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北宋是誰什么時候由誰怎樣建立的? (960年)“陳橋兵變”皇袍加身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后,七歲的恭帝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趙匡胤之弟)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宋,仍定都開封。史稱這一事件為“陳橋兵變”。“陳橋兵變”皇袍加身的故事1.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到政局的穩定。2.宋太祖本人就是通過兵變奪取政權的,為防止類似的兵變重演。3.宋朝建立時,全國仍處于割據狀態,要鞏固統治,結束封建割據,必須加強中央集權。北宋為什么要加強中央集權?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有哪些措施?1.解除石守信等統軍大將的兵權2.建立禁軍,輪流駐防京師3.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4.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5.采取崇文抑武策略,選拔文臣任中央和地方官吏6.增設機構以制衡各級官員權力軍事上的措施為什么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 “天下營兵,縱橫交互,移換屯駐,不使常在一處” 禁軍定期更換駐地,而統軍的將領并不隨軍調動,以此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即兵將分離的局面文化上的措施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神童詩》宋?汪洙如何看待“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點?客觀上推動了文化教育的發展,,但從歷史影響看,它強化了“為當官而讀書”的觀念 。宋代的科舉考試非常發達,教育在民間有較大的發展,為多姿多彩的文人世界的形成提供了根本條件。資料: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對坐議事。相傳,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質等仍坐著。宋太祖說:“我眼花,你們把文書拿近來讓我看?!狈顿|等起身呈遞文書后,回到原處,發現座位已被撤走。從此,宰相、大臣只能站著同皇帝講話。君臣禮儀的變化,說明了什么?說明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積極影響:地方的行政權、財權和軍權都收歸了中央,官員的權力受到制衡和約束,武人干政的風險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北宋的中央集權有什么的影響?消極影響:導致北宋出現積貧積弱的局面增設官僚機構擴充軍隊養兵養官戰爭賠款分散軍權冗官冗兵冗費軍隊戰斗力弱貧弱多余的導致北宋出現積貧積弱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材料說明了北宋中期面臨怎樣的局面?這一狀況的根源在哪里?積貧積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造成的北 宋 王 朝 收 支 情 況 表 年代 收入(貫) 支出(貫)1021 15085萬 12677萬1049 12625萬 “所出無余”1065 11613萬 13186萬實現富國強兵王安石變法目的是什么?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尖銳,邊患不絕,民族矛盾加深北宋王安石變法的背景、時間時間:1069年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是中國封建社會里,唯一一位不坐轎、拒奢華、拒納妾的宰相,也是死后無任何遺產的宰相。王安石是一個怎樣的人?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一)每年青黃不接時,官府向農民提供種子或貸款。收獲后,農民以20%的利息償還征收役錢,用來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依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采購物資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賦稅政府在東京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名 稱 內 容青苗法 募役法 農田水利法 均輸法 方田均稅法 市易法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二)減少官兵的數量農村人戶以保、大保為單位編定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百姓可自愿申請養馬,每戶一匹,富戶兩匹,由政府撥給官馬或給錢自購。養馬戶可減免部分賦稅,馬病死則要賠償以“將”編制軍隊,每“將”兵力一般為幾千人,有的達萬余人。挑選武藝較高、作戰經驗豐富的武官擔任,專管訓練名稱 內 容省兵法 保甲法 保馬法 將兵法 王安石的變法有什么歷史作用(積極影響)?農業生產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國家軍力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王安石的變法為什么會失?。?br/>用人不當,在變法過程中出現一些損害百姓的現象,新法又危及一些社會階層的既得利益,遭到強烈反對。從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中你獲得哪些啟示?要注意用人,要維護老百姓的利益,改革者要掌握實權。 賢相輩出,卻無力改變官場的腐敗昏庸; 名將咸聚,卻無法抵擋小國的進攻; 才子云集,卻熱衷無休無止的內耗; 經濟富裕,卻用于購買和平; 文化昌盛,卻不能扭轉頹敗的國運。對北宋的描繪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