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達標檢測題姓名________班級________成績_______________一、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個2.5分,共50分)1..“盡管未能真正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對中國的早期近代化卻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這里評價的是( )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辛亥革命 D.戊戌變法2.一位歷史學家說:“晚清是一個大轉型時期,其變化的步代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其中“變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C.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D.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認為中國擁有一定的軍事優勢,然而結果卻以中國失敗告終。從根本上看,是因為當時中國( )A.軍備陳舊 B.指揮無方 C制度落后 D.腹背受敵4.2018年4月,習近平在出席南海海城海上閱兵時強調:“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回顧歷史,我國近代新式海軍興起于19世紀80年代,當時規模最大的海軍是( )A.南洋艦隊 B.北洋艦隊 C.福建艦隊 D.廣東艦隊5.“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不斷有人做著各種各樣的西方夢:夢想有西方的堅船利炮,夢想有西方的新型工業,夢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屬于追求“西方的新型工業”夢想的歷史事件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戊成變法 D.義和團運動6.汪林茂在《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說:“其最大意義并不是產生了“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代化的這輛列車”。據此判斷,他評論的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7.在中國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極大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發展。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8.有人認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聲看作是黃海海面炮聲的歷史回響并不為過”其中在黃海海面炮聲“中涌現的英雄事跡是( ) A.成繼光抗擊俊寇 B.那成功收復臺灣 C.林則徐虎門銷煙D.鄧世昌等官兵英明戰斗9.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眾的一份公告,公告稱:“……百姓無依,唯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圖固守以待轉機。”該公告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地點對應正確的是( )A.鴉片戰爭一一香港 B.第二次鴉片戰爭一一庫頁島C.甲午戰爭一一臺灣 D.鄭成功收復臺灣一釣魚島10.“倭寇曾使人說我,被吾嚴詞拒絕,遂全面攻擊我威海,并唆使我內部土兵對我施壓,吾或死或被擒,然吾既為中國人,寧死不降也!”根據內容判斷,寫下這封遺書的是( )A.林則徐 B.左宗棠 C.陳化成 D.丁汝昌11.和以前的不平等條約相比,《馬關條約》中新的、反映時代特征的內容是( )A.割地 B.賠款 C.開辟通商口岸 D.允許日本在華開設工廠12.據(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統計,1894年的前50多年間,外商在華共創辦103家企業,到1913年,外商企業增加到300多家。外商企業驟增的主要原因是( )A.鴉片戰爭的爆發 B.《南京條約》的簽訂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13.“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民族危機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棄洋務制器興國的美夢,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次思考的“層次”是( )A.從器物到制度 B.從制度到思想 C.從制度到文化 D.從技術到器物14..沙俄外交大臣曾說:“1900年的對華作戰,是歷史上少有的最夠本的戰爭。”他所說的是指( )A.第一次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侵華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15.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是旅游勝地。回首1898年老北京的街頭,不可能出現習的是( )A.有大煙館在營業 B.有人在高臺上演說維新C.有人在讀《國聞報》 D.東交民巷有洋兵把守16.“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料器。”想一想,這是哪個深別的主張?( )A.地主階級固深B.地主階級洋務派C.資產階級維新派D.資產階級革命派17.《時務報》于1896年創辦于上海,其創刊號刊載了梁啟超的《(論報館有益于國事》,文中指出:“……某某學得一新義,即某報多一新聞。”此中“新義”是指( )A.變法維新 B.自強求富 C.民主科學 D.民主共和18.李鴻章自己曾經這樣自嘲:“我只是一個概匠,面對一個破屋只知修卻不能改造。“這是李鴻章對哪一事件所發出的感慨?( )A.鎮壓太平天國運動B.簽訂《馬關條約》)C.簽訂《辛丑條約》D.開展洋務運動在近代歷史上,北京的東交民巷曾被改名 Legation Street((使館大街),臺基廠街被改名為 Rue Marco Polo(馬可波羅路),崇文門內大街被改名為克林德街等。這一現象出現于哪一事件后( )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一位清朝官員曾用這樣一番話教訓康有為:“你老是變法呀,變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從這番話你判斷這位官員應是哪一個派的代表?( ) 顧固派 B.維新派 C.革命派 D.激進民主派非選擇題(共3小題,5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道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送走,竟被打碎。—————英國《奉晤士報》材料二: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處。————瓦德西請回答材料一中事件發生在什么時間?(2分)什么戰爭期間?(2分)“軍人”指的是誰?( 2分)“進入皇宮的宮殿”是指進入什么地方進行的搶劫?(2分)這次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什么危害?(4分)(3)材料二所說的是什么的事情?(2分)他們是什么時間進入北京城的?(2分)瓦德西是哪國的將領?(2分)當時任什么職務?(2分)22、(20分)材料一:江南制造總局 輪船招商局 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北洋水師定遠艦(1)材料一中,洋務運動主要涉及哪些領域?(5分)材料二“今日和議即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纂章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別發,可以勤遠略。”——引自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折》注:“和議”指的是清政府在第二次片戰爭中與英法等國簽訂不平等條約。(2)據材料二,請你判斷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3分)請你寫出體現這一目的的句子。(2分)材料三:“李鴻章…感嘆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藥之細巧,器械之鮮明實非中國所能及”。材料四:西方國家國土面積均不過千里或數百里,可是每年國家收入“動以數萬萬計”,主要是收取煤鐵、五金之礦、鐵路、電報、信局、丁ロ等稅收。中國如果不早點變法,向西方學習,以貧交富,以弱敵強,沒有不失敗的。一一譯自《李鴻章全集》(3)與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李鴻章的觀點有什么變化?(2分)在這一觀點的指引下,洋務運動有何發展?(3分)材料五:輪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間,將中國航運權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國之航權,唯責局是賴”的美譽。使“洋商壟斷收入銳減,中國少外流白銀當在數千萬兩之巨”。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鎖壟斷。材料五說明洋務運動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吾國對日關系之痛史,宜鐫骨銘心,紀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喪師割地,東亞霸權,拱手以讓諸日本…————李大釗《國民之薪膽》(1)“甲午之役”發生在哪一年?(2分)此役后簽訂了什么條約?(2分)(2)材料中的“割地”具體指哪些地方?(2分)這一條約對中國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危害?(2分)(3)“甲午之役”期間許多民族英雄以身殉國,請列舉三位杰出代表。(2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0 ABCBB ACDCD DCABD BADDA二、非選擇題21.(1)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2)進入圓明園搶劫;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4)德國;八國聯軍統帥22..(1)創辦軍事工業、開辦民用工業、派遣留學生、培養人オ,籌建海軍等等。(8分)(2)對內鎮壓起義,對外抵抗侵略,維護清朝統治。(3分)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2分(3)主張興辦民用工業。(2分)洋務運動由“自強”ロ號下興辦軍事工業轉為“求富”口號下興辦民用工業。(3分)(4)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5分)23.(1)1894年;《馬關條約》(2)割遼東半島戰役、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左寶貴、鄧世昌、丁汝昌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近代化早期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知識點第4課洋務運動一.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1.背景: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政府內憂外患。2.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期(約35年)3.目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搖搖欲墜統治4.代表人物:奕?(中央),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政治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5.口號:自強(前期)、求富(后期)6.主要內容:⑴創辦軍事工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以“自強”為口號,興辦了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等;(記憶口訣:福安江南求自強)⑵開辦近代民用企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以“求富”為口號,興辦了輪船招商局(李鴻章)、開平煤礦(李鴻章)、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織布局(張之洞)等;(記憶口訣:胡漢開船為求富)⑶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⑷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海軍:福建、廣東、南洋、北洋。邊疆危機:西北:新疆1875年,左宗棠任欽差大臣,后收復新疆。1884年建新疆行省東南海疆李鴻章籌建四大艦隊,1885年清政府設立海軍衙門,建臺灣行省7.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8.評價:⑴地位: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⑵作用: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⑶結果:由于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失敗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清朝統治,沒有改變封建制度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1894—1895年)一.甲午中日戰爭1.背景: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2.時間:1894~1895年3.爆發:豐島海戰1894年7月,日軍在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4.經過:⑴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跑。⑵黃海大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200名將士殉國。⑶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犧牲;旅順大屠殺——兩萬多中國人。⑷威海衛戰役:丁汝昌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5.結果:清政府戰敗,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二.《馬關條約》的簽訂1.簽訂時間: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和伊藤博文2.主要內容及危害:3.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三.列強瓜分中國狂潮1.導火線——三國干涉還遼:《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2.表現:⑴列強在中國掀起奪取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的狂潮;(P27時局圖)⑵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反映出美國和列強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第6課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1.背景: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政治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3.目的:救亡圖存,變法圖強4.簡單經過:⑴序幕:1895年,“公車上書”(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書光緒帝,要求拒和、變法、遷都。),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⑵發展: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圖強,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和嚴復在天津創辦《國聞報》。⑶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⑷失敗: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康有為、梁啟超出逃。譚嗣同、劉光弟、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變法最終失敗。5.主要內容:6.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7.變法失敗的原因:⑴客觀原因:頑固派勢力強大,維新派力量薄弱。⑵主觀原因: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充分發動群眾,只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8.教訓:資產階級改良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第7課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一.義和團運動1.興起:19世紀末,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2.背景: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3.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招撫”? “剿滅”? “鎮壓”⑴前期:為了利用義和團,以“招撫”代替“剿滅”,并承認其合法地位。⑵后期:鎮壓4.口號:“扶清滅洋”“滅洋”:鮮明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則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義和團還帶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人等這些落后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利用粉鎮壓義和團提供了條件。5.義和團的斗爭:通過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6.結果: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7.影響:沉重打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但義和團的蒙昧迷信及籠統排外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訓。二.抗擊八國聯軍(1900-1901年)1.直接原因: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 根本原因:維護和擴大帝國主義在華利益2.爆發: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記憶口訣,諧音記憶:每日發鵝,應得意奧)3.經過:①廊坊阻擊戰中,八國聯軍慘敗,退回天津。②大沽炮臺失陷,慈禧太后對外宣戰。③義和團在北京戰斗: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④天津保衛戰,與侵略軍爭奪老龍頭火車站,并炮轟紫竹林租界。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殉國。4.結果: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下令絞殺義和團。聯軍在北京屠殺、劫掠。(外國侵略者第二次侵入北京)三.《辛丑條約》的簽訂1.時間與簽訂國: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2.內容:3.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小結:列強侵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第二單元復習提綱.doc 八上第二單元達標檢測題(含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