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0】高考二輪復習 中國現代精神文明專題 知識點總結 (含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0】高考二輪復習 中國現代精神文明專題 知識點總結 (含練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09 中國現代精神文明
1、 中國現代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1、 毛澤東思想
形成 過程 誕生 國民大革命 時期 毛澤東撰寫《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闡明了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十年對峙時期 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成熟 抗日戰爭時期 (1)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概念 (2)1945年,中共七大講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 (1)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開辟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革道路 (2)闡述了兩類矛盾學說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
主要 內容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 政黨、軍隊建設,政治和文化工作、國際戰略、外交、統一戰線等理論
實踐 活動 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意義 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集成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階段
2、 鄧小平理論
形成 過程 1978 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1982 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92 “南方談話”,闡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 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主要 內容 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 發展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和平統一等
實踐 活動 開創和引領中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意義 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黨的指導思想,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旗幟,是當代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 過程 (1)20世紀末21世紀初,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主要 內容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歷史 地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和怎么樣建設黨的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

2、 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成就
兩彈一星 (1)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 (2)1970年,中國將“東方紅Ⅰ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軌道 (3)1975年,又成功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
東方魔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早教水稻品種“南優2號”
計算機技術 (1)1983年,中國第一臺巨型計算機“銀河—Ⅰ”型機誕生 (2)1997年,“銀河—Ⅲ”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在這個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航天技術 2003年,中國自行設計的“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并安全返回,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3、 新中國的教育
掃盲教育 新中國成立后,掃盲教育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8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發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
義務教育 1986年,全國人大六屆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
高等教育 1977年,恢復統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校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制度
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
背景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
含義 (1)“百花齊放”:文學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 (2)“百家爭鳴”:科學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實施 過程 提出:1956年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曲折:“文革”時期文學藝術問題被當成政治問題 恢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恢復“雙百”方針
經驗 教訓 (1)“雙百”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基本方針 (2)放棄“雙百”方針,科學文化就會受挫、凋零 (3)遵循“雙百”方針,提倡藝術民主、學術自由爭論,科學文化就會出現繁榮局面
歸納綜合: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思想 理論 三民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標志性 會議 同盟會成立大會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核心或 精髓 民權主義 群眾路線、實事求是、獨立自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執政為民、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解決的 問題 民族獨立、民主共和、民眾生存 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及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發展 1924年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取得進一步發展 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 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
地位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使中國人民醒過來 指導革命和建設,使中國人民站起來 指導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 新時期的指導思想,引領中國邁向小康社會

【學以致用】
1、毛澤東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當時中國開發上述技術的環境還十分落后和艱苦,但不少科學家還是開始投入這些開發計劃。這主要說明了
A.“兩彈一星”的開展是國內外形勢所需的結果
B.“大躍進”運動有利于我國國防現代化的發展
C.我國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內實現國防現代化
D.應該將發展國防高科技作為一切工作的重心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兩彈一星”是在當時美蘇爭霸和中國國防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制定的科技發展戰略,故A項正確;“兩彈一星”不屬于“大躍進”運動,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當時中國開發上述技術的環境還十分落后和艱苦”可知當時我們并不是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內實現國防現代化,故C項錯誤;中共八大已經確立了當時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而不是發展國防高科技,故D項錯誤。
2、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毛澤東在1957年提出“趕英超美”的口號,發動了“大躍進”運動;1978年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的主張;進入21世紀后,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上變化主要源于(  )
A.適應國際形勢不斷變化的需要
B.適應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建設社會主義指導思想不斷調整
D.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探索
【答案】D
【解析】從“發動了‘大躍進’運動”“發展是硬道理”以及科學發展觀的變化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是不斷探索并發展完善的,故D項正確。
3、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鄧小平說:“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這段話體現的思想是(  )
A.“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 B.“摸著石頭過河”
C.“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D.“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答案】B
【解析】材料體現了鄧小平對改革的態度,沒有談及市場經濟的問題,故A項錯誤;“看對了,搞一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說明鄧小平主張改革要“摸著石頭過河”,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左”和右的問題,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對待改革的態度,沒有涉及改革的實質,故D項錯誤。
4、延安13年與改革開放30年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個扭轉乾坤的“黃金時代”。這兩個時代的共同標志是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現分別是(  )
A.確定“和平”“民主”方針、確立“依法治國”方略
B.實行全面抗戰路線、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形成
D.毛澤東思想成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
【答案】D
【解析】A、B、C三項表述都過于片面,故A、B、C三項錯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對時代的宏觀概括,較為全面,故D項正確。
5、1964年10月,境外媒體報道:“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要求接納中國進入聯合國的呼聲將會更加高漲,中國進入聯合國的理由也會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國核試驗成功的主要意義是(  )
A.加強了中蘇聯合抑美的力量
B.成為中國重返聯合國的主要條件
C.對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響
D.中美蘇三國之間實現了力量均勢
【答案】C
【解析】材料無法體現加強了中蘇聯合抑美的力量,故A項錯誤;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為中國進入聯合國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條件,故B項錯誤;據材料“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中國進入聯合國的理由也會愈加充分”可知中國核試驗成功對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響,故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中美蘇三國之間實現了力量均勢,且史實錯誤,故D項錯誤。
6、2016年“兩會”指出,今年是中國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飛船升空,同時還有新的發射場啟用等。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中國歷史上曾擬定了57項重點任務的科技發展規劃,其中特別強調發展當時最先進科技的重點項目:

這一規劃最有可能制訂于(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 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初期
C.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初期 D.科技體制改革實行之后
【答案】B
【解析】從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導體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重點發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6年制訂的《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故B項正確。
7、據新華社電:“神舟六號尚在這太空遨游,很多‘搭車’企業就已經開始計算收益。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動力……”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航天業將成為主要的經濟行業
B.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C.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D.中國開始打破大國對空間技術的壟斷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動力”,強調了航天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不能說明航天業將成為主要的經濟行業,故A項錯誤;材料與中國在世界航天業的地位無關,故B項錯誤;“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動力”,說明航天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故C項正確;材料與中國打破大國空間技術的壟斷無關,故D項錯誤。
8、郭沫若認為:“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分期標志在春秋戰國時期”,范文瀾認為:“中國封建社會始于西周”。面對這兩位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毛澤東在當時沒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結論,他認為解決歷史問題應該(  )
A.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B.“百家爭鳴”
C.“百花齊放” D.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答案】B
【解析】“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指文化之間的古今繼承與中外交流,材料中是對歷史分期的兩種觀點,不屬于文化繼承與交流,故A項錯誤;“百家爭鳴”是“雙百”方針中的內容,是指學術問題要各抒己見,百家爭鳴,故B項正確;“百花齊放”是“雙百”方針中關于文學藝術領域的主張,與材料中的學術問題不符,故C項錯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對傳統和外來文化的態度,故D項錯誤。
9、“文化大革命”中有部電影叫《決裂》,其中的兩個主要情節:一是手上有繭子才能上大學,二是一位教授講授馬尾巴的功能遭到學生的嘲弄。這部電影帶來的最大問題是(  )
A.學風淡化 B.知識分子地位下降
C.價值觀扭曲 D.科學發展滯后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電影《決裂》中的兩個情節,由此可推知電影《決裂》會導致學風淡化,但并不是最大的問題,故A項錯誤;知識分子地位下降早就已經體現出來了,也不是這部影片的影響,故B項錯誤;這部影片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價值觀的扭曲,即人們對事情判斷標準的扭曲,故C項正確;科學發展的滯后不是電影帶來的問題,故D項錯誤。
10、鄧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談話中憂心忡忡地講道:“我們有個危機,可能發生在教育部門,把整個現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為此,在他的倡議和影響下(  )
①形成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②恢復了全國高考制度 ③實行了“科教興國”的戰略 ④制定了《義務教育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1965年,中國就形成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故①錯誤;1977年,在鄧小平的倡議下,恢復全國高考制度。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鄧小平的倡議和影響下,我國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故②③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
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國外有人說:“到21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16億,那時誰來養活這么多人?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糧食危機?”袁隆平聞言揮動著滿是老繭的雙手說:“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要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袁(隆平)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美]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
材料二 天宮二號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后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于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對人類的貢獻。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的原因。
【答案】(1)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還在世界范圍推廣,被許多國家引種,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
(2)原因:國家實力的強大;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廣大科技工作者獻身科技事業;航天科技發達。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
(1)結合所學知識,從對中國糧食問題和世界糧食問題的解決方面回答即可。
(2)原因的分析主要從國家政策支持、經濟發展、技術發展及科技人員的努力等角度來展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平乡县| 日土县| 屏东市| 罗源县| 永登县| 会同县| 鄱阳县| 尼勒克县| 天全县| 文安县| 依兰县| 平潭县| 永泰县| 阜宁县| 绥芬河市| 萍乡市| 浦东新区| 阿巴嘎旗| 望都县| 腾冲县| 信丰县| 景谷| 聂荣县| 登封市| 阿克陶县| 娄底市| 邢台县| 桂阳县| 金山区| 广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嘉荫县| 噶尔县| 汉中市| 竹北市| 苏尼特左旗| 抚顺市| 高雄市| 越西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