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結合具體數據或事件,考查文化與國際影響力的關系典例1.(2018全國Ⅲ·20)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逾70%。中國道路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表明( ) ①文化影響力是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和核心 ②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是與經濟影響力同步增強的 ③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歸根到底以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為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以某一事例為依托,綜合考查文化的社會作用【解題技法】典例2.〔22018全國Ⅰ·40(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改革開始于農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我國農村改革始終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材料一1978年冬,小崗村的18戶村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大包干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釋放了魔力,次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糧食總產達13.3萬斤,一舉結束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進入新時代,小崗村大力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成立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并發放股權證,實現了村民從“戶戶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轉變。2017年,小崗村集體收入突破8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長70%以上。 材料二為發展農村生產力,滿足廣大農民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生活的期盼,黨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業改革發展的文件,如1982年發布《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明確肯定“包干到戶”等形式的責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1991年頒發《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把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確立為我國農村的一項基本經營制度;2016年制定《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推進“三權分置”改革;2018年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導農村改革發展不斷深入。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并結合材料二,分析先進文化在推動我國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作用。3.以生活事例為載體,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解題技法】典例3.(2019·新課標全國卷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頂鶴象征著圣潔、高貴,無數文人雅士以鶴自喻,折射出人們對它的喜愛。現在,“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人們從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高度來欣賞鶴、喜愛鶴、保護鶴。鶴的寓意的變化表明( )①人們的審美觀念深受價值觀念的影響 ②文化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③社會實踐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④每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會趨于一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結合優秀文化作品的作用,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解題技法】掌握優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現(1)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2)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3)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典例4.(2017·江蘇高考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來,“詩和遠方”漸回公眾視野。當今科技發達,物質資源豐富,但隨著各類電子產品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很多人終日沉浸于網絡,漸行漸遠地偏離了心靈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仿佛是物質和技術構筑的叢林里的絲絲清風,給人們帶來了自然的氣息和心靈的撫慰,引起了無數人的精神共鳴。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經典詩歌為什么能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一)、選擇題1.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舉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五四運動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護,為后人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留下歷史記憶。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確定的方向性 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③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 ④人們透過文物挖掘其文化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學、運行高效、投入多元、動態調整、開放共享、協同發展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科技基礎條件保障能力體系。國家重視科技創新是因為(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科技創新有利于經濟發展②文化創新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根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③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決定文化的發展方向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19年4月14日,第五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學習強國·一封家書”現場誦讀會在杭州舉行。一封封家書寄托著親情,傳承著家風,記載著歲月,令在場觀眾感動不己。由此可見(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②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③人類創造文化同時也享受文化 ④精神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19年4月24日,美國科幻電影《復仇者聯盟4》在中國內地上映,引發收視熱潮。影片內地首日排映場次高達22萬余場,并不斷刷新中國票房的各項紀錄。其中的滅霸更是將一種名不見經傳的水果(刺角瓜)帶火了,成為果農增收的新項目。這體現了( )①人類創造并享用文化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③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 ④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19年6月11日,四川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將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并引導群眾自覺遵守。這是因為( )A.我國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必須推進家庭美德建設B.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C.透過傳統古村落,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D.經濟、政治決定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6.2019年3月23日,在習近平主席和意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于796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從流失到回歸,文物流動方向變化的背后,是中國實力從弱至強的滄桑巨變。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時,不忘祝福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因為只有祖國強大了,失去的珍寶才會重新回到我們手中。上述材料說明( )①經濟決定文化,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強大,奠定了民族復興的堅實基礎②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和經濟決定了兩國文化的多樣性③尊重他國的文化遺產所有權,符合人類正義的立場④文化興則國興,守住中華文化根脈才能實現中國夢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2019年4月15日,法國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發生嚴重火災。大火燒碎了法國宗教的歷史,火光后的灰燼里,留下一道人類文明的傷疤,全世界人民都在為巴黎圣母院的巨大損失而倇惜,這是因為( )①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物質載體 ②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③巴黎圣母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高 ④巴黎圣母院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2019年全國兩會,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通過“5G+VR全景”技術,用更快的傳輸速度、互動性更強的畫面內容,營造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提供沉浸式的傳播體驗。用戶只需通過人民日報“兩微兩端”打開專題頁面,就仿佛置身兩會現場,感受更鮮活生動的場景。這表明( )①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科技發展可以助推公民參與政治生活②推進多媒體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影響力③科技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推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④大眾傳媒能夠超越時空的局限,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19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系列活動。當祖國各地以快閃的形式唱響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時,現場的游客不約而同圍攏齊聲歌唱,一起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這說明(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②文化越來越成為影響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④文化作品總能以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使人備受鼓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19年1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提名評選工作的通知》指出,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上述舉措有利于( )①使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 ②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強制的影響③激勵人們創造美好生活 ④強化優秀文化的有形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19年春節前,短片《啥是佩奇》被刷屏。故事講述了一位留守老人為了給孫子準備新年禮物,問遍全村“啥是佩奇”,短片喚醒了更多人對愛和團圓的追求。這表明( )A.優秀文化能夠通過實踐轉化為物質力量B.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標志C.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D.文化作為精神力量,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12.2018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公祭現場和南京全城拉響防空警報,汽車停駛鳴笛,行人就地默哀。這告訴我們( )①精神產品凝結在物質載體之中 ②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③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④文化通過特定環境影響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3.近年來,全民閱讀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全社會“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閱讀氛圍更加濃厚。目前,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開展了全民閱讀活動,其中出現了以“書香中國”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活動。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①有利于激發全體人民的學習熱情,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②體現了營造讀書氛圍是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關鍵③有利于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增強全民族文化自信④有利于把全民閱讀水平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18年12月4日是第五個“國家憲法日”。圍繞“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主題,全國各地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努力讓憲法進社區、進校園、進農村等。從文化生活角度看,之所以要開展以上這些活動,是因為( )①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中②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③人們接受文化的影響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的過程④文化對人的影響往往發生于潛移默化的過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5.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個慶祝人類行為表情的節日。世界精神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8日確定為世界微笑日,這一天會變得特別溫馨,在對別人的微笑中,你也會看到世界對自己微笑起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愉悅與友善,增進社會和諧。微笑使心靈凈化、社會和諧,這說明( )①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②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③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發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對人有深遠持久的影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2019年開年短視頻《啥是佩奇》刷屏——深山中什么都不懂的爺爺,為了給從小生活在城里的孫子準備禮物,開啟艱難的“尋找佩奇”之路,最后競做出了一只動畫片上的“小豬佩奇”。這款短視頻烘托了春節氛圍,也激起了游子對故土和親人的依戀、對親情的守護。上述材料表明( )①行為方式的選擇帶有一定的文化印記 ②特定的文化氛圍決定人的行事風格③文化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的情感 ④動畫短視頻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就要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要發揮積極主動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結合材料,運用“文化與生活”的知識,說明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的積極影響。答案與解析典例1.【解析】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國際影響力的基礎與核心,因此①排除,④當選;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的發展不是亦步亦趨的,文化的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②中的說法錯誤;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或者綜合國力,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③入選。【答案】D典例2.【解析】回答此題首先闡述文化的作用具有雙重性,即促進作用和阻礙作用;其次明確指出材料中黨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和決定屬于先進文化,而先進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進一步分析起到這種作用的原因。【答案】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的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先進的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黨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和決定,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礙改革的思想障礙和政策障礙,指導了農村改革,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典例3.【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影響人的表現、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①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干,在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人們的理念不同,即人們的價值觀念不同導致人們的審美觀念不同,入選。③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干,現代社會的社會實踐推動著人們對鶴的認識發生變化,說明社會實踐是文化變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入選。②選項觀點表述錯誤,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但文化并不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排除。④選項觀點表述錯誤,每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有共同之處也有差別,并不會趨于一致,排除。故本題選B。【答案】B典例4.【解析】首先要明確答題的知識范圍,然后要根據設問準確定位所考查的知識點。“經典詩歌”可對應教材中的優秀文化或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是指優秀文化對人們產生的影響。據此可調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從文化對人影響的方式、優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等角度作出具體分析。【答案】經典詩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經典詩歌能使人獲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啟示,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經典詩歌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解析】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加強對五四運動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護,為后人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留下歷史記憶,可以透過文物挖掘其文化價值,③④入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①不選。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②不選。故本題選D。【答案】D2.【解析】此題考查科技創新、文化與經濟的關系的相關知識。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這是因為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科技創新有利于經濟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①④正確;民族文化才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根基,②中的“文化創新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根基”說法錯誤,排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文化的發展方向,③中的“科技創新……決定文化的發展方向”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選C。【答案】C3.【解析】一封封家書寄托著親情,傳承著家風,記載著歲月,令在場觀眾感動不己。由此可見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人類創造文化同時也享受文化,②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人類創造文化同時也享受文化,不體現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①與題意不符。精神力量只有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才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答案】C4.【解析】影片《復仇者聯盟4》在中國內地上映首日排便刷新了中國票房的各項紀錄。其中更是將一種名不見經傳的水果(刺角瓜)帶火了,成為果農增收的新項目。這體現了人類創造并享用文化,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①②符合題意。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雙重作用,優秀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礙社會發展,③說法錯誤。材料不體現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④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答案】A5.【解析】此題考查文化的特點的相關知識。四川省政府發文明確將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并引導群眾自覺遵守。這是因為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沒有涉及公民道德建設和家庭美德建設的相關內容,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C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未涉及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關系的相關內容,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答案】B6.【解析】從流失到回歸,文物流動方向變化的背后,是中國實力從弱至強的滄桑巨變。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時,不忘祝福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因為只有祖國強大了,失去的珍寶才會重新回到我們手中。這說明經濟決定文化,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強大,奠定了民族復興的堅實基礎,文化具有多樣性,要尊重他國的文化遺產所有權,①③適合題意;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②是不科學的;本題是強調經濟對文化的影響,不是文化的作用,排除④;故本題選A。【答案】A7.【解析】法國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發生嚴重火災,全世界人民都在為巴黎圣母院的巨大損失而倇惜,這是因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物質載體,巴黎圣母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①③符合題意;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②說法錯誤;材料強調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因,不體現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④與題意不符;正確選項為C。【答案】C8.【解析】通過“5G+VR全景”技術傳播兩會信息,體現了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說明多媒體融合有利于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①②正確;材料不體現推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③不符合題意要求;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徑,④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A。【答案】A9.【解析】《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系列活動所產生的影響,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①③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②與題意不符。優秀的文化作品總能以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使人備受鼓舞,而落后腐朽的文化作品則讓人精神頹廢,把人引入歧途,④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B。【答案】B10.【解析】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上述舉措有利于使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激勵人們創造美好生活,①③符合題意。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②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答案】B11.【解析】此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相關知識。短片《啥是佩奇》被刷屏,喚醒了更多人對愛和團圓的追求。這表明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C項正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通過實踐活動轉化為物質力量,A項說法正確但材料未體現,排除;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B項的“重要標志”說法錯誤,排除;文化有優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D項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選C。【答案】C12.【解析】國家公祭儀式告訴我們,文化通過特定環境影響人,公祭儀式讓人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在潛移默化中感染人,③④項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精神產品的物質載體,①項與題意不符;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②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B。【答案】B13.【解析】①③符合題意,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有利于激發全體人民的學習熱情,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增強全民族文化自信;②說法錯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關鍵;④說法錯誤,全民閱讀水平并不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故選B。【答案】B14.【解析】圍繞“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主題,全國各地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努力讓憲法進社區、進校園、進農村等。從文化生活角度看,之所以要開展以上這些活動,是因為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②④適合題意;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①說法正確但沒有體現,排除;③不是本題的原因,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答案】C15.【解析】世界精神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8日確定為世界微笑日,這一天會變得特別溫馨,微笑使心靈凈化、社會和諧,這說明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發展和享用文化,這說明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②④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答案】C16.【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傳統文化的繼承的相關知識。深山中什么都不懂的爺爺,開啟艱難的“尋找佩奇”之路,最后競做出了一只動畫片上的“小豬佩奇”,游子對故土和親人的依戀、對親情的守護,這些都體現了行為方式的選擇帶有一定的文化印記,①符合題意;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交往方式、實踐活動、認識活動、思維方式,②錯誤;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文化對人的影響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文化氛圍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③正確;慶祝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錯誤。故本題選B。【答案】B17.【解析】本題以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對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本題要求考生運用“文化與生活”的知識,說明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的積極影響。本題考查了文化與生活的相關知識。在解答本題時要結合設問要求,分析材料的邏輯關系及有效信息:開好思政課的必要性,開好思政課的做法及作用;然后從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文化與政治的關系、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思考組織答案即可。【答案】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開好思政課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開好思政課有利于提高學生政治素養、堅定政治立場、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開好思政課對學生的交往行為和方式、實踐活動、認識活動會產生深刻的影響;④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開好思政課能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立科學的三觀;⑤文化塑造人。開好思政課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