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東漢的興衰》(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東漢的興衰》(課件+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3課《東漢的興衰》 年級 七年級
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1、記住東漢建立的時間、都城、人物;結合材料及教材能夠概括出漢光武帝采取措施的內容。通過回顧文景之治,能夠總結出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及表現。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的能力。(重點)2、理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局面的出現。分析出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對東漢政局的影響。認識到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難點)3、知道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背景、人物、結局、影響。
【課堂教學流程】
【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問題記錄反饋老師。光武中興1.西漢滅亡:公元9年,外戚____王莽____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2.東漢建立: (1)背景:王莽施政加劇社會動蕩,引發農民起義。 (2)建立:劉秀在25年稱帝,定都___洛陽_____,史稱東漢,他就是___光武帝_____。3.光武中興: (1)目的:鞏固統治,采取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 (2)措施。 ①下令釋放___奴婢_____,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 ②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 ③允許北方________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3)表現: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___光武中興_____”。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開始時間:東漢中期以后。2.原因:繼位皇帝年幼,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親戚,___外戚_____權力膨脹。皇帝長大后,依賴____身邊宦官____除掉外戚,宦官由此把持朝政。3.影響: (1)導致政治腐敗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2)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黃巾起義1.原因: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 2.概況:創立太平道的___張角_____于184年領導的一場___有組織、有準備_____的農民大起義。3.口號:蒼天已死,____黃天當立____,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4.結果:在__東漢統治者調集______軍隊的殘酷鎮壓下,歷時9個月的黃巾起義最后被鎮壓下去。5.影響:這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___東漢_____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小組探究】閱讀課本第58—59頁“光武中興”的內容(包括教材插圖),并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分組回答,每組回答一個問題) 問題1.派代表講述王莽代漢建新的故事?(歷史事件:背景、時間、過程、結果影響) 問題2.東漢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 問題3.光武帝統治初期面臨的問題? 問題4.光武帝統治的措施、結果? 任務三:【小組探究】結合課本60頁材料研讀,相關史事,61頁課后活動1與教材第59—60頁的內容,掌握以下問題。 問題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原因? 問題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影響? 任務四:【小組探究】觀看微課:黃巾起義。并結合課本60頁“黃巾起義”子目內容與61頁知識拓展,回答以下問題,并派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問題1.黃巾起義的背景?(政治、天災) 問題2.黃巾起義的時間、領導人、特點、結果? 問題3.黃巾起義被鎮壓,是否說明東漢王朝轉危為安呢,黃巾起義對東漢政局的影響?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五:【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結束了哪一朝代的統治( B ) A.秦朝 B.西漢 C.新朝 D.東漢 2.襄陽人杰地靈,許多名人作出過杰出貢獻。劉秀的貢獻是( C ) A.匡扶漢室,建立蜀國 B.積極改革,富國強兵 C.建立東漢,光武中興 D.輔佐吳國,春秋爭霸 3.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廉潔政治的重大任務,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懲治貪官方面成績最突出( D ) A.漢武帝 B.王莽 C.漢景帝 D.光武帝 4.劉秀以柔術治天下,重振朝綱的措施有( A ) ①多次下令釋放奴婢和禁止虐殺奴婢②減輕刑法③合并郡縣裁減官員④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5.東漢中期以后,交替專權的是( A )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將軍 C.將軍和宦官 D.將軍和地方官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共30張PPT)
部編版
七年級上冊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教學課件
右圖劉秀公園 ,又名“千秋臺” ,河北省高邑縣地標。設立該公園是為了紀念傳說中的“劉秀登基”。據史料記載,公元25年,劉秀于此千秋臺登基稱帝,欲開創其千秋霸業,故曰:千秋臺。那么劉秀建立東漢后,是怎樣鞏固其千秋霸業的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3課 東漢的興亡。
新知導入
目標1:通讀教材,完成自學檢測,初步了解本課教材內容,并記錄疑惑點,培養自主學習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目標2:閱讀教材,記住東漢建立的時間、都城、人物;結合材料及教材能夠概括出漢光武帝采取措施的內容。通過回顧文景之治,能夠總結出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及表現。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的能力。(重點)
目標3:閱讀教材及觀察圖片,通過看圖講故事,理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局面的出現。結合材料,分析出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對東漢政局的影響。認識到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難點)
目標4:觀看微課及閱讀教材知道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背景、人物、結局、影響。
學習目標
【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
自主學習
光武中興
西漢滅亡
王莽
時間:
公元9年
事件:
王莽建立新朝
新知講解
問題1:閱讀教材及材料,分析光武帝統治初期面臨的問題?
“禍拏ná未解,兵連不息,刑法彌深,賦斂愈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丘墟,田疇蕪穢huì ”,以致“匹夫僮婦,咸懷怨怒”
——《后漢書?馮衍列傳》
譯文:禍亂相連,戰爭不息,刑法更加殘酷,賦稅更加沉重。人們流離失所,村落成了廢墟,田地荒蕪。人民無不怨恨在心。
王莽建新代漢及改制失敗,造成社會混亂,矛盾加劇;
東漢初年社會滿目瘡痍。
如果你是劉秀,面臨如此困境,你會怎么做?
合作探究
【小組探究】問題2:光武帝統治的措施?
材料一:“民有嫁妻賣子,愿歸父母者,咨聽之,敢拘執,論如律。”
材料二: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
材料三:對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釋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釋放奴婢
減輕農民的負擔
減輕刑法



材料四:裁并400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以貪污罪處死貪贓 1000多萬錢的大司徒,殺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將南匈奴、烏桓等民族整體遷入內地;將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首領遷入內地。
【小組探究】問題2:光武帝統治的措施?
合并郡縣,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
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漢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作用?
社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漢光武帝劉秀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全盛

東漢集市畫像磚
弋射收獲畫像磚
探究:回顧“文景之治”,說出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表現是什么?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共同表現:
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
共同原因:
1.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
統治者善于用人、納諫;
提倡節儉;獲得民心;
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
行之有效政策的長期堅持,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等等。
合作探究
皇帝 即位年齡
和帝 10歲
殤帝 1歲
安帝 13歲
順帝 11歲
沖帝 2歲
質帝 8歲
桓帝 15歲
靈帝 12歲
少帝 17歲
獻帝 9歲
東漢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齡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你能發現此表中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會導致什么后果?
東漢王朝走向衰敗
平均年齡9.5,平均壽命24。即位的皇帝比較年幼。

新知講解
皇帝早逝

幼主繼位

外戚專權


皇帝長大
誅殺外戚


宦官得寵
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局面。
原因
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權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
表現
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權利膨脹。
皇帝長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擺布,便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寵信,把持朝政。
如此反復循環,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危害
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黃巾起義的背景?
黃巾起義
政治:東漢外戚宦官專政導致朝政腐敗,時局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
天災: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民無法忍受黑暗統治,出現反抗情緒。
新知講解
大規模農民戰爭爆發,東漢名存實亡
黃巾起義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起義者頭綁黃巾,被稱為“黃巾”
黃巾起義的時間、特點、結果
時間:
184年
領導人:
張角
特點:
創立太平道,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
結果:
歷時9個月被鎮壓,失敗
【小組探究】黃巾起義被鎮壓,是否說明東漢王朝轉危為安呢,黃巾起義對東漢政局的影響?
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合作探究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曾說: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他在位時,以柔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東漢王朝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局面。但是之后的皇帝大都由于幼年即位,大權由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以至于使東漢的朝政越來越腐敗,人民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終于爆發了東漢末年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這次起義雖被鎮壓,卻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加速了東漢王朝的瓦解。
課堂總結

東漢的興亡
東漢的建立


東漢的衰敗

建立:
措施:
結果:
公元25年 ,劉秀,以洛陽為都城
(1)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
(3)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
(2)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結束混亂局面,社會安定繁榮,出現“光武中興”的局面
1.中央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
2.黃巾起義
184年、張角、太平道
板書設計
1.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通過哪種方式建立漢朝政權的( )
A.農民起義
B.世襲繼承
C.謀權纂位
D.聯盟征戰
A
課堂鞏固
2.史稱公元25年劉秀所建政權為“東漢”,結合所學歷史和地理知識,想一想這么稱呼的原因應該是( )
A.因其統治區域相對于前朝而言在東方
B.因劉秀起兵于東方
C.因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機
D.因劉秀政權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東面
D
3.“光武中興”與下列哪個皇帝有直接關系( )
A.漢高祖
B.漢武帝
C.光武帝
D.漢明帝
C
謝謝觀賞!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13課《東漢的興衰》同步訓練試卷
(解析版)
一、選擇題
1.“公元 26 年,即漢光武帝稱帝的第二年,下詔書,令民間釋放奴婢。”材料中的“漢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西周 B.東周 C.西漢 D.東漢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2.千古帝鄉,智慧襄陽。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時,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故B符合題意;文景之治出現在西漢文帝、景帝時期,故A不符合題意;貞觀之治出現在唐太宗統治時期,故C不符合題意;開元盛世出現在唐玄宗統治前期,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至此,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過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答案】C
【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西漢是公元前202年建立的,而劉秀稱帝是在公元25年,也就是公元后的25年,按公元前202至公元前1年計算是201年,公元后是25年,加起來是226年。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
4.“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共同因素是( )
A.嚴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國 B.獎勵耕織,推廣鐵器牛耕
C.整頓吏治,嚴懲外戚宦官 D.輕搖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答案】D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懲處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故“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
【點睛】根據題干“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是信息提示,關鍵詞是“共同原因”。據所學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5.下面圖片中的歷史文物上均有文字,這些文字( )

A.完整呈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B.有印證歷史史實的作用
C.都體現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
D.均以隸書字體進行呈現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委奴國王”金印是漢朝與日本友好交往的見證,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題干三幅圖片和甲骨文無關,故完整呈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的說法錯誤,故A不符合題意;司母戊鼎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的高超技術。“漢并天下”瓦當為紀念劉邦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而作,能印證西漢的建立和統一。“漢委奴國王”金印是漢朝與日本友好交往的見證。故題干三幅圖片有印證歷史史實的作用。故B符合題意;司母戊鼎出現在商朝,那時還未創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故C不符合題意;司母戊鼎上的字是金文,不是隸書。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解題的關鍵是根據圖片信息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首先因漢字演變順序的不完整排除A,然后根據司母戊鼎的所處朝代排除C,根據司母戊鼎的文字排除D。
6.我國古代歷史上,許多統治者在位期間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下列局面出現在東漢時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開元盛世 C.漢武帝大一統 D.光武中興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還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D項符合題意;AC兩項出現在西漢時期;B項出現在唐朝。由此可知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
7.劉秀是一代明君,下列局面屬于劉秀統治時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漢武帝大一統 C.開元盛世 D.光武中興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故D項符合題意;A項文景之治是西漢文帝、景帝在位時出現的局面;B項漢武帝大一統是漢武帝在位時出現的局面;C項開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時出現的局面;由此分析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
8.下圖是東漢某一時期的社會現象,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形成“光武中興”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亂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權治國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后期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外戚、宦官的權力的起伏消長。因為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輔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專權。而皇帝成年后,又結納身邊的宦官開始爭奪大權,這樣又導致了宦官專權。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9.東漢走向衰亡的政治原因不包括( )
A.黃巾起義的打擊 B.外企宦官專權 C.自然災害頻繁 D.皇帝年幼昏庸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不屬于東漢走向衰亡的政治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中期以后政治腐敗,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朋黨之爭,又由于皇帝年幼昏庸,加上黃巾起義的打擊,東漢走向衰亡的,這些屬于政治原因;而選項C自然災害頻繁,只是自然災害,不屬于政治因素;因此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
10.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向官僚地主階級發動了猛烈攻擊。材料描述的這次起義是(  )
A.黃巾起義 B.國人暴動 C.牧野大戰 D.巨鹿之戰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年,經過精心策劃,太平道創立人張角領導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黃巾起義爆發,起義軍在全國各地向東漢王朝發動猛烈進攻,腐敗的東漢政權迅速處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終,由于東漢軍隊的殘酷鎮壓,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但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選項A符合題意;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亡,選項B不符合題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各地勢力,組成龐大的政治聯盟,與商軍在牧野決戰,商軍倒戈,周軍占領商都,商朝滅亡,選項C不符合題意;公元前207年項羽在渡過漳水后,命令將士砸掉燒飯的鍋,鑿沉戰船,燒毀營帳,每人只帶三天糧食,以示決一死戰,最終在巨鹿將秦軍主力殲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1.“宗室權落,外戚興起;外戚勢衰,而宦官又盛”。這一現象是指東漢(  )
A.地方豪強獨霸一方 B.朝中大將篡奪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D.農民起義風起云涌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宗室權落,外戚興起;外戚勢衰,而宦官又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后期,由于繼位的皇帝年幼,無法主政,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選項C符合題意;地方豪強獨霸一方,屬于漢初現象,選項A不符合題意;朝中大將篡奪皇位,是五代十國的特征,選項B不符合題意;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每個朝代都有,不屬于典型特征,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12.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新朝。建立“新朝”的歷史人物應該是(  )
A.劉秀 B.王莽 C.張角 D.陳勝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因此建立“新朝”的歷史人物應該是王莽。選項B符合題意;劉秀建立東漢;張角是領導黃巾起義;陳勝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B。
13.東漢末年,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威望后率眾發動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是(  )
A.陳勝 B.吳廣 C.張角 D.劉秀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年,經過精心策劃,太平道創立人張角領導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黃巾起義爆發,最終,由于東漢軍隊的殘酷鎮壓,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但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 AB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D劉秀為東漢開創者。故選擇C。
14.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存續時間很短,卻將漢朝分隔為西漢和東漢,這個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新朝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西漢為漢高帝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9年-23年),將漢朝分隔為西漢和東漢,D項符合題意;A項夏朝的起止時間是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與題干“存續時間很短”信息不符;B項商朝的起止時間是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與題干“存續時間很短”信息不符;C項秦朝起止時間是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存在時間很短,但與題干“將漢朝分隔為西漢和東漢”信息不符。由此可知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
【點睛】解題的關鍵需熟悉新朝的建立和滅亡過程。王莽通過奪權建立的新朝,社會動蕩不安,最后被農民起義推翻。新朝把漢朝分隔成西漢和東漢。其中干擾項是秦朝,它也是個短暫的王朝,但沒有把漢朝分隔成兩個朝代。解題時,需仔細甄別。
15.下列關于黃巾起義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B.是一次以宗教為外衣的農民起義
C.是一次有準備、有組織的農民起義
D.是一次沉重打擊封建政權的農民起義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A項敘述錯誤,符合題意;BCD三項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二、綜合題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的賦稅很重,農民要將收獲的三分之二以上繳納給國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萬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人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材料二

(1)從材料一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這一現象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答案】信息:秦朝徭役、兵役繁重。后果:成千上萬的衣民背井離鄉,脫離農業生產,使秦朝社會經齊遭到嚴重破壞。
【解析】根據材料一“秦朝的賦稅很重”,“繁重的徭役”,可以獲得的信息是秦朝的賦稅、徭役很重。這一現象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成千上萬的衣民背井離鄉,脫離農業生產,使秦朝社會經齊遭到嚴重破壞。







(2)材料二中的人物在關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舉措?為此出現了怎樣的局面?
【答案】舉拾措:都多次下令釋放奴婢;都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負擔;都減輕刑罰減免徭役或兵役。局面: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比較安定的社會局面。
【解析】根據材料二“漢高祖”、“光武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高祖和光武帝都是漢朝的皇帝,他們在關注民生方面都多次下令釋放奴婢;都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負擔;都減輕刑罰減免徭役或兵役。這些措施都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比較安定的社會局面。



(3)學習歷史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發揮歷史的借鑒功能。從上述不同結果中你得出怎樣的啟示?
【答案】關注民生,愛惜民力,王朝強盛;不恤民情,濫用民力,王朝衰亡(或統治者要愛惜民力,實行“仁政”,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賦稅、徭役很重,導致農民起義,秦朝滅亡;而漢高祖和光武帝都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使王朝強盛。采取不同措施,出現不同的結果,給我們的的啟示是,統治者要愛惜民力,實行“仁政”,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17.閱讀下列材料: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黃巾起義口號
請回答:
(1)黃巾起義爆發于哪一年?
【答案】公元184年。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184年,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




(2)“蒼天”和“黃天”各代表什么?
【答案】“蒼天”指東漢政權,“黃天”指太平道的天下。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中的“蒼天”代表的是東漢政權,“黃天”代表的是太平道的天下,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征要取代腐敗的東漢。
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是誰?
【答案】張角。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角是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他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領導了黃巾起義。






(4)根據所學知識,說出這次起義有何突出特點。
【答案】這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有統一領導的農民起義。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巾之亂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有統一領導的農民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暴動,它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逐步導致了東漢的滅亡與三國時期的到來。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劉秀勤于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教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間,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成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并郡縣,精簡官員。結果,裁并四百余縣,官員十置其一。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材料二跋扈將軍

材料一中介紹了劉秀的哪些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個名號是什么?
【答案】釋放奴婢;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并郡縣,精簡官員。“光武中興”。
【解析】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成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并郡縣,精簡官員可知,劉秀在位時期釋放奴婢;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并郡縣,精簡官員;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建武盛世”的另一個名號是“光武中興”。

(2)材料二中的跋扈將軍說明了什么問題?導致了怎樣的惡果?
【答案】說明外戚專權嚴重。導致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解析】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二中的跋扈將軍說明了外戚專權嚴重;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13課《東漢的興衰》同步訓練試卷
(原卷版)
一、選擇題
1.“公元 26 年,即漢光武帝稱帝的第二年,下詔書,令民間釋放奴婢。”材料中的“漢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西周 B.東周 C.西漢 D.東漢
2.千古帝鄉,智慧襄陽。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3.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至此,距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已經過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4.“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共同因素是( )
A.嚴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國 B.獎勵耕織,推廣鐵器牛耕
C.整頓吏治,嚴懲外戚宦官 D.輕搖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5.下面圖片中的歷史文物上均有文字,這些文字( )

A.完整呈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B.有印證歷史史實的作用
C.都體現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
D.均以隸書字體進行呈現
6.我國古代歷史上,許多統治者在位期間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下列局面出現在東漢時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開元盛世 C.漢武帝大一統 D.光武中興
7.劉秀是一代明君,下列局面屬于劉秀統治時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漢武帝大一統 C.開元盛世 D.光武中興
8.下圖是東漢某一時期的社會現象,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形成“光武中興”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亂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權治國
9.東漢走向衰亡的政治原因不包括( )
A.黃巾起義的打擊 B.外企宦官專權 C.自然災害頻繁 D.皇帝年幼昏庸
10.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向官僚地主階級發動了猛烈攻擊。材料描述的這次起義是(  )
A.黃巾起義 B.國人暴動 C.牧野大戰 D.巨鹿之戰
11.“宗室權落,外戚興起;外戚勢衰,而宦官又盛”。這一現象是指東漢(  )
A.地方豪強獨霸一方 B.朝中大將篡奪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D.農民起義風起云涌
12.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新朝。建立“新朝”的歷史人物應該是(  )
A.劉秀 B.王莽 C.張角 D.陳勝
13.東漢末年,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威望后率眾發動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是(  )
A.陳勝 B.吳廣 C.張角 D.劉秀
14.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存續時間很短,卻將漢朝分隔為西漢和東漢,這個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新朝
15.下列關于黃巾起義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B.是一次以宗教為外衣的農民起義
C.是一次有準備、有組織的農民起義
D.是一次沉重打擊封建政權的農民起義



二、綜合題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的賦稅很重,農民要將收獲的三分之二以上繳納給國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萬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人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材料二

(1)從材料一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這一現象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人物在關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舉措?為此出現了怎樣的局面?




(3)學習歷史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發揮歷史的借鑒功能。從上述不同結果中你得出怎樣的啟示?






17.閱讀下列材料: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黃巾起義口號
請回答:
(1)黃巾起義爆發于哪一年?



“蒼天”和“黃天”各代表什么?





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是誰?





(4)根據所學知識,說出這次起義有何突出特點。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劉秀勤于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教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間,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成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并郡縣,精簡官員。結果,裁并四百余縣,官員十置其一。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材料二跋扈將軍

材料一中介紹了劉秀的哪些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個名號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跋扈將軍說明了什么問題?導致了怎樣的惡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兴海县| 荥经县| 榆中县| 大竹县| 通城县| 海兴县| 峨边| 宁波市| 宁阳县| 乳山市| 松桃| 临洮县| 大理市| 崇仁县| 福贡县| 台州市| 城口县| 盐池县| 洞头县| 苗栗县| 舒兰市| 满洲里市| 赤城县| 关岭| 汉源县| 安国市| 志丹县| 合山市| 光泽县| 内丘县| 松滋市| 锡林郭勒盟| 汕尾市| 隆林| 民勤县| 黎平县| 安宁市| 新兴县| 诸城市|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