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水到哪里去了【學習目標】1.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到的氣體,水可以通過蒸發變成水蒸氣。2.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水變成了什么樣”的探究活動。3.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形成細致、客觀地觀察的態度。【學習重點】通過觀察了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它是水的一種形態。【學習難點】形成細致、客觀的觀察態度;【學習準備】濕棉簽、玻片、材料盤、杯子、實驗記錄表【學習過程】1.小組討論,發言:我們知道水是一種( )。它沒有固定的( ),但有一定的( )。2.猜測:水還可能有其他的形態嗎?把你知道的告訴小組的其他小朋友。3.交流匯報。 活動一 你認為水到哪里去了?1.提問:老師用濕毛巾寫的水字有什么變化嗎?水漸漸消失,它到哪里去了呢?2.將自己的猜想填寫到表格中,全班進行統計。3. 我們洗手后,有時不擦手水也會干,手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活動二 認識水的蒸發結合水洼、煮食物、晾衣服等,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水變干的現象。2.小實驗,觀察玻璃上水的蒸發。(1)科學研究得講究證據,我們需近距離來觀察水的蒸發才行。給每一組發一塊玻璃,可以把水放在玻璃上,近距離的觀察,水變成了什么樣子?(選擇玻璃做實驗是因為它不吸水)(2)準備一塊玻璃片、一小杯水、棉簽,用棉簽蘸一些水,在玻片上劃一劃,水就會留在玻璃片上。把玻片放平,靜靜觀察。提問: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進行觀察?(3)用感官如何進行有效的觀察。(4)小組觀察、記錄。(5)全班交流。讓學生解釋自己的記錄。(6)觀察總結。通過觀察發現,水在玻璃上漸漸不見,變成了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物質,這種物質就是水蒸氣。活動三 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1.水在蒸發后變成了水蒸氣,水和水蒸氣有什么相同的特點?又有什么不同?2.學生交流,填寫維恩圖。(活動手冊)3.總結。水和水蒸氣都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只不過水是液體它看得見、摸得著,而水蒸氣看不見、摸不著。1.水干了就是水變成 了?2.水變成水蒸氣后去哪里了?3.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做 。4.總結。水蒸氣就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液態的水變成了氣態的水蒸氣,這就是水的蒸發現象。用實驗證明我們的解釋《一杯水的蒸發》1.很少的水過一會兒就蒸發了,如果是一杯水會不會蒸發?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蒸發完? 2.指導課外研究活動。課后進行“觀察一杯水的蒸發”,取兩個相同的杯子,加入等量的水,一杯露天放置,一杯用塑料膜蓋好,并用橡皮筋固定。標出水的高度,每天同一時間在杯子上標上一個刻度,連續觀察一杯水的蒸發現象。3.持續觀察幾天或更長時間,你發現了什么?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么? 判斷:1.濕衣服晾干了,就是水變沒有了。( )2.展開的濕手巾比疊緊的濕手巾干得快。( )3.倒扣在濕地上的玻璃杯,過一段時間杯外壁會有一些小水珠。( )4.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只是我們看不見。( )5.水在常溫下不能蒸發。( )6.煮食物時我們看見的白汽就是水蒸氣。( )7.我們將蔬菜裝在塑料袋里,可以減少水的蒸發。( )8.向陽、通風的地方比陰暗、潮濕的地方水蒸發得快。( )選擇:1.夏天我們吃冰棒時,看見的水汽是( )水蒸氣 B.冰棒周圍的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珠 C.冰棒里的水變成的蒸氣2.水在( )情況下更容易變成水蒸氣。受冷 B.受熱 C.任何3.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叫( )融化 B.蒸發 C.凝結4.水與水蒸氣( )同一種物質。是 B.不是5.水蒸發的過程中要( )吸熱 B.放熱參考答案:一、1× 2√ 3× 4√ 5× 6× 7√ 8√ 二、1B 2B 3B 4A 5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