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愛在家人間學習目標1.理解家中有親情,了解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2.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技巧和處理親子沖突的方法。3.養成熱愛父母、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意識。學習過程一、歌曲導入多媒體播放歌曲《母親》。家,不僅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我們在這里成長,我們在這里享受快樂。但是,有時我們也會在這里與父母發生碰撞,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使我們的家充滿溫馨、充滿愛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課題。二、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1.我們如何體味親情?2.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3.我們為什么會與父母產生沖突?4.如何與父母溝通傳遞愛?三、合作探究知識模塊一 體味親情探究一:教材P77“探究與分享”找一位你認為重要的家人,嘗試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務。第一“碰”:看看雙方對彼此的了解是否有差距。如果有差距,說明了什么?第二“碰”:問問家人這樣做的原因。知道原因后,你的想法有變化嗎?第三“碰”:分別統計彼此關心對方事情的數據,從數據對比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探究二:閱讀與思考姐在家在許建國是張家口市經開區柳樹屯村人,姐姐叫許建平。2012年,許建平不幸被確診患有尿毒癥,許建國果斷決定為姐姐換腎。2016年1月12日,腎移植手術順利結束。5月,記者采訪時,姐弟身體都非常健康。說起姐姐,許建國眼神灼灼:“真的,長姐如母!”許建平供弟弟們讀書、為弟弟們操心工作、操辦婚事……他們的母親、父親相繼去世后,許建國曾傷心地說:“姐,家沒了。”許建平拉著兩個弟弟說:“不怕,姐在,家在。”1.從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有的同學說,像這樣轟轟烈烈的愛才叫親情,平時瑣碎的愛稱不上親情。你怎么看?知識模塊二 愛的碰撞探究三:教材P79—80“探究與分享”1.類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嗎?選擇兩三件,記錄下來。2.想起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樣的?探究四:閱讀與思考調查報告顯示:①家長和孩子對互聯網的評價仍有較大差異,家長對于孩子上網的態度依然保守。②約占70%的未成年人經常在社交網站公布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手機號等。③有72.7%的未成年人在上網時收到過不良信息。1.家長和孩子的觀念為什么會存在差異?2.當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時,作為孩子,我們應該怎么做?知識模塊三 溝通傳遞愛探究五:閱讀相關鏈接2016年5月24日,濟南商河縣公安局接到報警稱,長清區某中學16歲女生李蘭離家出走,已失聯5天,可能在商河縣城出現過,請求幫助找尋。后公安人員在縣城平安旅館找到李蘭,及時與其家人取得聯系。經了解,李蘭是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與父母發生爭執而離家出走的。1.你認為上述材料中的女生錯在什么地方?2.我們從中得到什么警示?四、達標測試1.“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從《母親》這首歌的歌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 ) A.母愛都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B.母愛更多地表現在危難的時刻C.唯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才是愛D.母愛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2.進入青春期后,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要化解這種“愛的沖突”,我們應該 ( )A.認真傾聽,服從父母的一切安排B.換位思考,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C.保持沉默,不發表自己任何意見D.積極交流,讓父母事事遷就自己3.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創建一個和諧家庭( )A.我無可奈何,我父母太固執B.需要父母、子女的相互溝通與理解C.不是我單個人的事,我努力也無用D.是父母的責任,與我們無關4.王麗學習努力,但學習成績不斷下滑。父母誤以為她早戀,對她提出了一些讓她感到苛刻的要求。你認為王麗應該( )A.回避父母,不理不睬B.一切聽從父母的意見C.刻苦學習,把怨恨藏在心里D.換位思考,主動溝通5.周末,小雅寫了一會兒作業,想到客廳看電視休息一下,媽媽制止了:“不許看。”小雅關上電視拿起漫畫書,媽媽又說:“不許看漫畫,寫作業去。”接下來,小雅要怎么辦?你認為最恰當的是( )A.放下漫畫書,轉而打開電腦玩游戲B.責問媽媽:“你怎么老是干涉我的自由?”C.扭頭回房,關上房門,不再理媽媽D.對媽媽說:“我有點累了,想放松一下。”6.八年級學生萌萌喜歡寫日記、交朋友,可父母總是問東問西,甚至偷看她的日記、信件,家庭矛盾不可避免地產生了。(1)請回答怎樣化解與父母的沖突?小麗每次用完東西都隨處亂放,媽媽在收拾時總是提醒她放回原處,小麗很反感地說:“討厭!真嘮叨!”(2)小麗的做法對嗎?她應該怎么做?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1.①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對家人割舍不斷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家庭中的親情之愛。②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有的溫馨和睦,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內斂深沉,有的自然隨和。③只要我們用心感悟就會發現,家中的親情仍在,盡管它的表現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2.①一方面,我們希望父母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我們,不要過多干涉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對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時我們又覺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②我們開始審視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開始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親子之間的碰撞增多了,有時伴著甜蜜,有時出現緊張,甚至發生沖突。這是我們成長中難以回避的問題。3.作為兩代人,由于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沖突難以避免。如果處理不好,親子沖突就會傷害雙方的感情,影響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沖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樣,也需要我們自己努力。4.①愛在溝通中加深,親子沖突需要雙方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如果與父母發生沖突,我們可以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②我們可以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我們可以嘗試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愛。三、合作探究探究一:1.第一“碰”:雙方有差距說明我們對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關心不夠。2.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會有變化。因為父母是愛我們的,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3.第三“碰”:我發現了家庭中存在著割舍不斷的親情。探究二:1.感受到了家人間濃濃的、割舍不斷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家庭中的親情之愛。2.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親人之間愛的表現是不同的,有的是轟轟烈烈付出,有的是細致入微照顧……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甚至因此否認親情的存在。轟轟烈烈付出是親情之愛,平常照顧也是親情之愛。探究三:1.學生自由列舉生活中的事例。2.想起這些,我心里充滿了對父母的愧疚之情。父母是愛我們的,可我有時卻不理解父母對我的愛,反而抱怨父母。探究四:1.作為兩代人,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如材料所示,家長想到孩子辨別是非能力低,自制力不強,可能會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以,家長對于孩子上網的態度依然保守,觀念存在差異。2.①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家長溝通,通過溝通辨明是非。②要尊重理解父母,學會換位思考。探究五:1.與父母發生沖突后,采取離家出走的方式是錯誤的。這種做法既傷害了父母,也使自身處于危險的境地。2.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發生矛盾是正常的,是我們成長中難以回避的問題。②矛盾出現后,我們要努力化解這種矛盾和沖突。③愛在溝通中加深,親子沖突需要雙方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我們可以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④我們應試著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四、達標測試1.D 2.B 3.B 4.D 5.D6.(1)解決與父母沖突的辦法有:認真傾聽;善于體諒;主動交流;創造機會;主動道歉;控制情緒;承擔責任;討論問題并達成協議。(2)小麗的做法錯誤,沒有體諒媽媽的關心。做法:①理解媽媽,多與媽媽溝通,體諒媽媽的用心;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不讓媽媽操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