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A B C C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D C A D A A B D A A D非選擇題22.(1)辛亥革命極大推動力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傳播;工人階級力量的發展。(任寫2點,4分)(2)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分)(3)1935年,北平青年學生發起了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2分)23.(1)土地革命。(2分)(2)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2分)八七會議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秋收起義后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任寫2個,2分)(3)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分)24.(1)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2分)(2)BC(2分);AD(2分)(3)①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從兩個方面,言之有理即可,2分)②北伐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③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十年內戰時期)(1分)。25.(1)南京大屠殺。(2分) (2)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1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英勇作戰;(1分)共產黨軍隊開辟敵后戰場,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分)世界華人華僑以各種形式支援抗戰。(1分) (3)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亞洲戰場牽制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2分)同時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2分) 26.改革開放以來,湖州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分)但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或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分)(2)堅持黨的正確領導;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等(任寫3點,3分)(3)①政府創新小微信貸技術的目的是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促進企業生產,增進企業員工福祉,讓人民生活更美好。(2分)②“最多跑一次”改革、簡化審批手續體現了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2分)上述做法都體現了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分)九年級社會·法治 第 1 頁 共 6 頁九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2019.11友情提示:1.本試卷為開卷考試,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 80 分,考試時間 80 分鐘。2.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一、選擇題(本題有 21 小題,其中 1-10 題每題 1 分,11-21 題每題 2 分,共 32 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并在答題卷上將相應題次中的對應字母方框涂黑。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胡適說:“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這種學說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兒子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順兒子。”這集中體現了胡適主張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學 C.提倡科學 D.提倡新道德2.“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毛澤東在 1935 年 2 月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中的一句,其中“從頭越”指的是A.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 B.進軍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C.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D.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3.今井武夫在《支那事變的回想》中寫道“在中國事變的開頭,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為一個回合就可使中國軍訂立城下之盟。這種思想如白日夢一樣消逝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事變”是指九一八事變B.“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事變”引發了美日關系破裂D.淞滬會戰導致了日本“白日夢的消逝”4.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的標志是A.張學良通電“改易旗幟” B.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C.消滅軍閥吳佩孚孫傳芳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爆發5.民國初年的國歌唱到:“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對此歌詞理解正確的是A.“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弘揚民主科學B.“揖美追歐”指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政體C.“舊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國民政府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性質6.某老師為反映某一時期東亞地區的形勢,畫了一幅示意圖,圖中將日本領域分別以黑色及灰色標示。由圖推測下列年份最有可能屬于這一時期的是A.1871 年 B.1905 年C.1935 年 D.1946 年第 6 題圖九年級社會·法治 第 2 頁 共 6 頁7.周恩來(1898 年-1976 年)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下列關于周恩來的革命經歷描述正確的是A.26 歲參與國民革命運動,成為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積極參加了北伐戰爭B.29 歲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他領導了武昌起義C.37 歲參加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當選為紅軍主要軍事指揮者之一D.38 歲積極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作出杰出的貢獻8.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其間,雙方雖經多次激烈斗爭,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始終沒有倒下。其根本原因是A.民主人士的從中斡旋 B.共產黨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機空前嚴重9.“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可以指人們心中的夢。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夢”是A.獨立夢 B.小康夢C.強國夢 D.幸福夢10.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微笑嘴形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如圖)。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這就要求我們A.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引進來”“走出去”B.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C.用創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D.增加資金投入,不斷擴大生產與制造業的規模11.歷史研究,強調“論從史出”。下列選項中,史實與影響之間邏輯關系成立的有史實 影響①1940 年 7 月,不列顛之戰 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②1940 年 9 月,德意日三國結成軸心國軍事同盟 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③1941 年 6 月,德國對蘇聯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擴大④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陳獨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語言學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下列對其功績敘述不.正確的有①在北京創辦《青年雜志》 ②任北大校長,提倡“學術思想自由”③在上海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④發表《新紀元》,宣傳馬克思主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③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利--五四運動 ④南京大屠殺--國民政府遷都重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第 10題圖九年級社會·法治 第 3 頁 共 6 頁14.學習歷史需要正確地區分史實與觀點,下列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本軍隊一萬多人 ②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③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下列有關 20 世紀 20~30 年代的經濟大危機,說法不.正確的有①根本原因是超前消費、股票暴跌 ②爆發于美國,很快席卷整個世界③德、意、日由此建立法西斯專政 ④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緩解了危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1912—1919 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與之相關的事件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戰 ②辛亥革命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 ④國民革命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7.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進分子夢想建立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探索活動是為了實現這一夢想的有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對右側漫畫解讀正確的是①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②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經濟健康發展③在資源配置中,市場和政府同等重要④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9.四十年的深刻變革,讓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這說明改革開放是①我國的強國之路和富民之路 ②決定當代中國命運關鍵抉擇③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④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右邊漫畫的舉措,有利于①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②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③體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④實現全面小康和同等富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北斗導航系統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近年來中國科技成果令人矚目。對此說法正確的有①科技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③萬眾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④我國在一些重要的科技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 20 題圖第 18 題圖九年級社會·法治 第 4 頁 共 6 頁二、非選擇題(5題,共 48 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不前,不可阻擋了。辛亥革命后,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道路了……十月革命炮聲一響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豐碑——辛亥革命》材料二:“中國青年運動有良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是永遠奮斗。”——毛澤東(1)根據材料一,分析五四運動發生的歷史背景。(4分)(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一中“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的理解。(2分)(3)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的作用。請再例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則史實印證材料二中毛澤東的觀點。(2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 分)材料一:大抵現在共黨之政策,專在蠱惑下層貧民,故所到之處廢一切國地稅,并倡言分配土地……——1931 年 12 月摘自大公報《共黨問題之嚴重》材料二: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沒有照搬俄國模式,施以技巧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中國這個病人復生。——《毛澤東傳》材料三:“中國共產黨過去對于共產國際的決議及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的意見,往往言聽計從……這次會議上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中國紅軍長征記》(1)材料中的“共黨之政策”指的是什么?(2 分)(2)材料中毛澤東“施以技巧和靈活性”為中國革命開出的“藥劑”指的是什么?舉兩例史實說明在此探索過程中他作出的重要貢獻(4 分)(3)聯系材料三談談對共產黨成長的理解。(2 分)24. 國共兩黨關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內容之一。1924﹣1949 年,國共關系呈現“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 分)材料一: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問:“為什么需要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時,孫中山回答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1)孫中山“為國民黨注入新血液”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材料二:下面是 1924﹣1949 年間的部分圖片資料A.攻占賀勝橋 B.井岡山會師 C.南昌起義 D.平型關戰役九年級社會·法治 第 5 頁 共 6 頁1937 年 12 月 17 日《紐約時報》(譯文)“俘虜全遭殺害;日軍的暴行擴大,一般市民亦遭屠戮;美國大使館遭襲擊;蔣介石戰術拙劣,守軍將校逃跑,致使首都失陷……”(2)材料二圖片中屬于國共兩黨分裂時期的有 ▲ ;屬于國共兩黨合作時期的有▲ (填字母,4 分)材料三:國共兩黨關系思維導圖(3)結合所學,完善思維導圖。(4分)25.某校九年級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不忘國恥·反思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收集并制作了相關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 分)材料一:文獻資料。材料二:工具制作。1931 年至 1945 年抗日戰爭年代尺1931年 1935年 1940年 1945年1936 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8 年,臺兒莊戰役勝利1937 年,陜甘寧抗日根據地建立 1940 年,南洋華僑視察團回國慰問合作啟示: ③分裂 合作 分裂國民大革命時期: ①② 時期:生靈涂炭,給日本大舉侵華造成可乘之機抗日戰爭時期: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人民遭受戰爭災難,造成臺灣與長期分離九年級社會·法治 第 6 頁 共 6 頁材料三:以下是某同學自學時所做的讀書筆記(節選)。(1)新聞是記錄歷史的載體。《紐約時報》記錄了哪一歷史事件?(2 分)(2)年代尺是認識歷史的工具。請根據小組成員們制作的抗日戰爭年代尺,試探索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歷史必然性。(4分)(3)數據是銘記歷史的印痕。請結合所學綜述材料三的觀點。(4 分)26.某校同學圍繞“富強與創新”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一起參與。(12 分)第一小組通過網絡收集到以下信息:1978 年和 2018 年湖州部分經濟數據。年份生產總值(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 年 8.9 370 2212018 年 2719 54393 31767 元(1)聯系第一小組的信息,談談你對“改革只要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理解。(4分)第二小組通過網絡收集到以下信息:湖州市政府高舉改革大旗,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新產品;幫助企業挖掘傳統制造工藝的創新點;嚴格執行知識產權法規,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召開博士大會,招才引智,加快實現從“制造”向“創造”轉變。(2)聯系第二小組的信息,談談湖州市政府的做法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哪些借鑒意義。(3分)第三小組采訪收集到的資料:(3)依據第三小組的信息,談談政府的行為如何體現其發展思想?(5分)打造服務型政府,助推企業發展。如創新小微信貸技術,破解了我們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最多跑一次”改革,簡化審批手續,政府這種貼心的‘媽媽式’服務,讓湖州廣大企業得到了實惠。時間:1931 年至 1945 年,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 3.5 倍。結果:中國戰場斃傷和俘獲日軍 155 萬余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 75%以上;中國軍民傷亡 3587.9 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 1000 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 多億美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社會法治卷-排.pdf 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