解唐朝的由盛轉衰、以及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局面的形成。通過研究歷史文獻,了解“節度使”的形成和藩鎮割據對中央集權的削弱。比較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的不同后果,認識黃巢起義對唐朝的“致命”打擊。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安史之亂及唐朝的滅亡,認識政局動蕩對人民生命財產、生產生活的破壞性,懂得中央集權對維護封建國家的大一統有積極作用。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安史之亂教學難點:安史之亂、黃巢起義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述人物事跡、戰爭情節)2、圖示法(安史之亂的形成過程)3、對比研究法(對比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4、文獻研究法(唐詩、歷史文獻的研究)5、案例教學法(一些節度使平叛的心態)教學過程:導入: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歷經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唐朝迎來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科技發達、民族友好的“盛唐氣象”。在世界舞臺上,這時的中華民族光芒四射,吸引著歐亞非三大洲的人們與唐朝交往、學習和引進唐朝的先進文化......設計意圖:將本單元前幾課的標題在一句話中整編為一句話,既是總結,又是過渡。設計意圖:從文學中想象盛世的美好,使后文唐朝政局的急轉直下與之形成強烈對比。昔日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更直觀,能從整體上了解安史之亂。設計意圖:從材料中總結出中央朝政的腐敗。設計意圖;上圖簡要說明唐朝節度使制度的開端。從地理位置的共性可知,節度使的最初設置突出的是“邊防”職能。下面引文意在說明,節度使的職權在發展、膨脹。設計意圖:上圖主要說明節度使的邊鎮兵多,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設計意圖:歷史課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礎課程。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從學習中得到經驗教訓。通過講解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給我們今天的國家及個人的啟示,這個問題的設置進一步拉近了學生和歷史的距離,把抽象的課本知識和個人的具體行為聯系起來,從而升華了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計意圖:史地結合,增強學生的空間意識,簡明敘述事件經過。設計意圖:安史之亂因節度使而起,但事后反而大量增加。結合教材“材料研讀”以及前面“唐代藩鎮的分布”說明安史之亂造成的直接、間接的嚴重后果。國事由盛而衰成為歷史必然。設計意圖:講述黃巢早年追求科舉的經歷,反襯其走上領導農民起義的道路的“不尋常”,從而理解唐末社會危機的深重。總結黃巢起義后,唐朝政局的發展面貌,認識其在藩鎮割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現實。從而得出結論:黃巢起義是對唐朝的致命打擊。設計意圖:后梁的建立標志唐朝的滅亡。朱溫是節度使的過渡到其他節度使以朱溫榜樣,開始了五代十國的局面。設計意圖:講解五代十國的更迭中,強調統一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板書設計:感情升華:設計意圖:團結就是力量,用歌聲表達學生的愛國情。用青春夢筑起愛國夢,厲害了,我的國,強國一代有我在!(共28張PPT)(部編)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一篇章 八年浩劫成割據開國容易守國難第二篇章官逼民反黃巢起義朱溫反叛唐朝滅亡第三篇章五代十國重分裂藩鎮割據是根源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憶昔》—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一、安史之亂八年浩劫成割據 開國容易守國難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材料一 唐玄宗寵信楊貴妃,從此荒廢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教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還提拔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擔任宰相。他們把持朝政,營私舞弊,排斥賢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敗。朝政腐敗材料二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社會矛盾尖銳各地的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政權與一身材料三 開元以后,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至于 ——《新唐書》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外重內輕的局面,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材料四 天寶十節度使分布圖 材料五 安祿山兼三大兵鎮獨掌15萬的兵力,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蓄謀已久的叛亂以史為鑒: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755年-763年經過3、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了怎么樣的消極影響?政治: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材料一:據《太平廣記》載,唐安史之亂發生后,北方人民紛紛向南遷移,洛陽一帶房屋被焚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杜甫詩《無家別》有“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經濟:極大的破壞,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材料二官逼民反黃巢起義朱溫反叛唐朝滅亡二、黃巢起義黃巢起義1、(爆發原因)背景:2、經過:3、結果:(1)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2)藩鎮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中央已經無力控制藩鎮。(3)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不第后賦菊——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唐朝滅亡(907年)朱溫907背景:原為農民起義軍將領的朱溫,投降唐朝后,被封為節度使,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朱溫逐漸控制朝政,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三、五代十國五代十國重分裂藩鎮割據是根源五代十國的更迭南方地區五代十國太原北漢 更 迭五代十國的實質?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后梁帝國 朱溫 梁王.宣武節度使后唐帝國 李存勖 晉王.河東節度使后晉帝國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后漢帝國 劉知遠 北平王.河東節度使后周帝國 郭威 鄴都留守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 經濟在原有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3、五代十國的發展影響趨勢: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1.光明網2016年8月26日文章:天寶十四載,又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組成一個以少數族武人為骨干、有漢族失意文人和地方軍人參加的財富力強的武裝集團,最終導致爆發( )A.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 C.七國之亂 D.八國之亂A2.滕州新聞網2016年3月11日文章:這些藩鎮名義上雖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實則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從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朝廷進一步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節度使林立,他們擁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鎮割據的最嚴重后果是什么( )A.影響中央財政收入 B.危害國家的統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國 D.使得中央政令無法實行B3.番禺日報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祿山每次入宮,都是先拜貴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問他何故,安祿山恭恭敬敬地說:“我們胡人的習俗,都是先拜母親,后拜父親。”皇帝釋然,對安祿山的憨厚和樸實添了幾分好感。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4.領導安史之亂的主要人物是( )A.安祿山 B.宇文化及 C.朱溫 D.姚崇DA5、下列事件技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唐朝滅亡 ②唐朝打敗叛軍 ③黃巢建立政權 ④安史之亂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6、抓住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主要手段之—。關鍵詞“907年” “朱溫”“唐朝滅亡”反映的主題是( ) A.開元盛世 B.安史之亂 C.黃巢起義 D.后梁建立DD 201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部編版.doc 七年級下冊歷史課件《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部編版.ppt 唐朝的安史之亂.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