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我們關心的天氣【學習目標】?1.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2.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3.天氣總是在不斷變化,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4.運用多種感官來收集天氣信息,并記錄在“天氣日歷”表中。【學習重點】描述、交流、記錄各種天氣現象以及天氣對生活的影響。【學習難點】堅持進行一段時間的天氣觀察和記錄。【學習準備】1張天氣日歷、多種天氣現象的視頻。【學習過程】談話:今天天氣怎么樣?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描述、交流。設計意圖:學生對天氣已有初步認識,教師記錄學生對天氣的描述,學生的回答將幫助教師了解他們對天氣的初始認識。閱讀插圖、文字,交流:圖片中的場景是什么樣的天氣?說明天氣具有什么特點?從雪天的長城與晴天的長城,12月的海南與12月的黑龍江進行對比,得出: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2.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3.展示更多天氣情況的圖片、視頻,讓學生感受天氣的多樣性。4.引導學生對相關天氣現象進行歸類,形成對天氣的認識:天氣是指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 、 、 以及風等情況。5.閱讀大氣圈圖片,明確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討論臺風、暴雨天氣帶來的災害。你還知道哪些會帶來災害的天氣? 。根據大家的交流,他們會意識到了解天氣變化的重要性。此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科學家利用工具觀測天氣、發現規律,可以告訴人們天氣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2.出示、介紹天氣日歷,并試著用簡單的文字、簡圖記錄當天的天氣。1.閱讀本冊教科書的“科學家這樣做”部分的竺可楨觀測、記錄天氣的資料,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向科學家學習。2.布置在活動手冊上記錄天氣日歷,學著對天氣變化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記錄。 一、判斷: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 )天氣總是不斷變化的,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 )在地球的周圍有一層薄薄的大氣,我們稱它為大氣圈。( )竺可楨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 )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不會給我們帶來災害。( )天氣包括氣溫、降水量、云量、風速等幾個主要內容。( )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是相同的。( )參答:1.√ 2.√ 3.√ 4.√ 5.× 6.√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